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秘本

第159章


人的资质很难改变啊……刘备刘玄德这样的杰出人物,为什么会生下如此平庸的儿子?“魏国的天子——曹操的孙子,是个非常英明的君主,他亲自带兵来到合肥,逼走了吴国的孙权——同样是天子,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孔明无力地想着。“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在白帝城的遗言,又清晰地回荡在耳际。这件事诸葛孔明已经想了多次——也就是由他来登基即位的事情。为了天下百姓,自己登基称帝也许是对的。有一个庸君是不幸的,有一个明君则是幸运的。“还是再等等吧。”每次想到这件事,孔明都不想下结论。他今年才五十四岁,本以为来日方长,然而为时已晚。
敕使李福双膝并拢跪坐在孔明的病床边。孔明不紧不慢地托付后事,目的是让李福听明白。李福拿着纸笔,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四次北伐,国家元气大伤。今后至少十年之内,蜀汉不能再兴远征之军。”这是孔明说话的重点。把重点放在内政上,重用人才——孔明不厌其烦地把这句话重复了几遍。如果是个敏锐的人,则会反问道:“既然对外征讨不可行,丞相为何还要发动四次北伐?”如果有人这样提问,孔明打算如实回答:“是人才不足的问题。”并不是对外征战本身不可取,而是因为蜀国除了诸葛孔明之外,没有能够指挥大军的人才。这样说也许对蜀国的群臣很失礼,但这确是事实。
然而,李福并没有反问,他虽然官至尚书仆射,但思维不敏锐,或许可以说愚钝。他听完丞相的话之后,便离开五丈原踏上返回成都的旅途,走了两天,突然反应过来,“糟糕!我忘了询问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随即又匆忙返回了五丈原。
在五丈原的大营中,孔明躺在病床上道:“李福正在急急往回赶吧……”
果然,敕使李福一边擦着汗,一边走进孔明的病房说道:“不小心忘了一件事情……我这个人,怎么会……”
“我一直在等着你回来,”孔明微笑道,“我现在就回答。依我所见,公琰不错。”公琰是蜀汉的抚军将军蒋琬的字。
李福吃惊地瞪起了眼睛。他忘记问的问题是,孔明死后谁能成为掌管国政的中心人物。孔明好像已经知道他要问这个问题了。
“那么,公琰之后呢?”李福问道。
“文伟可以继之。”孔明回答道。
文伟是中护将军费祎的字。费祎虽然年轻,但在当今天子还是皇太子的时候,他就作为舍人侍奉在旁,很擅长调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我死后,大臣之间的矛盾少不了。”之所以将费祎指定为第二个继任者,是因为孔明预料到不久后蜀国朝中可能会发生内讧。不过,李福根本想不到这些。
“那么,费祎之后还有谁可以胜任?”李福一边奋笔疾书,一边问道。
诸葛孔明没有回答。他的沉默其实是在说:“蜀汉之中,还有什么人才?”
“我明白了。继任者和他们之后的人,这些应该足够了吧……”李福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眼前都是熟悉的面孔。孔明难得心情不错,他在床上直起上半身。五斗米道的教母少容和爱徒陈潜坐在一起,旁边是一些佛教僧侣。碧眼的景妹那一头栗色的头发已经变得全白,毕竟是过了六十岁的人。不过,她和已经年过八旬的少容站在一起,丝毫看不出年龄上的差距,因为少容看起来实在是太年轻了。
“都已经八十岁了,精神还这么矍铄……世上还真有教母大人这样的人存在啊。我不过才五十岁,就已经老态龙钟了。就像僧人说的那样,我很快就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大千世界,真是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孔明微笑着赞叹道。
“以佛教的永劫时间来看,八十岁和五十岁没有什么区别,充实忙碌的一年要远胜过茫然若失的一百年。”景妹静静地答道。
“话虽如此……”孔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在每个角落……不论蜀、魏、吴,到处都建有寺庙。人们是不是对现世已经绝望了……我一直以为,现世没有能够令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所以才想要为世人创造一个安居之处。我与你们一路竞争走到了现在,这场胜负不知最终如何?”
“我与曹操大人之间也曾经竞争过,最终人心虽然都倾向于我们这一边,但以我们的力量,确实也很难消除生活中维系生存所带来的痛苦。还是需要诸位将军才能平息战乱,给天下带来和平。单靠安逸的心境,无法解救世人。”少容说到这里,轻轻地摇了摇头。
“治理天下……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是我的……唔,是我的梦想啊。”孔明闭上了眼睛。
