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传

第50章


我不认为,我们应该到总统访问的时候再草率地拟定
一项公报,但这要由周总理决定。 稍事休息之后,周恩来说他将在下半天提出一个公报初稿。晚上,周恩
来提出了他的公报初稿。这份初稿的构思是前所未有的。它以毫不妥协的词 句阐述了中国对一系列问题的立场,而留下一些空白页由美方来阐述料定是 
相反的立场。在台湾问题上是寸步不让的。乍一看这个初稿,基辛格大吃一 惊。在总统访问结束时列举不同的观点,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事情。基辛格 
认为,这在国际上和国内也是无法接受的。当他进一步思考时,不由得深深 地敬佩周恩来这种独出心裁的方式也许能解决他们的难题。阐明分歧会使盟 
国和朋友们放心,说明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保护。如果双方能形成某些共同的 立场,那么就显得很突出,表明这是坚持原则的领导人真正可靠的信念。就 
可以避免那老一套的解释,而这往往是那种典型的公报的祸根。而且在公报 发表之后,不致于冒出现矛盾和恶意的风险,每一方也不会把那些模棱两可 
的词句解释得对自己有利。
休会片刻之后,基辛格告诉周恩来,愿接受他的基本做法。公报可以用 很大篇幅阐述分歧,在这些方面他们随后提出美国的立场。但是表达不同观
点的文字必须同这个场合相适应。中国的某些提法表达方式过于僵硬而难以 接受,这是在重复报纸上天天发表的典型的宣传立场,总统是不会在这样的 
文件上签字的。他们不会接受那种好像是在审判他们或者凌辱美国总统的文 字,即使是明白无误地标明为中国观点。此外,还必须有共同立场,否则此 
行将被认为是一种徒劳无益的表演。基辛格答应第二天早上提出自己的草 案。
这变成了一场体力的竞赛。基辛格去睡了三个小时,由洛德重新起草公 报。然后他去睡觉,下半夜由基辛格修改他起草的公报。他们尽量使表达中 
国立场的那部分文字温和一些,也写出表达美国立场的那一部分,并且拟出 某些双方同意的共同点。他们特别选择温和的措词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因为 
这是他们第一次有机会向中国公众提出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目的。
10 月 25 日,美方提出公报草稿之后随即开会。会议持续了一整天,偶 尔有几小时中断,中国人要把草案译成中文,进行研究,无疑地,他们的立 
场要经毛泽东批准。周恩来同意从阐明中国立场的那一部分中删掉最尖刻的 几句话。双方概述了主要的共同立场,特别是关于两国都反对霸权的那一段。 
不出所料,台湾是最困难的一个问题。美方需要一个方案,承认台北和 北京都同意的一点,即中国的统一,但又不支持它们各自的说法。最后基辛 
格提出美国对台湾的立场如下:“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 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表示异议。”基辛格认为他 
所做过和说过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比这个模棱两可的提法使周恩来印象更深刻 的了,按照这个提法,我们双方在将近 10 年内都可以对付过去。中国人在晚 上 11 
时 35 分要求休会。次日凌晨 4 时 45 分中国人交来新的草案,5 时 30 分周恩来回到会场。双方又花了几个小时修饰文字,至 8 时 10 
分截止,会议 连着开了几乎 24 小时。终于对公报的主要内容达成了协议,这就是后来人所 
共知的上海公报。这是一个不平常的文件。也就是中美关系的基础。公报鲜 明的、有些地方甚至是严峻的分歧更加突出了共同的立场——双方对霸权的 
关切,双方承诺使关系正常化。关于美国与台湾有防御关系的那一段未作决 定,但双方的立场已经接近了,而双方同意的部分则需要加强。基辛格认为
到 2 月份他同尼克松再来的时候,会找到一个解决办法。 基辛格已决定在上午 9 时离开。周恩来把他送到宾馆的门口,第一次用
英语对他说:“欢迎你很快回来共享会谈的愉快。” 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就接纳中华人民
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尼克松指示基辛格在外面多呆一天,不要 正巧赶在表决这一有争论的问题时回到国内。
10 月 25 日联合国以 76 票赞成、35 票反对、17 票弃权,通过开除台湾, 
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政府。这比尼克松原来预料的要走 得远得多,他们原来以为最大的问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接纳而享有同等 
地位以后,劝说台湾仍旧呆在联合国里。
