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评传

第40章


阳货》。
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行,做做下棋掷采的游戏,也比无所事事好。言
外之意是说,“打马”游戏不是无聊之事。紧接着又用许多典故和比喻说明,
棋局乍开,既象周穆王驱使八骏日行万里和杨国忠兄妹五家仪仗合队那样,
神采飞扬,富丽堂皇;又象带着玉饰行进中的骑兵队伍,既有铿锵悦耳之声,
又有斑斓悦目之容,从而进一步说明“打马”这一“深闺雅戏”的价值和气
魄所在,有以之暗喻正义之师的威武胜概,且“以境形容”③,有高屋建领之
势。
棋局犹时局,棋战犹实战,正义之师也有受挫之时。赋中的“若乃吴江
枫冷,胡山叶飞,玉门关闭,沙苑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字面上写
的是棋子受阻,满盘凄凉,又何尝不可以看作是南宋面临危局的缩影。在写
到解救危局时,给人的感觉作者不是在描绘棋局,简直是在小小的棋盘上,
进行实战演习。作者认为在困境中,要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出奇制胜,有
时要象昆阳之战中的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以弱胜强;有时又要象涿鹿之战中
的黄帝那样,仗义消灭蚩尤;不要象庚翼那样,本来胜算在握,却因一着不
慎而致误,要在对方不了解自己实力之时,给他个出其不意。盘上弈棋,与
战地布阵一样,有时兵贵神速,“或出入用奇”,以少胜多;有时要从容镇
定,以义制敌;总之要善于随机应变。“马”在无路可走时,可以慢慢地退
回来,伺机再战,时机有利时,“马”应昂昂如千里之驹,勇往直前,迅速
占领敌人的地盘;有时即使在只有鸟可以飞过的险峻狭窄如蜀道般的山路
上,也要冒险飞奔而过;有时则要善于隐蔽,就象蚂蚁用土封上穴口,或不
再乘车而缓缓步行,以达到麻痹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这些都是克敌制胜
的重要条件,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要有“运指挥千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
外”的善弈者。善弃者,与王良、造父那样的善御者一样重要,离开了他们,
纵有千军万马,也如同行进在崎岖陡峭的山坡上,寸步难行。这里的言外之
意是说,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仅是兵强马壮,更要有好的指挥员。何况
时局就象白云在天,变幻无常,要紧的是不要一心想着禄位,要挥鞭策马,
努力向前。赋中的“心存恋豆,志在著鞭”二句,很发人深思。与其说作者
在铺陈“打马”,不如说她在讽喻现实中握有兵权的人。因为“心”、“志”
的主体都是人,而不是“马”。对于弈者和指挥员来说,最要紧的是赏罚分
明,只有重赏重罚,才能激励士气,稳操胜券。
作者认为“好胜者人之常情”,即使在打马这类游戏之中,也有争强好
胜之事。“说梅止渴”和“画饼充饥”,在一定情况下,可聊以空想自慰。
但为了吃掉对方一子,明知难以达到目的,也不改变“图实效”的欲望;为
了报答让子之恩,明明看准了机会,可以将对方一军,却率先退让了;在向
敌人进击过程中,本应衔枚不语,迂回接近对方,等叠成十马,才能顺利过
关,否则将适得其反;如果自恃勇气有余,便一味争先恐后,没有觉悟到可
能陷入对方设置的陷饼和壕沟,这都是没有做到适可而止,而“自贻尤悔”,
也就是咎由自取。此段写得非常精彩,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在这里,作
者句句讲的是打马,实际上又不仅仅限于打马这种游戏。说实而不泥乎实,
务虚而下限于虚,寄妙理于游戏之中,出新意于笔墨之外,空灵活脱,自饶
理趣”①,无怪乎古人称此赋“亦具大神通”②、“尤称神品”③。这里尚须提
③ 《古今女史》前集卷一。
① 薛祥生、王少华《打马赋赏析》,《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2 年9 月版,第238 页。
请人们注意的是赋中的这样一段文字:
运指挥于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且好胜者人之常情,游艺者士之末技。说梅止渴,稍
苏奔竟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其中的“画饼充饥”,典出《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
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这个典故的本义是说徒有虚名,无补于实。
