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

第80章


他认为卢法尔“拟 议大办,甚有条理,但款巨时久”,因而“奏陈以俟采择”。纵观李鸿章履 
勘河工的经过和筹议情况,应当说是比较认真、务实的,从他出京视事到返 京复命,历时 4 个月,驰驱两千余里,不避劳苦,潜心筹划,拿出了远近兼 
顾、标本兼治的通盘方案。这与那些浑浑噩噩、唯难是避、敷衍塞责、甚至 以河工为利薮、置灾民死活于不顾者相比,显然是略胜一筹的。4 月 1 日李 
鸿章陛见复命,“仰蒙垂询河事及洋务甚详”。延议决定“先用救急办法, 剋日筹款兴工”,至于“大治”则拟分年筹办,并请简派熟悉河工大员督办。 
李鸿章向荣禄推荐周馥为河督,为人所阻未果。廷议治标之款,也因户部拮 据而难以支付。既缺少熟悉河工大员督办,又不能如期加拨河工经费,因而 
所谓治标云云,就势必流于空谈。李鸿章忧心忡忡,深怕“水旱之警”会激
①  《桐城吴先生全书》,尺牍,卷 2,第 46 页。
起人民造反,动摇清朝统查河事竣之后,有将近 8 个月的时光,李鸿章“养 闲京国”,郁郁寡欢。9 月,其兄瀚章病逝,倍感悲凉。他对友人说:“忽 
闻家兄之丧,天伦之哀,况在晚暮,深秋警节,弥益伤怀。”①11 月 23 日清 廷派李鸿章为商务大臣,前往通商各埠考察商务。新的任命,虽然使他能够 
摆脱“养闲”、“伴食”的处境,但终因无实可务、徒有空名而使之惆怅不 已。清廷起用李鸿章,虽然名曰“考察商务”,但实际上却是企图借助李氏 
之手压制反对慈禧政变的力量。赞助变法的光绪被幽禁,推动维新的志士被 逐杀,业已在众多的海内外人士中激发了对慈禧的憎恨、对光绪和维新志士 
的同情。然而,控制着中央政权的慈禧和顽固派,却得意忘形,继续倒行逆 施,一心搞掉光绪,以便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免受“归政”的威胁。起初 
打算采取“谋害法”,宣称“帝病重”,英国驻华公使向清廷提出警告,并 派法国医生人宫验看。逃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保皇会,创办清议 
报,揭发慈禧丑恶,歌颂光绪“圣德”,鼓动南洋、美洲、日本等处华侨纷 纷发电“请皇帝圣安”,要求慈禧归政。面对这种局势,清廷“特命李鸿章 
前往各埠,宣布太后德意,及两宫和好,劝侨民勿听党人煽惑”①。12 月 19 日李鸿章尚未成行,就被清廷改任署理两广总督。
李鸿章署理粤督,是他积极争取外放和清朝统治层权力再分配的结果。 李鸿章不甘寂寞,幻想重温“坐镇北洋,遥执朝政”的美梦。戊戌政变不久, 
杨崇伊就上疏建议“宣召北洋大臣荣禄来京,以资保护”,派李鸿章“前往 暂行署理”,说李鸿章“究竟曾任北洋,各将领皆其旧部,紧要之际,似乎 
呼应较灵。且李鸿章公忠自矢”②。杨崇伊为李鸿章谋求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的桂冠,反映了他的亲家李鸿章的心声。但是,慈禧却另有打算,她命荣禄 
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授裕禄为直隶总督,北洋各军仍归荣禄节制,以裕禄帮 办。李鸿章在幻想破灭之后,便屡求“贵幸倾天下”的荣禄为之说项。荣禄 
与李鸿章,虽然不无分歧和矛盾,但是共同的政治倾向和相互援引则是他们 之间关系的主流。当时慈禧因谋害光绪计划受阻,决定改取废立法,命荣禄 
从速办理。荣禄走访李鸿章,“深谈晚餐,屏退左右”,传达了慈禧废黜光 绪的旨意,表示“天位当易,唯亡命者肆意鼓吹,恐友邦为所惑,夙知公娴 
习外情,烦一探其向背。”荣禄请李鸿章探询外国动向,李鸿章就乘机索取 粤督桂冠。他说:“此系内政,先询人,失国体,如必欲询,当授我以两广 
总督”,届时外宾必来祝贺,即可顺便探询。荣禄点头称是,并得到慈禧的 赞赏,“乃命督两广”。外国驻华使节果然前来祝贺,李鸿章向他们提出废 
立问题,他们表示:“理无干涉,唯国书系致光绪帝,今易帝位,是否继续 承认,尚须请示本国”①。外国公使暗示反对废立之意,荣禄和李鸿章也因担 
心废立引起外国干涉和疆臣声讨而持异议。荣禄提出“立大阿哥,徐篡大统” 的方案,得到慈禧的赞赏和认可。
当然,慈禧派李鸿章督粤,既从属于情廷内部的权力之争,又基于扑灭 保皇党反抗怒火的需要。慈禧鉴于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党在海外华商中活 
动,“气势日甚”,深感不安。她认为海外华商大多籍隶广东,因而特派李
①  李鸿章:《复调署浙江长兴县正堂赵燧多》,《李文忠公尺牍》,第 32 册。
①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卷 66.第 6 页。
