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秘本

第160章


“有倒是有……”司马惠达噤了一下鼻子道,“不过,我想您的看法应该更准确。”
“为什么?”
“我还有未来,还有一些吧……我描绘的未来当中,自然也会有我自己出场。然而所谓当局者迷,如此一来,我便无法将未来描绘得足够清晰了。”
“哈哈哈!你是说我已没有未来,所以我描绘的未来才会更清楚吧。”
“是的。没有自己登场的未来蓝图,应该会很清晰……而且,虽然我不愿承认,但先生智慧确实远胜于我,描绘的未来也应该会更完美。”司马惠达也抬起头来,向诸葛孔明一直注视的天花板的一角看去,仿佛那里真的描绘了一幅图画一样。
“大战……像官渡、赤壁和夷陵那样尸体多得能把河流阻断的大战,一时间不会再发生了。”诸葛孔明以平静的口吻开始描述那个没有自己登场的未来世界。现在的情况距离孔明和少容认为的天下三分的安定局面已经很接近了。三国之中,蜀国实力最弱,但拥有天然要塞。孔明多次尝试北伐,也是为了向天下证明蜀国有远征北伐的能力。只有诸葛孔明才敢以很大的牺牲为代价进行这个危险的示威。当然如果能够攻下长安和洛阳就再好不过了。不过,进军北伐本身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因为孔明死后,蜀国已经不可能再发动那样大规模的远征了。
“吴国的实力也不如魏国,或许他们会与辽东的公孙渊联合,摆出一副夹击魏国的姿态……当然,这也只是做做样子,吴国和魏国之间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孔明凝视着天花板,继续说道。
“嗯,辽东啊……”司马惠达轻轻地点头道。
“如果要讨伐辽东,应该会派你的兄长去。”孔明说道。
魏国的朝廷一般都会把司马仲达这样有颇具实力的大人物调到外地驻守,尽可能让他们远离政治中心洛阳。先向东远征辽东,结束之后再让部队向陕西转移,备战蜀国——孔明对后来的情况作了这样的推测。
“是这样吗?哥哥也已经上年纪了,真可怜啊。”司马惠达叹息道。
没有大战的天下三分局面还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恐怕要经过五十多年,才能得到统一。二三十年以后,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会逐渐拉大,一个国家会变得异常强大,另一个国家则会慢慢衰落下去。最终,最强大的国家一定会吞并最弱小的国家。这样的话,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一下子扩大很多,甚至都不用竞争了,顺其自然地就能将其吞并了。
“那么,五十年后天下就能够长久地统一了吧。”司马惠达问道。
“不见得。统一可能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自黄巾起义以来,战争频发,也给周边的民族带来了影响。那边坐着的是南匈奴未来的领导者刘柏,你应该很了解他。各个民族向四方迁移,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中央政权,恐怕不可能保持长久的天下统一。”孔明的声音虽小,却并不微弱,反而很有力,不像是病人在说话。
“如果那样的话,蜀国、魏国和吴国就都不存在了。”少容说道。
“以后也不会再有中原的汉人、南方的蛮人和西方的月氏的区分了。”景妹小声说道,将垂在脸颊上的一缕白发撩了上去。

