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第14章


德国士兵在挪威的征服者(福肯霍斯特)的指挥下,芬兰的自由英雄们在他们自己的元帅(曼纳兴)的指挥下,正在保卫芬兰。在东方前线驻守着你们。在罗马尼亚,在普鲁特河两岸和沿着多瑙河直到黑海的海滩,是团结在罗马尼亚国家元首安东奈斯库手下的德国和罗马尼亚的部队。现在,这条亘古以来最大的前沿阵地开始向前推进,不是为永远结束这场伟大战争提供手段,或者保卫那些目前参战的国家,而是为了拯救我们整个欧洲的文明。
  德国的士兵们!这样一来,你们就进入了一场严峻而有特殊要求的战斗——因为目前欧洲的命运,德帝国的未来,我们民族的存亡只落在你们的肩上。
  愿上帝在这场斗争中保佑我们大家。”公告已经发出,部队已经站在上了锁的俄国大门口,希特勒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但毕竟这次战役对他来说太重要了,规模又是如此空前的庞大,而俄国仍然是贴着封条的门里面的一个谜。他想靠服大量镇静剂稍许稳定一下自己紧张到极点的神经,但办不到,总是心神不定:我们会撞上秘密武器吗?能撞上顽强战斗的狂热者吗?一切他都无法找到让自己安神的答案。希特勒和他的女秘书们在总理府的“亭子间茶点室”里喝咖啡的时候,31岁的施罗德,这位聪明伶俐,有点批判精神而又心直口快的速记员间他:“元首为什么再三强调‘巴巴罗萨’是他所采取的最棘手的一个决定?”希特勒既是一种回答,也是一种表白地说:“因为我们对俄国一无所知。它可能是个大肥皂泡,但实际上它也可能截然相反。”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6月20日,希特勒命令约雷尔用事先安排好的密码指示德军,进攻将按计划于6月22日开始。
  二、时间精确到分钟
  希特勒为选择6月22日作为进攻苏联发起日,很是得意。首先,这一天是个星期天,苏军高级参谋部只有一些低级人员在值班,大部分官兵都去度周未了。其次,这一天恰好是夏至后的第一天,昼长夜短,在战役的最初日子里,德军一天差不多可以战斗18个小时。
  德军要解决的最后一个细节问题,是确定发起进攻的确切时间,要精确到分钟。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考虑欺骗与战术突然性,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而获得的机会化为乌有。直到1941年6月20日,边境线上几乎还见不到德军部队的影子,只有一道非常单薄的警戒线,担负巡逻和警戒任务的是德国政府的边防队和海关人员。1941年6月21日夜幕降临之后,几十万德军开到了离边境大约1公里处。德军进入了最后的集结地域,许多突击队埋伏在距离桥梁、岗楼和铁丝网障碍物等只有几十米的地方。在这一阶段,德军可能会出许多小差错,如迷失方向的装甲车纵队和步兵部队很可能会没头没脑地闯入苏联边境,这样就会使对面的苏军部队警觉起来,阻止德军的前进,或者是完整无损地撤到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一线。为了防止这类事情发生,德军严格实行了噪音和灯火管制,把几个野战集团军隐蔽在漫长而漆黑的国境线上。
  希特勒让三军首脑自己决定发起进攻的准确时间,但他们却左右为难,并因意见不一而引起一场小小的争论。
  德国陆军总司令部根据一向奉行的军事理论,几乎本能地认为,各野战集团军应当在拂晓时分发起进攻,也就是说,进攻时间应该定在1941 年6月22 日早晨,那时天已亮到可以进行“通常的户外活动”。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先头突击部队最有可能完整无损地夺取苏联西部边境众多河流上的桥梁。这样,各师主力部队就可以在昼间从桥上渡河,有条不紊地实施进攻。
  德国空军总司令部却坚决反对陆军的观点。空军将领们指出,参加第一波攻击的大约900 架飞机在黑暗中无法找到苏联境内的目标。如果陆军在拂晓时分发起进攻,空军的飞机从前沿和内地起飞,顶多能够与地面部队同时越过边境,此后平均还要飞30 分钟才能对苏联机场实施攻击,这就给了苏联空军大约30 分钟的预警时间,“巴巴罗萨”作战计划要求的是通过突然空袭以求得解除苏联空军的作战能力,为此,空军将领们认为,必须把苏联飞机摧毁在地面上。而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需要彻底达成突然性,如果苏军得到警报,他们就会向东方的备用机场疏散飞机,同时派飞机升空截击德军。这样,德国空军就要面对一支基本上完整无损的苏联空军,就要进行空战,而且德国陆军部队也会遭到苏联空军的袭击。
