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明朝三百年

第61章


并以本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为“灭贼之期”。但等到崇祯十一年三月,农民义军不仅没有被消灭,声势仍然相当浩大。于是朝廷大臣群起弹劾杨嗣昌“灭贼逾期”。由于崇祯帝的保护,没有被定罪。六月,改任礼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仍掌管兵部事。到了十一月,李自成先后被洪承畴和孙传庭打败,躲入商洛山。张献忠也寡不敌众,接受招安。杨嗣昌的计划初见成效,于是他更得崇祯的信任。
  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进攻明朝,蓟辽保定总督吴阿衡醉酒中被清军杀死,蓟州失守,京城危在旦夕,朝廷急召卢象升率军增援。卢象升由于主战而与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杨嗣昌意见不合,杨于是命令诸将不要轻易与清军交战。那些将领本来就惧畏清军不敢迎战,于是趁机按兵观望,导致许多城池失守。而杨嗣昌在作战中总是不能决断,《明史》说他:“嗣昌虽有才,然好自用,躬亲簿书,过于繁碎。军行必自裁进止,千里待报,坐失机会。”往往要将军情上报等到皇上同意才行动。结果等到圣旨来到时,情况已经发生新的变化,导致贻误战机,使卢象升阵亡,杨嗣昌因此被降三级。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伪降的张献忠在谷城再度起兵,罗汝才也在房县响应,李自成也杀出商洛山,农民起义烈火复燃。崇祯帝任命杨嗣昌为督师,赐尚方宝剑,再次进行镇压。他制定计划,想先集中兵力,包围张献忠,然后一举消灭。十三年二月,在玛瑙山大败张献忠,张奋力突破包围,撤入四川,杨嗣昌挥兵跟踪追击。张献忠采取“以走制敌”战术,使明军疲于奔命,士气涣散。明军将领消极怠战。杨嗣昌虽然屡次下令进剿,但是他们却都按兵不动。使张献忠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崇祯十四年初,休整后的张献忠挥师沿江东进,连连打败明军,二月,张献忠攻占襄阳,杀襄王朱翊铭。当时杨嗣昌在夷陵,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害怕,急忙上奏请死。不久又听说李自成攻陷洛阳,杀福王朱常洵,更为担忧。当年三月,死于湖北沙市(一说自杀),时年54岁。崇祯帝闻讯对朝臣叹息说:“自杨嗣昌殁,无复有能督师平贼者。”
  杨嗣昌死后,定国公徐允祯等上奏按照失陷城寨给他定罪。崇祯帝称赞他“临戎二载,屡著捷功,尽瘁殒身,勤劳难泯”,不仅没有给他定罪,反而赐祭,并进太子太傅。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1)
  
