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开始,有几次大规模的“皇子改名运动”,比如玄宗就喜欢没事给儿子们重起一下名字,然后过些时候又改一遍。太子们的名字改动更是频繁,前面说过肃宗就改了三次才最终定下来叫李亨。好在他们没有把改名的兴趣放在改年号上,否则都像唐高宗和武则天那样换年号成瘾,则唐朝将近三百年,要是有三百个年号……不可想像,感觉蛮“恐怖”的(不过话说回来,肃宗在位时差不多两年一换,频率也是很高的了)。这时我们才知道在唐朝高祖太宗各自只用一个年号是多么的可贵。
乱后的曙光·肃代两朝纪实(14)
九月,肃宗调动了九个节度使的力量进攻安庆绪,兵力达到数十万。可以想见,肃宗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但决心与疑心并重,“上以子仪、光弼皆元勋,难相统属,故不置元帅,但以宦官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不设元帅,只让一个宦官做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理由绝不是史书上说的认为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都是元勋,谁也不好统领谁这么简单,而是由于肃宗不放心将权力交给这些威信与实力都很强的人。
九节度使围邺,一直围到第二年的二月,郭子仪等人决定决安阳河(通鉴写为漳河,《唐书》写为安阳河,查看地图的话,还是稍有区别的,取《唐书》的说法)水灌城。困守了几个月的邺城情况当时变得更加糟糕,和张巡遇到的问题一样,邺城中也是缺粮,老鼠的价钱已经涨到了一只要数千钱,一斗粮食更是卖出了七万的天价,而且也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况。这时城中有人想要投降,却因为水太深,没有办法出去。
按说这个时候要是破城的话,是绝好良机啊,何况又是九节度——可问题就恰恰出在九节度上。由于没有主帅,唐军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错失了良机,又因为邺久攻不下,唐军上下也有点军心涣散。就在这时,史思明从魏州赶到了邺,安庆绪为了能够尽早解围,甚至派人将他的皇帝玉玺交给史思明,不过这当然不是出自他的真心。
李光弼像
史思明果然厉害,他断了唐军的粮道,使唐军的优势不复存在。三月,叛军援兵直抵城下,与唐军决战。史思明本人看来也是相当骁勇了,他亲自带领五万精兵与唐军六十万人在安阳河北对峙,但唐军并没有把这支军队当回事,以为是敌军的一支游击小分队。由此可见唐军是有些大意了。看到敌军松懈,史思明领着这五万人突然冲了过来,唐军中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率人“先与之战,杀伤相半”,鲁炅本人还中了一箭。史思明以一敌四(不是单挑的那种大将之间的决斗,就是大伙一起上的群殴),并且没有处于劣势,不免让人感慨唐军的“无能”。而郭子仪从后面袭击史思明,本来可以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结果还没来得及布阵,天上就刮起了一阵大风,“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不过这次也不只是唐军受损,叛军也被吓着了,双方各自败退,辎重都扔了一道,唐军一方“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在向南撤退的路上郭子仪命人将安阳桥拆断,目的是为了保住洛阳。但洛阳城里仍然受了惊吓,百姓们惊惶地向山里逃去,而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人也纷纷逃走。这两个官员的逃跑,终于使肃宗找到了发泄此战失利的火气的对象——诸节度上书请罪,肃宗当然不敢降罪于这些手里握有兵权的人,所以这两个人就“荣幸”地成为了出气筒,都被贬官了。但终究要有人为此负责,这时那位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鱼朝恩起了作用,他看郭子仪不顺眼,就把责任推给了郭子仪,于是郭子仪被召回长安,李光弼代替他成为了副元帅。
而安庆绪这边也不太平,围是解了,可是安庆绪也不打算再提起旧事,干脆连城都没请史思明进,他本人当然更没有打算出城去看望一下。但安庆绪哪里有史思明的老辣?不几天就被史思明杀掉了。抓安庆绪的时候,史思明“责以大义”,说他丢失了东西两京都没关系,但他最不该做的就是杀他的父亲,“弃失两都,亦何足言。尔为人子,杀父夺其位,天地所不容!吾为太上皇讨贼,岂受尔佞媚乎!”史思明这样责骂着,却不想两年后他也重复了安禄山的命运。几乎是出于同样的理由,史思明的长子史朝义,向他的父亲下手了。史朝义杀了自己的父亲之后,又派人到范阳杀了弟弟史朝清,随后范阳城中自相残杀,最后因此而死的达数千人。
由于有太多的自相残杀,而且首领更换太勤,八年时间就出了四个皇帝,有三个还是通过非正当手段得来的,其中两个可以算是无能之辈,因此可以说,这些因素对安史之乱的结束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再次印证了“城堡总是从内部攻破的”这句话。不过安史之乱的最终结束,是在代宗时期。
