普京的铁拳

第57章


普京当然不会因此而气馁,他只是需要适当地调整目标。夏季奥运会不行,还有冬季奥运会。俄罗斯是冰雪的国度,前苏联曾是冰雪项目的强国。申办冬季奥运会,同样是实现俄罗斯奥运梦想的途径。事实上,为俄罗斯带来一届冬奥会,一直是普京的梦。十几年前,时任圣彼得堡副市长的普京就曾提出为圣彼得堡申办冬奥会,此计划被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否决。但当时一手操办申办事宜的普京已对申办计划烂熟于心。十几年后,这个计划最终派上用场。更何况,普京手上有一张现成的牌——索契。
  索契位于俄罗斯联邦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与格鲁吉亚交界处,在黑海沿岸,是著名的黑海海滨度假城市。这里与中国吉林省吉林市处于同一纬度,温度却有天壤之别。索契是地球最北端唯一的亚热带气候区,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平均气温夏季不超过30℃,冬天在8℃左右。这是因为北面的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城市濒临的黑海又像巨大的暖水袋一样散发热量。据统计,索契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日子是艳阳高照,有半年的时间都可以下海游泳。而且,索契兼具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的特点,拥有极佳的沙滩和起伏的山峦,其山区积雪覆盖层质量相当高。索契整个城市依山傍海,道路和楼房均依山而建。市内最主要的大街温泉林荫道与海岸线平行,延伸10余公里,乘车沿着这条林荫道观光可让人们体会到峰回路转式的视觉愉悦。索契市区宽40~60公里,东西长145公里,是俄罗斯最狭长的城市。索契共有人口45万,这里的民族却超过100个,也被称为俄罗斯少数民族最多的城市。
  索契的真正历史始于20世纪初。在那以前,索契只是一个很小的城镇,荒芜而杂乱,到处是沼泽,常流行疟疾。自从索契被设为旅游地后,城市的命运开始改变。由列宁签署的苏维埃政府法令的颁布,为索契疗养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法令提出:疗养事业为劳动人民服务。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政府批准了索契疗养地总计划,在很短的时间内索契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保健疗养设施,建成了供水和供电系统,沼泽地里的水被排干,街道铺上了沥青,疟疾的蔓延被成功制止。从那时起,索契慢慢发展成为俄罗斯最好的疗养胜地。索契以泉疗、泥疗和气候性疗养为特色,其中著名的马采斯塔矿泉对高血压、心血管、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
  追溯起来,应该是斯大林最早开始培养起了苏联领导人前往索契度假的热情。斯大林曾来索契疗养,到马采斯塔矿泉洗浴。在洗浴的第一道程序之后,斯大林不但立刻感到了轻松,其风湿痛似乎也奇迹般地消失了。这也是他决定每年来索契度假的原因。地方当局在索契为斯大林修建起“绿色丛林”别墅。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经常偕家眷到这里疗养、办公。动身前,他总是吩咐将停放在莫斯科的火车专列和高尔基市的专用船只同时准备好。预先谁都无法知道斯大林此次会选哪条线路,也不知道他何日起程。只有到出发前的最后几个钟头,他才把路线告诉几位亲信。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带头在索契修筑了个人专用的度假疗养别墅。赫鲁晓夫还为自己的高级官员在黑海海岸线一带总共修建了12座别墅。此后苏联的各级党政军领导人都偏爱来索契度假疗养。
  对中国人而言,与索契关联最大的人不是这些政治家,而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中国耳熟能详,小说整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保尔的原型——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部分创作生涯就是在这座城市中度过的。当时他在索契疗养,他就是在这里写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于战争留下的创伤,奥斯特洛夫斯基无法亲自执笔创作,于是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口述给妻子整理完成。至今索契市还有“共产党员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纪念馆坐落在索契市中心,所在的街道就叫“柯察金街”。