基辛格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美国在联合国保持台 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他,在他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 
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他,使他难为情。在基辛格 访问期间,他并没有感到中国人期望在那届会议取胜。周恩来只有一次提到 
这个问题,而且没有多说。
基辛格回国后,加速了尼克松访华的准备工作。为了安排尼克松访华的
行政事务与后勤工作,美国派了以基辛格的助手黑格上校为首的 18 个先遣人 员来华谈判解决尼克松访华的安全、接待、住房、电视转播、记者访问等具 体安排。
最有意思的是关于保卫工作的谈判。美国方面负责保卫工作的头头大出 洋相,他竟然要求把总统访问的地方,都开出一份捣乱分子的名单。按美国 
的保卫规定,所谓捣乱分子就是指共产党及其同情者;如果要问中国有多少 共产党及其同情者,那会得到一个使他们不安的答案:不会少于八亿人。中 
国方面还安排尼克松总统在中国国内访问坐中国飞机及红旗轿车,这些都不 符合美国总统访问的安全规定,两方争执不休。最后由尼克松答应同意中国 的安排。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随行的大批记者将通过通讯卫星发电视图片、电讯 等需要中国政府给予方便。关于此事的谈判由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熊向晖与 
随黑格来华的白宫发言人齐格勒进行。熊向晖按周恩来总理指示,请美方帮 助租用一个卫星。齐格勒估计租金可能需 100 万美元,他建议中国政府不必 
花钱租用,只要在北京、上海、杭州修建地面站,费用由美国承担。熊向晖 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总理说:不要一听 100 万美元就想缩头。这不是花多少 
钱的问题,这是涉及我国主权的问题。不能有丝毫含糊。总理叫熊向晖告诉 齐格勒:第一,请他负责为中国政府租用一颗通讯卫星,租用期是北京时间
1972 年 2 月 21 日上午 1 时至 2 月 28 日 24 时。第二,在租用期间,这颗卫 
星的所有权属于中国政府,美国方面必须事先向中国政府申请使用权,中国 将予同意。中国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费。第三,租用费和使用费都要合理,不 做冤大头。
齐格勒听后很惊讶: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谈判对手。我完全接受中国政 府提出的前两点办法。租用费一定很合理。可以设想,这两项费用之间会划 
个“等号”。我很佩服你们的精明,我更佩服你们处处注意维护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尊严。齐格勒完全同意基辛格的看法:周恩来总理是世界上罕见的令 
人衷心敬佩的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元月 6 日的晚上,周恩来与黑格举行正式会谈。在此之前,元月 4 日, 周恩来接见黑格一行的时候,黑格在讲话中流露出一种帝国主义观念,引起 
了周恩来的警觉与关注。黑格跟周恩来讲,美国方面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
(Viability),所以我们双方有共同点,可以共同对付苏联。周恩来 6 日晚 上在人民大会堂与黑格会谈,重点就是要解决他这个思想,总理觉得黑格这 
种思想在美国有典型性,总理具有针对性地使尼克松来之前就不能抱有美国 是来保护中国的思想。通过解决黑格的观点,给美国方面一个重要信息,中 
美谈判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而不是让你来保护我。为此,周恩来事前 找了几个英文翻译,要他们将这个“生存能力”
(Viability)的确切含义告诉他;然后,他自己也查了有关的外文资料。 在 6 日晚上的谈判中,周恩来说:“今天,我要请教一下黑格先生,你为什 
么在前天的讲话中使用像 Viability 这样的字眼?”
黑格不以为然地说:“我的意思是苏联在贵国的北部边境摆着 50 个正规 师,百万大军,威胁着你们的??生存,美国是不能坐视不管的。那是霸权 的表现。”
“我们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任何国家在任何地区称霸的努力,这是中国 政府一贯的立场,”周恩来平静而威严地说着,“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生存,不需要任何国家或集团来保护。” 黑格这才有点紧张,辩解说:“我是对贵国的安全表示关心。” 
这时,周恩来出示了翻译准备的好几份资料,严正地说:“我们查阅了
包括美国出版的辞书在内的好些辞典。Viability 是生存能力。来源于胎儿 或婴儿的生活或生存能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