有时想想,如果自始至终都是安禄山在指挥叛军的话,战乱会不会持续得更久些呢?当然,我并不盼着安史之乱持续更久,因为这八年的时间,足以让唐朝的实力从天上掉到了地下,足以让盛世的繁华尽化为子虚乌有,足以让生灵涂炭、社稷倒悬。看看杜甫的诗吧,你会觉得从心头油然而起的一股悲哀。在他的笔下,有石壕村那位被强行带走的老妇,有无家可归、无人再相送的老兵,还有与丈夫“暮婚晨告别”的新娘,但苦难的百姓又何止这些?据官方统计,天宝十四载时,唐的全国人口户数基本保持着盛世时的总数,有891.4709万(《通典·食货七》),而到了肃宗乾元三年,这个数目一下子降到了293.3174万,减少的人口当然不是战死就是饿死,或者还有被人吃的?总之,由于战乱人口锐减是个不争的事实。至于剩下来的人,他们可以说是幸存者,但他们真的幸运吗?其实也不过是“生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罢了。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时期的这个景象,自此时起,再也没有在唐朝出现了。
乱后的曙光·肃代两朝纪实(15)
十二
在“大燕”朝中连续发生内讧之时,唐朝内部也同时混乱着。
唐玄宗从蜀中回到长安,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让自己平安地度过晚年。本来前两年还好,肃宗基本满足了玄宗的要求。他让很多人陪在太上皇身边,天天娱乐,玄宗倒也悠哉优哉,而且父子二人经常相互去探望,有时还能在路上相遇。但随着时间推移,事情慢慢地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提起一个人了,即肃宗朝有名的宦官李辅国。
李辅国在玄宗朝地位很卑微,以至于到了他的主子肃宗当皇帝时,即使他突然间显赫了起来,但仍然很多人都瞧不起他,其中包括高力士等人。若说高力士瞧不起李辅国,倒也有情可原,毕竟他曾有四十年是李辅国的上级,而此时大概也要叹一声“后来者居上”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被人轻视,李辅国当然很不高兴,就打算“立奇功以自固”。但李辅国当然不会上战场去厮杀立功了,他想到的立功办法是向肃宗进谗言,说太上皇每天见外人太多了,而且高力士、陈玄礼等人也有所图谋,这样会对肃宗不利,请求肃宗把太上皇从兴庆宫迁到大明宫中(玄宗回长安后住在兴庆宫,而肃宗则住在大明宫,原文李辅国说的是“禁中”,当指皇帝所在的皇宫,即大明宫)。肃宗当时就“泣曰:‘圣皇慈仁,岂容有此’”,李辅国当然又得劝一番,但肃宗仍然没有答应。这当然是表面现象,而内心中肃宗定对太上皇起了防范之心,因为从此他的态度就有了转变。
这之后不久,李辅国假借皇帝的名义,把兴庆宫中原有的三百匹马调走了二百九十匹,就留下十来匹马。这件事在史书上的记法是“矫诏”。不错,当时李辅国确实是“随意区分,皆称制敕,无敢异议者”,随便矫个诏似乎不是什么难事,而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没有人告诉肃宗,即使有,肃宗的反应也不过是“上颇不悦,而无如之何”。但太上皇的事情绝不是一般政事那样简单,李辅国也绝不敢轻易行事,他此前对肃宗说的那番话其实有些“投石问路”的意思,起码是和肃宗打了个招呼。肃宗纵然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批评李辅国。于是李辅国又在行动上投石问路,这一次调的是马,下一次调的就是人了。
当发现调马行动没有什么严重结果之后,李辅国的胆子越发大了起来,在这年七月,又趁肃宗生病的时机,硬是把玄宗迁到了太极宫(西内)。这一次的事情比较大,也比较严重,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李辅国是有意要害死玄宗。本来李辅国是矫诏说要玄宗游赏太极宫,当一行人走到睿武门时,他率领着射生五百骑,“露刃遮道奏曰:‘皇帝以兴庆宫湫隘,迎上皇迁居大内。’”即使是我们,都能闻出露出的刀剑上带有一股血腥味,何况自李亨马嵬告别以来一直小心翼翼的玄宗呢?玄宗当时吓得差点掉下马来——也许和年纪大了有关。如果单是玄宗自己的话,不知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也许就被杀了,可是值得玄宗庆幸的是,高力士发挥了作用。只听高力士厉声喝道:“李辅国安得无礼?快下马来!”虽然李辅国很不情愿地下马了,但情势并未好转。高力士很聪明地对众将士说:“太上皇问将士各好在否,可各纳刀呼万岁。”
小说推荐
-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 公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 中国人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兵凶战危血雨腥风之中 先是头年底,帝国首都沦陷敌手;进入正月,金国骑兵将首都汴京城内的金银宝货、文玩古物、仪仗图籍搜罗一空;二月,金人立原来的帝国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三、四月间,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0章
