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鬼谷子

第34章


这就提高了汉人的权力和地位,
从而赢得了汉官对清政权的支持。
皇太极还于1631 年重新议定《离主条例》和修改了《逃人法》。努尔哈
赤为汗时,汉人奴隶的地位十分低下,按当时的《逃人法》规定,凡逃亡者
一律处死,有逃亡意图和迹象者也一律处以酷刑。而新颂的《离主条例》则
规定,凡主人有私自采参、狩猎、隐蔽战利品、杀人、奸污妇女、冒功以及
压制告发人行为者,告发人及其近亲兄弟便准许离开主人。在新改的《逃人
法》中则规定:对以往私逃者以及与明朝“奸细”有过往来者皆概不追究,
并准许汉人回关内去等。结果,“由于汉官汉民皆大悦,逃者皆止,奸细绝
迹。”
皇太极所采取的“优礼汉官”和更定官制的革新做法,对于调和汉满矛
盾起了更大作用,皇太极十分信任范文程等汉族大官,他所颁发的一切文书
告令均由范文程写定。对于从明朝投归而来的官员,皆按原职授予相应品级。
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皇太极则依从汉制,设立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
院等“三院”;设立吏、户、礼、工、刑、兵等“六部”;并单独设立都察
院和理藩院,所属各级官员,汉、满、蒙族均可担任。
努尔哈赤创立了满洲八旗,成为军事编制的骨干力量。皇太极为了扩大
和团结各族力量,于继承汉位后的第六年,即1632 年,便创立了汉军八旗,
不久又组建了蒙军八旗。皇太极曾说:“满洲、蒙古、汉人视同一体”,“譬
诸五味,调剂贵得其宜。若满洲庇护满洲,蒙古庇护蒙古,汉官庇护汉人,
是犹咸苦酸辛之不得其和。”皇太极敢于冲破狭隘的民族主义藩篱,大胆使
用汉族、蒙古族的文臣武将,极力调和满族与汉族、蒙族民众间矛盾的做法,
不仅使关外的清政权不断地得到巩固,而且,他这些主张和实践,也为以后
的民族大联合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作用。
商业上,也要善用“谋”,也要善于“决”。综合天时、地利、人和等
因素,用在关键上,心得以成功。挪威商人耶伯生以高见卓识决策企业经营
方向,使自己的公司兴旺发达起来。
1967 年6 月,中东战争爆发后,苏伊士运河一度关闭。日本和西方国家
在中东购买石油只好绕过好望角,在长途跋涉后回到日本国。这种长途运输
导致对油船的需要大幅度增加。各航运公司纷纷大批购进油船,挤进石油运
输行业,赢得巨额利润。一时间石油运输成了世界航运界的热门话题。
而在挪威有一个年青人却对此有着独特的看法。他就是后来曾任挪威船
长协会董事长阿特勒·耶伯生。他当时年方31 岁,刚刚接过父亲留下的一家
小船运公司。这家公司只有7 条船,其父在世时,面对航运业中经营油船的
热潮,希望藉此挤进石油运输业,买三条油船花费了公司资本的大部分,这
种投资积压了资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只有三条油船的小公司毫无竞争力。
鉴于这种情况,耶伯生在接管公司一年后,卖掉了油船。许多人对此都
大惑不解。他利用卖三艘油船的钱,购进了几艘散装船,这种散装船可以用
来为大企业运输钢铁产品和其他各种散装原材料。以此为基础,他与一些大
企业签订了运输钢铁产品和原材料的长期合同。
他解释说,无论建设船运公司还是工业企业,都存在长期打算和短期打
算的两种不同做法。作为一家小公司,虽有在投机性的热潮中大赚一笔的机
会,但是日后却无法逃脱经济衰退的致命打击。唯有放眼长远利益,站稳脚
跟,才能在险象环生的航运业里立于不败之地。
1973 年再次爆发中东战争。为抵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阿
拉伯产油*纷纷提高油价。油价猛涨,使许多石油消费国大幅度削减石油需
要量。与此同时,北海和阿拉斯加石油又成功开采,也改变了石油运输的路
线。这两个原因使油轮的需求量锐减,给世界运输行业带来了根本的变化。
许多石油运输船处于空闲之中,各油船公司在新情况下进退维谷,一筹莫展,
有的以遭受重大损失为代价转向其它方面,有的因缺乏足够的财力无法转向
而处于崩溃状态。
而耶伯生凭借其与工业部门签订的那些长期合同,盈利稳步上升,不仅
安然度过航运业的衰退时期,而且逐步积累起资本。
今天的耶伯生公司已是挪威最有生气的船运公司,有30 条商船总计120
万吨的大船队,还有在世界各地的众多投资。这些成果,可以说是建立在其
创业初期的这一决策之上的。
生意场上总是如江海波涛一样,有起有伏,危机常常出现,一定要及时
采取有利的决策。
英国最大新闻社——路透社,创办于130 年前,当年正值资本主义上升
期,新闻传播随着社会商品经济发展日渐繁荣。路透社抓住发“快讯”的机
会,在社会上提高了自己地位。它成功的决策,就在“快”字上。因快而占
领了世界新闻传播市场。
路透社初办时,它只是一个“新闻夫妻店”,和当前的兴旺景况不可同
日而语。路透社的创始者虽不是英国人,但其发迹却是在英国开始的。
1850 年,路透夫妇来到伦敦,宣布正式创办路透社。工作人员除他们夫
妇二人外,只有一名12 岁的办事员。可见,其规模小得可怜。如何打开局面,
扩大影响并最终获得公众对自己这家新闻社的承认呢?
