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评传

第23章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
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与鲜于子骏书》
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曰:“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
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
过乎!”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复可改矣。
——黄升《花庵词选》卷二
苏轼不仅自己与继承“花间”词风的柳水分道扬镳,也不赞成他的门人
秦观沾染“柳词句法”,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清照《词论》也批评的柳词
内容有猥亵低俗之处。由此可见,从内容上维护词的纯洁和尊严,李、苏间
不但无枘凿之乖,还颇有点苏唱李随的味道,但这种随从绝不是指苏轼的“自
是一家”与李清照的“别是一家”说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相反,它们虽只
差之一字,却异之千里。苏说是指自己与柳永的词风不同,而能自成家数。
李清照是说诗、词间应有严格的区别。不难看出,苏拭是针对柳永的,言外
之意,有与柳词比个高低而又坚信其词远胜柳永之意。上引胡仔讥讽李清照
“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退一步说清照是这样,那么苏轼不是这
样吗?他不仅是这样,他还只着眼于争“我”苏轼一家之长,而李清照是为
词这种文体争取地盘和生存权,以求其不被诗所同化和吃掉。如果上引裴畅
批评清照“其妄”、“其狂”成立的话,那么她也只是说自己在对词不同于
诗的特点的“知之”上,高出晏、欧、苏等人一筹,而她对知道词“别是一
家”的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则只是在“铺叙”、“典重”、“故
实”等方面,指出他们各自的不足,其间除了对秦观的批评与事实不够相符
外,对其他人可以说是切中其弊的,绝不是如裴畅所讥讽的妄“开此大口”。
遗憾的是有论者很不理解清照的这番苦心,他们甚至是出于意气用事,对清
照其人其词作出了极不公允的评价。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与清照大致同时
的王的。说他意气用事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即王的很服膺苏拭,他对《东坡
词》评价极高,同时也就不满于清照《词论》对苏词的非议,从而说了这样
一番倚轻倚重的后:“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
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
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①其中“今少年妄谓”云
云,显然是冲着李清照《词论》来的,又显然是只看到了《词论》拘于传统
的不足的一面,而没能看到其作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有不怕得罪名公
大臣、舍己为“词”的,一面。在这一点上,李清照以其“压倒须眉”的《漱
玉词,的创作实绩,作了最好的回答。
(三)《词论》对欧词的不满和
清照对欧句的酷爱
这里所谓欧词是指欧阳修词作的总体;“欧句”是指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词中的首句。对于前者,李清照在《词论》中曾表示不
满,而对于后者,她又说“予酷爱之”。对这种矛盾现象如何解释?是不是
清照言行不一,或出尔反尔?自然不是。
《词论》涉及到欧词时,是这样说的:“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
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
不协音律者。”应该说这段话是有问题的,而问题主要不是在观点和事实本
身,主要是话说得过于笼统、表述不够圆满。因为在晏、欧、苏三者很不一
样的情况下,把他们放在一起统而言之,难免顾此失彼。苏轼的情况已见于
上文,而时人对于晏殊的看法,主要当不是他的词写得怎么样的问题,有一
①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知不足斋丛书。
则记载说明晏殊认为自己的词,与柳永的淫冶之曲不能同日而语:
柳三变既以词件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
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于。”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柳永因为其《鹤冲天》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犯了
上颜,吏部不予提升,柳永就到政府去找宰相(相公)晏殊,而晏相公同样
认为柳永是那种整日价泡在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的浪子,认为他得不到晋
升是活该。这与李清照对柳词的看法基本一致,所以她对晏词的不满,当主
要不在其内容本身,而很可能象王安石那样认为作小词与其宰相身分不符:
“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
可乎?’”②这一观点就是在今天,从一定意义上看也不无道理,在当时恐怕
是被当作至理名言的。名公大臣即使为了自娱偶作小词,也往往被看成是一
种不光彩的事。欧阳修除了与晏殊一样,身为名公大臣因作小词而受到非议
外,其《醉翁琴趣外编》还被认为“鄙亵之语,往往而是,不止一二也”①。
这种尖锐的批评,虽出自李清照不可能得知的后人之口,但欧词本身的这类
问题却是早已存在了的。对于致力于词的纯洁和尊严的清照来说,针对这方
面的问题对欧词表示不满,说明她是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比在晏、欧词的音
律问题上寻找微瑕,更为合理而有意义。
关于李清照为什么从不满欧词到“酷爱”欧句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她
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完全是借“醉翁”的酒杯浇她自己的块垒,即以欧词中
所写的“章台”“游冶”者,来影射和规劝其丈夫赵明诚。这方面的来龙去
脉,已在本书第二章的“赵明诚缒城宵遁被罢官”一节中,作了交代。
① 张舜民《画墁录》,四库全书本。
② 魏泰《东轩笔录》卷五,中华书局1983 年版。
① 《吴礼部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1983 年版。
五、《词论》中捉摸不
到的“易安体”
近十多年来,“易安体”仿佛成了李清照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它仍然是
一个任凭谁也做不出标准答案的难度很大的问题。既然在李清照唯一的理论
文章《词论》中,捉摸不出一个完整“易安体”,看来只能从与其有直接、
间接关系的问题中加以追寻。
(一)“易安体”的来历及其主要特色
与李清照同时而稍晚的诸城籍词人侯寘,他所写的《眼儿媚》题作《效
易安体》,这便是“易安体”的首次亮相。它的再次亮相是在同是济南府人
士的辛弃疾的笔下,辛弃疾被贬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经常到附近的风景
区博山游览,并写了好几首记游词,其中的《丑奴儿近》题作《博山道中效
李易安体》。为便于对“易安体”的玩味,兹将侯真和辛弃疾的两首效仿“易
安体”的词作,依次引录如下:
花信风高雨又收,风雨互迟留。无端燕子,怯寒归晚,闲损帘钩。弹棋打马心都懒,撺掇上春
愁。推书就枕,凫烟淡淡,蝶梦悠悠。
——侯#《眼儿媚?效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
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
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可以说这两首词所体现的思想艺术特色,就是侯、辛心目中的“易安体”。
具体说来,借翎毛花卉隐括身世、倾吐心事,是“易安体”的特点之一。李
清照早期所写的风景和咏物词,则是侯、辛“易安体”的主要效仿对象。
在上引辛词中,有许多语句是出自《漱玉词》,如“骤雨”见于李词《转
调满庭芳》;“霎儿”见于李词《行香子》;“怎生”见干李词《声声慢》。
“只消山水光中”以下诸句,不仅与含有“水光山色与人亲”字句的李词《怨
(忆)王孙》用语相近,意境亦多有牵合。即使在辛弃疾没有标出效李易安
体的《水调歌头》的“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则更进一步以李同《声
声慢》的“三杯两盏淡酒”为典。还有辛词《西江月》的“一川落日熔金”,
用的是李词《永遇乐》的成句,而辛词《行香子?三山作》结拍的“放霎时
阴,霎时雨,霎时晴”,又用了清照同调词中的类似语句。通过以上的探究
可以看出,辛弃疾“效李易安体”的《丑奴儿近》,虽然不失其风趣幽默、
高远冲淡的《稼轩词》的自身风貌,但它又与作为獭祭鱼和掉书袋的稼轩词
很不一样。此词对于白描和口语的运用,俨然是《漱玉词》的模样。对“易
安体”的这一特色古人已作了精辟的概括:“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①。
① 彭孙遹《金粟词话》,《词话丛编》第721 页。
当然侯、辛的以上两首词不可能反映出“易安体”的全部内涵,但却体现了
它的基本特点。
(二)研究“易安体”的价值所在
“易安体”的价值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