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伴侣

第59章


 
  “馒头插在操纵杆上,连狗都会开。”她的眼睛亮了亮。是的,是那个在车里养鸟的小家伙。他怎么会蹿这么高了呀。我们到镇上去买书…… 
  “我一猜就是你。好几次我开车经过试验田,都看见你在树底下看书……”他认真说,“喜欢看书的人……”却又咽回去了。 
  大概只有喜欢看书的人才这么傻。他眼里分明积淀着一层故作精明的讥讽。三年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当然,那时他才十五岁。“你不看书?”她反问。 
  “不大看。”他承认,搔着头皮,“也没啥书好看的。” 
  肚子又叫,又冷又乏。脸上一丝丝凉,似有雨点落下。她忽而觉得有些失望。并不是为了付出的那些劳动,而是付出之后所得到的。她加快了脚步。天几乎全黑了,只有泥泞的道路上那些灰色的水洼微弱地发亮。三年了,他怎么还会记得她?可见全场谁都知道她是个离婚的女人。同这种毛孩子说什么…… 
  “我只读了六年书就文化大革命了……”她听见那粗重的喘息仍然跟在身后。 
  “读点书,好上大学呀。现在不是有工农兵学员了吗?”她用大人对孩子说话的口气说。 
  他叹了口气,“大学?大学我才不稀罕。我就想……参军。” 
  “体检不合格?” 
  “不……我爸……还没解放……” 
  “你妈呢?” 
  “走了,不要我们了……家里只剩一个奶奶,她有时半夜两点钟爬起来,去排队买肉,熬成猪油,连油渣一道,寄来给我吃……我总是吃不饱。”那吧吧的脚步声靠近了她些,“所以我想,读书是没有用场的,参军才有本事……我下乡临走前一天,到关押我爸爸的市委仓库去看他,漆黑漆黑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只高得要命的电灯,像月亮一样。我爸爸什么话也没说,就是把墙上挂的这件军用雨衣披在我身上……你说他不是叫我去参军是什么?抓他的那天,是个下雨天,他穿这件雨衣走的,后来就在牛棚当了他的毯子。一到下雨天,我就想起我爸爸,他会冷的……” 
  他吸了吸鼻子。不再说话。 
  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弟弟,你的童年在保姆和蛋糕中度过,你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自然惊惶失措。一个落难的小公子,你受点罪大概倒会成人。你竭力想使自己老练世故,却一不小心就露马脚。你仍然诚实、坦率,刚刚学会同土地耍花招,是个不大高明的小两面派…… 
  雨点大了。她眯起眼,想说几句安慰他的话,却一时无语。 
  “所以你一定要告诉我,你为啥……为啥帮我们去播苞米……又没有人看见……”他固执地追问。语气中有那么一点胆虚。“刚才我对你说了那么多,就是觉得,你这个人同别人不大一样,叫人想同你说说。在这里热闹是热闹,可以说说的人是没有的。从你调来我就发觉,你积极得死心眼……其实你没必要……这么认真的……”   
  《隐形伴侣》四十一(4)   
  她站下。 
  “我什么也不为。”她打断他,低声说,“我去返工时,脑子里很混沌,我只想不要浪费了那些种子……也许现在我明白一点儿了,也许就是为了……为了不被你们糊里糊涂地骗了!” 
  “被我们骗了?”他叫起来。 
  她抱歉地笑了笑,“只是这么比方。因为,我既然看见你们捉弄了土地,我默认了,也就捉弄了我自己。” 
  他久久地僵在那里。雨点在雨衣上打出嗵嗵的响声。风从肩上溜过,吹不起她湿重的发辫。她觉得时间过了很久。他干吗不说话?雨点斜扫过来,铁帚一般,前面好像就是机耕队宿舍了。 
  他突然飞快地脱下雨衣,猛地甩给她。一句话不说,扭头跑了。黑暗中一阵嗒嗒的雨靴声远去。雨衣将她整个儿裹起,从头顶上罩下一片叮咚的琴声,隔断了冷雨风寒。她越发感到孤独。 
  她隐隐听见大康嚷嚷的声音,好像叫着她的名字。有手电筒光投来……   
  《隐形伴侣》四十二(1)   
  她坐在一个大房间里,面前铺着一张巨大的白纸。她看见前面黑板上写着几个字:请用笔名。 
  她想起自己是在参加考试。考一所林学院。可她明明是想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她的准考证号码和考卷怎么也对不上,而且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笔名,她的钢笔是英雄100型。她在考卷右上角写上:丛中笑,又划了。写上:云水怒,又划了。红旗乱,又划了!写上:广积粮。 
  考试题目是:为什么说江湖骗子骗不过政治骗子? 
  为什么说秦始皇的家乡是在湘潭? 
  要不要发给孔老二探亲假? 
