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荒唐事

第70章


同古是下缅甸平原上的一座小城,但它是缅甸中部公路、铁路和水路的要冲,附近还有一个军用机场,所以,同古的战略位置很重要。
  与200师对垒的日本第55师团,拥有23000多人和强大的火力,而200师只有8000人左右,他们的重装备还远在腊戌。
  (学者戈叔亚:面对这种情况,200师所从属的第五军的军长杜聿明将军就命令戴安澜马上后撤,但是当时中国远征军的司令官美国将军史迪威他不同意,他要求第五军把另外两个师也往前插,跟200师一同企图消灭日本的第55师团,杜聿明认为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冒进,他甚至认为这个美国将军是想用他的中国部队来出风头,于是两个人就吵得很历害,史迪威就说我是中国远征军的司令官,你必须服从我的命令,而杜聿明说我是中国军人,我只服从委员长的命令。)
  然而,还没等到蒋介石的命令,日军55师团就在三个航空中队的支援下,马上向200师的前沿阵地展开了猛烈进攻。当时200师虽然伤亡惨重,但仍然顽强抵抗,居然使第五十五师团久攻十多天而毫无进展,这种以少对多的、成功的阻击战在中国抗战开始以来,是十分罕见的。
  就在同古战役激烈进行的时候,此时已是“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蒋介石乘飞机抵达缅甸北部的度假胜地眉苗,巡视前线战况。眉苗位于缅甸中部城市曼德勒以北约六十公里。据说当年,蒋介石就住在这一带的别墅里。在眉苗,这位战区总司令召集中美英三国在缅甸的军事将领开会,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这个方案就是:组织在缅甸的中美英三国约20万大军在曼德勒与日军会战,从而一举消灭入侵缅甸的十万日军。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康明: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也参加了会议,在会上蒋介石对戴安澜率领200师在同古保卫战中的出色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散会以后蒋介石又特别留下戴安澜和他促膝长谈直到深夜,然后安排戴安澜住在自已卧室的隔壁,这是蒋介石从来没有给过他的将领的一种殊荣,戴安澜的上级罗卓英、杜聿明,这些人都非常羡慕。)
  眉苗会议后,同古的战局却一夜间发生了逆转。原来在右翼担任掩护任务的英军,在连续几次败给日军之后已毫无斗志,一与日军交火就溃不成军。三月中旬,英军在不打一声招呼就仓皇撤退,一下把中国远征军的右翼暴露给敌人。后来,日军还乘势占领了飞机场,切断了远征军的退路。尽管如此,200师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继续顽强作战。戴安澜还立下遗嘱,准备与同古城共存亡。经过20多天的激战,200师与日军第55师团都已经精疲力尽。
  遗憾的是,史迪威和杜聿明仍然各执己见、争吵不休,宝贵的时间正一点一点地消失。
  后来,日本精锐的第56师团赶来了。56师团一下子就攻破了200师的防线,并形成分割包围之势。鉴于这种情况,杜聿明命令新22师火速赶往同古救出200师。新22师也是一支非常骁勇的部队,经过奋勇作战,他们终于帮200师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出。但此时,200师这支最精锐的中国部队已经伤亡过半,元气大伤。
  200师撤出同古,并没有影响曼德勒会战计划。根据这个计划,中国军队的第五军将布防在曼德勒以南的正面方向,第六军布防在第五军以东,英军布防在第五军以西,当时中美英联军的总兵力近20万,日本三个师团的总兵力是10万,如果盟军齐心协力共同对敌的话,曼德勒会战就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在这时,西线的英军又出了问题。
  4月中旬,日军第33师团一万多人迅速包围了西线仁安羌7000多人的英军和大量的随军家属、新闻记者等。在日本人看来,盟军防线中的英国人早已是手下败将,所以,日军首先就拿这个软柿子开刀。
  果然,英国军队一被包围,马上就乱成一团。当时统帅这支部队的是亚力山大将军,也就是在两年前著名的敦克尔刻大撤退中统帅英军的那位将军。亚力山大可能更擅长指挥部队撤退。他匆匆组织了多次突围,但毫无效果,军心大乱的英军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伤亡惨重,并作出了向日军投降的准备。4月16日,远征军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率领一个团1300多人赶往仁安羌救援英军。但1300多人怎么与日军一万多人作战呢?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者揭钧:孙将军所采取的战略就是说我们以坚攻,正面坚攻,同时呢侧面包围,利用这种把敌人扰乱了,我刚才不讲吗,孙将军要英国人给80辆汔车、汔油,他要那汔车干什么,不是拿去打仗的,他要汔车在远远的地方拖着树,拖得满天都是灰尘,把汔油撒在地上烧成火光,日本人一看这么多的汔车,这么多的火光,吓坏了,同时孙将军还有一点,他叫大家散布谣言,他不是师长,他是军长,所以把日本人吓坏了,就因为这种虚(张)声(势),坚攻这种情况把日本打得莫明其妙。)
