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鬼谷子

第13章


太守调不出来怎么办?控制朝廷大权的曹操采取了把新任太守派进去的
方法,新太守是谁呢?曹操选中了杜畿去接这个危险的乱摊子。
杜畿接到命令,即时上路。到了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黄河边。却被卫
固等人派来的军队堵住,不准渡过黄河。僵持了几个月,杜畿搞清了情况,
打定了主意。心想:河东郡有3 万户人家,并不都是叛乱的人。我干脆单骑
闯进去,来个出其不意。卫固这人虽然很有计谋,但并不果断,见了我必然
假装接受。我只要进去1 个月,就足以用计解决问题了。
于是,杜畿悄悄地从另一个渡口过了黄河,卫固果然表面上承认了他,
杜畿使了个欲擒故纵的计策,先好声好气地夸奖卫固、范先说:“卫姓和范
姓,都是河东的大族,很有名望呀!我虽然是太守,实际上要仰仗你们,听
从你们管理河东好了。”卫固等人听了,心中还很得意。哪知过了几十天,
杜畿便派兵砍下了他的脑袋。
安史之乱以后,唐代藩镇势力逐步发展。将强了,就要背叛朝廷;兵强
了,就要驱杀将帅。唐德宗贞元初,陕虢(今河南三门峡、灵宝一带)节度
使张劝被部下杀害,兵马使达奚抱晖夺得了军权,并上书朝廷,要求任命他
为节度使。
唐德宗派李泌前往处理此事。李泌动身时,德宗下令皇帝的亲军神策军
护送。李泌笑笑,拒绝了,请求单骑前往。出了潼关,却又碰见另一支3000
人的部队列队等待,带兵军官上前报告说:“奉皇帝密诏,前来护送!”李
泌当场写了一道命令,让他们退回。自己却快马加鞭,一路飞奔而去。
达奚抱晖听说李泌就要到了,不让将领们按礼节出城远迎。直到李泌距
城15 里了,才出去迎接。李泌当面一阵好夸奖:“你在危难之时,临时站出
来主持军中事务,为国家保住了这地盘,很有功劳嘛!”说着走着,进了城
内,开始主持工作。
第二大,做好一切准备,李泌将达奚抱晖召来,说道:“你杀了节度使,
按罪当处死的。不过今天饶你一命。这并不是因为我关照你,而是恐怕今后
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朝廷任命的将帅都派不下去,所以放你一条生路。”达
奚抱晖听罢此言,又悔恨又感激,只好逃跑了。
在开封,也出了这样的事情,镇守开封的宣武军节度使李万荣的儿子—
—兵马使李乃趁其父生病卧床之机,准备叛乱夺权,但是,另一位将军邓惟
恭却不买帐,把他抓起来扭送京师。这位邓惟恭也是位野心家,临时掌握大
权后,自以为朝廷会正式任命他为节度使,忽然传来消息,朝廷已经派东都
(今河南洛阳)留守董晋为宣武军节度使了!邓惟恭大失所望,不派人去洛
阳接董晋。
董晋上任时,随身只带十几个仆人,一个卫兵也没有。走到郑州,有人
劝说:“不如留在这里,看看开封那边有什么动静再说。”从开封来的人也
劝说不要进去。董晋一概不听,继续赶路。
邓惟恭没想到董晋这么快就来了,来不及想出对策便匆忙带领各位将领
出城迎接。董晋进城后,将军政大事仍然交给邓惟恭处理。过了一段时间,
邓惟恭心里越来越感到不安,暗地里策划作乱。事情败露后,董晋将邓惟恭
的同党全部逮捕处斩,而把邓惟恭捆送京师。
上述三个人,当时的处境是多么危险啊!都是独自深入叛乱之地,从容
稳妥地平息了事件,大智大勇,非同常人!唐代史书中,尚且讽刺董晋懦弱
苟安,政事废弛,其实不然。当时,朝廷恐怕董晋到开封后维持不住局面,
派汝州刺史屈长源为行军司马,当他的副手。屈长源生性刚强,刻薄,对许
多旧的规章制度都想改革。董晋开始并不阻拦他,等方案拿出却不采用,所
以军队安定不乱。以前宣武军的土卒十分骄横,很难管理,节度使选派亲信
士卒住在公庭旁边,执弓带剑,严阵以待,防止军队作乱,保护自己。对这
些亲兵,当然要时常赏赐他们酒肉,以慰劳笼络。董晋却不这样做,到任的
第二天,解散了这支卫队。董晋在开封任职三年而死,由屈长源接替他任节
度使,不久就被作乱的土兵害了。如果当初董晋听从屈长源的改革方案,恐
怕宣武军早就叛乱了。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审时度势是“抵术”的重要原则,矛盾是
客观存在的,解决矛盾的方法必须抓住时机,使之迎刃而解。
恰到好处地解决矛盾,才能不失时机地达到预期的目的。美国第26 任总
统罗斯福就如此成功了。
西奥多·罗斯福早有当总统的雄心。在纽约当警察局长时,他就很注意
自己的形象,故作姿态,办案力求公正。罗斯福的这一野心被《纽约邮报》
及《纽约太阳报》的记者雷伊斯和斯蒂芬识破了。他们在背后议论道:“看
来罗斯福有当总统的野心,这一切只是为了下一步棋打基础而已。”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这两个记者竟直接跑到罗斯福的警察总署办公
室,单刀直入地问:“罗斯福先生,我们二人在底下私议,认为你准备有朝
一日出来竟选总统,你说对吗?”
