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河南大饥荒

第78章


[26]① 流萤此篇文章未收入《豫灾剪影》。
[27]① 宛属一带:南阳又称宛,过去为南阳府,下辖十三个县,包括邓县、新野、内乡、镇平等地,这一带简称宛属。《前锋报》社就在南阳城区。
[28]② 粜(tiào)粮:卖出粮食。
[29]③ 籴(dí)粮:买进粮食。
[30]④ 咄嗟(duō jiē):咄嗟立办,指马上就办到。
[31]⑤ 荦荦(luò luò)大事:指明显的要点或主要的项目。
[32]① 荐臻:语出《诗·大雅·云汉》:“天降丧乱,饥馑渐臻”。接连不断之意。
[33]② 鲁、宝、郏、伊:指鲁山、宝丰、郏县和伊川。
[34]① 视天梦梦:语出《诗经·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意为:民众在危殆之中,不知天还要降下什么灾祸。
[35]② 盖藏:语出《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命百官,谨盖藏。”储藏之意。
[36]① 孑遗(jié yí):书面语。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的少数人。
[37]② 浮滥:当时军政机关人员是有编制的,按照计划配给粮食。但某些部门假造名册,虚报人数,冒领公粮,吃空饷,然后将余粮拿到市场上卖高价。称之为浮滥。
[38]③ 枵(xiāo)腹从公:指饿着肚子办公家的事。
[39]① 攻讦(jié)求疵:揭发别人的过失,恶意攻击。
[40]② 物议:书面语,众人的批评。
[41]① 汝、鲁、宝、郏:指汝南、鲁山、宝丰、郏县。
[42]① 刍荛之献:刍荛(chú ráo):割草打柴的人,借指普通百姓。刍荛之献,指老百姓提出的建议。
[43]② 河南灾情调查委员会:设在当时河南省政府所在地鲁山。参见本书司殿选《200万赈灾款之谜》一文。
[44]③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语出《论语·颜渊》第十二章句,意为:如果国家政治发生了混乱,我虽有粮哪里吃得上饭呢?
[45]① 平粜:由国家出母金购进粮食,按照平价卖给灾民,再将资金用以购粮。如此循环周转,起到调节市场、赈济灾民的作用。
[46]① 减政:即简政,精简多余的机关部门和人员。这一建议和李鼎铭先生在陕北边区提出的“精兵简政”是一致的。骈枝:与拇指相连的多余的指头,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47]① 奸人构煽,宵小窃盗:构煽,挑拨煽动;宵小,盗贼昼伏夜出,叫宵小。泛指坏人。
[48]② 乱萌渐长:语出《三国演义》第三一回:“主公若废长立幼,此乱萌也。” 意为:社会渐渐显现动乱的迹象。乱萌,祸乱的根苗。
[49]① 人谋不臧:臧,善。意为,事情的失败是由于人没有谋划好,与天时地利无关。
[50]② 李主席:指当时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
[51]③ 恫瘝(tōng guān):病痛疾苦。语出《尚书·康诰》:“恫瘝乃身。” 恫瘝在抱,古代形容帝王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52]① 轸(zhěn)念:悲痛地思念。
[53]② 此指1942年八九月间蒋介石听到军方李家钰、蒋鼎文等汇报河南灾情后,在西安王曲军校召开了“前方军粮会议”,将河南的军粮配额由500万石减少到250万石一事。
[54]③ 饥溺为怀: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意为:能对灾民的苦难感同身受。
[55]④ 当时由于粮食紧缺,货币失去信用,政府公务员、公立学校教员等,也以发放粮食代替薪酬。
[56]① 《前锋报》的时论,类似于今天的“读者论坛”,由社会读者投稿,发表针对时事政治见解的署名文章。
[57]② 聿修:宋聿修(1906—1992),字秀德,河北枣强人。长期在西北军任职,1940年任第二集团军总部参谋处长,1943年任第二集团军参谋长。1948年参与策动刘汝明起义,迎接开封解放。后任河南开封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58]① 见汉刘向《说苑·君道》。
[59]②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北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宋大臣,弹劾不避权贵,号称“铁面御史”。神宗时知越州,“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灾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见《宋史》列传第七十五。该文内容,出自北宋文学家曾巩所著《越州赵公救灾记》。《前锋报》社评于1943年4月24日《介绍一位八百年前的救灾能手》一文对赵抃救灾亦有专文介绍。
[60]③ 羡粟:羡,余剩。羡粟,指余粮。
[61]④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浙东大饥,他奉命前去赈济,广筹赈粮,了解民情,奏劾救灾不力及不法官员,经常忙到废寝忘食。见《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朱熹”。
[62]⑤ 蠲其征:蠲(juān),免除。蠲其征,此指免除米商的税收。
[63]① 千里运粮,士有饥色:语出《孙子兵法·作战》,意为,军粮不宜作远途运输。
[64]① 油菜,即南方所说的小白菜。政府下令在麦田中夹种油菜,以救饥荒,可惜各级官员监督执行不力。油菜救荒功效显著,参见《前锋报》1943年3月16日社评《满地春菜,株株都是救命灵芝》:“油菜苗今日卖到两元一斤,半斤油菜掺上些麦皮细糠,可使一人生活一天,一亩麦田夹种油菜,至少可有百余斤。”
[65]① 偾(fèn)事:语出《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偾事,败事。
[66]① 见《孟子·梁惠王下》第五章,语出《诗经·小雅·正月》,哿(gě),可以;茕(qióng),孤独。意为:有钱人已经很富足了,要哀怜那些鳏寡孤独。
[67]② 将伯(qiāng bó):《诗·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后称人求助为“将伯”。
[68]③ 此处亦指蒋介石在西安王曲军校召开的“前方粮食会议”。惄焉:惄(nì),忧伤的样子。《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69]① 涓滴为工:指应将国民政府下拨的以工代赈的款项点滴用在修筑黄河堤的工程上。
[70]② 挹彼注此:挹(yì),舀,把液体盛出来。语出《诗经·大雅·洞酌》:“挹彼注兹”。意为将彼器的液体注入此器,比喻取一方以补另一方。此处是希望邻省的粮食能运往河南。
[71]① 兵燹(xiǎn):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72]① 倍蓰:蓰(xǐ),五倍。倍蓰,一倍到五倍,泛指几倍。
[73]① “听讼吾犹人也……”语出《论语·颜渊》。意为,能公正地审理案件还不够,必须消除产生诉讼的根源。
[74]① 专载:《前锋报》刊登的外来署名文章。
[75]① 北方农民不习惯在麦地中间播油菜、豌豆等农作物,认为“竭地力”。但本文认为在特殊时期应强制种植。
[76]① 陈兼主席:即陈诚(1898—1965)。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南京政府迁至武汉,陈诚兼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武汉卫戍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等职。陈诚应允在鄂北各县配购的三万石稻谷,至1943年3月,尚未运到。参见《前锋报》社评1943年3月27日《吁请邻省速解粮禁》。
[77]① 1942年11月,河南在种麦时节下了几场透雨,麦子可以种上了。加上中央政府下拨2亿元赈灾款办理平粜,又声称到邻省求援,运来平价粮。于是人心稍安,物价回落。本文也以为灾荒已经过去。但事实证明政府的许诺并未兑现。
[78]② “大天而思之……”:语出《荀子·天论》。意为: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作物一样畜养起来而控制它呢?与其顺从上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施展才能、使天按照人的需要变化呢?……所有放弃人的努力而只寄希望于天,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而利用它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