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人格

第17章


我们的精神一般地要比欧洲各民族中任何一个民族的精神都更多地面向自己的内部。我们感兴趣的主要是我心灵和思维的奥秘深处。这实际上是对德国人心理状况的深刻把握和描述。
    关于个人心理素质,他认为“只要人们不希望它们毁灭、道德败坏或退化为恶劣的标新立异的话,就”应当加以完善“,“只有经过这样的完善,上面提到的禀赋才能确证自己存在的事实,确证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份量”。关于个人,照黑格尔看来,对世界最明智的态度就是同它调和。黑格尔在表述人的行为的主要原则时说:“如果人不想毁灭,那他就应当承认世界是独自存在着的并且基本上是完善的……世界――这就是理性的存在;不合理的偶然性的仅仅笼罩着它的表面……因此成年人是完全理智的行动的,他拒绝彻底改造世界的计划,并且力图仅仅通过与世界的直接接触去实现自己的个人的目的、欲望和利益。”      
    人们只是在青年时代才关心改造世界,这种要达到理想世界的愿望,使青年人具有高尚、智慧、无私等特点。但是,到头来连青年人也“沉没”于“现实”的“理性”中,进入“实际生活”并开始“埋伏于琐事”。      
    黑格尔这样来解释感觉:“感觉是无意识和无知性的个体的精神的一种模糊的行动,在这种活动中,任何规定性都还是直接的;无论就其内容来说,还是就客观的东西对主体的来说,感觉都还处于不发达状态;它属于主体的极其独特的、自然的特征。”      
    关键在于,他认为感觉是自我发展着的思维的阶段和形式,而不是它的基础。从这一点看,他不是一个感觉主义者。      
    黑格尔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前者感性印象。      
    后者才是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绪。      
    决定感性印象的感觉器官,构成与事物的形体形式相适应的感觉系统。      
    实际上,主观精神的探讨,在黑格尔那里,就是关于个性的学说的心理学。在人类学中,精神以灵魂的形式与身体相联系;在现象学中,意识与客体相对立;在心理学中,观念的东西和实在的东西的对立被扬弃,精神被完全撇开物质的东西加以考察,根据三段式划分,主观精神分为“理论精神”、“实践精神”、“自由精神”。而“自由精神”正是向客观精神的过渡。      
    在描述“理论精神”时,黑格尔提出了一个关于认识的能动性的合理思想:“理论精神不仅仅消极地接受某种别的东西、某种现成的客体,而且它还把自身合理的内容由外在性和个别性的形式,转化为理性的形式,借以显示自己的积极性。”      
    黑格尔是从心理学角度考察理性精神的所有环节的,他认为:“理论精神”即感觉阶段上的精神,它包含着无限多样的内容,不过这个内容是发展的、混乱的和模糊不清的。因此,精神就从分解这种一团混乱的东西开始认识。它借助于注意力把自己理论活动的方向确定下来,并且成为能沉入客体的东西。理智向客体做这种沉入,也就是直观。黑格尔说:“没有直观不过是感性意识,真正的直观将整个地把握住对象的实体。”      
    “实践精神”则由实践感觉开始,经过意欲和情欲,黑格尔强调说,主体的生命就是意欲和情欲,只是不应当把心理的欲求同利己主义,同利益混为一谈,要达到个人意欲与社会普遍利益的满足的统一,只能统一在真理,个人利欲要为普遍利欲做出必要的牺牲。      
    终极阶段就是“自由精神”,意志在理论精神与实践精神的统一达到真正自由。照黑格尔看来,当自由于意志的活动而实际上实现的时候,我们就进入客观精神领域。
    绝对精神――在美的领域jieduijingshen――zaimeidelingyu      
    绝对理念穿过世界历史幽暗的迷害,结束了它们的漫游,它才上升为光和理性,离开客观精神的领域而进入绝对精神的领域。      
    黑格尔体系中的绝对精神学说,包括我们称之为社会意识的一切,确切地说,包括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艺术、宗教和哲学。      
    ――古留加 
    穿过历史哲学绝对精神完成了其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在人类个体、社会、国家和民族中的发展,进入了真正自由、无限的阶段,也就是由外部的、感性的直观发展到了表象,再由表象发展到了概念思维。在黑格尔看来,真正自由地直观着自身的精神就是艺术――美;真正虔诚地表象着自身的精神就是宗教;通过概念思维着自己的本质和认识着这一本质的精神就是哲学。      
    与此相映,绝对精神的领域就划分为艺术、宗教和哲学。      
    黑格尔的美学体系颇为简单。艺术属于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从《精神现象学》最后一章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是精神对它先前的一切发展阶段的回顾(回忆或“自我深化”)。      
    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的第一个和最不完善的形态就是艺术,它构成了三大部的《美学讲演录》。      
    一、理念      
    黑格尔的美学是一种艺术的理论。按照他的哲学,自然是一个不太听从绝对精神的,无目的的阶段,为了顾全模式,黑格尔拒绝研究自然美,既然精神超过了自然,艺术美就比自然美更高。      
    黑格尔处在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高峰,可以说是在精神哲学的各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在美学方面也是如此。      
    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筑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基础上的。要理解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则必须对他的哲学体系和辩证法之间的矛盾有一个了解。      
    众所周知,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就是肯定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因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依靠范畴(理念)逻辑地排演出来,说明它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讲范畴在结合感性材料产生人的认识的同时,也就产生了现象世界。      
    “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在这个统一中,概念经过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在它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经过这种否定的否定,否定了概念的片面性,从而达到概念的普遍性。理念的发展过程,不像有限物那样受与它对立而相关联的事物来自外来事的限定,而是在自身设立对立面,因而理念是“无限的”。      
    “绝对精神”就是概念与存在的辩证统一,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辩证统一。首先是主观精神,即主观方面的思想情感和理想,它外现于伦理、政治、法律、家庭、国家等,就成为其对立面,即客观精神。只有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由对立而统一,才产生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显现于艺术、宗教和哲学三阶段。到了哲学、精神就发展到了顶峰。      
    通过对黑格尔精神哲学的粗略描述,可以从中看出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和辩证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肯定自然与社会存在的第一性,黑格尔则肯定理念的第一性,这样一来,哲学、宗教和艺术不是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反映,而是绝对精神的显现。那么理念东西如何产生出物质世界呢?      
    马克思一针见血的指出:“要从现实的果实得出‘果实’这个抽象的观念是很容易的,而要从‘果实’这个抽象的观念得出各种现实的果实就很困难了。”      
    ①黑格尔把本来由人用理智从事物中抽象得来的概念定为不依存于人的客观存在的理念,正是“头足倒置”,他始终没有跳出他在《逻辑学》里描绘的那个理性世界的圈子。      
    另一方面,由于要推演出一套完满的理念体系,就必须有一种涵盖一切的绝对的理念来作为推演出感性世界的根据。这个绝对理念便是终点,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辩证发展就是有止境的,只能应用于过去而不能用于未来的。这就不能不使体系和方法之间产生矛盾。      
    恩格斯说:“黑格尔的体系作为体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流产……”但是“他的巨大功绩在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把握了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再从黑格尔揭示的运动的发展和内在联系入手,去理解黑格尔美学思想,就比较容易了。      
    二、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的美学定义是这样的:“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71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