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兴亡

第292章


在近代天皇制国家政体之下,人民民主权利受到极大限制,连中小资产阶级也无法问津权柄。虽然兴起过三次民主运动高潮,但自由民权运动被镇压,大正民主运动遭受扼杀,昭和民主运动终于夭折。20 世纪30年代后,法西斯体制确立,军部横行,人民起码的民主权利被剥夺殆尽,无产阶级政党受到血腥镇压,资产阶级政党亦被迫解散,战争狂人东条英机独揽大权,日本经历了最黑暗的法西斯专制统治时期。在思想意识方面,也曾有过“全盘欧化”的挫折,受到“脱亚论”和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控制。
  文化教育方面也曾受军国主义毒瘤侵害。
  日本近代化的两重性,其成功与失败、得与失的共存,可以说反映在各个方面,而且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表里关系。
  中国由于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内受封建专制压迫剥削,终于被推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未能实现近代化,可以说是失败了。
  在民族和国家独立自主方面,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后来则主要是日本的宰割和战争侵略,国家被划分为各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遭受“瓜分豆剖”之苦,台湾、东北曾在一段时期内甚至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戊戍维新、义和团运动等反帝反封建斗争,又都遭到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和清政府反动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很快又被北洋军阀勾结帝国主义扼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掌握全国政权直到1949 年,中国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经济方面也一直未能实现工业化。到1949 年,中国近代工业产值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7%左右,而83%左右仍是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中国的启蒙运动到19 世纪末才有所开展,影响未能波及全国。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普及率极低。一部中国近代化史是苦斗——失败——再苦斗、虽有缓慢发展但终未成功的历史。
  但是,中国近代化史也有其光辉灿烂的篇章。太平天国革命、戊戍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试图变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将中国建设成独立富强的国家。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都曾提出建设理想的近代化国家。特别是辛亥革命,推翻了长达2000 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并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辉煌业绩、其不朽功勋将永垂青吏。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主义的伟大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也曾有过自己的黄金时代。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 又是何等的波澜壮阔。而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30 年浴血奋斗,赢得了最后胜利,国家取得了独立,民族争得了解放,从此进入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辉时期。
  从中日两国近代化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的实现,国家发展为独立富强的近代工业强国,是以工人备受剥削、农村长期贫困落后,法西斯军部专权为代价的,最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了总崩溃,直落得被美国单独占领的后果。中国长期受到列强的侵略、压迫和战争破坏,其社会经济、政治民主、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历次革命运动都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然而这也使得“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360 页)。中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康庄大道。
  因此,我们说中日两国各有其成败得失之处,亦各有自己的优势,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历程和发展前途,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给我们以种种启迪。这里,我们仅将最主要的几点概述如下:
  第一,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既是近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又是近代化的根本前提。
  19 世纪中叶,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开始或实现了近代化,并通过殖民扩张将落后国家强行卷人世界资本主义漩涡。当时,同属落后国家的中日两国,都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面临着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严峻的形势要求两国作出抉择。
  日本顺应了时代潮流,明治政府一方面开国进取,主动变革,迅速增强了实力;另一方面又坚持民族和国家的独立,抓紧与西方列强谈判,以修改不平等条约,为“收回国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通过这两方面的斗争,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的独立自主,成为亚洲惟一的避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命运的国家。这为日本发展成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强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中国腐败的清政府,开始是妄自尊大、盲目排外,鸦片战争失败后则向列强屈膝投降,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时,清朝统治者进而与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逐渐变成了列强的傀儡和工具,从而使中国丧失了民族和国家的独立自主,沦为半殖民地。一旦沦入半殖民地这一悲惨境地,则备受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不仅“豆剖瓜分”中国,而且为了进一步把中国变成殖民地,不允许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不允许中国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没有了民族和国家的独立自主,丧失了近代化的根本前提,要实现近代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有通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才能为近代化开辟道路。
  第二,在近代时期,进行社会变革的近代资产阶级能否掌握国家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是决定近代化成败的关键。
  国家政权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因此,政权问题是社会变革的一个根本问题。可以说,一个国家近代化的进程和成败,取决于政权操在谁手里,由哪个阶级掌握政权。
  日本正是通过明治维新,由倒幕派夺取了政权,才为日本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因此,日本近代化成功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夺取了政权的日本资产阶级,充分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日本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较好地进行了破旧立新,既打破了幕藩体制和消除了封建复辟势力,又能充分利用国家政权和国家资本干预经济,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发展,从而大大加速了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则缺少资产阶级政权这一根本前提,因而近代化处处受挫,发展迟缓。洋务派办洋务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派又未能掌握政治实权,先后均以失败告终。总结戊戍维新失败的教训之一,就是维新派没能重视国家政权问题,忽视夺取和掌握国家政权。孙中山先生已明确认识到必须通过革命夺取政权,才能为近代化的实施开辟道路,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成功地进行了辛亥革命。然而,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后,也未能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很快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所篡夺,招致革命和各项改革事业半途而废。
  第三,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进行改革,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是近代化顺利发展的保证。
  日本近代化的成功之处,正是执行了正确的改革政策。明治政府提出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方针及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基本上是正确的,是符合日本国情的。明治政府对内抓紧进行政治、经济、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对外实行开国进取方针,面向世界,努力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并经过吸收、消化,使之变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大大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而日本近代化受挫的严重教训,正是改革的不彻底和某些政策的错误。各项改革的不彻底,使封建因素大量存在,给各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恶劣影响。某些政策的错误,也使近代化事业走了不少弯路,搞“文明开化”时提倡“全盘欧化”,完全否定和排斥日本优秀文化传统,19世纪80 年代的“鹿鸣馆时代”就是“欧化”的典型。进行农业改革时大搞大农经济,盲目引进、购置大批西洋大型农具。凡此种种,都付出了沉重代价,造成了极大损失。
  中国由于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专制政权的统治,基本上无法进行改革,进行的某些改革如戊戍维新等,也遭到镇压而失败。究其失败的原因,确实也有改革政策错误这一因素。戊戍维新仅学明治维新的某些皮毛和形式,诸如“剪发”、“迁都”、“改元”等,而未学其夺取政权等实质,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在学西方的过程中,也有“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
  之争,而争论双方都是错误的。鼓吹“中体西用”,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鼓吹“全盘西化”者,则只能是食洋不化,徒然加深半殖民地化而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