②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杨崇伊折》,《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第 466—467 页。
①  章华:《语林》,《戊戌变法》,第 4 册,第 321—322。
鸿章督粤,设法进行镇压。移督两广,对于李鸿章来说,则为他在年近八旬 的凤烛残年里,回光返暇般地重新焕发“政治青春”,提供了重要契机。所 
以,李鸿章由衷庆幸,只经过短短 10 几天的准备,就于 1900 年 1 月怀着“一 
息尚存,不敢不勉”的壮心,“着三眼花翎,精神饱满,极其喜悦”地登舟 南下,当月抵穗,20 日正式接篆视事。
饱尝了失势之苦的李鸿章,更加感到“权”的重要性。他决心把两广经 营成自己的巩固基地,因而缉捕“匪盗”(即所谓“刮地皮”),绥靖“治 
安”,以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就成为当务之急。时任广东南海县令的皖籍 人士裴景福有一段生动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对此事的重视。1892 年 
冬,裴氏调任广东,路经天津,刚刚坐定,李鸿章就傲慢不恭地大声说:“汝 欲刮广东地皮耶?”裴氏没有思想准备。感到愕然。1900 年裴氏以南海县令 
的身份晋见粤督李鸿章,双方进行了有趣的谈话:
李问:“汝再任首邑,政将奚先?” 裴氏一本正经地答道:“先刮南海地皮。” 李问:“十年尚不忘此语耶?”裴氏答曰:”公之命,公之戒也,敢忘?” 
李笑着说:“地皮须刮得净。” 这次裴氏理解了李鸿章的用意。他说:“吾乡呼匪人为地皮,南海多匪,
公首重捕匪,故作是语。”①
李鸿章到任不久,便奏准恢复就地正法旧章以治“盗匪”,实行严厉的 镇压措施。4 月 1 日英国“长沙”号小商轮在西江(香山石歧河地方)被劫 
掠。港英当局在擅自派遣兵轮前往之后,才通告李鸿章并要求派员“会剿”。 李鸿章闻讯后,立即派副将王得胜带兵轮赶赴出事地点,会同地方官兵缉捕 
人犯,就地处死 3 人,并饬缉捕“余匪”。5、6 月间,广西南宁府属永淳、 横州和浔州府属武宣等地会党竖旗起义,李鸿章严饬地方官员和有关防营紧 
急“剿办”,并派遣广西提督苏元春亲自督率,他随时过问情况,坐镇指挥。 由于及时部署和严厉镇压,有效地扼制了会党起义的发展。李鸿章还积极购 
置军火,计划编练 2 万 5 千人的劲旅,以备“平乱”之用。由此可见,李鸿 章所谓“地皮须刮得净”的严酷性了。
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保皇党和革命党的关系,是李鸿章督粤期间所面临 的一个重大课题。它的复杂和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对付所谓“匪盗”。如 
果说,李鸿章对一般“匪盗”采取赤裸裸的严酷手段,那么,他对资产阶级 保皇党和革命党所持的态度就要慎重得多,表现出相当强的策略性。大体说 
来,李鸿章在就任粤督后的头 3 个多月里,以筹办保皇党问题为中心政务。 当时顽固派和保皇派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清廷在任命李鸿章署理粤督的第
2 天,谕令各省督抚严密缉拿康有为、梁启超以“明正典刑”;及至李鸿章 接篆视事后 6 天,又下沼以端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史称“己亥建储”。 
这是顽固派为消灭保皇党、废黜其“圣主”光绪所采取的重要岁骤。保皇党 人深感时局艰危,急谋对策。梁启超明确指出:“圣主之危,甚于累卵,吾 
辈之责,急于星火。”①他同康有为密议函商,决定推进“武装勤王”计划。 他力主先夺广东,建立政府,争取外援,“抚绥内政”,然后挥师北指,“去 
救皇上”。梁启超坚持取粤,势必同粤督李鸿章发生冲突。梁启超一面致函
①  裴景福:《河海昆仑录》,卷 3,卷 225 页。
①  《梁启超年谱长编》,第 2 册,第 202 页。
李鸿章,感谢他在戊戌政变后对自己的“殷勤垂爱”,劝他不要迫害保皇党 人,为慈禧作荆卿;一面写信给同党表示“肥贼刘豚在粤颇增我辈之阻力, 
宜设法图之。”②“肥贼”指李鸿章,“刘豚”指刘学询(字问刍,又号耦耕), 有土豪之称,曾包办“闱姓”(时粤垣一种官督商办的公开赌博,每届科举 
皆以投考士子之姓氏为赌)多年,致使其“金钱势力足以左右士子之成败, 及官吏进退”,成为钱势兼备的士绅,李鸿章督粤时备加倚重和竭力庇护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