  然而,陆军也有自己的理由,陆军总司令部指出,如果几百架德国空军的飞机在拂晓时分飞过边境,几十万苏军地面部队不可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样一来,尽管已进行了几个月巧妙的欺骗、蒙蔽,德国野战部队在进攻中却得不到达成战术突然性的好处了。部队会遭受惨重伤亡,对实施闪击战至关重要的许多桥梁也会被破坏。桥梁问题虽然是战术性的,但对于闪电战来说意义重大,搞不好会延缓整个战役的进程。事实上,如果德军在边境滞溜时间过长,就会使苏军指挥官和部队有足够的时间恢复镇静。
  两种意见,各执一端,最后陆军的观点略占上风,陆军突袭时间定在3点05 分,标志着“巴巴罗萨”作战开始。首先是炮火准备,同时各野战军进入立陶宛地区。3 点15 分,开始向南进攻。为达成战术的突然性,空军必须先派出一批最优秀的飞行员驾驶30 架轰炸机在陆军发起进攻之前越过苏联边境。这些飞机在夜暗中飞向目标,天一亮就对10 个苏联空军基地发动进攻,它们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摧毁苏军飞机,造成苏联空军基地长时间的混乱,使下一波德国飞机能及时赶来,把剩余的苏军飞机摧毁在地面上。
  进攻之前紧张的最后一天,只剩下不到12 小时了。外交部打来电话报告了令人不安的消息:苏联大使再次紧急要求会见里宾特洛甫。为拖延时间,这位外交部长突然“失踪了”,杰卡诺索夫被搪塞过去,说等里宾特洛甫晚上回来再约定会见时间。事实上,里宾特洛甫就在总理府,一天中几乎与希特勒形影相伴。希特勒也正在口授国内消费公告和给墨索里尼、霍尔蒂以及芬兰总统雷斯托·雷蒂的信,通知他们关于进攻俄国的事宜。
  9 时30 分,杰卡诺索夫得到允许去见里宾特洛甫的国务秘书。会见时他只是递交了一份对德国屡次侵犯苏联领空的正式抗议照会。几乎与此同时莫洛托夫也在莫斯科向德驻苏大使舒伦堡递交了一份同样的抗议照会,照会措辞听起来如此可笑,以致电报凌晨传到希特勒的总理府时,一经宣读,使得全场哄堂大笑。“一系列的征兆使我们看出德国政府对苏联政府不满意..”(重点号作者所加)事到此时,莫洛托夫还只是如此发几句牢骚。一小时以多万德国士兵沿着从北冰洋到黑海的前线,由3000 辆坦克和近2000架飞机做后盾攻打了苏联。不折不扣的突然袭击。
  于是,阿道夫·希特勒在52 岁的时候开始征服俄国。22 日晚,希特勒和他的私人官员一直熬到深夜,他的思想飞到总理府以外遥远的地方。他对副官们说:“用不了三个月,我就将目击一场世界史未曾见过的俄国的崩溃!”然后,他小睡片刻。
  三、这里令历史也感到困惑
  当战争之剑已高悬于头颅之上时,斯大林在干什么?
  1941年4月13日晚上,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电告柏林,称斯大林对日本人和德国人表现出“异常友好的态度”。舒伦堡所说的异常友好,发生在这一天的莫斯科火车站。当时,外交使团正为访问德国回国途经莫斯科的日本外相松冈洋右送行,谁也没想到,斯大林会在一大群苏联最高党政军首脑们的簇拥下来到了现场,而且亲自将日本外相送到车厢的扶梯上,然后拥抱告别。接着,他又找到了在场的德国大使和武官,他甚至说:“我们将继续做你们的朋友,患难与共!”
  斯大林的这一举动显然是一种外交策略,可接下来的事情就让历史也困惑不解。
  还在此之前的3月20日,美国人在华盛顿就向苏联大使提供了一份绝密报告:希特勒将在5月份进攻苏联;
  4月15日,一架德国侦察机在苏联罗夫诺迫降,红军在飞机上发现照相机,已被曝光的皎卷和撕毁了的苏联西部地图。其军事意图即使是普通士兵也不会怀疑,然而,苏联最高当局却向红军边防部队发出严厉的命令:“不得射击在苏联领土上空飞行的德国飞机”;
  4 月下旬,在驻德国的美国大使馆,一位德国空军军官直接面告苏联大使馆一秘,德国的空军和陆军主力部队已经调往东方战线;
  5 月,二战期间著名的超级问谍左尔格从日本东京向莫斯科报告:德国军队将在6月20日前后对苏联发动不宣而战的大举进攻;
  6 月,美国驻苏联大使亲手将一份文件交给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警告德国将在两个星期以内进攻苏联;
  几乎在此同时,中共打入德国驻华使馆的间谍成功地劫获德国将进攻苏联的秘密情报,中共急电斯大林:德国人将在6月下旬进攻苏联!
  可1941年6月的莫斯科似乎注定了的要让后人愕然6月14日,苏联的国家广播电台播发了外交部授权塔斯社发表的重要声明:
  “德国也同苏联一样,始终不渝地信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的条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