  这样一座城市,却已经有过两次申办冬季奥运会失败的经历。索契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申办1998年冬奥会,1994年又提出申办2002年冬奥会。由于前苏联解体之后虚弱的国力,两次申奥尝试均未跻身候选城市名单。可以说,当时的索契除了海滨和雪山美景,能给人留下印象的恐怕只有破败的城市面貌和落后的基础设施了。20世纪90年代的索契毫无活力,是一座依靠前苏联遗产勉强维持运行的城市。当时的索契棚户遍地、垃圾围城,只在海边有几座像样的度假酒店。此外,1994年申办2002年冬奥会时正值车臣宣布独立,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前夕,与车臣同在高加索山一脉的索契安全形势严峻,街头遍布持枪的军警。这样一座城市无论如何也不具备承办冬奥会的条件。
  普京上台后,伴随俄罗斯经济恢复元气,索契成为俄罗斯一扇新的开放窗口,一些国际会议、经济论坛在此举行,让这座小城有了一些生机。在普京的命令下,2006年索契再次提出申奥,这次它已具备同其他候选城市相抗衡的实力。
  不过,不仅仅是索契,即便是整个俄罗斯,在申办冬奥会的问题上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建造专业冰雪运动场馆是发展冬季运动项目的前提,但俄罗斯的冰雪场馆设施非常有限,2005年俄罗斯速度滑冰全国锦标赛居然是在德国举行的,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耻辱。现在,普京下决心要抹去这种耻辱了。
  为配合索契的申奥计划,俄罗斯联邦政府特地制定了《2006年至2014年索契山地疗养地城市发展》联邦专项计划。根据该计划,联邦政府将在2014年前拨款约3270亿卢布,用于发展索契的地区基础设施,拟把索契建设成一座可以全年从事冬季体育项目和培训运动员的疗养地。俄罗斯联邦政府许诺,索契全部奥运设施均将如期交工。
  最具力量的申奥推手,则是普京本人。普京反复在公众面前表现出自己对索契的偏爱。普京每年都要来索契小住几次,将会见、谈判、视察等工作安排在这里进行。有人统计,普京2004年8月在索契一连待了16天,在此期间,普京在这里接待了五个国家的总统,还主持召开了政府工作会议和国家安全会议,许多部长和地方行政长官直接到索契向普京汇报工作。在索契,普京举行过俄欧峰会,组织过独联体峰会,会见过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等各国政要。普京本人对索契申奥堪称是鼎力支持。
  2007年2月下旬,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赴索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评估工作。普京竟然放弃手中的诸多国事,亲自出马担任“申奥大使”,全程陪同国际奥委会的评估团。在亲自出面为索契吸引人气的同时,普京还承诺,俄罗斯联邦政府将投入约120亿美元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对索契机场、港口、公路、电力供应和铁路系统进行全面的改造,同时还将确保70%的运动员的住处离冬奥会比赛场地仅为五分钟的路程。普京还大力倡导索契市民提高外语水平,这些都可见其申奥决心之大。
  不过就在2014年冬奥会主办城市揭晓前一个月,在国际奥委会的申办城市评估报告中,索契的评价等级还是“非常好”,比起竞争对手韩国平昌和奥地利萨尔茨堡的“最优”等级依然稍逊一筹。在普京的高度重视之下,索契上演绝地反击。2007年7月4日,国际奥委会在中美洲危地马拉举行全会,投票决定2014年冬奥会主办城市。普京再度亲自出马,用英语做最终陈述。这是继两年前的莫斯科申奥失败后,普京第二次在公开场合用英语致辞。陈述中,普京提到奥运圣火来自普罗米修斯,这位英雄后来被锁链禁锢在高加索山脉的菲施特山上。极富历史传承感的是,索契就在菲施特山旁。普京说,若索契赢得主办权,奥运主场馆就会叫作“菲施特”,他还保证一定会尽自己的全力保证索契冬奥会完美成功。普京动情地说,他自己有时会去索契滑雪,那里举办冬奥会“完全没有问题”。普京再次当众承诺,绝大多数冬奥会运动员从奥运村到比赛场馆的步行时间,都不会达到五分钟。最后,普京用严肃的口吻对出席国际奥委会第119次全会的委员表示,俄罗斯体育的发展水平理应得到一次举办冬奥会的机会。
  普京道:“冬季体育项目在俄罗斯非常普及,我们的运动员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绩,但我们从未举办过一届冬奥会!”
  这样的最后一搏最终起了作用。在第一轮投票中,共有95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参加,选票全部有效,韩国平昌获得36票,索契获得34票,萨尔茨堡获得25票,结果萨尔茨堡被淘汰。在随后进行的第二轮投票中,有100人投票,1人弃权。在98张有效选票中,索契赢得51票,以4票的微弱优势击败平昌,获得2014年冬奥会举办权,实现了俄罗斯人的冬季奥运梦。
“价值500亿美元的奢侈品”——普京的“宝贝”
  申奥成功后,普京开始恶补基础设施欠账,索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索契全城变成一个大工地,工程车辆遍地,烟尘灰土漫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