1622年荷兰殖民势力侵入澎湖
荷兰殖民者投降图
  郑成功像郑成功(1624~1662),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天启四年(1624年)七月十四日出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川内町千里滨,是明末闽粤沿海海商海盗集团首领郑芝龙的长子,母亲是日本女子田川氏(中国文献称为翁氏),七岁以前一直随母居住日本,崇祯三年(1630年),郑芝龙派人把他接回福建安平。
  隆武帝朱聿键即位后,郑芝龙已成为定策元勋,郑成功在父亲的带领下拜见朱聿键。隆武帝见他风度翩翩,一表人才,对答如流,非常赏识,深憾自己没有女儿嫁给他,就赐他姓朱,改名成功,“以驸马体统行事”,故人称“国姓爷”。郑成功自幼习文练武,研读兵书。从清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起,他一直亲履戎行,参与了许多军事指挥活动。当时,隆武帝曾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委其镇守闽赣界上大定、大安等地。
  不久,后清军自仙霞关长驱直下福建,杀死隆武帝,郑成功之父郑芝龙降清,而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郑芝龙完全不同的道路。据史籍记载,郑芝龙从安平前往福州降清时曾经派人叫郑成功同行。1622年荷兰殖民势力侵入澎湖郑成功拒不应命,回信说:“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今吾父不听儿言,后倘有不测,儿只有缟素而已。”他在叔父郑鸿逵的支持下,带了一支数量不多的军队前往金门抗清。
  郑芝龙自投罗网以后,清军立即背信弃义地攻入安平镇,大肆抢劫淫掠,郑成功的母亲翁氏也被奸污,愤而自缢。郑成功闻讯,痛不欲生,更坚定了武装抗清的信念。郑成功和叔父郑鸿逵等人坚持抗清,初期他们的力量并不大,先是以南澳为基地,组织抗清武装,后来经过同清方的反复较量,逐渐把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势力汇合成一支劲旅,势力很快发展壮大,接连攻占了福建沿海许多地方,郑成功也逐步崭露头角,成长为明清之际杰出的统帅。
  郑成功起兵抗清十多年,曾多次进行北伐和南征,其中以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北伐,声势最大。这年六月,郑成功同张煌言率领十七万水陆大军,由崇明而上,破瓜州,克镇江,进围南京。张煌言另率一支军队溯江而上,进驻上游门户芜湖,并分兵攻克太平、宁国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南京清军几不可守。但由于郑成功麻痹轻敌,耽误了战机,最后全军溃败。
  郑成功北伐失败后,清朝统治者为对付这支抗清力量,下令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禁止舟船出海,以切断东南人民同郑成功的联系,这给郑成功造成很大困难。为了扭转被动局面,特别是为了坚持长期抗清斗争,在爱国思想支持下,郑成功遂决意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我国的固有领土台湾,以为抗清根本。
  台湾本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自天启四年(1624年)起,荷兰殖民者就派兵侵占了台湾,残酷压迫剥削台湾人民。他们修筑要塞,强迫台湾人民“耕田输租”,还巧立名目,对七岁以上的中国人每月征收人头税,对打猎的征打猎税,捕鱼的征鱼税,垄断台湾的对外贸易,掠夺台湾的财富。为此,台湾各族人民曾多次举行起义,反抗荷兰殖民者的残酷压迫剥削。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进攻南京失败,退回金门、厦门后,进一步感受到台湾人民殷切盼望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要求。这时,曾担任荷兰“通事”的爱国者何廷斌,向郑成功献了一幅台湾地图,透露了台湾荷兰殖民者内部的机密情况,并表示愿做攻取台湾的向导。于是,郑成功决定乘侵台荷兰殖民军兵力薄弱、求援困难之机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从厦门移驻金门,部署军队,大修船只,积极进行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令其子郑经及部分将领留守金门、厦门,自己率军队二万五千人、大小战船数百艘进军台湾。大军由金门料罗湾出发,经一日航行抵澎湖,四月二日拂晓,在浓雾弥漫中船队进入台湾海面,在熟悉水道的何廷斌的引导下,出敌不意地通过泥沙淤积的鹿耳门航道,迅速取得了登陆北线尾岛和赤嵌城(台南市)西北部附近港口的胜利。台湾汉族和高山族人民听到郑成功军队到达的消息,纷纷前来迎接并协助作战。
  荷兰殖民者投降图当时,在台湾的荷兰殖民军约两千余人,他们船坚炮利,在武器上占压倒优势。当郑成功军队登陆台湾后,荷兰长官揆一指挥其侵略军从海陆两方面进行反扑。郑成功指挥军队迅速打退了敌人,随即包围了赤嵌城,要求荷兰殖民者立即退出台湾,若能献城投降,可以受到优待,如继续顽抗,必将受到严惩。但揆一不听警告,拒绝投降。郑成功遂指挥军队猛攻赤嵌城,终于迫使赤嵌城荷兰守军献城投降。
  郑成功收复赤嵌城后,又集中兵力分水陆两路围攻揆一所在地的台湾城(安平),攻城一时未能奏效。郑成功决定“围困俟其自降”,同时,又派人深入台湾各地,发动群众起来和荷兰殖民者进行斗争。顺治十八年八月间,荷兰殖民者从巴达维亚派甲板船十余艘、海军数百人,来台湾增援。台湾荷军乘援兵到达,发动反扑。郑成功派水兵勇将多人,率军迎敌,大获全胜,夺获甲板船二只、小艇三只。从此,台湾城的敌军外援断绝,再也无力出击了。郑成功军队在围困台湾城八个多月后,又发起了强攻。清康熙元年(1662年)十二月十三日,荷兰殖民长官揆一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撤离台湾。中国军民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终于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2)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台湾城为东都,开始了把台、澎经营为抗清基地的紧张活动。他采取了许多政治、经济措施,如在当地设置府县机构,管理各地;组织士兵进行屯田,奖励各族人民垦荒,大陆人民也陆续迁往台湾。郑氏政权规定向高山族每社派去汉族农民一名,给熟牛一头和一些农具等,推广铁犁牛耕等生产技术,使台湾经济迅速发展,郑氏政权还开设学校,提高台湾人民的文化素质。
  郑成功收复台湾并经营台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维护了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表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它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使台湾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迅速发展起来。郑成功的丰功伟绩表明,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F0 9  外交与边防
“燕王扫北”
  
1622明代骑马武士俑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达攻入元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仓皇逃亡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朱元璋遂改大都为北平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