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夏季、那个秋天

第23章


耿二婶的脸上喜出望外的样子,说:“你想过来啦?”童惠娴说:“我想过来了。”赤脚医生正从门外进来,天气太冷,他一进来卷进来一股冷气。赤脚医生看了童惠娴一眼,才几天的工夫,她整个就换了一个人了。她的面庞使人联想起纸、石灰、医用纱布,而一双眼睛就像雪地上的反光,天空越晴朗,光芒就越寒冷了。童惠娴的黑眼珠再不像流水了,失去了顾盼,失去了眨巴。童惠娴说:“麻烦你把支书给我叫过来。”医生走后童惠娴请二婶给她梳头,她脑袋却支不住,不停地往两边挂,只好就算了。童惠娴要过镜子,看了自己一眼,镜子像冰,她的一张脸就全在冰的下面了,封得严严实实的。童惠娴就这么望自己,随后把镜子提到嘴边,哈了一口热气。镜子让这股热气弄模糊了。村支书的到来同样带进来一股寒气。童惠娴无神地说:“我想到小学里头做代课教师。”村支书听了这句话心里就明白了。这个城里的漂亮丫头还是知恩图报的,还是有良心的,她的良心还没有丢到美国去,村支书说:“你对得起我,我也不能对不住你,过几天你就到商业店去卖酱油醋和糖烟酒!” 
  “我不去卖糖烟酒,”童惠娴说,“我就想做代课教师。” 
  腆着大肚子的童惠娴终于变成“童老师”了。“童老师”,多么美好的一种称呼。 
  童惠娴整天呆在学校里。除了吃饭和睡觉,她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给他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邱少云的故事、收租院的故事。给他们讲述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公斤与市斤和克的关系。她给他们朗读课文。 
  夏天的太阳红艳艳,冬季的雪花飞满天。 
  她教孩子们唱歌。让孩子们站到操场上,手拉手,而她自己拿了一只小手鼓,有节奏地打起了节拍: 
  嗦啦嗦啦哆啦哆, 
  嗦哆啦嗦咪咪, 
  咪啦嗦咪哆, 
  发咪哆哆, 
  …… 
  孩子们喜欢她。他们的阅读与背诵都带上了城市口音,像电影里的人说话似的。他们的说话多了“不但……而且……”与“因为……所以……”,他们在与大人的交锋当中以“童老师”说的作为一种准绳。童惠娴的话是耿家圩子的“童老师语录”,它验证着正误、好坏,一句话,她的话使孩子们明白了坚持正确与反对错误。孩子喜欢她了,大人也就更喜欢她了,孩子们叫她“童老师”,大人们就再不拿她见外了,一起喊她“惠娴”。舍弃了姓氏是一种“自己人”的称谓,里头就有了最朴素的阶级情。女人在这一点上有先天条件,她和什么人“睡了”,她就必然属于哪个阶级,“地主婆”不就是睡错了床吗?而惠娴也开始用里下河一带的方言与人打招呼了,诸如“可曾吃过呢?”诸如“上哪块去呀?”随着大儿子耿东光的降生,童惠娴知道自己的“根”在这块姓耿的土地上是“扎”下来了,什么是“根”?根就是泥土的纵深,泥土的植物部分。 
  这不就是生活?童惠娴问自己,生活不就是大家都这样,而你也这样了吗?平静下来了,“认了”,其实生活就开始了。 
  但童惠娴并没有平静,并没有“认了”。她瞒得住自己,但瞒不了梦。藤蔓一旦有了断口,梦就会找你,梦就会挂在那个断口上,以液汁的方式向你闪耀最清冽的光芒,向你诉说攀扯的疼痛与断裂的疼痛。童惠娴一次又一次梦见徐远,他就站在河边,脖子上套着手风琴的琴带,满面英俊,精力充沛,快活而又自负的模样,童惠娴就靠过去,像藤蔓一样,小心地、卷曲着地、无比柔嫩地靠过去。但每次就要攀援上去的时候她就断了。断口流出了液汁,她无能为力。随后徐远就拉起了手风琴,2/4拍的,又单调又粗鲁。随后童惠娴就醒来了。那不是徐远的手风琴,是耿长喜在打呼噜。耿长喜在喊完了“姐”与“鸽子”之后通常要打呼噜。他不太喜爱吻、抚摸、悄悄话。他就会扒衣服,扒完了就“鸽子”,“鸽子”飞走了就睡。这个过程差不多在晚上九点之前,而到了凌晨四点童惠娴差不多就醒来了。四点到六点是童惠娴最清晰的时刻,也是最恍惚的时刻。她每天都要经历这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里头她不是“童老师”、“惠娴”,而是“童惠娴”。每天都有这两个小时她避不开自己,就像水面避不开浮云,燃烧避不开灼痛,秧苗避不开穗子的叹息,麦子避不开雪白的粉碎。   
  《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第八章(5)   
  这通常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屋子里一片漆黑。漆黑伴随了尿、脚丫和烟的气味。童惠娴睁开眼睛。她的黑眼睛如这个时刻与这个房子一样,没有亮的内容,没有“看”的内容。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在黑暗中,她知道自己有一双黑眼睛。她悄悄地抚摸自己。她的手指辨得出自己的身体轮廓。她对自己说:我在我的身体里。 
  而童惠娴的指头时常在自己的两只乳房之间停住,把自己的手假想成另一双手,那双手抚弄在她的乳房上,仿佛弹击风琴雪白的琴键,弄出了一排响来。她的身体在那只手的弹奏下涌动了吟唱的愿望,童惠娴耸起了胸脯,她的身体随着指头长出翅膀想飞,像远飞的大雁。 
  但是液汁流淌出来了,挂满了她的面颊。 
  “我不甘心,我死了也不甘心!” 