平时一向十分和善的罗斯福一反常态,脸色骤变,突然跳了起来,抓起
鸡毛掸子,不问青红皂白,就向斯蒂芬和雷伊斯劈头盖脸打来。二人见势不
妙,马上转身就逃。罗斯福还在后面高举鸡毛掸子,怒气十足地追逐,直到
二人逃出警察总署。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议论罗斯福想当总统的事了。几年以后,他终
于如愿以偿,成为美国第26 任总统。
记者问及罗斯福的野心,使他进退两难,如果如实回答,则使人们认识
到罗斯福是为了竞选才扮演活包公,这就使几年的努力付诸水流。如果公开
否认,则以后一定会出尔反尔。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急中生智,用了鸡毛
掸子。一方面转守为攻,避免了不能回答的尬尴;另一方面,使二人以后不
敢再议论此事。
政治家也要善于抓住时机,采取谋术,其效果会极好。
东晋丞相王导善于理财。当时国库空虚,资金短缺,国库里存放的只有
几千匹粗布,还卖不出去。而达官显贵们又将西晋的奢侈恶习传了进来,影
响了民风。王导对此十分忧虑,于是他带头不用华丽服饰,穿租布单衣。王
导当时声望高,影响大,达官显贵们见丞相穿粗布单衣,也跟着用粗布做衣
裳。别的人士一看,也争着用粗布做衣服。粗布的价钱一下子就涨了许多,
几千匹的库存很快就卖光了,缓解了当时的财政困难。
人们穿衣都有趋时尚、赶潮流的心理,王导利用了这一点,所以粗布能
很快销售一空,而且扭转了东晋的民风。
企业家要调动工厂工人的积极性,是需要韬略的。“抵”之术正在于
以巧妙地改变现状从而激起大众的热情。
查尔斯·施瓦布是美国著名企业家,他属下的一个工厂的工人总是完不
成定额。为此,施瓦布换了好几任厂长,然而却不奏效。于是他决定亲自处
理这件事。
一天他来到工厂的厂长办公室问此事,厂长答道,“我劝说工人们,骂
过他们,还以开除他们相威胁,但全然与事无补。他们仍然完不成自己的定
额”。
“那么,你领我到厂里看看吧。”施瓦布说话时,正值白班工人要下班,
夜班工人要接班的时候。
来到工厂厂地后,施瓦布问一个工人,“你们今天一共炼了几炉钢?”
“6 炉”,这个工人回答。施瓦布在一块小黑板上写了一个“6”字,再巡视
了一下工厂就回去了。
夜班工人上班了,看到黑板上出现了一个“6”字,十分好奇,忙问门卫
是什么意思。
“施瓦布今天来这里,”门卫说,“他问白班工人炼了多少炉,知道是
6 炉后,他就在黑板上写了这个数字。”
第二天早晨,施瓦布又来到工厂,特意看了看黑板,看到夜班工人把“6”
换成了“7”,十分满意地离开了。
白班工人第二天早班上班都看到了“7”。一位爱激动的工人大声叫到:
“这意思是说夜班工人比我们强,我们要让他们看看并不是那么回事。”当
他们晚上交班时,黑板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10”字。
就这样,两班工人竞争起来,这个落后的工厂的产品很快超过了其他工
厂。
施瓦布仅仅用了一个小小的“6”字就改变了工厂的面貌,解决了打骂甚
至开除威胁都办不到的事情。施瓦布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唤起了工人们的竞
争意识。
在商品经济社会,商业活动必然发达,“摆摊”上街的小贩是社会商品
经济活动中一支大军,有人以为这算什么,“小摊贩”本小利微是商业中最
不成气候的经营者,然而世界上几乎所有城市都被摆摊的商业摊群困扰着。
特别是无照摊贩更是令人麻烦的事,在北京、天津如此,在纽约也如此。在
商业社会,“小摊”本是“毫末”之事。然而,不可不察办。他们对于交通、
市容均有很大影响。1994 年纽约市的朱利安尼市长计划管理“摆摊”。先前,
纽约市采取过行动在曼哈顿的几个地区对食品小贩采取严厉取缔措施。现在
朱利安尼政府执行一项范围更广的政策,在全纽约市的所有街道,禁止商贩
摆摊,叫摊贩中的许多人到远离拥挤不堪的人行道的露天商场式的市场上出
售他们的商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