当时正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活动,商业经营和金融事业正日益活
跃并复杂比,各种各样的商业和金融信息日趋重要。路透夫妇看准了这一行
情,利用英法海底电缆正式启用的有利时机,广泛收集和汇编各种商业、金
融消息,以《路透社快讯》的形式发售给交易所、银行、股票商、投资公司、
贸易公司等等金融机构。由于它提供的消息及时、准确,因此颇受欢迎。到
1852 年,它的《快讯》已在欧洲名声远扬。在此过程中,路透社逐渐形成了
自己传播新闻的特征:快、新、准。1853 年俄土战争爆发,第二年扩大为克
里米亚战争,路透社把它作为最重大的新闻加以发布并作了尽可能详尽的报
道,使英国社会及时地了解到战争的情况。这既使人们加深了路透社的新闻
“快、新、准”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它的地位。1865 年4 月,美国总统林
肯被刺,路透社抢先报道了这一重大消息。经过一系列不懈的努力,路透社
终于奠定了它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地位。从此,它的影响不断扩大,终
于成为当时世界上几家最主要的新闻通讯社之一。
抢先一步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一个高明的经营领导者,
必须学会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路透夫妇经营新闻事业的成功,正是由于他
们看准了“快”的重要性,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赢得了信誉。
商业发展常常要独辟蹊径,日本福冈市一家小公司,果断改变“小而全”
的方针从而取得成功,它放弃大路商品,专门生产尿布,被称为“大王”。
40 年前,日本福冈市有一家名叫尼西奇公司的小企业。公司创办之初,
充满了伊索寓言里的那种幻想,总是想象着怎样使企业办得有“气派”,一
旦成功怎么办,却很少考虑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服务对象问题。尽管公司人员
紧缺,却生产门类齐全的橡胶制品,推行“小而全”的经营方针,结果缺乏
竞争力,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原经理自觉年事已高,难以力挽狂澜,便提携
后生,主动让贤。
新经理上任后,苦心谋虑企业的出路。终于,他从日本政府发表的人口
普查资料中受到启发:日本每年大约出生250 万个婴儿。他想到,如果每个
婴儿用2 条尿垫,全国一年就需500 万条。像尿布这样的小商品,大企业根
本不屑一顾,而小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尽管有限,但小有小的优势,只
要存在着市场需求,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即使是小商品也能做成大生意。经
过这样一分析,尼西奇公司果断地抛弃了束缚手脚的“小而全”的经营方式,
迅速作出了专门生产尿垫的经营决策。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尤其是对产品更新换代,精益求精,满足了消
费者的不断革新的需求,公司的营业额蒸蒸日上,销售量与日俱增。在日本,
如今尼西奇的尿垫同丰田汽车、东芝彩电、夏普音响一样,享有盛名。
在市场剧烈竞争的情况下,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选择经营方向,关
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尼西奇在企业面临困难之际,果断放弃生产市场上的
大路商品,独辟蹊径,终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商品经济大潮涌起时,一些名人经商,常以名揽客,也是一种理想的
决策。
米歇尔·普拉蒂尼是法国著名的足球明星。他在法国国家队中,先后参
加了1976 年奥林匹克足球锦标赛,1978 年和1982 年的世界足球赛等重要比
赛。他为法国队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共射进35 球,使法国队两次进入世界杯
的半决赛,一次夺得欧洲冠军,从而使法国成为世界上足球一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