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铁拳

第58章


七年的时间,索契为举办冬奥会共建设了74个基础设施项目、567公里的公路和铁路,其中仅隧道就有22个。比如,连接冬奥会滨海赛区和山地赛区的综合交通线,它保证了来往冰上、雪上项目赛场的便捷交通。以往,两地之间只有一条双向两车道公路,几条狭窄的隧道无法满足大型车辆相向而行,隧道口总是留有交警,当有工程车或大客车准备进入隧道时,需要听从交警指挥,单向通行。2013年秋天,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高等级公路和快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老路也继续使用,最大限度满足了冬奥会期间人们来往于两个赛区的交通需要。这条以索契阿德勒尔火车站为起点,穿山架桥的混合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将索契滨海赛区的体育场馆与山地赛区高山滑雪比赛场地连接在一起。捷运系统连接了机场、市中心、滨海赛区和山地赛区,完全满足了观众的观赛需要。
  索契冬奥会山地赛区位于高加索山谷,这里的第一个滑雪场于2001年建成,但一直未成气候。直到索契申奥期间,为配合俄罗斯联邦政府出台的《2006年至2014年索契山地疗养地城市发展》联邦专项计划,索契才在实力雄厚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资助之下,于2007年建起劳拉和阿奇普谢两个大型滑雪中心。申奥成功后,索契冬奥会全部11座冰上、雪上项目场馆均是新建。2010年底,索契冬奥会高山滑雪赛场——玫瑰庄园高山滑雪中心一期工程完工;2013年,玫瑰庄园的酒店群、索道,以及铁路、公路交通枢纽等配套设施也陆续建成,冬奥会山地赛区初具规模。
  在刚赢得申办权时,索契甚至还没有任何大型现代化基础设施。但在普京的直接干预下,索契在七年间迅速建成所有比赛场馆,新建了3所医院,为16处医疗设施翻修,还新建了6个娱乐中心、19个文化中心、长达500英里(约804.7千米)的光缆,以及在完成奥运村使命后会被投放到市场的4000套公寓。到2014年冬奥会要举办时,索契的能源供应比之前增长3倍,变电所也增加了450个。“如果不是为了奥运,我们要建好这些东西大概要五十年,”索契市长帕科莫夫说,“现在只需一个深呼吸,所有的拼图就都摆好了。奥运会是一切改变的原动力。”
  从一开始,索契冬奥会就被视为是属于普京自己的冬奥会。这届冬奥会组委会的总部位于莫斯科,方便普京过问每个细节。普京亲自安排副总理科扎克直接管理冬奥会相关事务,并运用强大的影响力,让已经被自己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俄罗斯寡头们出钱,为索契修建场馆设施。普京向寡头们发出“邀请”——希望比国有企业更有活力的私有大公司出钱赞助。寡头们当然明白,如果不肯“赞助”,将会有何等下场。人们明白,今天的俄罗斯富人都在国家控制之下,不再是独立的寡头势力。而这次,正是普京对新寡头“网开一面”的筹码。所以,面对普京的“赞助要求”,寡头们虽然抱怨不休,却也只得乖乖掏钱。
  在普京本人的强烈敦促下,俄罗斯寡头们为索契大量投资。继承别列佐夫斯基衣钵发家的阿布拉莫维奇为索契修建了沿海宾馆和配套设施;本身对体育兴趣不大的铝业大王德里帕斯卡投资兴建了奥运村、新闻中心、机场新航站楼和索契市中心的高级疗养院;矿业大亨波塔宁出力最多,一举在索契投资20亿美元,修建了崭新的滑雪基地和度假村。普京要求寡头们确保资金投入力度,所以索契真正做到了不为资金烦恼。从2011年开始,索契就收集了约15万立方米的自然雪,并将它们存储在地窖里,组织者甚至预备了400支雪枪以准备随时人工造雪(每支雪枪造价约42000美元)。这当然开销不菲,但普京表示:“一切为冬奥会必要的开销,都应该得到允许。”索契冬奥会组委会负责人切尔努申科为此感激地说道:“我们很幸运,国家领袖是狂热的运动家。他理解奥运会的价值,以及奥运会对俄罗斯的意义……他把索契冬奥会叫作他的‘宝贝’。”
  最终,这场冬奥会的总花费恐怕将成为一个谜团。普京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索契冬奥会总花费为2140亿卢布,约合62亿美元。但世人皆知,这是不可能的。2007年索契申奥时,普京承诺的投入是120亿美元。而如今,世人都看在眼里,普京的行动远远超过了此前的承诺。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则给出了另一个数字,一般来说,全世界更愿意相信这个数字——500亿美元。
  的确,从奥运标准衡量,原先的索契几乎一无所有。七年时间,378项大小设施,500亿美元的投入基本符合逻辑。而且,这里面有计算方法不同导致的误差。62亿美元的数字没有将对索契的大规模基础投资算进去,普京认为这些投资在冬奥会后仍将发挥作用,不应被视为此次冬奥会的花费。但是,500亿美元毕竟为索契冬奥会直接发挥了作用,这使得国际舆论中普遍采用这个数字为索契冬奥会“标价”。 500亿美元,索契将1998年长野冬奥会175亿美元的纪录远远抛在后面,甚至是此前21届冬奥会投资的总和。要知道冬奥会总共只有98项赛事,相当于平均每块金牌需要耗费5.2亿美元。如此大的投入,以至于人们将索契冬奥会这件普京的“宝贝”,称作“一件价值500亿美元的奢侈品”。
