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边杏花白

28 卖布


当三人驾着驴拉车回磨家村时,全村人都跑来看热闹。
    墨谷中没有毛驴这种动物,所以族人第一次见毛驴有些好奇,这个摸摸耳朵,那个摸摸尾巴,又见毛驴还可以拉车,才知道动物除了吃肉和穿毛皮外,还有这种使用方法。
    不过众人最关心的还是族长带的人参换了多少银钱的问题。
    族长摊开两个包袱,白花花的银子就露了出来。众人今日算是开了眼界,全都不去看毛驴,围着那两包银子和铜钱啧啧称奇。
    墨林叔叔看了半天,拿起一锭十两的银子说道:“族长,你们该不会被别人骗了吧,我看这玩意就是铁疙瘩。”
    墨清听了不由得好笑,拿着一锭银子,翻过来说道:“叔叔,这银子下面有官府的印戳,假不了。还有,银子比铁疙瘩要软些,不信你用牙齿咬一下。”
    墨林闻言,用牙齿咬了一下,果然咬出了牙印子。墨清接过那锭银子,指着牙印子给大家说道:“大家看看这个印子,里面的成色和外面的成色是一样的,下面还有官府的印戳,绝对是真的无疑。”
    大伙听得墨清这么说,又想到她在外面生活过,便不再怀疑银子的真假问题,又对那串铜钱产生了兴趣。
    族长提着一贯钱,向族人解释道:“去市集买些日常用品都是用的这种铜板,要是买贵重的东西才能使得上银子。一个铜板就是一文钱,这么一串一共有一千文,称为一贯钱。十贯钱才能换这么一锭十两的银子。”
    马上又有族人疑问:“那这么多钱按一家人的花销算,能用多久?”
    这个问题族长就回答不上了,墨清想了想,小时候母亲教过她看账本记账,对家中每月开销也有一定了解。她家除了一家三口外,还有小厮佣人等共十来口人,每月花销六两银子左右。村里的男人可以打猎,种点粮食,女人织布,吃穿基本上都不需要去市集添置,以这种生活方式来看,恐怕半年都难用出去一贯钱。当然,要是每天吃白米穿绫罗,那花钱的速度就很快了。
    大伙听了都很高兴,这么说来,只要把家中的人参拿去卖掉,换了的银子,都能管上好多年的家用。大家都纷纷询问下次什么时候去市集,都想把自家的人参拿去换成银钱。
    族长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解释了下人参在外的金贵,要是一窝疯全拿去换,镇上的药铺哪里出得起这么多的银子来支付。说了通财不外露的道理,同时又表示,人参不是不卖,而是要慢慢拿去换银子,反正大家有吃有穿的,病了又不用花钱请郎中,平日里哪里用得上银钱。
    众人同意了族长的意见,又围着三人问市集是个啥样等等问题,三人少不得一一解答,大家才散了。
    族长把毛驴牵回家中的院子里拴上,木板车就近放在墨清家的院子里,这两样东西算是族里的公产,得好好保管。
    墨规把木板车竖起来立在屋檐下,这样就算下雨也能遮一下,堂屋没建起来,只得把它放在屋外。木板床也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墨木一天就能做出一个来。
    没过几天,族长又寻思着要去镇上,上次三人换了银子心中既高兴又忐忑,忘了去粮市打听粮食价格。于是,族长怀揣着十两银子和一贯散钱,叫上墨清夫妇,驾着驴车去镇上。
    驴车的速度虽然不能和马相比,但也比徒步行走的速度快上了许多,三人天刚亮时就出发,到了镇上还差一个时辰才到午时。
    三人找到粮市询问粮食价格,因为连年的战乱,除了蚕豆很便宜,一石300文,其他的粮食价格都很贵。族长本以为墨族人靠卖人参换银子是衣食无忧的,现在看到粮食价格如此之高,赶紧买了些蔬菜粮食种子。粮食暂时买不起,种子还是买得起的。
    墨清又去几家布庄打听了下麻布的价钱,得知先下布价是8文钱一平尺。心中默算了下,家中的布匹宽4尺,长50尺,10文钱一平尺就是一千六百个铜板。家中也就十来匹布,最多能换接近20两银子。
    布庄掌柜见她只询问行情不买,之后又在那发呆,心下明了,说道:“小娘子可是家中有布匹,想来问问行情?”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自己这点心思都被掌柜看穿了,索性大方点头承认。
    掌柜嘿嘿一笑,说道:“你要是卖给我,我就给你6文钱一平尺,你看,毕竟我开店做生意,还要赚些利润的,你看怎么样。”
