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兴亡

第285章


  大本营的陆军方面,认为以职责来论,应该由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来担任此职较为妥当,但梅津顾左右而言他,不愿意接受这项有失脸面的使命。
  最后只得由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中将出任代表团团长。
  8 月19 日,日本代表团的16 名成员先乘日本轰炸机抵达冲绳岛附近的伊江岛机场,然后转乘美国的轰炸机到达位于马尼拉西南方的尼科尔斯机场。经过近12 个小时的飞行后,河边和他的助手们走下飞机,来到一群穿草绿色军装的美军官兵面前。美军接待军官毫不理会河边伸出的手,士兵们的照相机对准日本人毫无表情的脸不停地拍照着,将他们每一个因难堪屈辱而畏缩抽搐的尴尬相提入镜头。在他们驱车进城时,站在大街两旁的一群群菲律宾人,用过去几年中跟日本兵学会的骂人话高声臭骂他们。最后,汽车停在俯瞰马尼拉湾的罗萨里奥公寓前。这里的膳宿令日本人感到舒适,但接触到的菲律宾工作人员却充满敌意,因为岩渊三次的海军陆战队员们曾在这里蹂躏并杀害了众多菲律宾妇女。
  日本代表团在冷淡拘束的气氛中吃了一顿味道不错的美国火鸡肉晚餐后,来到设在破坏殆半的马尼拉市政厅的盟军最高统帅司令部,连夜开了八个小时的会。萨瑟兰参谋长宣读了第1 号总命令,指定各地日军应向谁投降: 在中国大陆关内、台湾和印度支那北部的日军应向蒋介石投降;在中国东北、萨哈林南部和朝鲜北部的则向苏军投降;其余部队则向英军或美军投降。正式投降仪式将于9 月初在东京湾的一艘美国军舰上举行。日本代表被命令开列所有部队和舰只部署地点、机场、潜艇和“人肉鱼雷”基地、弹药库和地雷区的位置等。
  按照美方的计划,第一批美军将于8 月23 日在横滨以西15 英里处的厚木机场着陆。日方认为厚木不安全,那里在天皇宣读停战诏书后仍有“神风”
  特攻队的官兵图谋叛乱,但美方从战术性角度出发坚持原案,并责成日方在美军着陆前撤走该地区的所有部队,拆除停在该机场的所有飞机的螺旋桨,并提供到横滨的交通工具及在新大饭店安排住宿,作为让步,美方同意把着陆时间推迟到8 月26 日(后又推迟到28 日)。
  在萨瑟兰交给河边的三份文件中,有关将由天皇亲自宣布的投降诏书发生了一段小插曲。该诏书是用英文起草的,因而在天皇提到自己时使用的是“我”字,而非众所周知的“朕”字。日
  本代表们在听到“我”字时,一个个变得脸色惨白。后经过向美方解释,才被允许可以自行按照诏书的正式格式来写。这个插曲一方面反映出日本人忠君思想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麦克阿瑟打算利用天皇裕仁改造日本的企图。
  河边于第二天下午1 点返回尼科尔斯机场,美国人在送别时与日本人握了手。在伊江岛换乘日本轰炸机后,河边为自己能不辱使命和美方的宽容态度而激动不已。他后来曾写下自己的感想:“如果人类能在相互关系中行使正义和人道,战争的恐怖就很有可能避免。即使战争不幸爆发,胜利者也不会不可一世,失败者的痛苦也会立刻减轻。为此,成为真正的文明国家是首要先决条件。”这段感想倒是揭示了日本今后应该遵循的道路。
  当日本代表团的飞机飞近日本本土时,机上的油箱被发现漏油了。驾驶员遂改变航向,紧靠日本海岸飞行。大约午夜时分,燃油漏尽,驾驶员只得把摇摇欲坠的飞机迫降在本州中部平冢海岸附近的远州滩上。代表团成员们涉水上岸后,在溶溶月光下抬头看见了日本的象征——富士山。几经周折后,河边于21 日上午抵达首相官邸。
  在将美方的文件提交首相与陆海军总长后,河边就马尼拉会谈情况作了介绍,并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从总的方面来看,盟军的态度是非常理智的。
  与胜利者美方的首次接触令日本统治集团稍微松了一口气。围绕迎接美军着陆的准备工作开始进行了。24 日,以参谋本部情报部长有末精三中将为首的联络委员会成立了。该委员会以陆海军为中心,由外务、运输、大藏、农林等各省及神奈川县、横滨市的官员们组成。
  28 日,美军第11 空降师先遣队在查尔斯·坦奇上校的率领下,乘坐45架C—47 大型运输机在厚木机场着陆。同一天,哈尔西上将坐在旗舰“密苏里”号上,率领庞大的第3 舰队驶入东京湾。第二天下午,尼米兹五星上将也乘水上飞机来到东京湾,在“南达科他”号战列舰上升起将旗。在第11空降师陆续在厚木机场着陆的同时,海军陆战队第4 团也全部在横须贺登陆,进占海军基地。
