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兴亡

第289章


其间,盟军总司令部频频来催,要求日本政府一定要在两天内交出草案。
  4 日,松本将草案日文稿带往盟军总司令部。日美双方专家用了一天多的时间,才搞出了一个比较规范的英文稿来。
  6 日,日本政府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通过并公布了全文分为11 章92 条的《宪法修正案纲要》。这个《纲要》的“序言”中的第1 条指出,天皇的地位“基于享有主权的人民的意志”,明文规定了主权在于人民。
  4 月10 日,日本进行了众议院大选,这是日本历史上最进步、最民主的一次选举,包括日本共产党在内的各政党展开了激烈的竞选战。大选后,由自由党的吉田茂组阁。吉田政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按照《波茨坦公告》所说的由“国民自由表示的意志”选出的政府。
  7 月2 日,远东委员会全体一致通过了新宪法草案,对正在激烈辩论该草案的日本第90 届议会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8 月24 日,众议院终于以421 票对8 票通过了新宪法草案。
  11 月3 日,天皇裕仁出席了公布宪法的典礼,并且宣布: 现已明文规定,日本国民主动放弃战争,希望在全世界实现以正义和秩序为基调的永久和平。永远尊重基本人权,在民主的基础上管理国政。朕愿与国民竭尽全力,携手并进,正确实施此宪法,重视法规和责任,努力建设爱好自由与和平的文明国家。
  1947 年5 月3 日,新宪法开始正式生效。天皇和吉田首相等人出席了在皇宫前广场举行的盛大的颁布宪法典礼。随着民主化的新日本的逐渐形成,穷兵默武半个多世纪、给东亚及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大日本帝国和它的根本大法一起,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附论“大日本帝国”兴亡原因及经验教训初探——兼与近代中国发展状况相比较
  一、近代中日两国发展道路不同的背景
  中日两国的封建社会,在19 世纪中叶已发展到晚期,无论是社会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制度均已面临最后的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不可避免。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本和中国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亦都受到腐朽生产关系的束缚和扼杀。早在18 世纪中叶,日本封建社会内部即已产生资本主义关系。到19 世纪中叶明治维新前夕,已比较广泛地存在资本主义的家庭劳动,工场手工业已在经济发达地区大量出现且密度较高,并在一些重要行业中较为发达。但由于幕藩领主对外推行锁国政策,对内限制、打击工商业,推行扼杀政策,极大地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状况也与日本相似,在明代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即已产生。
  到19 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前后,在丝织、棉纺织、陶瓷、煮盐、采铜冶铜、采铁冶铁、制茶、制糖、造纸、木材加工等行业中,更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使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由于清政府一直对外闭关自守,对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极力维持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从而不断加重地租、赋税、摇役和高利贷剥削,使饥寒交迫的农民无力迅速提高生产力,并使工商业的发展难于同国外、国内发生广泛联系,严重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之,封建的生产关系和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极大地阻碍了两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两国的封建经济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危机:农业耕种面积停滞不前甚至缩小,农村人口减少,歉收和饥荒不断发生,财政危机亦都十分严重。
  日中两国的封建政治危机则更为严重。由于财政经济困难,封建统治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在悄然变化着,终致发生动摇,统治阶级再也无法继续维持其统治了。在日本,武士阶级,尤其是下级武士严重贫困化,使之“恨主如仇”,认识到幕藩体制已无可迷恋而寄希望于寻求新的出路。不少下级武士或搞副业,甚至经营商业;或成为儒学者、国学者、兰学者和洋学者,设私塾授徒,其中不少成为向往资本主义的进步知识分子。幕府和诸藩统治者为解救封建危机而推行的一系列幕藩改革也相继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也已腐朽不堪,吏制黑暗,贿赂公行,连八旗军队也逐渐陷于瘫痪状态。两国的封建体制,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桎梏。但封建统治阶级并不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变本加厉地压迫榨取,实行种种倒行逆施政策,力图挽救其覆灭的命运。这样,两国被统治阶级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展开了持续而广泛的农民和市民的反封建武装斗争。日本在19 世纪初, 全国平均每年发生五次农民起义,1833 年一年中就发生30 多次,1861—1867年七年间共发生194 次,平均每年27.8 次。在中国,从清嘉庆朝开始至鸦片战争爆发前,广大农民在北方以白莲教为主,在南方以天地会为主,不断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的打击下,封建统治发生了根本动摇。总之,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封建统治已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封建社会面临着总崩溃的深刻危机,生产力要发展、社会要前进,摧毁业已腐朽的封建体制,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无可避免、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
  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前夜的中日两国,又都面对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强烈冲击。欧美列强的侵略,民族存亡的危机,迫使两国迎接严峻挑战,作出历史的抉择。
  19 世纪中叶,停滞在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门槛前的日中两国,与欧美各国相比较,其社会经济发展已是大大落后了。在17 世纪前期,日本德川幕府建立起幕藩体制和中国清朝建立封建专制统治时期,西欧的英国已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到18 世纪,日中两国封建统治陷入危机之时,西欧各主要国家已相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走在前面的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世界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开拓和建立起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得十分尖锐:“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254—255 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所指的“野蛮民族”,说的是尚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国家和民族,而包括日中两国在内的这类国家和民族,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要么灭亡,要么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换言之,当时的日本和中国,惟有实现资本主义才能避免灭亡的道路。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非完全是由内部因素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强烈冲击的影响下或“迫使”下进行的。日本正是由美国这个新殖民主义国家的佩里准将率领的“黑船”舰队叩开了锁国大门。日本开国开港后,欧美列强蜂拥而至,无法阻挡。而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帝国则用坚船利炮,通过鸦片战争,轰开了清朝老大封建帝国的闭关自守的大门。从此,欧美新老殖民主义迫使日中两国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开展不平等贸易,甚至割地赔款,攫取种种殖民特权。日中两国面临最后的抉择:要么灭亡,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要么走欧美列强发展资本主义之路。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较为顺利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至建立起“大日本帝国”。中国则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虽未沦为殖民地却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悲惨境地。
  二、两国发展道路不同的主要原因
  近代中日两国,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在19 世纪中叶,两国还都是落后的封建社会。从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历尽坎坷,备受欺凌,险些被列强瓜分和被日本灭亡,经历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全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浴血奋战,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和1949 年革命的胜利。日本则通过1868年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迅速完成了产业革命和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建立起庞大的“大日本帝国”,最终走上军国主义法西斯道路,疯狂地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导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败亡,在美国占领下经过战后改革,到50 年代才又重新恢复和发展。
  对近代中日两国,为什么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亦包括了日本帝国为什么兴盛又为何迅速败亡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对各个不同侧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概而言之,可分为强调内部条件和强调外部条件两大不同的基本观点。强调内部条件的又因其侧重面不同而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在侧重政治方面考虑的学者中,有的强调封建政治体制不同,有的强调封建政治结构不同,也有强调是否由异民族统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