  她答不出,坐着发呆。她想她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得在农场呆一辈子,急得想哭。忽然有个纸团扔在她脚下,她捡起来,看见上面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全是答案,可是她一点也看不懂。她抬起头,见邹思竹在后面座位上挤眉弄眼,还把手贴着嘴唇,再那么一扬,朝她做了一个手势。她扭头不理他,把纸团扔还给他。在考卷上飞快写道:社会主义松一松,资本主义攻一攻。 
  李书记用教鞭敲敲桌子,大声问: 
  谁跟我去修路?修路的人都推荐上大学。 
  只有她和邹思竹去跟李书记修路。路修得快极了,像百米赛跑那么快。原来她用的是火车头牌铁锹。李书记在路边竖个牌子,写着:一天通。 
  一辆大卡车从路上开过,车上装着满满的大圆木。李书记大发雷霆,吼一声:给我卸下!知青在农场安家即将进入高潮期,木头留给他们打家具。谁反对就枪毙谁! 
  一辆拖拉机慢吞吞开来。驾驶员在啃一只青萝卜。她交给他一本书。却发现他原来是邹思竹,未戴眼镜,胳膊粗壮。他说他要到嫩江去出民工,一去二十年。她摇着一束蓝色的花欢送他。 
  “你这样来回走,太累了……真的,你不用……经常来……我没什么事情……” 
  她在女宿舍门前的那棵山丁子树下,口气尽可能婉转地说。昏暗的星光,照着他苍白的额头。如是白天,可以看出额头上已经有了细细的游丝般的抬头纹。二十几岁的人竟就准备开始老了吗?山丁子树如有记忆,知道她不是第一次这样对他说了。也知道,他不是第一次,而是照例这样回答: 
  “累什么?不累不累,这一点路,一走就走到了。干活儿是机械重复劳动,所以累人,而我们说说话,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的。你晓得,现在连队里,可以交谈的人,真是越来越少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农场的伙伴们,都各自有了悄悄的心事,藏在舌苔底下,留到半夜的被窝里自己去嚼。大康的笑话竟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在这寂寂边地、寥寥人圈、浩浩世界里,肖潇发现自己最长久、最相知、最可信的朋友,也就是邹思竹。 
  邹思竹早已把自己视为她的当然保护人,每周探视一次,风雨无误,送来不知从哪弄来的书和深奥的理论,偶尔还有随手摘撷的几枝野花。(唯独没有吃的。他似乎从不提起与吃有关的一切。他几乎什么也不吃。)大康说:那眼镜儿星期六不来,星期天早早的! 
  她高兴他来。他一来她便觉得自己背上的那根筋,那根脊骨,绷得又直又硬,顿时有了目标,有了底气。她在这与世隔绝的黑甜乡中一日日沤下的许多个疑问、许多个难题,便有了疏导和解答的通道。自从她和他在天竺山上有过那番谈话,她觉得同他近了许多。犹如受了神明的启示,心扉顿开。她尤其喜欢在他那种诲人不倦、俨如兄长的恳谈中,领受和沐浴那闪闪镜片中的无穷智慧。 
  然而她很快敏感到:只要他一来,女宿舍的姑娘们,都一个个溜了出去。连大康,竟连大康也…… 
  她恍然大悟。她们把他看作她的男朋友了。 
  男朋友?她的心疲疲沓沓竟无反应。脸都未红一红。人家搞对象的,挑水抱柴禾,送鸡蛋,抓兔子,做小锅,说悄悄话……而他来了,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大声争辩,咻咻出气。“嗑瓜子?”“吃这种东西?浪费时间!”“我今天不大舒服。”“不要紧不要紧,挺一挺就好了。”男朋友? 
  她斩钉截铁地对大康说:“不是!” 
  不是?不是是什么?那些圆的斜的长的眼光,都否定了又否定,然后螺旋上升。 
  总归有点不明不白的。 
  何况他还总是一坐就坐得那么久,晚晚了才走。 
  何况她送他到门口,他总还要在山丁子树下,磨蹭上一会儿。那时候他滔滔不绝了几小时的喉咙突然落下闸门,变得哑巴似的安静。黑暗中,镜片投来一道倏而即逝的闪电。这么默默伫立,总似要说什么,又什么也没有。忽地惊醒,慌然一甩手说:“我走了。”掉进沉沉的夜气中…… 
  有人发现肖潇送人总送得回不来,就有了会心而肯定的判断。 
  何况每次他来,凡遇萝卜头在场,他便有满心满睑的不悦,耿耿地流窜出来。萝卜头管他叫“四眼”,碰上刚开支的日子,死活缠上他去小卖店买两瓶罐头来请客,又邀他去“鸡窠”(机耕队宿舍)打牌。邹思竹眉头紧蹙,捉牢镜腿,问他:“你晓得拖拉机是谁发明的吗?”“《 黑桃皇后 》是谁写的?”那一个晃着圆脑袋,嘻嘻地笑:“你晓得原子弹是谁发明的,还不照样耙垄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