  (学者戈叔亚:他们当时在装甲车的掩护下,突然向日本人的阵地发起猛攻,当时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中国的军队胆敢进攻他们,还要去解英国军队的围,所以说没有想到,马上就被打得溃退下来,中国军队在这个地方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然后英国军队大概有七千多人,还有一些新闻记者等等很多人,还有辎重这些,就迅速从这个口子里面撤退。)
  仁安羌战役是中国军队入缅参战后的第一个胜仗。把英军救出来的新38师师长就是这位颇有学者风度的军人,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抗日将军将军——孙立人。孙立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赴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攻读军事,并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著名的军校毕业。1932年松沪抗战中,孙立人就因为战功突出而屡受嘉奖,但是真正使他暂露头角的还是这次仁安羌战役。
  仁安羌战役之后,英军和英国在缅甸的殖民政府已经无意再保卫缅甸,他们只想赶紧撤回印度。所以,在后来的战斗中,英国人又是一触即溃,再次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开始后撤。
  英国人的行动导致了曼德勒会战成为泡影,中国军队只好后撤。当时的计划是把部队撤到离国境线比较近的腊戌,在腊戌作重点防卫,御敌于国门之外。
  在后撤的途中,远征军经常遭遇日军的伏击,有一天,200师也不幸走进了敌人的伏击圈,死伤无数,师长戴安澜被一颗子弹击穿胸部,身负重伤。
  200师遭受重创,特别是师长受伤以后,整个部队已完全不像刚进入缅甸时那样意气风发,一种悲凉的气氛四处蔓延。李希纲当年是200师的少校营长,如今他已风烛残年,说话都很困难,过去他曾经讲述过一个受重伤的女军人的故事。
  (学者戈叔亚:那个人是第五军的宣传队里的一个女宣传队员,是个云南人,那个女的就说,我可能快要死了,你回去给我家人讲,我家里是昆明五城路王太和药店的老板的姑娘,是老二王二小姐,李老伯就说不会不会,说小妹不会不会,我们等以后一起回昆明去见你爸爸去,当时这个女兵拿了一个项链给你接着,她就拿着,那个女的说你把这个东西拿给我们家,然后过了几天他又去看去的时候,那个床就空了,那个女的就牺牲死了,等到后来过了很长时间他回去了以后,他专门到王太和药店就把这个项链给人家,看人家的父母亲,就说你家的姑娘在印度好着呢,现在给你们这个项链,结果说他一给人家,人家就哭了起来了,好像原来人家是已经有一个约定,就说你看见我这个项链,那我人就已经死了,他说当时那个王二小姐那个女宣传队员长得很漂亮,他当时在人家家一下哭起来了,很难过。)
  就在中国军队向腊戌方向撤退的时候,日军抢先一步,56师团的坦克部队在没有任何后勤保障的情况下长途奔袭一千多公里,突然出现在腊戌中国守军的面前。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日军很快就占领了腊戌。而腊戌的中国守军则蜂拥逃往国内。当时,腊戌火车站上美国援助的军火物资堆积如山,这些等待运往中国的物资全部落入敌手。
  日军占领腊戌后,切断了远征军的退路,并引发了极大的恐慌。这时,英军则不顾一切地向印、缅边界撤退。这样,缅甸的盟军崩溃了。
  (学者陈祖梁:当时腊戍失守后呢,英国人曾经表示,欢迎中国军队转移到印度去,但是条件是必须解除中国军队的武装,当然中国军队理所当然地加以拒绝,一方面是中国军队它自己的尊严;一方面呢,当时虽然腊戍失陷了,但是中国军队可以通过缅北城市密支那撤退回国。)
  至此,盟军开始分道扬镳。英军迅速向印度撤退,史迪威也随着英军一起后撤。而数万中国大军开始向密支那退却。
  密支那是缅甸北部最大的城市,向东一百多公里可以进入中国,向南有铁路与曼德勒相连。中国军队如果真的能够退到这里,不但能够补充给养,还进可攻退可守。
  但此时日军已掌握了缅甸的制空权,远征军的一举一动都在日军的掌控之中。腊戌被占领半个月后,日军56师团的坦克部队再次赶在中国军队的前面,一举拿下了防守空虚的密支那。
  (学者陈祖梁:密支那失陷以后,中国远征军处于一种非常失望的状态,当时占领密支那的日军只是一万人左右,而蜂拥而至的中国远征军有六万人,这时杜聿明成了中国远征军的指挥官,假如杜将军现在率领六万中国远征军和日军拼死一战,有可能从密支那突围,把部队带回国,但是杜将军由于接二连三的失败,他已经下不了这个决心,最后他取道缅北密支那野人山回国,损失很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