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鬼谷子

第12章


当圣人看见这种裂痕之后,就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对付这
种局面。圣人认为:国家能够治理,就要对反叛者加以抵抗消灭;不可治理
就对之彻底改造,使之获得新生。或这样对付;或那样对付,或使反叛者归
正,或使反叛者消亡。
五帝时代的政治,是对敌手进行抵抗进而消除以维护、巩固政权;三王
时代的政治,是对敌手进行抵制、消灭而取得政权。
至于诸侯之间的互相征伐,其次数之多已无法统计。当天下混乱时,能
抵抗对手的人为尊者能人。
自从天地有离合变化以来,就有逆乱事件出现,这是为政者不可不慎察
的。要想观察这问题,就要用“捭阖之术”,能用此道的就是圣人。所谓圣
人,乃是天地的使者。
假如世间没有可“抵”之事时,就隐形匿行等待时机,假如世间有可“抵”
之事,就挺身而出,为国家谋策。对上可以跟君主合作,对下可以治理百姓。
既有所根据,又有所遵循,就是天地的守护神啊。
[解析]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是鬼谷子在《抵》中所论的基本观点。所有
事物都在变化中,遵循着“离合”运动的规律。在“禽合”运动中,所谓“自
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隙,不可不察也。”
由此可知万物均有“ ”存在。而“ ”者,一般说来可视为矛盾、
漏洞,或待人们解决的问题。
解决“ 隙”的术法,称为”“抵”。
然而,如鬼谷子在本篇所言:“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
则为之谋。”其意为解决问题的原则是抓住“时,机”,实施谋略。按事物的
发展法则去作,就“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而且“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由上述可知,审时度势是抵术的重要原则。矛盾是客观的,解决矛盾
的方法必须是抓住时机,使之迎刃而解。
历史大事件,也常用“抵”术掌握对方心理,防患于未然。
在南北朝时,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是一件大事,但这件事的实施却
费尽了周折。
当时北魏的国都是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地处偏远,地瘠民贫,
孝文帝要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迁都就势在必行。但鲜卑族世世代代住在
这里,说到迁都谈何容易,于是孝文帝便想到了一个“外示南讨,意在谋迁”
的谋略。因为迁都可以反对,但南征是没有人敢反对的。
公元493 年夏季的一天,他把大臣们集中到明堂进行斋戒,命令太常卿
王堪进行占卜,预测南伐之事是否可行,占卜的结果,得一“革”卦。孝文
帝十分高兴当即宣布,南下伐齐,群臣一听,一时间谁也不敢反对。于是,
发布檄文,征召兵士,声势造得轰轰烈烈,不明真相的人,还真以为孝文帝
要大举南征呢。
8 月,大军从平城出发。也是天意如此,从平城到洛阳,一路上阴雨连
绵,道路泥泞不堪。9 月到达洛阳,士兵个个精疲力竭,不少人还染上了可
怕的瘟疫。休息几天之后,下令军队继续南进。然而淫雨不止,人马疲惫,
再往前走,路途遥远,潦水就更历害了,孝文帝就此时机告谕天下迁都洛阳。
王公大臣们以为如何?决定一旦做出,就不能再改变了。在朝廷议策,同意
迁都就站在左边,不同意迁都的站在右边。这时只见前南安王拓跋桢站出来
说:“如今陛下要光大王业,停止南征,迁都中土,这是千秋不朽的大业,
也是我们群臣的心愿,苍生的大幸。”他这样一说,大家齐呼“万岁”。孝
文帝迁都洛阳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孝文帝导演的这场迁都戏,终于降下帷幕。当初,他虽然谋虑着要迁都,
但俗话说安土难迁,上上下下都眷恋旧土,阻力太大,他于是打出了南征的
旗号,(这是谁也不敢反对的)以行南迁之实,终于获得成功。
“抵术”是鬼谷子纵横八术中的重要一术。《鬼谷子》认为任何事物
都会出现裂痕,而且这种裂痕会由小变大。因此在裂痕刚出现时就要“抵”
住。“抵”就是防止和消灭裂痕而采取的措施。通过“抵”来使裂痕闭塞,
通过”抵”使其减少,通过“抵”使其停止,通过“抵”使其消失,最后达
到自己的目的。
《鬼谷子》认为社会上的政治斗争尤其需要抵,认为万事万物都起于
