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秘本

第157章


“北上的蜀军到达渭水岸边之后,改变方向向西进发。”探马汇报道。
“原来是向西……是要和我比耐力吗?大家都做好准备了吗?”司马仲达告诉部下要打持久战。
蜀军越过秦岭,在武功县附近向西折去。今天的武功县位于渭水北岸,而在当时则在渭水南岸,十万蜀军就是从那里前往五丈原的。
“魏军的主力已经渡过渭水。”丞相诸葛孔明刚来到五丈原便收到了这条情报。处于渭水北岸的魏军渡河来到了南岸。
“仲达是在背水布阵啊。”孔明说道。
为了迎击北上的蜀军,魏军渡过渭水,确实摆出一副背水一战的架势。这也许是一次抱着誓死一战的决心而进行的渡河作战。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魏军如此布阵,说不定只是在蔑视蜀军,故意摆出不利的阵势。总而言之,蜀军西进并没有引发两军激战的场面。
“仲达着急了。”孔明又说了一句。不过,他心里清楚,真正着急的是自己这一方。时间不够啊。孔明身负疾患,他自己感觉病得比看上去的重得多。自己身体的状况,自己当然最清楚。以前在襄阳赋闲的时候,他读过很多医书,也掌握了相当多的健康知识。如果没有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也许已经成为一名医生了。能熬过百天吗?孔明甚至生出了这样的想法。剩余的时间如此之少,要做的事情却数都数不过来,这怎能不令人心急?
“琐碎的工作交给属下处理如何?至少百杖刑以下的审判应该交给属下吧。”五丈原的大营里还保留着康国人的玻璃工坊。五斗米道的教母少容在孔明到达的三天前就已经来到这里,她规劝孔明适当减少工作量。
“我也想那么做,可是……还是性格如此吧。”孔明无力地笑道。以前杖刑二十以上的罪行都是由他亲自来审的。剩余的时间非常宝贵,实在没有余地再去为士兵打架斗殴这样的小事烦扰了。其实,用不着少容提醒,孔明自己也已经决定此后要把不重要的事情交给属下处理。
“人的性格,如果真想改变的话,也不是不能改变的。况且……”少容说到后一半,便不再言语了。
“教母想说的是,更何况时间已经不多了吧。”孔明知道少容在想什么。五斗米道的祈祷其实也是一种医术。教团的首脑当然要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身为教母的少容,更是对医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她非常清楚孔明的病情。
“确实如此。”已经没什么要隐瞒的了。
“我会尽量让属下干的。”
“与其减少工作量,倒不如推掉所有的事情。”
“推掉所有的事情?”
“是啊,这次战事也用不着丞相亲自指挥吧。”少容知道诸葛孔明与司马仲达之间的约定。在五丈原对峙的两军,只是表面上做做样子,不想真正打仗。双方主帅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为了不让手下的士兵起疑,才导演出要打仗的假戏。总之,这场战争已经事先约定好了,只要按照约定行事,就不需要主帅指挥了。
“但是,要除去两个例外……”孔明苦笑道。
东吴为了呼应蜀军的这次北伐,也约好在东面挥师北上。这可不是演戏。依照蜀吴的约定,东吴将率领十万人马北上。如此一来,吴魏之间的胜败则难以预料。倘若魏军大败,西面的司马仲达就会被召回东面。此时蜀军就不得不去追击。魏军撤退的同时,也就宣告这次伪装作战结束了。相反,如果魏军大胜,剩余的兵力便可以向西进发。也许皇帝曹叡会亲自率兵出现在渭水岸边。如此一来,双方的伪装作战也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如果大胜的魏军借着余威赶赴战场,蜀军恐怕没有胜算。因此,在魏国的增援到来之前,蜀军必须撤出战场才行。这时候的判断与指挥,当然要有赖于孔明。这就是孔明所说的两个例外。

