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

第六章 国库没有银子


崇祯元年四月,宁远发生兵变,比另一个时空提前了三个月,其他的基本没什么变化。
    后世小品中有一很经典的台词,人活着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辽东的士兵现在正在接受着这样的痛苦,他们已经几个月没发饷了。对于这些军士来说,没有军饷,他们的家人就没有饭吃,家人没有饭吃,军士们肯定就没心情在这安安分分当兵了。
    崇祯元年四月初四,部分辽东的士兵不愿意再忍受这种痛苦了,他们在一帮中下级军官的鼓动下,发动了兵变,哗变的士兵冲进了官署衙门,把辽东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等抓了起来,囚禁在谯楼上。士兵们对辽东巡抚毕自肃拳打脚踢,把毕自肃打成重伤,索要饷银。毕自肃之所以受到重点照顾,是因为他有一个哥哥——大明户部尚书毕自严。
    毕自严,字景曾,号白阳,淄川人。历任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政、榆林西路按察使、右布政使、太仆寺卿。后任右佥都御史兼天津巡抚。现任大明户部尚书。严家兄弟一个负责辽东,一个负责大明国库。士兵们没饷银,当然要重点照顾毕自肃,——你毕自严要不给我们发饷,我们就不放你弟弟。
    好在兵备道副使郭广及时赶到,通过当地商人借到了五万两银子,缓解了紧张的形势。救出了辽东巡抚毕自肃。
    我听到王承恩的报告,急招内阁成员和户部大臣议事。
    要了解这次兵变的根源,就必须了解明朝的军制。
    明朝建立的是一种全新的军事制度——卫所制。
    根据这种卫所制,在中央设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
    五军都督府统辖若干都司,都司统辖设立在全国各州县的若干卫所,大体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设指挥使等官,管辖五个千户所。以一千二百人为一个千户所,设千户等官,管辖是个百户所。以一百二十人为一个百户所,设白户、总旗等官,管辖两个总旗,十个小旗。截止1393年,即洪武26年,全国共有十七个都司,三个行都司,一个留守司,三百二十九个卫,六十五个守御千户所,军数约为一百二十万人。
    当时卫所的兵源有四类,第一是“从征”,即原来的农民起义军战士,包括反元各部的战士;第二是“归附”,即投降的元军;第三是“谪发”,因“罪”而罚充的官吏或士民,称作“恩军”或“长生军”;第四是“垛集”,即征调平民充军,世世代代成为军户。
    同时,明朝政府制定了军事屯地制度,其中规定:边军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士受田一份(五十亩),由朝廷供给耕牛、种子、农具,三年后交纳赋税,每亩一斗。1402年(建文4年)规定屯田赋税条例,军士一份屯田,征粮十二石,置于屯仓,由本军自行支配,余粮上缴,作为本卫官军俸饷。
    这些政策刺激了军士屯田的积极性,在明朝初期,军屯政策不仅可以支付粮饷军需,还能略有剩余,军屯的税粮是早期明朝政府的主要收入之一。以至于朱元璋得意地说:“国家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明朝后期,由于卫所制度被破坏,朝廷中贵戚官僚任意驱使军士建造寺庙和宫室。地方将领把军士变为劳工,卫所军备军官更是任意役使,军士甚至被迫为权贵种田,沦为佃户,而且各地镇守太监和军官侵占军屯,贪污军饷,军户子弟社会地位极低且经常拿不到军饷,于是各地卫所军士纷纷逃亡。朝廷三令五申,禁止军士逃亡,但没有什么效果。明朝后期,为了应对严峻的边疆形势,开始实行募兵制。
    从卫所制到募兵制,是明朝兵制的重要转变。
    明朝后期,由于实行的是募兵制,就经常出现因军饷问题引起哗变的事件。此次宁远兵变,也是因为军饷拖欠问题,内阁大臣到齐了之后,开始商议解决宁远兵变的善后问题。
    “诸位爱卿都是国家柱石,宁远发生军士哗变,当此危急之时,诸位爱卿有何妙策啊?
    沉默。几个内阁成员如老僧入定般沉默。内阁首辅李标看没人说话了,硬着头皮说道:“此事因欠饷而起,应该由户部解决。”
    “皇上,李阁老所言极是,应该由户部出面解决。”钱龙锡接口道。
    “那朕要你们干什么?”看着一帮人在那踢皮球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皇上,老臣以为,宁远乃国家防务部署的重要据点,不容有失,当派一德高望重之臣带上饷银前往宁远,安抚士卒,追查失职官吏之责任。”孙承宗说到。
    “孙爱卿所言甚是,诸位爱卿以为此事派谁去为好?”
    “陛下,孙阁老德高望重,署理兵部,且此次兵变,兵部必须承担责任,老臣以为此事安抚人选以孙阁老为佳。”刘鸿训道。
    这帮孙子,做事不行,排挤别人到挺快,我心里暗暗骂道。
    “老臣愿意前往宁远,处理兵变事宜。”孙承宗道。
    “好,此事就由孙阁老负责处理。诏户部尚书毕自严于国库内拨款三十万两银子,交给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由其负责处理宁远兵变一事。”
    “陛下,请收回成命。”门外户部尚书毕自严气喘吁吁的喊道。
    “为什么?进来说话。”
    “国库没有钱。国库内仅有五万三千两银子。”
    “什么?没钱?”
    毕自严的话对我来说仿佛是个笑话,我虽然根据后世的史书记载,知道明朝后期财政崩溃,没多少钱。但现在是崇祯元年,还没有像后世因为围剿农民起义军和抗击满清,导致军费激增,导致崇祯像大臣们借钱的时候啊!
    看着左右内阁大臣们严肃的表情,我知道,毕自严没有开玩笑。
    “从朕的内库取三十万两银子,先解决燃眉之急再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