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厨房里不为人知的内幕:厨房江湖

第7章


可在厨房里,这个尊称已经跳出了称谓本身,厨师们早已习惯把择菜的女性杂工统称为大姐。大姐没有年龄界限,不论厨师和大姐的年龄相差多少,都会叫一声大姐,遇到大妈级的,听到叫她们大姐,脸上更会乐开了花,仿佛一下子就年轻了好几岁。
  大姐们是酒楼聘用的临时工,每个厨房会配备2到3名,年龄在40岁左右,主要负责青菜的择、洗和随时洗涤用脏了的码兜(配菜使用的碗状器皿),并将洁净的码兜第一时间派送给厨房各个部门。
  大姐们对待工作极其负责,也相当能吃苦。厨房每天30几种蔬菜要以最快的速度择洗干净;原来市场不供应加工蒜和姜的时候,还要剥蒜刮姜,全是抢时间的活。尤其是洗码兜,赶上生意忙,根本别想把手从满是油污的水里拿出来。我曾看过她们的手,夏天被漂得发白,冬天更是布满了裂纹。大姐们丝毫没有怨言,也从来没有过偷懒的,有时候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挺不落忍的。要知道她们每月才挣着多则500少则400元的工资呀。
  大姐们还是"心理医生",厨师们遇到任何烦心事都爱去大姐那倾诉。大姐们也总能恰到好处地调和矛盾,在做思想工作上甚至比厨师长说话还管用,那种感觉,亲姐弟也不过如此。像我失恋那次,三位大姐连续半个月一有空就轮番开导我,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幽默点说,可谓及时地挽救了我那空虚、扭曲的心灵。
  因工作关系,我和大姐们的关系要更近一些。厨房原料的申购单都由我负责,每天下蔬菜类的单子时,大姐们总会提醒我别有遗漏。开始我还觉得罗嗦,自从"银芽事件"以后,对她们我唯有感激。
  有段时间酒店生意特别好,鱼翅每天能卖120位以上,作为鱼翅的配菜,银芽是重中之重,并且银芽是要人工掐去两头豆尖的,费时费力,市场上不卖,只提供酒店订购,如果忘记订了,绝对没地儿买去。那天晚上因要参加一个同事的婚礼,脑子里竟想着如何整新郎新娘,偏偏就忘了订银芽,那位马姓大姐小心翼翼地一句:"订银芽了吧",真可以说是救了我一命,不然第二天就该是老板如何整我了。
---------------
21想念会唱歌的熊鹰
---------------
  前几天得知,好友熊鹰已经从美国去澳大利亚了,依然做厨师。关于他出国后做厨师的经历我几乎一无所知,这倒不是因为有关他的消息在逐年递减,主要是不便多问。我知道,出去干一定是很艰苦的,据说那边有些餐馆很不正规,工作时间超负荷不说,厨师在那属于全能选手,从择菜开始,切、配、炒,一竿子到底,有的甚至连刷碗的活儿都要干。
  当初去美国的事熊鹰封锁得很严,因为已经不在一个酒楼工作,我们几个朋友都是在他临走的前一天才知道,根本就来不及办个送行宴什么的。到现在我也揣摩不出他那时候的心理,开始还以为他在开玩笑,直到电话里他反复确认不是玩笑,我还是将信将疑。以至于有段时间我连续几次做梦梦到他回来了,醒来后真的就分不清他到底回来没有,往他家打电话,得知号码已经撤消,这才死心。
  熊鹰是学鲁菜出身,这对他做粤菜的负面影响不小,按他的话说就是,要不是粤菜这么流行,家里非逼他改菜系,他才不会学粤菜呢。大概是惯性使然,他心里老有点看不惯粤菜的做法,所以直到离开我们酒楼他还是做打荷。但这并不影响他立即就去了一家鲁菜酒楼做厨师长,从打荷一跃到厨师长,这样的跨度也只有做过厨师的人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熊鹰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和唱歌,他的歌喉很具专业水准,这一点从我们酒楼歌厅总监破例让他参加演出就能说明。我们酒楼的歌厅当时在北京很有名,诸多已经走红的歌手都在我们那做过驻唱。熊鹰尽管每次都是垫场,那也让我们羡慕得要死,每次唱完歌,他举着酒瓶来厨房和我们做干杯状的样子,俨然就是个明星了。
  因为唱歌的时候喝酒,听说熊鹰刚到美国就被罚了钱,还惊动了警察,是一位环保主义者举报他抱着吉他在沙滩上边唱歌边喝瓶装啤酒。那的法律规定,沙滩上是不允许有玻璃器皿存在的。
  不知道熊鹰现在过得怎么样,厨艺是否又见长了,是不是还那么喜欢唱歌。我想让你知道,在地球另一端有个人很想念你,我的会唱歌的厨师朋友。
---------------
22大师说
---------------