魏国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孔明率领蜀军越过秦岭,而吴国则在当年五月,以十万之众挥师北上。按照约定,吴国的军队出兵十万人,可孔明认为,能达到七万人就不错了。孔明非常清楚,吴国兵力不足,却还拼命想隐瞒此事。吴帝孙权亲自出马,他率领主力前往合肥的新城。陆逊和诸葛瑾等人也率兵从江下、沔口出发,目标直指襄阳。而孙诏和张承则从淮地赶往广陵、淮阴一带。
负责防范吴军的是魏国的大将满宠。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他是一位老将,早年便跟随曹操南征北战。赤壁之战后,曹操大军撤回北方,让满宠留下驻守当阳。另外,满宠曾在樊城被关羽包围,但没有屈服,最终击退敌军。他此前的战绩非常辉煌。
“这是我最后一仗了,一定要不留下遗憾,善始善终。”满宠说道。要把赤壁之战遭受的损失全都补回来。他下定了决心。在戎马生涯当中,他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却从未遭受过像赤壁之战那般的惨败。因此,在这次的战争中,他发誓要一雪前耻。这好像是最后的机会了。
“火攻……”赤壁之战的时候,曹军就是因为遭到火攻而失败的,满宠也想以火攻以牙还牙。他在心中暗自盘算着。满宠组织了数十人的敢死队,重点要烧的地方是吴国的武器库和船只。他们在制作火把的松木上洒上大量的油脂。吴军的阵地因火灾引起了巨大混乱,满宠便趁乱发起攻击。
魏军的攻势仿佛疾风骤雨一般,眨眼间便杀入吴军的阵地,令敌人心惊胆寒。在这场混战中,吴国失去了皇帝孙权的侄子孙泰,他被魏军的流矢射中身亡。孙泰是孙权的四弟孙匡的长子。
“哼!简直旁若无人……”孙权带领队伍冲杀过去,然而为时已晚,他只能目送魏军的敢死队撤走,气得他紧咬了嘴唇。“说不定曹家的小崽子知道了我这边的秘密……”吴军内部有着不可泄露的机密。他们对外号称十万大军,实际上只有不到五万人。只是在攻打合肥新城的布阵上装成有十万人的样子。因此,各个阵地看上去很庞大,其实内部空虚,脆弱不堪。孙权很怕外人知道实情。
吴军号称十万,孙权认为魏军本该有所警惕,然而此刻却敢如此大胆进攻,所以孙权怀疑对方已经知道了自己在虚张声势。纵使敌军以前不知道吴军的虚实,如今他们已经长驱直入杀到了吴军的内部,根据己方将士的反应,也应该能够判断出实际的情况了吧。虚报人数的画蛇添足之举,让孙权凭空多出了许多担心。“糟糕了……”孙权摇了摇头。布阵的虚实如果被人看穿,必须立刻改变阵形。临时变阵好不好暂且不说,至少预定的计划遭到了挫折。孙权开始厌倦起这一次出兵了。这次出兵原本就是为了履行与蜀国的约定,并没有多少干劲。
几天后,前方的探马传来急报——魏国皇帝乘龙舟亲自率军东进。“什么?曹叡来了?”孙权扯下头上的方巾,用力甩在地上。根据潜入洛阳和长安的间谍汇报,魏国同时对蜀国和吴国进攻,并没有制订皇帝御驾亲征的计划。如今皇帝曹叡却突然亲自率兵沿水路前往合肥。这究竟是为什么?皇帝能够御驾亲征,一定很有自信。“果然是被看穿了啊……”自己号称十万大军,实际上连一半人数都不到。魏军一定是看穿了这一点,才想一鼓作气击败吴军的。既然此战完全不必担心失败,那么请求皇帝御驾亲征,更能鼓舞全军的士气。“东吴号称十万人马,其实都是虚张声势。一鼓作气击溃孙吴!”魏军的将士应该都在如此高声呐喊,激励部下的士气。“战斗到底!战斗到底!”魏军的士气愈发高涨。高昂的士气能让士卒发挥出成倍的实力。相反,被人看破虚实的部队,士气自然会低落下去,就连已有的实力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此消彼长,两者之间的差距更大了。
“撤兵。集合部队!”孙权下令道。他做事易于冲动,但作决断也很迅速,一旦判断出将要眼睁睁地成为魏军的牺牲品,就立刻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魏国的明帝抵达寿春之前,吴军已经完全从合肥撤走了。
“逃跑的速度倒是挺快的。哈!哈!哈……”明帝满意地笑了。
“孙权颇有自知之明……如此一来,东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接下来便是蜀国了,陛下如果再度御驾亲征……哪怕只是驱车前往长安,诸葛孔明就会吓得退兵了。”明帝的侍从韦诞说道。
然而,明帝却摇了摇头道:“吴国和蜀国既然约好同时发兵,眼下吴军已退,那么蜀军退兵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况且仲达还在那里。”
“陛下很在意仲达大人的感受啊。”韦诞耸了耸肩说道。
“是啊,他是我们魏国的大将军啊!”明帝严肃地说。就像实力无人能及的大将军司马仲达担心皇帝和朝廷的猜疑一样,皇帝曹叡也同样担心司马仲达的误解。如果现在皇帝御驾西征,恐怕会伤害大将军的自尊。“大将军在五丈原磨磨蹭蹭地做什么呢……真让人着急啊……”司马仲达很有可能认为皇帝是这样想的。眼下这个时候,不能让司马仲达有什么想法。
“还是全部交给大将军吧。”皇帝为了表明对司马仲达的充分信任,放弃了西征的打算。这一年的七月,吴国的孙权草草从合肥退兵。

“呸!混蛋!连老天都偏袒魏军,呸!”孙权唾沫星四溅,恨恨地说道。虽然已经举行登基大典,当上了皇帝,但是孙权的言行举止丝毫没有高雅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