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春秋三巨头传奇

第61章


各级军官各建其旌旗,以表明其地位与职司,并依此而行动。这样,孙叔敖将军队分为五个部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组织严密,灵活作战,做到军政不必等待命令而完备,具有了更大的战斗力。
  
  此外,孙叔敖还改革了庄王亲兵的建制,他将王卒分为左右二广(注意,这个字念去声),每广有战车30辆,每广又分为左右两偏,右广早晨到中午的警卫,左广负责下午到晚上的警卫,无论何时都处于战备状态。经过孙叔敖的改革,庄王的这支王卒部队被训练成了一支时刻戒备,精锐无比的特种部队,这支部队日后在多次战争中扭转战局,成为了楚军手中的一张王牌。正因为孙叔敖进行了这些有效的军事改革,楚国的军事力量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更加强大了,从而有了完全打败晋国的坚强实力。
  
  公元前598年,为了加强楚国北境的军事设施建设,孙叔敖又筑沂城(今河南正阳境)。他遣封人(主城筑之官,相当于建设局局长)筹度工程,上报司徒(掌役徒之官)。封人计量工程、时间、人员、材料、干粮,结果三十天完成,顺利地实现了预定计划。这项工程不仅建立了楚北进之基地,加强了与晋争战的实力,而且也说明孙叔敖重视科学技术,具有突出的组织和建筑才干。(看来除了军事家、政治家、水利专家、经济学家之外,我们还要再给孙叔敖加上一个头衔——建筑师。)
 
  
  其四,爱民如子,一切以百姓的福祉为要。孙叔敖这个人当官和当时其他的官员不同,他非常重视百姓对政令的接受程度,求真务实,从不搞形式主义。据《史记·循吏列传》载,当时的楚国通行贝壳形状的铜币,叫做“蚁鼻钱。”,庄王认为这种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商业经营。管理市场的官员向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 孙叔敖听后,立即命令罢去新币,恢复旧币。然后向楚庄王作了禀报,楚庄王赞同,结果“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又载:楚民俗爱坐矮车,庄王以为矮车不便驾马,欲下令把矮车改高。孙叔敖说:“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臣请求让百姓加高家里的门槛。乘车人都是有身分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庄王许之。果然过了半年,上行下效,百姓们都自动把坐的车子造高了。太史公评论孙叔敖说:“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让人们自然顺从了教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无悔恨,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 可见孙叔敖求真务实一切以百姓的福祉为要的作风,深受百姓爱戴,如今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城市,都建有“孙叔敖祠”,被千秋万世景仰。
  
  从以上四点来看,孙叔敖真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贤相,荀子、司马迁、韩婴、郦道元、李贽等历代著名作家著书都写过孙叔敖的事迹,高度赞扬了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科学技术知识。但是,这么一个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大人才也需要一位几百年才出一位的明主慧眼识珠来善用他,《吕氏春秋·情欲》上说:“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孙叔敖之遇荆庄王为幸”。楚庄王在位期间对孙叔敖言听计从,信任的无以复加,韩婴《韩诗外传》卷十上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在还没有准备妥当的情况下,楚庄王想要兴师伐晋,并对士大夫们宣布:“有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说:“臣听说害怕挨打而不敢劝说父亲过错的儿子,不是一个孝子;害怕杀头不敢劝谏君王的官员,不是一个忠臣。”于是他对冒死对庄王进言道:“臣听说院子里有棵榆树,上面有一只蝉,正想要伸开翅膀飞去喝叶子上的露水,却没有发现又一只螳螂在后面,低着头,想抓了它当大餐吃;螳螂刚想吃蝉,却不知道后面有一只黄雀,仰着头,想啄了它当成午后甜点;黄雀刚想吃螳螂,却不料树下有一个小朋友正拿着弹弓要打它;这个小朋友刚要打黄雀,却不知他的脚前有一个大坑,身后也有刺人的荆棘。这就是贪前而不顾后的危险啊!”庄王听了孙叔敖的劝谏,果然不再铤而走险,而是准备充分了才行出兵。(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典出于此。)
  