    墨清低下头想了想,要是自己拿到集市上叫卖,差不多也是这个价格,毕竟散卖的布不能和店里卖得一样贵。自己卖费时间不说,晚上还得掏钱住店,掌柜的价格已经给得很公道了,一次性卖给他又不费事。于是答应下来,把此次带来的两匹布卖了,得了2400文钱。
    掌柜的笑眯眯的摸着两匹麻布,只见布的经纬整齐,整块结实细密,自己倒没亏。他刚刚之所以不看布的成色便爽快的给六文钱的价格,不过是想抛出块肥肉,看看这姑娘手中的货色如何,货色不好便压低价格,没想到收到了货色不错的两匹布,比一般的农家织的要好的多。便决定不压价格,直接给6文一平尺。当下又对她说道:“小娘子,日后家中还有布匹,不论多少,尽管送到本店,绝对不叫你吃亏。”
    墨清点点头,心想还是要拿去市场上卖着试试。
    那掌柜又说道:“哎呀,还好你是直接到我的店里卖的,要是拿去布市上,不知道要卖到什么时候才能卖完一匹布呢。”
    “掌柜的,这是为何?”墨清心中吃了一惊,还以为掌柜的看穿了她的想法,但仍面不改色问道。
    “想必小娘子是刚得知世道太平,刚从深山里出来的吧。”掌柜面有得色的问道。
    “掌柜的难道是活神仙不成,竟然连这个都知道。”
    那掌柜看着她吃惊的表情,心中更得意了:“水岭镇虽然是地处荆西荒蛮之地,打仗也波及不到此处。但因为靠着长江,地势又好,基本上所有出入巴蜀的船只都要在此地停泊,一来二去也成了大镇。镇中的人利用这个便利做起生意,也富庶起来。前几年兵荒马乱的,前朝的皇帝为了守住江山,不断地加重税赋,像水岭镇这种富庶的大镇乃是重点对象,连带周边的农民也受到了牵连。大家的日子没发过,只有跑到深山里躲起来,近几个月大家听说天下太平了才渐渐出来。”
    “可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墨清越听越糊涂,他们不是在说布市上不好买布吗,怎么掌柜越扯越远了。
    掌柜的哈哈一笑道:“就是因为你刚从深山出来,才不知道为何现在布市上的布不好卖嘛。”
    原来,水岭镇周边盛产麻,这一带的麻布是很有名气的。镇上开的布庄铺子,主要的客人乃是那南来北往,专门贩布的商人。布市上的布匹主要卖给本地人,由于布市上的布匹鱼龙混杂,质量差别很大,贩布的商人都是在布庄大量采购麻布,装了船运到中原和江南等麻产量少的地方,赚取差价。镇上的富人都是穿绫罗的,麻布是给丫头小厮们穿的。由于周围的农民大半都会织布,所以本地人基本上不会买麻布,而且店铺主人和采购布匹的客人都是签了合约的,每个布庄都有固定的客源。
    墨清听完后,才明白刚刚掌柜的说这些不是在吓唬她,谢过掌柜出了布庄。在外等候的二人得知两匹布卖了两贯多钱,都很高兴,族长还说过几天把族里的布都运来卖掉。她见天色还早,决定还是去布市看看。
    三人来到布市,果然冷冷清清不见多少人,在旁暗中观察了一阵,几个摊位一单生意也没做成。墨清心中叹了口气,又去找了个牙子问镇上开铺子的租金,得知临街稍微热闹些的铺子的租金也要4两银子一个月,偏僻的地方倒是便宜,不过没什么生意。
    墨清把在布庄掌柜那了解的信息给二人说了,族长听后想了会,说道:“就算我们自己开个铺子,每匹布不过多卖两文。墨族全族每个月能织一百匹左右,不过是多挣了200文,为了多挣200要搭上4两银子,不划算。这布庄我们还是别开了,直接卖给布庄得了。”
    墨规也点点头说道:“族长说得对,况且我们开了布庄,还要专人来经营管理,还要找客源,这其中又有许多波折,还不如一心把布织好。”
    至于墨清,当看到布市生意惨淡时,心中算了算两种方法的收益,明白布庄掌柜的之所以盈利,是因为他在数量上占优势,就彻底死心了。
    族长又想起墨清曾经说过的,外面人家养鸡养鸭,拉着一个路人问了家禽交易市场怎么走后,赶着驴车往那边去了。
    三人买了50只小鸡苗,花了250文钱。族长本来想多买些,又想起族人还不会养这玩意,还是少买一些回去慢慢摸索经验。
    鸡苗贩子一看三人捉小鸡的手势就只知道他们是新手,详细的嘱咐了小鸡带回家要怎么养,晚上要提防黄鼠狼老鼠等等,见他们没箩筐,又好心的送了一只空箩筐放小鸡。
    三人感谢不已,族长坚持要多给20文钱做谢礼,二人推让了会,最终小贩不肯收下,只说下次买鸡苗再来找他就是了。
    族长见他如此说,才收起了多给的20文钱,三人见天色不早,急忙带着小鸡苗,赶着驴车回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