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木幽寨溪碌村

第六章 跨过老桥到新村(三)


��三)
    从溪碌村的全景可以清楚的了解村子的具体情况。
    老村呈坐东朝西坐落,在老村的正前面,也就是西边是锦江,由南向北流过,锦江的对岸就是耸立的高山;老村的南边是尖刀岩峰,高大雄伟的耸立着;老村的北边也就是前面章节中的孤石山,沿山边过去七八里地就是陆家庄,再过去几里山路就到了岩坊镇,下面就是澎滨县城,基本是沿着锦江而下;老村的东南边是琼垄沟翻过几座山就到了九棵树铜矿;老村的后边,也就是东边是山坡,山上全是郁郁葱葱的银杏树。
    新村就建在正前靠北位置,有一老桥与老村相连;新村边上通了公路隧道,由新村沿琼垄沟直通九棵树铜矿;工业园建在靠北位置,有宽大砼路面穿过陆家庄直通县城。
    九棵树铜矿有省道通过,穿过隧道,溪碌村就可上省道与高速连通;村子北边工业园又可进县城有铁路运输。
    这样的条件,完全能够解决交通上的局限,可原来的情况根本不是这样,溪碌村如果没有通往九棵树的隧道,那就得翻过三、四座山才能到铜矿,北边没有六、七座桥梁,就很难去县城。所以说解决交通问题就很伤溪碌村人的脑筋,但最终还是解决了。
    现在,汽车行驶在通往溪碌村的路上,穿洞过桥一点儿也不觉得困难,这么好的路面,哪有什么交通阻碍,可在过去,那是溪碌村祖辈千年的顽疾,为能解决行路难的问题,祖辈们不知酝酿了多少次,议论过多少回,但最终都因为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资金不足等各个方面的原因而退缩。
    (四)
    溪碌村的年青人善于奋斗,特别能吃苦耐劳,受厚重的文化底蕴影响,不仅善于创新,更为可贵的是在默默奋斗中能创造出难以想象的奇迹,算得上不折不扣的山区传奇村。
    全村总人口1500人左右,是一个大的山村,能耕善种的基本是60岁以上的老人,估计不超过300人,这些老人都是地道的农民,可这帮老人总是一年到头耕耘在良田山林,年长八十岁的老人还佝偻着腰板,支撑着老村的农家小院,或饲养家禽,或小园种菜,或在池塘边上给鱼儿喂食。这是溪碌村老村的大体概况,那怎么就没有赌博搓麻将的人呢?这帮唠叨的老人每天没事就捍卫着村子的老传统,娱乐可以,要是赌博贪婪,那每家都有老人,每个老人都是这样善良而又苛刻,从不为此事护过短,当然,伴随老人生活的还有一帮幼稚十足的娃娃们。
    新村在距老村有一里地,近几年随着山村工业的发展,是新建设起来的,站在老村,遥遥可见一栋栋别墅住宅拔地而起,两个对比鲜明的村子间有一宽敞大道连接,中间的风雨桥格外突出明显,站在风雨桥上,很容易看出,老桥是经过修整过了的,桥上的石板还保持原貌,似乎祖辈的痕迹清晰可见,偶尔有年老的当地农民从桥上经过,见到有外地人来此,有种特别的新鲜感和自豪感,显得很自信。
    走近新村,村子干净整洁,村口还有保安看守,进入村内,一排葱绿的银杏树整齐的排列在柏油路的两边,显然是直接移栽过来的,树干几乎一样大,两边的瑶族风味的别墅洋气而又有地方名族感,别墅的外面有小草坪,还有整齐的植物护栏,每户的规格款式略有不同。新村中央有村心花园,假山、清泉、游鱼、鹊鸟等,还有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水是琼垄沟流下来的溪水,明净而又清凉。依稀可见几个年青的村妇聚在一起,飞针走线的绣着什么。
    老村是古朴的,古朴中突显严规,新村富裕明朗,充满诗情画意,能有这样的奇特山村,在山区是很少见的,只能说溪碌村的奇迹,是独特的。
    (五)
    穿过新村往东北边行走200米,就到了工业园,远远的就见到厂房鳞次栉比,颇为壮观,沿着道路可直接走到工业园的正门处,正门的入口右边用镏金着“溪碌村工业园”,进入园区,有工业园企业厂房的平面图,标识着铜材加工厂、高分子材料厂、医药厂、食品工业、名族特色工业品厂及物流仓储,还有正在建造的500千伏变电站,园区取水工程就在独石山傍边,溪碌村的整个北面,连同小山丘估计有七八多平方公里,全部被工业园占据,这样的规模恐怕普通的县级工业园也难以达到。
    走近溪碌村工业园的办公室,除了显眼的荣誉称号外,大幅的厂区负责人及园区的主要领导的正装照片都贴在橱窗内,为首的一位是莫晓光,丰强集团总裁,溪碌村工业园园长等职务,其次是匡小辉,药业集团董事长,工业园副园长,依次排列的还有莫丰强、鲁学强、万泉清、梁茹静、时生民等等,这些人自2007年创园以来,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特殊的贡献,也就是这帮人引领着溪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揭开他们的谜底,溪碌村工业园区是如何实现的,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