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情三百年修改版

第118章


这两位宫女素来安分,伶俐,净月师傅使了如不顺心再行调换。”
    宛琬听两名宫女名字——玉竹,辛荑均出自药名,想必是旧府邸中选出的人。“劳烦苏公公多费心了,一切都好,无需再添加什么了,公公事务繁多,还请回吧。”
    苏培盛听她声音实有劝退之意,便只留下两名宫女伺候进食,率余等人恭身退下。    
    宛琬勉强用了点饭菜,便打发了一应人等俱都出去。她坐于桌前,心里头空落落的,取过案头书卷,随意翻了翻又放下,眺望远天。苏培盛对着胤祥说的话她虽未听清,但也知一、二。宫里一位太后已是如此,想想将来十四阿哥回来的时日,宛琬心头蒙上了厚重的阴影。一番思来想去,心中倒越加烦乱,她索性卷袖磨墨展纸。刻倾,房中墨香弥漫,宛琬拈起管精致羊毫小楷,在淡梅衬底的香笺上慢慢习字,心渐渐沉静下来,搁下笔,添了些墨,才蓦然想起,习字,其实是胤禛的习惯,面上不由浮出淡淡笑容。  
    已过丙夜三更天了,早在一更时胤禛便遣人前来通传宛琬,今夜怕是难以相见,可她总抱着一丝念想苦守着,这会是再也支持不住地入睡了。喜悦、紧张、担忧加上疲累,令她熟睡得像个婴儿般沉。
    淡淡月华,梆声悠悠地传响于紫禁城中每一个不眠人的耳际,四更天时的京城分外寒冷。胤禛正是这个时候进来的,他没让人跟进,轻手轻脚走到榻边,借着窗外的微微月光,他紧紧地凝视着床上熟睡的她。今夜她怕是累坏了,不然室内熄了宫灯她是睡不塌实的,嗯,等下记得要通传下去,她屋里的灯需彻夜不灭。这会他已累极了,胤禛轻轻地在她身边和衣躺下,在这寂寥深夜,他轻轻拥住了宛琬,够了,只要有她在身边相依相伴那已足够。
    漫漫长夜,从此后,他们有的,仅只彼此。
    天色未明,窗外的夜露打湿了纱格,有丝寒气不知从何处侵浸入来。宛琬睁开眼睛,看见身边未盖被的胤禛缩成一团,像个顽皮的孩子踢开了被褥。她微微转动,胤禛已惊醒,立刻紧紧拥住她。
    “宛琬宛琬宛琬,”他声声地叫,迷迷糊糊地将她的脸塞进自己的胸膛,“你终于来了。”
  “我要你。”胤禛低下头,吻着她额前细细碎发,喃喃低语。
  他真是疯狂,宛琬溢出笑涡,“不,胤禛要休息,等一下下才行。”她轻柔哄着。
  “我休息够了......”他呢喃着含混不清。
  她轻拍他背,一下下,他又沉沉睡去。他实在是太疲倦了,一下放松睡了,便醒不过来。
  宛琬不安又怜惜,康熙皇帝驾崩,发丧、举哀、入敛、发引、小殓、大殓、上谥号、立室奉祀定庙号等等没完没了的办丧事宜,他件件需亲力亲为,每日还有千篇一律而又永无休止的繁文缛节,要当个好皇帝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他这过的算是甚么日子?那些人又究竟在怎样地为难着,折磨着他?
  宛琬的手臂被他压在身下大气也不敢再透,惟恐再一次惊醒了他。
  她没法转动,看不清他的脸,也不必看,他的模样已早在她心底深深刻着。
  宛琬静静地听着,他呼吸均匀熟睡得全无牵挂,她知道,那是因为她在他身边。渐渐地,身体已觉麻痹,她坚持忍着,虽难受却甜蜜。胤禛就在她身边,让她快乐又满足,即便是只能陪着熟睡的他也是好。只是有点懊悔自己竟睡着了,不知他几时回来,不知他现在又操劳成什么模样,唉,原来即使离他那样近,要看看他还是这样的难。
    那就这样静静地躺着吧,宛琬挣扎着放弃了想看看他的念头。
    沙漏滴滴流逝,宛琬眼珠紧紧盯住,直到快五更,她不忍心却又不能不叫,“胤禛,胤禛,要起身了。”
  他睁开眼睛看了她一眼,愣愣地没认出她是谁,便又闭上。
    宛琬瞧清他一身憔悴疲倦,眉心褶皱深深,一阵心酸,听说他这几日几乎没挨过枕,困倦了只和衣在案上小寐片刻。他的身子已被透支到何等地步?
  就让他再睡一会吧。
    宛琬小心地抽出手,下榻绞了块湿帕子铺在他脸上。
    “胤禛,一定要起身了,胤禛。”她轻轻地推醒他。
  胤禛睁开眼,看清了是她,一下明白过来,猛然起身,拉住她肩膀,细细打量,“琬,”胤禛拥她入怀,“我知道,太委屈你了,可我想见你,想得心都发痛,想得发疯。你就待在这儿,等着我。”
  “嗯。”她笑着点头,轻轻吻上他微微发红的眼睛,“我总是等着你的,会一直等。”
  他深深地吻她,再吻她,拥抱得那样紧,好象要把她揉碎,渗入他身体里,“我会补偿的,琬,总有一天。”门外传来轻咳声,不能再留恋,胤禛旋即起身,阔步走出,室外一群已急得团团直转的内官们长吁口气,紧步尾随他而去。
 