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孔明离开了家乡。当然他也并不只是为了报恩。在当今的乱世,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失去了自己的兄弟、亲戚和好友。为了消除这个世界上的不幸,就必须要统一天下。然而,在如今这样一个分裂的时代,统一的想法确实有点儿勉强。如果强行去发动战争,只会招来比现在规模大数倍的动乱,有更多的人丧命。天下三分——若是把广袤的天下分成三份,在三方势力均衡的基础上,就能够暂时制造出三个相对和平的圈子,百姓们也就能过上比较安定的生活了。诸葛孔明出于这样的抱负,决意在这乱世之中,作为刘备这位英雄的军师,开创一个新的国家。
“确实,您成功了。当初三分天下的计划,已经圆满实现了。”少容说道。
“彼此彼此……”孔明和少容都持有同样的意见,都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都是在为同一个理想而奋斗。他能从自己指挥的士兵的心中感受到少容的存在。
“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景妹垂首说。
“不,不要这样说。在自己的部下心中,甚至在敌人的部下心中都能感受到你们的存在。所以你们大有希望。所有的地方都有你们的存在,所有的地方啊……”或许是累了,孔明再次陷入了沉默。
乱世之初,人类就像禽兽一样,只要有人触犯了自己的利益,就会当场杀人,眼睛都不会眨动一下。也许正因为人心如此,世道才会变得这样混乱。可悲啊……如果人们不会为他人的死感到悲伤流泪,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太平。孔明曾经向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询问以前的士兵和现在的士兵之间的区别。
这位老将思考了一会儿,说道:“现在的士兵经常哭泣,甚至看到敌兵的尸首之后也会落泪。而且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以前的士兵不会这样没出息。”
魏、蜀、吴三国,不论哪个国家,他们军队中的大部分士兵不是五斗米道的信徒就是佛教信徒。他们已经不再是禽兽了,这一事实给理想主义的现实政治家孔明带来了希望。人正逐渐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心中没有抱着这样的信念,孔明的事业就难以完成了。
少容的旁边坐着一个年轻人,他是南匈奴的王子刘柏。刘柏的父亲左贤王刘豹也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盘腿坐着。因为董卓之乱而导致洛阳一带发生动乱的时候,刘豹还只是个孩子。
“既然出生在这个世上,就必须勇敢地活下去,这是人类的命运。”少容说到这里,闭上了眼睛。这位八十岁老妇的脸上,微微泛起了红晕,甚至能看到她皮肤上的光泽——看到她的脸庞,人们便会知道,人生是如此丰富多彩。她身后的竹帘动了一动,进来了一个人,是个五十岁上下的男性,身材矮小。
“什么时候来的,我一直在等着呢。”少容回头说道。
“本想早点来的,只是一直都没有机会。”说着,那人大摇大摆地走到孔明的床旁,在他的旁边坐了下来。
“啊,这位不是那天的……”孔明抬头说道。
“先生身体如何了?”矮个男子问道。
“再上战场,已经是无法实现的梦了。”孔明回答道。
前些年,诸葛孔明在这里会见了镇南将军张鲁,定下了将来与司马仲达伪装作战的计划。当时从中斡旋的便是这个矮个男子,但孔明并不知道他的名字。
“这位是司马惠达。”少容介绍道。
“啊,是吗?”孔明微微抬了抬头。
司马氏兄弟的字里都有个“达”字,按照伯达、仲达、叔达、季达、显达、惠达、雅达、幼达的顺序排列。惠达的名字叫司马进。司马家从仲达开始都是身材高大伟岸的男子,唯有排行第六的惠达不知道什么原因长得异常矮小。“虽然个子矮小,却很有智慧。仲达能够有今日的成就,也多亏了惠达在一旁出谋划策。”这样真伪莫辨的传言在世间流传着,孔明也有所耳闻。

“听说有蜀汉敕使来过,是不是成都的天子派人来询问后事的?”司马惠达微笑道。
“因为我的余生已经所剩无几了……”孔明淡淡地回答道。
“孔明先生对敕使的回答,应该是蜀国的后事吧。不过,与蜀国的后事相比,我更想请教一下孔明先生对于天下未来的看法。我是抱着这个目的才特意来到这里的。”
“喔,是你的兄长让你来的吗?”
“不是。哥哥只是想让我来确认一下孔明先生是否真的病了。”
“天下的未来吗……”孔明睁开眼睛,凝视着天花板的一角。那只是个纹制粗糙的普通天花板,可他却要在那里描绘出未来天下的蓝图。
“是的,我很想知道。”
“你自己也应该有对于未来天下的构想吧,我说的是你自己描绘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