  30 日下午2 点19 分,机首上绘有吕未岛地图和写着“巴丹”字样的C—54 大型运输机降落在厚木机场的跑道上。舱门打开,舷梯放下,在未来五年里充当日本“太上皇”的麦克阿瑟五星上将出现在机舱门口。他身穿开领军便服,戴着墨镜,嘴里叼着玉米芯烟斗,左手置于腰部,从容不迫地环视着周围。然后,他缓步走下舷梯,与前来迎接的第8 集团军司令的艾克尔伯格中将握手致意。麦克阿瑟用平静的口吻说道:“噢,鲍勃,从墨尔本到东京的路途真是漫长,不过,它似乎总算是到了终点。”
  美军进驻横滨和横须贺后,日美双方就开始为举行正式的投降仪式作准备。投降文件的原稿是河边特使从马尼拉带回来的“第1 号总命令”、“诏书草案”等三种文件之一。当日本政府与大本营审议这份文件时,对于文件中使用的“投降”字眼仍有不同的意见。在东久述内阁阁员中,除了陆海军大臣外尚有军部出身的小畑国务大臣。这些军人认为,在太平洋战争中,海军虽然战败,陆军并没有战败,因而反对使用“投降”这个词。但是,面对盟军强大的实力,内阁成员们又不敢修改一个字,最后只得依原样通过。
  在签署投降书方面,盟军要求有代表天皇及日本政府的和代表大本营的两种代表。于是,重光外相决定从陆海军里各选出一名代表,从政府里选出两名:一名应是“身为政府首脑且处在能履行投降条件的地位上”,另一名应是“能让盟军方面充分了解日本的诚意的人”。可是,东久迩宫以身为皇室成员、不应前去受辱为由,拒绝充当首席代表。性格一贯软弱的近卫副首相也以自己身为皇族而予以拒绝。最后,只得由重光外相代表天皇及日本政府,梅津参谋总长代表大本营。梅津十分不乐意承担这项任务,但在与重光一起聆听天皇的嘱托后,便改变了看法。
  1945 年9 月2 日,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大日本帝国的代表将在该帝国的灭亡宣判书上签字。
  上午8 点,天空阴沉,乌云低垂,凉气袭人。美军驱逐舰把九个盟国的将军们运送到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去,同行的有世界各国的新闻记者,自然也包括日本记者。杜鲁门总统对日本投降仪式的安排特别满意,因为世界上四艘最大的战列舰之一“密苏里”号是以他的家乡命名并且是由他的女儿授名的。
  自从海军准将佩里到达这里打开日本面向西方的大门以来,已经过去了92 个光阴。哈尔西将军没有忘记这段历史,他下令让人把1353 年佩里旗舰“萨斯奎汉那”号上悬挂的那面星条旗从海军学院博物馆里空运到日本,然后将它醒目地展示在甲板上铺着台面呢的桌子后上方的舱壁上,正式投降书将在这张桌子上签署。水兵们还在旗杆上升起了一面曾在1941 年12 月7 日开战那一天在美国国会大厦上飘扬的星条旗。
  盟国高级将领们登上军舰没有几分钟,尼米兹及其一行也到了。主桅杆上升起了他的蓝色将旗,扩音器里响起了《海军上将进行曲》。此时,整个“密苏里”号上凡能立住脚的地方都站上了人,有的水兵和记者甚至爬到桅杆、烟囱和炮塔上。九个盟国的高级将领身着不同颜色的军装,佩带着五颜六色的勋章和授带,齐聚在桌子附近的甲板上。
  8 点43 分,代表盟国主持这次仪式的麦克阿瑟将军及其随行人员乘坐“布坎南”号驱逐舰到达。他的红色将旗在乐声中冉冉升起,与尼米兹的蓝色将旗并排飘扬。此时,载运日本代表的“兰斯多恩”号驱逐舰停在远处,等待着仪式安排人员的指示。
  8 点55 分,换乘摩托艇的日本代表一行11 人靠拢了“密苏里”号,开始顺舷梯向上攀登。处于最前面的重光葵外相13 年前在上海参加日军“一·二八事变”祝捷大会时被朝鲜爱国者用炸弹炸断左腿,使用的是假肢,故而每往上挪动一格都要呻吟一声,他的悲凉呻吟声在日本代表们的心中引起了共鸣。
  当这一行人终于登上甲板、与盟军将领们隔桌而立时,舰上所有的人都注视着他们。日本代表团成员之一、重光的秘书加濑俊一事后这样写道:
  ..千万只眼睛像千万枝利箭疾风暴雨似的射向我们。
  我感到它们的锋芒射入我的身躯,引起一阵剧痛。我还从未感受到瞪着的眼睛的目光能如此厉害地伤人。
  我们就像是一群因做错事而后悔的孩子等待着威严的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立正等了几分钟,每过一分钟就好像过了几个世纪一样..
  稍后,随着一声“全体立正”的呼喊,偌大的军舰顿时安静下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