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兴亡

第293章


只有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后,在根据地、解放区才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四,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是实现近代化的基本要求。
  如按近代化的各项标准看,中日两国的近代化都各有缺欠,都是跛足。
  日本实现了工业化和教育普及等等,但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直到通过战后改革才开始实现,而战后又存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重大历史课题。严格地说,日本近代化是在战后改革后,在结束美国单独占领局面即“旧金山体制”确立后,才能说已全面地实现。中国虽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在革命和政治体制民主化方面比日本要先进得多,然而经济落后,未能工业化,文化教育水平也很低,应该承认这是谈不上实现近代化的。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虽然是两国各自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但也是两国近代化的严重教训。
  第五,反对侵略战争,创造和平安定的环境,是近代化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
  日本的近代化,虽一时受益干侵略战争,但日本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受到痛击,最后败降,招致了国家和民族独立自主的丧失,招致了国民经济的总崩溃,终于使70 年近代化的成果毁于一旦。其教训何等惨重。
  中国则在100 多年间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奴役,特别是受到日本的不断侵略战争的破坏,国家实力受到极大的损害。由于缺少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国的近代化只能缓慢地进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争取到和平安定的环境,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保证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日不再战”,不仅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两国人民的心声,而且是两国100 多年来历史所提供的宝贵的经验教训。 
-
日本帝国的兴亡 - 后 记
   本书得以出版,首先要衷心感谢世界知识出版社领导和责任编辑李锋同志。在提出选题计划、拟定书稿提纲及写作过程中,始终得到李锋同志的大力支持、协助和鼓励,使书稿得以顺利完成。世界知识出版社诸同志又精心审阅、认真修改,为本书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谨代表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拟定书稿提纲、组织写作过程中,接培柱同志、米庆余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本书由以下人员执笔(按编章顺序):汤重南(导论、附论、后记)、宋成有(第1—4 章)、马新民(第5 章)、汪森(第6—7 章)、张传杰(第8、9、11、13、31—35 章)、郑毅(第8、10 章)、邹晓翔(第12 章)、王俊彦(第14、26—28、30 章)、赵一顺(第15 章)、周颂伦(第16—18章)、李小白(第19、20 章)、徐显芬(第21 章)、王健(第22 章)、宋志勇(第23 章)、杜小军(第24 章)、肖伟(第25 章)、蕴华(第29 章)、李婉兰(第36—40 章)、胡卫东(第41—45 章)、强国(第46—50 章)。
  书稿执笔人交稿后,由汤重南、汪森、强国、韩文娟四位主编分头负责审定有关编、章,提出修改意见,再由执笔人修改。最后,汤重南通读修改了第一至七编书稿,强国通读修改了第八至十编书稿。
  本书写作,由于时间匆忙及水平限制,肯定存在着不少缺点和错误,衷心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汤重南
  1996 年1 月8 日于北京 
【由www.sjwx.info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