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评传

第39章


第四段的大意是:珠壁珍宝我不馋,只望家乡消息
① 《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十四。
传。萧条冷寂灵光殿,草中石人今哪般?乡关齐鲁已沦陷,遗民岂种桑麻田,
如闻败将保家园。父祖生于齐鲁间,地位不高名声显。战国临淄多学馆,文
士数千任其谈,人群挥汗如雨般。子孙南渡没几年,已经变成流浪汉。欲将
血泪寄河山,以使乡土得浇灌!这一段集中抒发诗人的爱国衷情,谓其最关
心的是来自家乡的消息,这消息比珠壁还宝贵。为了收复失地,她不惜牺牲
自己,愿将一腔热血洒在齐鲁大地!这样的女子古今罕见,人称李易安“压
倒须眉”,当之无愧,在蒿目时艰、优国忧民方面,好男儿也不过如此。这
首诗的结穴之句,与岳飞“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并无二致。
诗文中引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叫用典。此诗不仅用典多而且僻典
不少,这该不该被视为短灯和掉书袋呢?不该。因为它不是无为的文辞堆砌
和有意显示渊博,而是为了淋漓尽致地剖白自己倾慕古贤、瓣香韩门、衷爱
桑梓、舍身报国的一片赤子之心。对于这些典故的注释,王学初先生曾下过
很深的功夫,限于篇幅,凡笔者赞成王注的地方,不再重新解释,这里只是
略加补充和辨析。①无庸讳言的是诗人所征引的这许多故实,并不是每一个都
很妥贴、都那么必要,而笔者对这些典故的译解唯求直白简括,释义是否完
全得当未敢过分自许,如有疑义,愿与求取甚解者共析。笔者在反复诵读此
诗过程中,虽然很钦佩诗人的深厚学养,但更为她那“我以我血荐轩辕”般
的气概所倾倒,此诗之旨,唯国是爱也。
(二)可贵的“赤子”、“苍生”之念
“上诗”的第二首是七言律诗: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
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此诗首联出句“皇华”,意谓极大的光华。《诗经?小雅?皇皇者华》,
序谓为君遣使臣之作,并云“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后来遂用“皇
华”作使人或出使的典故,含有不辱使命之意。“二京”指北宋时的东京(今
河南开封)和南京(今河南商丘),为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的必经之路。下句
的“壶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意谓用
竹篮盛着饭,用瓦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和犒劳军队。这里借指欢迎南宋使臣。
颔联出句的“连昌宫”系唐代宫殿,在洛阳。元稹乐府《连昌宫词》有“连
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这
里借连昌宫、千叶桃代指北宋宫殿。对句的“华萼楼”,原是长安唐玄宗时
① 比如“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四句,《宋诗纪事》、
《癸已类稿》具阙文,兹据《云麓漫抄》补入。对此四句中的一个典故,《王注》第116 页注释[三八]云“‘乘
城平凉’未详”,而《重辑李清照集》第97 页注解[二十四]则云“乘城,治城也”(齐鲁书社1981 年11
月版),似欠详明。“乘”在此处当训作“防守”,此句似可直译为:记住以往防守平凉的教训。这样解
释除与两《唐书?浑瑊传》等所载,传主与吐蕃结盟于平凉中计被劫之事相合外,还可征引若干南宋史事
为据。如《续资治通鉴》卷一○二:“(王)庶子之道,年未二十,率老弱乘城,敌昼夜攻,士多死者”;
“(郭永)因自率兵昼夜乘城”,其中的“乘城”均作守城解。
的花萼相辉楼,这里亦借指北宋宫室。此联承上所云使者过二京时,上万人
夹道欢迎的情景,进一步拟想旧时宫殿的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
这两位大得人心的使者。颈、尾二联分别写到皇上对人民有怜悯之心、上天
也同情受苦的老百姓,甚至称颂高宗为圣明君主,还说他的信义好象白日一
样光明。这样一来,或许会被认为诗人在讨好帝王大臣,还可能怀疑她写此
诗的目的是为报答“韩公”对她“父祖”的荐举之恩。如果这样看,那就是
对诗人诗作的误解。诗人之所以发出“帝心怜赤子”、“天意念苍生”这样
的议论,那是为了说明恢复宋朝的江山社稷,不只是人间的众望所归,也是
上天的意愿所向。至于“圣君大信明如日”句,其旨绝非为了颂扬赵构,而
是文学语言中的抑扬“辩证法”。尾联上下句的搭配,恰恰是对赵构妥协政
策的讥讽和批评。“长乱”句典出《诗经?小雅?巧言》篇:“君子屡盟,
乱是用长”,意思是说假如不图恢复,愈是一次又一次地会盟讲和,愈是助
长祸乱。对苟安妥协的南宋朝廷来说,这岂不是一种逆耳的忠言?应该说此
诗很有现实针对性,它比前面的五言和七言古诗更具有讽刺意味。因为宋高
宗赵构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一不顾社稷江山;二不管父兄在金受苦受难,
情愿向金人大量地进贡赔钱,他很爱听黄潜善、汪伯彦之劝和、说降的“巧
言”,甚至不顾脸面地把金人作为叔叔看。如果不是一种强烈爱国情感的驱
遣,女诗人怎么敢冒这种与皇帝唱反调,从而可能触犯龙颜的危险?