 
 备注1:《世宗宪皇帝实录》载,雍正初继位,其生母吴雅氏在众人面前表现出错愕、惊讶,难以置信。她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康熙驾崩,梓宫运至乾清宫后,吴雅氏更欲以死相殉,这实际上无异于是给雍正下马威,雍正“雪涕含哀情辞恳切”地“再三谏阻”,情急之下甚至对她说“皇考以大事遗付冲人,今生母若执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将何以对以对天下臣民?亦为以身相从耳。”《永宪录》注:“太后圣母若同皇父同去,我亦随太后圣母同去。”
《雍正朝起居注册》等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雍正登基的喜庆日子,按照惯例,皇帝应“诣皇太后前行礼”,礼部奉皇帝旨意,提前一天将当天的仪注启奏皇太后知晓,皇太后却以“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为由,拒不接受皇帝给自己行礼,害得登极大典差点都开不了场。身为皇帝的生母,吴雅氏“坚执不允”,至死都不肯接受皇太后的尊号,亦不肯从永和宫搬出,移居到皇太后居住的宁寿宫。
永和宫传,登极大典
    胤禛手中攥紧了这份由内阁拟出的“登极恩诏”草本,恩诏中开篇即写明依照惯例,新君继位豁免中央(包括户部)衙门和官员所有亏空钱粮。
    “该诏驳回,退内阁重拟。这些所谓各地亏空钱粮,不是受上司勒索,就是自身侵渔。但都属非法恶行。如因朕登极而就此豁免他们的亏空,除了能白白助长这些贪官污吏的侥幸心理,朕看不出还有何意?这样的普天同喜,朕宁可不要!”他顿了顿,继续道:“从前大行皇帝宽仁,对这些个贪官污吏未曾明正法典,就算勒限追补,亦只是虚应了事,亏欠依然如故,但国库却因此而空虚,一旦地方有事,国家有难,又该当如何应变?马齐,你看呢?”
    殿中一翘着花白胡须的古稀老者——马齐皱了皱眉,这会皇帝虽是询问,但先前已说得斩钉截铁,他早知这位新皇上行事作风素来铁碗,如说出了口要做的事,是决不会改变初衷的。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皇上,奴才对那些个侵吞国库财税之徒亦是深恶痛绝。但奴才陋见,历代新皇初承大统,均豁免亏空,为的是显示我新皇宽仁治国,可使天下百官同心。彻查亏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老奴斗胆恳请皇上再思量。我皇初承大统,还是宜施仁政为妥。”
    这马齐乃是前朝老臣,满洲镶黄旗人,为康熙朝户部尚书、首议撤藩米思翰的次子,于康熙八年时由荫生授为工部员外郎,后任左都御史,并一路官升至首席满洲大学士。不料,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一废皇太子后,帝令全体朝臣推举太子之前,曾“特谕马齐勿预其事”。然马齐却并未服从这一旨意,而与国舅佟国维暗中筹划,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鄂伦岱等人跟随,令全体朝臣共同保举皇八子为太子,翌年初,被革去大学士,直至康熙五十五年复启用为首席满洲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
马齐言毕抬首见皇帝两道剑眉已是颦在了一处,额头青筋微暴,他顿感背心阵阵发凉。
    胤禛面沉如水,心里却起了波澜:如今时局不稳,朝中王公大臣或明里打着哈哈暗地使绊子或隔岸观火或犟脖撅蹄的,没几个肯实心办事,他审时度势,眼下仍需启用老臣以稳定人心。胤禛心中作了这样的判断,也就强压下怒火,沉沉道:“宽仁不等于纵容,臣工贪婪不法,不严行惩处,看似宽容仁爱,实则放纵尔等继续作恶,徒使百姓遭殃。如今这天下财富,上不在朝廷,下不在百姓,不过都是让这些豪强官吏们给侵吞了。好了,朕亦知道此事不可能一夜间就全部解决。你且退下吧。”
    “臣遵旨。”马齐耷拉着脑袋,躬身退了出去。
    余晖残阳,晚风起。
    胤禛只身走出倚庐(古代遭丧者所居),隐隐有哀凄声传来,细密悲怨,绵绵不绝。他觉得有些冷,那是种渗透到骨髓里的寒意。依惯例,礼部奉他旨意,前去永和宫将明日新皇登极仪注启奏皇太后知晓,可她竟回说:“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难道他继承大统竟让她那样的失望吗?她为什么宁可相信那些街头巷尾传来的流言蜚语,却不肯相信他这个亲生儿子的话!“仁寿”皇太后的尊号本已由内阁翰林院拟定,“皇太后表文、册文及金册、金宝并仪仗等项”也已“速行备造”,钦天监选择好吉期,单等皇太后点头应允即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