  普京力图以这件“奢侈品”来作为俄罗斯“新爱国主义”的凝聚点,使其成为俄罗斯实力的完美展示、大国复兴的标志。既然这届冬奥会的目的与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几乎相同,西方国家对此的反应与当年相比自然也不会有太大偏差。与1980年因阿富汗战争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不同,这一次西方抵制索契冬奥会的直接原因,是俄罗斯在索契冬奥会之前通过了一项禁止向未成年人宣传同性恋的法令,招致了西方人权组织和相关人士的不满。2013年6月下旬,距离索契冬奥会开幕还有半年时间,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过了禁止向未成年人传播同性恋生活方式的法令,通过网络或新闻媒体传播者会受到处罚,有关同性恋的集会也遭到禁止。违法的俄罗斯公民将被处以最高5000卢布的罚款,政府官员则将直接被处以5万卢布的罚款,组织或商业机构将会最高被处以100万卢布罚款和停业90天,使索契冬奥会用互联网或媒体宣传“非传统性关系”的俄罗斯公民将面临最高10万卢布的罚金。
  对此,包括萨尔曼·拉什迪在内的几百名作家在英国《卫报》发表公开信说:“作为作家和艺术家,我们不能沉默地坐视不管,看着同行作家和记者被禁言,或是面对公诉和往往严厉的惩处。一个健康的民主国家必须倾听所有公民的独立声音。”这样的抵制声,经过西方知名媒体的宣传,很快被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所应和。德国总统高克是第一个宣布不参加索契冬奥会的欧洲国家领导人。随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雷丁也于2013年12月在Twitter上发文表示,只要社会少数群体依旧受到当前俄罗斯法律的类似对待,她就绝对不会前往索契。上届冬奥会主办地加拿大温哥华为表抗议,则故意派出一名同性恋议员而不是市长作为该市的代表前往索契。美国《华盛顿邮报》发文公开呼吁总统奥巴马抵制俄罗斯冬奥会。该文章说,运动员不得已要参加比赛,但政治家并不是这一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美国没有理由“纵容”俄罗斯。奥巴马随即表示:“我对于那些羞辱和伤害同性恋和变性人的国家不能宽容。我在涉及人权和基本自由的问题上永远立场鲜明。”他不仅拒绝参加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就连第一夫人米歇尔和副总统拜登也没有率领代表团参加冬奥会,除奥巴马之外,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统奥朗德等主要西方国家领导人都没有出席开幕式,只是派出了低层官员组成的代表团。美国国土安全部前部长珍妮特·纳波利塔诺率团参加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运动员代表中居然包括两名公开的同性恋人士,这是美国在向俄罗斯的反同性恋法律直接发出挑战。
  对于抵制,普京自有其应对之道。他的办法是软硬兼施。软的方面,普京向全世界表示:“俄罗斯将尽全力保证所有运动员、嘉宾以及观众都会有宾至如归之感,无论他们来自什么民族或种族,也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性取向。”为向外界证明同性恋者在索契冬奥会上不会遭到歧视,普京亲自造访一家同性恋酒吧,与荷兰女同性恋速滑名将伍斯特拥抱,两人还共饮了啤酒。这一幕向外界释出善意的同时,普京向前来索契参加冬奥会的同性恋人士发出警告:“我们没有禁止任何东西,不会逮捕任何人。你们可以自由地保持你们的关系,但是别骚扰孩子们。”
  虽然西方国家政要注定缺席,但依然有约60位外国政要光临索契奥运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荷兰首相吕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塔姆巴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蒙、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等44位政要出席了2月7日的开幕式。而且,在普京的召集下,散居各国的俄罗斯各界名流纷纷来到索契,如网球明星玛丽亚·莎拉波娃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前来助阵,寡头阿布拉莫维奇也从英国赶来出席开幕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