  耿家圩子离刘家庄只有十二里路,但是,这十二里路成了童惠娴的永恒遥远,她怎样努力都不能走完这十二里路的。这十二里路是她的伤痛、她的空隙、她的不甘,十二里路,成了童惠娴的心中一条巨大修长的伤疤。 
  童惠娴再一次见到徐远已经是在两年之后了。她是专程步行来到刘家庄的,徐远的变化相当显眼,除了说话的口音,他差不多已经是刘家庄的一个村民了。他的脸上有了胡子。他的手上还夹了一根勇士牌香烟。他的皮肤粗而黑,只剩下手风琴年代的轮廓和影子,但他的笑容依旧是那样爽朗而快活,他把手上的香烟扔到仓库的门外去,大声说:“嘿,是你!” 
  童惠娴一只脚跨在仓库的里头,另一只脚却站在仓库的外头,身子倚在了门柱上,童惠娴说:“是我。”徐远说:“怎么还不进来?”童惠娴说:“我不是进来了?”童惠娴说完这句话感觉到一股异样的悲伤向上攀援,像青藤,盘旋着往上,又说不出来处。徐远一脸极高兴的样子,却再也没有说出话来。徐远只是重复说:“是你。” 
  童惠娴便也重复说:“是我。” 
  仓库相当大,洋溢着谷物、化肥、农药的混杂气味,又新鲜又陈腐。徐远就站在这股浓郁的气味里头,同样带上了新鲜与陈腐的气息。童惠娴弄不懂怎么刚一见面自己就背过脸去了。仓库的迎面是一块开阔的打谷场,河边垒了两堆高耸的稻草垛。稻草垛大极了,像新坟,童惠娴回过头来的时候目光正和徐远撞上了,徐远笑了一下,童惠娴也笑了一下,短短的像一片风,没有来处也说不出去处。 
  徐远说:“我看仓库。” 
  童惠娴说:“我知道,你看仓库。” 
  徐远的身后是各种谷物堆成的堆,用芦苇编的苇席围成一个又一个圈。徐远把手伸到面前的菜籽堆里去,说:“今年年成好,丰收了。”童惠娴便说:“我们也丰收了。”童惠娴走上去一步,同样把手伸到菜籽堆里去,乌黑的菜籽溜圆而又光润,滚动在皮肤上,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细腻。童惠娴突然就想起了漫天的油菜花,黄黄的一望无际,散发出大地与阳光的香,那些鹅黄的花朵而今凋谢得无影无踪,变成了溜圆而又光润的菜籽。童惠娴的手掌在菜籽堆里头抓了一把,菜籽贴着她的指缝却全都溜光了,像流淌,只给她留下了近乎慰藉的空洞。童惠娴感受到一种空无一物的怅然,往心里钻,她十分不甘地又抓了一抓,最终却抓住了一只手,是徐远的指头。徐远的手指挣扎出来,却抓住了童惠娴。他们的手在抚摸,菜籽涌起了无声的浪,汹涌不息,浪决堤了,童惠娴感觉到自己宛如菜籽那样不可收拾往平面里头滚动,不可收拾地四处流淌。 
  他们抽回手,仓库里的气味奔腾起来,闪烁起伤心的星。 
  仓库的木门巨大而又厚重,关上的时候发出了两声粗重的闷响。白天被关在了外头,白光偏偏地从门缝里斜插了进来,光带上了气味,是仓库的混杂气味。 
  他们的身体在麦粒上困难地扭动。他们不说话,他们用泪水倾诉了各自的心思与哀怨,麦粒被泪水和汗粘在他们的脸上和身上,童惠娴看见自己的身体,正伴随着一种节奏,发出耀眼的青白的光芒,一阵,又一阵。童惠娴咬住他的肩,童惠娴伤心至极,哭出了声音,说:“抱紧我,抱紧我。” 
  黄昏时分他们已像是麦堆上的两具尸首。徐远卧在童惠娴的身边,很轻地吻,反复地吻。童惠娴用双手扒过来一些麦子,把自己的腰部垫高一些,今天是她排卵的日子,她的第十五天,作为育龄女人的第十五天,她算好了的,在这个下午她的身体是具有土壤的意义,用不了很久她的身体就会开春的,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一定会从她身躯上绽放开来。 
  但他们不说话,他们只是吻,流泪。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倾诉语言。他们的命运、苦难、困厄、被蒙骗、爱、希望、挣扎,还有幻灭,都会变成一种语言。这一代人的语言是无声的泪与偷偷的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