  听说大师这个人,是很多年前了,那时候他经常去师哥的酒楼里传授吃与科学养生的理论。此后不管是见面小聚还是电话中,每每提起大师,师哥的言语中都充满了叹服和敬意,这不由得也提升了我想一睹大师风采的决心。
  大师是明代某著名医药学家的后裔,博学多才,高深莫测,故被大家尊为大师。最令人叫绝的是大师那长长的络腮胡子,用美髯公来形容毫不过分,可谁又能想到那还是大师的画笔?一幅幅泼墨淋漓的写意山水诞生于奇妙的胡子笔下,笔锋苍劲,气势磅礴。
  大师在弘扬先祖医药学说独到高见的同时,还苦心研究并提出了由科学饮食到科学养人的新观念、新思维。大师说:"饭后觉得舒服,身体暖,是检验饮食合理的标准。"他特别提到去外面吃饭所点的菜在饮食中的重要性,要点适合自己的,因价格来判定菜肴是不明智的,价高的食物本身营养价值也许很高,但如果你自身无法充分吸收,这何尝不是一种浪费?反之亦然。
  大师说:"保护自己的遗传基因,是饮食中的关键之一。"他从人的血型不同延伸出的人体基因细胞理论很是绝妙,当你有今天我特别想吃什么的意识的时候,就是味觉细胞在作用,所以饮食中不要特别阻止自己这种意识。当然,不能说你想吃鲍鱼就非吃不可,这是心理作用,与味觉无关。再有就是人所处的地域、四季气候包括风俗习惯不同,到了异地,在保护人体遗传基因的基础上,尽量食用一些地方风味来适应外界对人体的作用,调解人体的微妙变化。
  大师很推崇柠檬、洋葱、葡萄酒这三样东西。人吃五谷杂食,不可避免地在进食过程中会摄入某些毒素,但只要学会解毒,就可以保证人体的健康了。一次有幸和大师一起晚餐,席间倾听大师娓娓道来的饮食观点真是令人折服,恰好食用某种动物肝脏的时候,发现不大新鲜,刚要叫服务员来换,被大师叫止:"已经吃的得差不多了,算了"说着从桌上拿起醋壶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碗"来,都一口喝下,刚刚吃下的毒素就可以全部化解了。"
  大师的饮食高论还有很多,细说的话大概可以写一本书,听说大师也有出书的打算,我想这对食客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论烹饪,大师也许不如厨师,但要论如何吃出健康,听大师的准没错。
---------------
23请叫我的中文名字
---------------
  曾看新闻,主持人谢娜入住上海某酒店,因遗落手机与前台小姐发生了些许不愉快。令谢娜气愤的原因之一是,她问前台小姐叫什么名字,前台小姐优雅地一指自己的胸牌说,牌儿在这。谢娜见牌子上是英文且没有编号,就说,我不懂英文,也不要英文名,我要你的中文名字。前台小姐耸耸肩说,对不起,我们对外都是用英文名......
  事件本身我不想评论,自有公断。不过单就前台小姐拿胸牌上的英文名字说事,我就看不过去。这倒不是因为我英文不大灵光,而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的也是中国客人,一天到晚拿英文名字忽悠,实在不妥。
  我并不是排斥英文名字。做酒店的都知道,入职的同时每位员工都会配发一枚印有自己英文名字的胸牌,这个英文名字可以自己起,也可以从人事部提供的名录里挑,只是挑来挑去都是诸如乔治、戴维之类的大俗名,还不如自己胡乱起一个相对靠谱一点的呢。胸牌必须随身佩带,我想酒店的本意是这样与外籍员工和外籍客人交流起来会更加方便,并不是让谁拿来炫耀的。可很多我们自己人却拿英文名真当事,我去某酒店入职的第一天,人事部的秘书带我去各部门"拜码头",十几个部门下来,不单两个外籍经理,介绍其余的中方经理也一律英文名字称呼,弄得我晕头转向,结果谁也没记住。倒是两位外籍经理的名字让我记忆犹新,秘书介绍英文名字的同时,两位都主动告诉我他们也有中文名字,一个叫欧凯祥,一个叫岑红玲。
  不可否认,学好英文对酒店业员工开展工作相当重要,厨师们亦是如此。不说学好英文能使中西餐厨房日常交流起来更加顺畅,就是自己研发一些新式菜肴想借鉴西餐的原料、做法也会更得心应手一些。说俗点,学好英文,在酒店里还能大大提高升迁的几率呢。
  于是,酒店每周3次为中厨房安排的英文课厨师们相当踊跃,学习热忱很是高涨,虽说太难的还掌握不了,但翻译个把菜名已呈手到擒来之势。不过,大多厨师也和我一样,遇到同胞称呼自己英文名字的时候,都会大声说:不好意思,请叫我的中文名字。
---------------
24回忆出粮
---------------
关于“出粮”,厨房里新来的小王极富创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