而李清照把它与出自《世说新语?假谲》篇的“望梅止渴”连用,均取其聊
以自慰之义。这绝不只是对一个典故的改造问题,细绎整段文义,或可作如
是解:弈者在小小的棋盘上,能够运用自如,指挥若定,其争强好胜之心亦
可得到一定满足。但比起恢复大业来,打马弈棋毕竟是一种小技,它就象“说
梅止渴”和““画饼充饥”一样,对于“奔竟之心”①和“腾骧之志”②,稍
有慰藉而已。
由此可见,作者的真正用意是借“打马”唤起人们的报国之心和起而复
国之志。紧接“自贻尤悔”一段的原文是:
况为之不已,事实见于正经;用之以诚,义必合于天德。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酒一呼,
六子尽赤。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又
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
这是说博弈打马也和战争一样,要诚心诚意、谨慎镇定, 才能保证取胜。
刘毅、桓温、谢安、刘信等历史人物,他们有的因对人无二心,便“一掷六
子皆赤”③;有的因平生不入负局,故伐蜀的剑阁之战必克④;谢安的棋艺本
不及谢玄,因为他能处之泰然,所以他与其侄围棋赌墅,谢玄没有取胜,谢
安没有输掉别墅。下棋是这样,实战时,作为最高指挥官的谢安,因其临危
不惧,遂获淝水大捷⑤。既然《论语》那样的经书都提倡博弈,历代的政治军
事大家也多有谙于此道者,那么象陶长沙(指陶侃,因其曾为长沙太守)那
样,要求部下正襟危坐,把他们的博具投之于江,大可不必①,而应该效法急
人之难的袁彦道,他在博弈取胜后,高兴得脱帽而掷之②。通过这些具体事例,
不仅生动他说明了博弈之事有益无害,还把此道与德义、专诚、谨慎、镇定,
以及助人、克敌等优秀品格和奇功殊勋等联系起来。可见作者绝不是单纯为
消遣而“打马”,而是借这一“深闺雅戏”,婉转曲折地表达御敌复国之望。
② 《古今女史》卷一引赵如源评此赋云:”文人三昧,虽游戏亦具大神通。”
③ 王士禄《宫闺氏籍艺文考略》引《神释堂脞语》云:“易安落笔即奇工。《打马》一赋,尤称神品,不
独下语精丽也。”
① 奔竞:语出《南史?颜延之传》:“外示寡求,内怀奔竟,干禄祈迁,不知极己。”原谓为名利而奔忙。
这里不能拘泥原意。
② 腾骧,语出张衡《西京赋》:“乃奋翅而腾骧。”原为飞腾之意。这里宜用其引申之意。
③ 《五代史?吴世家》。
④ 《世说新语?识鉴》,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 年版。
⑤ 《晋书?谢安传》。
① 《晋书?陶侃传》。
② 《世说新语?任诞》。
这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其直抒爱国心怀的乱辞曰:
佛握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老矣谁能志千里,但
愿相将过淮水。
这一段总括了全篇的要旨,其中没有一字不涉爱国之情。“佛貍”是北
魏太武帝拓跋煮的小名,他曾南侵攻打刘宋。清照在赋中诅咒拓跋焘,说她
一定能看到这个来犯者“卯年死”③的下场。“卯年”是指魏太武帝拓跋焘大
举攻宋的第二年(451 年),实际上是赋作者借以诅咒金寇死期不远。传主
以拓跋焘比喻金寇非常恰切,当年这个小名叫做“佛貍”的胡人任用汉族的
崔浩等攻击刘宋,如同“当今”金寇利用伪齐帝刘豫合犯赵宋。佛貍最终被
宦官所杀,金寇和刘豫也同样不会有好下场。“贵贱”以下三句,既有蒿目
时艰之心,即叹息全国不分贵贱都在逃难,更有讥讽当权者之意——就象棋
盘上布满了“骅骝”和“騄駬”这样的神骏,因没有象造父那样的善御者,
势必寸步难行,正如现实中象岳飞那样“尽忠报国”的骁勇,不得发挥其应
有的作用,所以时局才如此危险,面临金、齐合犯,全国上下只有到处流窜。
“时危安得真致此”系杜诗成句①,杜甫也是感于危世,缘事而发。“老矣谁
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②,这是作者的自道:她说我虽然老了,已没有
了象曹操和王敦那样的“壮心”和“千里”之志③,但是仍然希望能够渡过淮
水,回到故乡去。这话说得多么实在,又多么感人,以致从字面上一点看不
出它是豪言壮语,但在语义之深层却跳动着作者对家国的一片赤子之心。她
想渡过淮水,就是要回到被金寇占领的故乡,其中的潜台词与宗泽临死时,
大呼“过河”者三是一样的,亦如李汉章所云:“国破家亡感慨多,中兴汗
马久磋跎。可怜淮水终难渡,遗恨还同说过河。”④
(二)“韵事奇人,两垂不朽”
这是元明间人士陶宗仪在其所编《说郛》一书中,评论李清照《(打马
图经)序》的一段文字中的两句。意谓陶宗仪认为李清照是一个不同寻常的
人,她所作的关于依经打马的文章,也是难得的妙文,她和她的文章将万古
流芳,永不混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