人们一旦听到未来世界发生的事情,就会发觉眼前的一切事物都变得很渺小,到最后,就什么都不在乎了。不过,诸葛孔明还是以这样的话结束了他的预测:“当务之急还是要把握住眼前的一切,没有比这个再重要的事了。”
司马惠达回到了魏国的军营,报告说:“孔明真的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意识还清楚吗?”
“非常清楚。不过,据蜀军大本营的人说,今天的这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
“他说了些什么话?”
“他死后天下会有怎样变化之类的。”
“哦!是孔明的预测吗?他都说了些什么?”
“近期内,哥哥可能会被派去讨伐辽东。”
“是啊!恐怕会被他说中。”司马仲达知道自己可能被迫远离洛阳。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话,哥哥又该辛苦了。”
“哈哈哈……”仲达难得开心地笑道,“你是在同情我吗?可是,不论我被派到哪里,最终都没有容身之地啊。”
“哥哥必须要再忍耐一段时间了。”
“是吗?其实我并没有觉得有多么辛苦。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研究讨伐辽东的计划,觉得确实很有乐趣。”司马仲达从椅子上站起来,倒背双手,开始在屋子里踱来踱去。
“那么我先回去了。”说完,惠达便走出了房间。哥哥以这样的姿态踱步,就表明他想一个人思考些事情,这时候最好退出去。
“辽东嘛……”仲达自言自语道。
他来到五丈原后,心里一直想着远征辽东的事情,五丈原的战事只要按照双方暗地里商议的那样进行就可以了,因此不用为眼前的战事操心。喜欢思考事情的他,一直都在认真研究下一次作战计划。“虽然如此,到底不愧是诸葛孔明啊……他竟然能够指出下一战的目标在辽东。”关于攻打辽东,仲达已经大致地做了计划,剩下的只是探讨些细节了
。魏国正在慢慢向辽东的公孙渊施加压力,他们等待的就是对手无法忍受而奋起反抗的时候。不论公孙渊是个多么反复无常的人,一旦他下决心对魏开战,就一定会寻求同盟,而那个同盟只能是吴国。如果无法抵挡魏国的进攻,公孙渊应该会越过水(鸭绿江)逃往朝鲜半岛。一旦如此,战线过长的魏国就很难继续追击。公孙渊也会考虑摆脱魏军的追击后,在朝鲜半岛建立基地,伺机东山再起。即使魏国深入半岛内部继续追击,公孙渊也可能会故技重施,再次越海逃跑。听说大海彼岸是倭人居住的国家。“那个国家叫什么来着?是个很奇怪的名字,国家的首领好像是个女人……啊,邪马台国……国王的名字好像是卑弥呼。”远征辽东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必须要想出解决的办法。
仲达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在发动远征军攻打辽东的同时,或者再稍稍提前几天,先把士兵派到朝鲜半岛去。东莱——即山东半岛——与朝鲜西岸可以说是一衣带水。在那里有汉人的屯垦地——乐浪和带方。乐浪位于现在的平壤附近,而带方则在首尔附近。如果能先在那里阻击敌军,就能够切断辽东与吴国的联系,同时也切断了公孙渊的退路。“好了!”司马仲达用右拳狠击了一下左手的手掌:“先率兵去带方,再派使者去邪马台国……吴国也曾经到倭人居住的海岛上征过兵,说不定今后还会再去。邪马台国还是要控制在魏国的手中才行。”虽然房间里只有他一个人,可司马仲达的声音却渐渐高昂起来,一股久违的兴奋袭上他的心头。
此时,在五丈原蜀国的军营中,丞相诸葛亮的病情急剧恶化。虽然难得心情不错,同司马惠达等人谈了很长的时间,但终究还是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把姜维和杨仪叫来。”孔明喘着气道。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一旦发烧,意识也会混乱,所以要在那之前向属下交代一下军中的事情——说不定下次发烧可能会夺去他的生命。“我一旦有个万一,你们就立刻退兵。”孔明以前就对远征军的将官们说过这句话。现在应该怎样做,是否执行退兵计划,都必须交代清楚。军中也有不赞成退兵计划的人,比如前任军师魏延曾说:“谁说丞相不在了就不能继续打仗了,不是还有我魏延吗?”主战派的急先锋魏延甚至反对军队从渭水西进并在五丈原布阵。这次蜀军全面退兵,要怎样说服他或者瞒着他进行都是个问题。
俄而,姜维和杨仪来到病房内,两个人表情凝重。孔明闭着眼睛,口述退兵的计划:“退兵时最害怕敌人攻击,倘若敌人发觉我们要退兵,敌人便会乘势发动疯狂的攻击。为了不被敌人发觉,我们的退兵计划必须先从进攻开始……”孔明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这其实是苦笑。魏国的司马仲达应该不会追击退兵的蜀军。司马仲达现在在魏国朝廷中的地位非常微妙。朝廷想要尽早肃清他这样有实力的人物,可是若没有他,魏国也就再也不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了。因为除了他之外,根本没有人有这种指挥能力。在魏国还有大敌存在的这段时间,司马仲达是不能被肃清的。在仲达看来,蜀国这个大敌必须存在下去。如果追击退兵时的蜀军,就有可能给蜀军以毁灭性的打击,这就相当于司马仲达用自己的手扼住了自己的脖子。司马仲达虽然不想追击,但在诸将面前,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蜀军退兵而不行动,回去后也没法交差。可以说,现在孔明是专门站在司马仲达的立场上,为部下讲解了退兵部署的。
“魏延应该会反对退兵。”说到这里,孔明睁开了眼睛。蜀军必须要安全退兵,如果统一部署被打乱,一切努力将会化为泡影。
“那魏延应该怎样处理呢?”姜维问道。
“紧要关头,只有处斩,别无他法。一旦有什么闪失,将会牵累无数性命。”孔明的声音有些嘶哑。

丞相诸葛孔明失去意识之后,仍然熬过了十天,这或许多亏了景妹献上的摩揭陀国的奇药。服用了此药之后,临终前也能够暂时恢复意识。
当年八月,孔明离世。蜀志《诸葛传》引用了《晋阳秋》一书的原文,记载如下:“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向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