秋毫之未,一发展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大。圣人的事业都会遇到小人的破坏,
都需要“抵”。
天下大乱之时,朝廷无明主,公侯乏道德,小人猖狂、忠良放逐、圣人
隐居,结果上下猜疑,纲纪瓦解、百姓相残,父子分离,夫妻反目,这些都
是裂痕。“抵”就是用一定的法术来治理。治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弥补,
二是征服。弥补的结果是恢复原样,征服就是加以改造重新获得。在天下大
乱时,就是要靠“抵”取胜。
大千世界,不乏有特殊计谋智慧的人,每当世道混乱、国事危难的时候,
虽然在很小的乡间客店,城池不多的辖区,也一定有很多出众的人才。史书
上有记载的人,还能够看到。如古代郑国的烛之武、弦高等,以计策劝退敌
军,保全了自己的国家,后来这类人物多得不胜枚举,唐朝尤其多,以下仅
举少数例子。
唐朝建国之初,北海郡(山东昌乐)有个尚没有归顺的贼帅綦公顺带着
兵攻打郡城,被官兵打败了。后来,綦公顺得到一个叫刘兰成的人作为自己
的军事参谋,刘兰成机智多谋,仅用几千人,出奇制胜,便攻占了北海郡城。
海州郡(今江苏灌云西南)的臧君相带了5 万士兵来北海郡城,刘兰成只派
敢死队20 人,乘夜突袭,便把海州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徐圆郎割据山东时,有人对他说:“有个人叫刘世彻,他才能出众,不
可多得,在中国的东部声名很高。你如果把他请来,听取他的谋划,就很容
易取天下、建功勋”。徐圆郎于是就派人把刘世彻邀请来了。刘世彻来时,
已组织了几干名兵士,徐圆郎请他夺取谯郡(今安徽毫县)和杞(今河南杞
县)一带地区。这里的人早就听说了刘世彻的大名,对他十分畏惧,因此他
的部队所向无敌。
裘甫在浙江东部地区发生叛乱后,唐王朝派王式带兵前去讨伐他。裘甫
的一位同党刘睢给他献计说,“你应该先取越郡(今浙江绍兴),立足于越
城坚固的防守和富饶的钱粮,沿浙江修筑防御工事,抵抗官兵,有机会就长
驱前进,攻占浙江西部地区,并越过长江,夺取扬州。然后回头在石头城(今
江苏南京)修筑工事,派重兵把守,这样一定有人举兵响应我们”。这一策
略没被裘甫采用。
扬州节度使高骈的部下毕师锋攻打高骈,毕师铎向宣州节度使秦彦请求
援助,秦彦的兵马一到,他们便攻占了扬州。这时毕师锋派人摧秦彦渡过长
江,并答应以秦彦为首领。有人劝毕师铎说:“你应顺应民心,为本地人除
去祸害,应该重新以高骈为首领,自己来辅佐他。你掌握兵权,谁还敢不听
你的?况且,秦彦只是宣州的节度使,你奉他为主,庐州(今安徽合肥)。
寿州(今安徽寿阳)的长官能情愿做他的下属吗?我担心你的功业成败、前
途难知呀!现在,应该尽快阻止秦彦别让他过江。秦彦如果能看出安危形势
的话,他一定不敢轻易过江,即使将来责备我们不守诺言,我们仍不失为高
骈的忠臣。”毕师铎对这一建议不以为然。第二天,当他把这一计谋告诉郑
汉章以后,郑汉章觉得说得在理,并说:“这是一位有智谋的人。”再寻找
那人时,已找不到了。
唐朝末年,王建为四川节度使,驻守成都。在一次攻打彭州(今四川彭
县)杨晟时受到阻碍,长时间攻取不下。当地的老百姓为躲避战祸,都逃跑
了,藏在深山中。部队不但不安抚人民,还天天出兵追捕抢劫他们。王先成
是个有智谋的人,他去劝带兵的将军王宗侃说:“老百姓逃到山谷中,是为
了等候你们去安抚。现在,你们却让士兵劫掠他们,你们与盗贼有什么区别
呢?军队一旱就出去,天将黑了才回营,军营空虚,毫无守备,万一彭州城
中有智谋的人为杨晟出主意,乘我们不备,突击出来,先把精锐部队埋伏在
城内,望见我们的部队走远以后,他们派出弓箭手、枪手各1 万人,攻打军
营的一面,再在其他三面分别派重兵进攻。在此措手不及的时候,各个寨部
只顾自我防御,无法互相救授,这样能不失败吗?”王宗侃听了以后很吃惊,
便请王先成说说应该怎么办。王先成为他列出7 条该做的事,王宗侃连忙告
诉了王建,王建下令照他所说的去做。王先成写的告示贴出3 天,藏在山中
的老百姓像赶会一样,纷纷出来,回到家乡,重新从事生产。
从以上五个例子看,奇才异士何时何地都有,除史书上有记载的外,还
有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他们治理国家的方法也不外乎弥补和征服二种。
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加重,朝廷的命令常常得不到贯彻执行,
建安年间,河东郡(今山西夏县)太守王邑接到诏书,要将他调回朝廷。正
打算上路,却遭到部下卫固、范先二人的阻拦。原来这两个人已暗中与北边
并州(今山西太原)的高斡联系多日,阴谋叛乱割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