- 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
- 四个性格相投的兄弟走到一起,从零开始,一点点组建起他们的正义,没有政府后台,没有大规模枪战从校园之间的争强斗胜,到江湖的尔虞吾诈;体会过苦痛的监狱生活,也经历了身边兄弟的生死离别主人公半现实的成长历程,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江湖往事 作者:所写的《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章
- 过去往往过不去
- 作者所写的《过去往往过不去》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分节阅读 79
- 往而不往
- 秦往觉得她可以陪的起顾景逑一生,后来,她在最好的年华陪他度过最艰难的那段时光,却没有和这个她很喜欢很喜欢的男人走到最后 好像在感情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大家好似宁愿守着过往过余生,从未想过找回过往共度余生 世界上很多误会都是一个不愿解释,一个不愿意听 作者:晴天阴天不下雨所写的《往而不往》无
- 都市言情晴天阴天不下雨连载中
- 最新章:第九章 想回到过往
- 大唐帝国史揭密:那时唐朝
- 《那时唐朝》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用白话文写作,正说唐朝三百年大历史的著作。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杨广征高丽,爆发农民大起义,直至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这个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本书为第一部,以杨广征高丽为开端,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内忧外患中登上帝位结束,集中展现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创建大唐帝国,一统天下的艰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7章
- 五代十国之南唐摄政王
- 主人公穿越来到五代十国,成为了南唐李昇第四子李景达,开始了他的王爷生涯,熟读历史的他,想改变历史,他通过广纳贤才和南争北战,最后成为了南唐的摄政王,他能不能统一中原,成就霸业都是未可知数 作者:作家mzZ9jc所写的《五代十国之南唐摄政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作家mzZ9jc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十四章 火并福州(一)
- 三国往事
- 其实很想写一本关于三国的书。一直没有动笔,后来经过内心的纠结和激动终于开始写了这本新书 希望大家们给我新书点点赞,多刷刷阅读量。还有打赏。作者章韩谢谢大家了 作者:章韩所写的《三国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章韩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十章 太子曹丕
- 蜂王国往事
- 【硬科幻】论在被篡位后如何科技兴国走向星海 蜂王国教皇病重逝世,年幼的储君安琛继位,七天后即被篡位 安琛逃出皇宫,隐姓埋名谋求别路 于是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研究员,和航天集团的实际领袖 安琛:闷声发大财 1 本文设定为经过拟人化处理的外星文明(否则没法看啊,但生理与社会结构仍与人类文明有明显差异 2
- 恐怖灵异农杆菌连载中
- 最新章:第四十九章:选拔宇航员***
- 共和国往事
- 本书通过对孙成蕙及其一家人五十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展示了他们在五十年莫测变幻的政治风云中,所遭遇的“天灾人祸”的沉重打击,以及为获取做人的真正权利而不屈斗争的生活画卷,描绘了现实的残酷、求生的艰难、人格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思想的复苏、社会的进步等等 作者:周梅森所写的《共和国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
- 都市言情周梅森完本
- 最新章:该章节已被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