  这个故事固然说明了孙叔敖敢于犯颜直谏,是个诤臣,但这也不正说明了庄王对他至始至终的信任和听从吗?据史料记载,孙叔敖做起事来如此稳重,其实年岁一点儿也不大,他比年少即位的楚庄王还要小上两岁,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庄王只要看准了一个人,居然敢于把军国大政交给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小伙子,并始终信任,授权,让孙叔敖能放手去发挥,这是怎样的一种绝对的信任和喜爱啊,因为他知道,孙叔敖和他是一类人,他们都是划过天际的流星,光芒璀璨而短暂,哪怕在夜空只有霎那芳华,都能给世人无穷的绚烂、凄美和震撼的感觉,公元前595年三月,年仅三十七岁的孙叔敖病逝,留给后人无限的敬仰和叹息,为什么真正的天才生命都是如此的短暂,难道连老天爷都在妒嫉他们吗?
 
  四年后,公元前591年,年仅43岁的楚庄王也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人世,这对生前政治上最好的拍档和生活中最好的兄弟,终于在黄泉之下相会了。楚庄王和孙叔敖,秦穆公和百里奚,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主明臣贤,君臣和睦的典范;秦穆公能在牛口之下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奴隶带回秦国加以重用,楚庄王能于云梦之泽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隐者提拔为令尹授予军政大权,这是怎样一种非凡的见识和气魄啊,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只有抬头仰视的份儿了。 
3.妇女能顶半边天——第三个人才,樊姬
  
  我们千万不能忽略另外一个对庄王的霸业起过十分重要作用的人才,那就是楚妃樊姬。樊姬虽然没有参与国家大事,但她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贤德,一点儿也不比孙叔敖等人差,再说没有樊姬对虞丘子的评价,庄王也不可能找到真正的人才,刘向《新序·杂事》言“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外有贤相,内有良妃,一同辅佐着我们雄才大略的明主楚庄王,楚国怎么能不强盛呢?
  
  樊姬除了“三载断鲜肥”和“罢庸臣启贤良”这两件光辉事迹外,樊姬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颇有一点意思。
  
  喜欢音乐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司马相如的“绿绮”、蔡邕的“焦尾” ,还有一个,就是楚庄王的“绕梁”了。“绕梁”这把琴据说是宋右师华元(就是从前那个打仗的时候被车夫耍了一道的那个家伙)为了结好楚国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喜好弹琴这么高雅的艺术,庄王也挺小资的嘛!)有一次,他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 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也知道樊姬说的有道理,但他就是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没办法,他只好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所以说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楚庄王宠爱樊姬,数十年如一日,并不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她的贤德,后世很多文人墨客也对我们的樊姬夫人给予了充分的褒扬,唐著名诗人张九龄在《樊姬墓》一诗中写道:“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晋代的石崇也有一篇十分著名的《楚妃叹》:
  
  荡荡大楚,跨土万里。北据方城,南接交趾,西抚巴汉,东被海涘。五侯九伯,是疆是理。矫矫庄王,渊渟岳峙、冕旒垂精,充纊塞耳。韬光戢曜,潜默恭己。内委樊姬,外任孙子。猗猗樊姬,体道履信。既绌虞丘,九女是进。杜绝邪佞,广启令胤。割欢抑宠,居之不吝。不吝实难,可谓知几。化自近始,著於闺闱。光佐霸业,迈德扬威。群后列辟,式瞻洪规。譬彼江海,百川咸归。万邦作歌,身没名飞。
  
  所以说好老婆,一个就够了,也没必要像晋文公那样有一大堆,套一句俗不可耐的广告语:樊姬一人,抵别人九个。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相声演员——第四个人才,优孟
  
  其实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所谓的艺人了,不过这些艺人一般都在宫廷里给君王们表演,寻常老百姓是享受不到的,总的来说,这些宫廷艺人分为三类,最高等的叫“师”,他们精通乐器,能演奏各种礼乐,十分受人尊敬;次一等的叫“伶”,他们精通演唱,能表演各种歌舞,歌舞比之礼乐当然就下了一个档次,所以他们地位稍低;另外还有一种艺人叫做“优”,他们一般也精通歌舞,但他们更侧重于表演和逗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