更值得玩味的是,八句诗中两次引用《诗经》之典,而且都与收复失地、
维护国家尊严有关。在爱国有罪的时代背景下,女诗人所显示的是一种多么
难能可贵的品格和情操!干载之后,这首诗仍然能激发自尊自立的民族信念,
它与前面的古体诗相互补充,堪称罕见的高度爱国诗篇。看来很难找到比用
“嫠不恤纬,唯国是爱”更恰当的字眼儿来形容此类诗的作者了。
二、寓报国之志于“深闺雅戏”
宋高宗绍兴年间,秦桧两度为相,把持朝政先后达十九年,而他却是被
金太宗弟派遣到宋高宗身边的金军内应。到公元1134 年,秦桧充当内应已经
四年。早已被金人册封为“齐帝”的刘豫,于是年秋又一次配合金军向南宋
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九月,金、齐合兵分道犯临安(今杭州),十月,清照
由临安逃往金华避难。经过一路逆水行舟的劳顿,到达金华后,住在窗明几
净的陈氏第,使她感到格外舒适。又正值昼短夜长的冬十一月,于是她就想
到了博弈之事。由她亲自撰写了游戏规则,使儿辈绘制成图,这就是《打马
图经》。这里要重点介绍的是传主为《打马图经》所作的序言,即《〈打马
图经〉序》和她针对这一博戏所写的《打马赋》。
(一)寄意尚武的《打马赋》
谁都可能认为李清照和用兵尚武不搭界,但如果熟读其有关著作,谁也
无法否认她很有驾驭千军万马的“用兵”才能。令人不胜惋惜的是,当时的
李清照纵有以身许国之志,却只能有“纸上谈兵”之份,其《打马图经》等
虽是讲博弈之道,但却不乏“用兵”之策,请看她的《打马赋》:
岁令云徂,卢或可呼,千金一掷,百万十都。尊俎具陈,已行揖让之礼;主宾既醉,不有博弈
者乎?打马爰兴,摴蒲遂废,实小道之上流,乃深闺之雅戏。齐驱骥騄,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
类杨氏五家之队。珊珊佩响,方惊玉镫之敲;落落星罗,忽见连钱之碎。若乃吴江枫冷,胡山叶飞,
玉门关闭, 沙苑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或出入用奇,有类昆阳之战;或优游仗义,正如琢鹿之
师。或闻望久高,脱复庚郎之失;或声名素昧,便同痴叔之奇。亦有缓缓而归,昂昂而立,鸟道惊弛,
蚁封安步。崎岖峻坂,未遇王良;局促盐车,难逢造父。且夫丘陵云远,白云在天,心存恋豆,志在
著鞭。止蹄黄叶,何异金钱。用五十六采之间,行九十一路之内。明以赏罚,核其殿最。运指挥于方
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且好胜者人之常情,游艺者士之末技。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
充饥,少谢腾骧之志。将图实效,故临难而不回;欲报厚恩,故知机而先退,或衔枚缓进,已逾关塞
之艰;或责勇争先,莫悟阱堑之坠。皆由不知止足,自贻尤悔。况为之不已,事实见于正经;用之以
诚,义必合于天德。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酒一呼,六子尽赤。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
未输,已破淮淝之贼。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
掷也。
辞曰:佛貍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老矣谁能志千
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赋作为一种文体,其特点和表现手法是“‘赋’者,铺也,铺采搞文,
体物写志”①,意谓赋是铺陈的意思。铺陈文采,是为描绘事物,抒写情志。
李清照之所以把“打马”这种游戏铺陈得淋漓尽致,目的是为了抒写她的爱
国情志,这与早些年李纲的“募兵”、“买马”的御敌之策当有某种相通之
处①。文章乍入题的“不有博弈者乎”②一句,就是引经据典,借孔子的话说
①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① 《续资治通鉴?高宗建炎元年》。
② 《论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