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刘伯温兵法

第5章


朝廷大臣没有一个回答。司马
督马隆上前说:“陛下如能任用我,我能讨平他们。”武帝说:“如果你能
消灭盗贼,为什么不任用呢?想听听你用什么策略和方法啊!”马隆说:“您
如能任用我,就应该让我自己方便行事。“武帝说:“这怎么讲呢?”回答
说:“我请求召募勇士3000 人,不要问他们从哪里来,率领他们击鼓西行,
依靠陛下您的威风和道德,何愁敌人不被消灭呢?”武帝同意了,就任命马
隆为武威太守。马隆自己出钱打制了三十六钧的弓,树起旗标,进行实阵考
试,从早晨到中午,选得3500 人,马隆说:“足够了。”马隆于是率领部众
西渡温水(今南盘江),敌寇树机能以万余骑兵阻击。敌人或者在险要的路
口阻挡晋军的去路,或者设伏兵拦截晋军的后卫军。马隆依照八阵图法制作
偏箱车,在广阔的地方,就用鹿角车设营垒;道路狭窄则做成木屋,放在车
上,一面作战一面前进。弓箭所射到的地方,敌人应弦而倒;转战千里,杀
伤敌人数千。马隆到达武威时,俘虏了敌首领萃跋韩,敌将且万能等率万余
人归降。马隆前后诛杀和降服敌军数万人,又率领善戎、没骨能等直接与树
机能作战,将其斩杀,终于平定了凉州。
信战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踏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
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
三国,魏帝自征蜀归长安,遣司马懿督张①诸军会雍、凉以劲卒二十
万潜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其兵更下
者八万②。时魏军始阵,代兵适交,秦佐城以贼众强盛,非力所制,宜权停
下兵一月行,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
人所惜;去者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
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
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却司
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注释】
①司马懿:(179~251 年),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初为曹操主簿。多谋略,善权变,为曹操所忌。
张:(?~231 年)字儁伋。三国魏河间鄚(河北任丘北)人。蜀、
魏交战中受司马懿节度,追击蜀军,中箭而亡。
②其兵更下者八万:蜀汉建兴九年(231 年),诸葛亮五出祁山时,采
用长吏杨仪的建议,将士兵分为两部分,轮流进攻,以克服部队疲劳和粮食
运输的困难。
【译文】
凡是与敌作战,当士兵踏上九死一生之地时,就没有后悔恐惧之心,这
都是诚信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将帅讲信用,而且诚心对待士兵,士兵就会毫
不犹豫地拼死效力,这样才能战无不胜。兵法说:讲信用就不会受欺骗。
三国时期,魏明帝征伐蜀国回到长安,派遣司马懿、都督张诸军会同
雍州(今西安市西北)、凉州共20 万人秘密指向剑阁(在四川省北部、嘉陵
江流域)。蜀汉丞相诸葛亮当时在祁山旌旗高树,兵器锋利,守备着险要之
地。蜀国部队应该轮换8 万兵士。当时恰逢魏军开始布阵,蜀国轮换下的兵
士也在等待交换,秦佐城看到敌人兵力众多,势力强盛,担心自己不能制胜,
建议停止更换,将应该换下的兵士留一个月再走,以此壮大自己的声势。诸
葛亮说:“我统帅军队以讲信用为根本,为了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信用,
是古人最痛惜的事情。要走的人很快就会整好装,等待启程,因为家里的妻
子像鹄一样伸颈站立盼望,计算着回归的日子。现在我们虽然面临着战阵的
困难,但礼义不可废置。”于是便催着他们都快点离开。这样,要走的人非
常高兴,而且自愿留下再参战一次。出征者个个奋勇,决心拼死一战,大家
都说:“诸葛公的恩情,就是死也报答不完。”临战的那一天,无不拔剑争
先,以一当十。结果杀了张,打退了司马懿,一战获得全胜,这都是讲信
用的缘故啊。
教战
【原文】
凡欲兴师,必欲教①战。三军②之士,素习离、合、聚、散③之法,备
谙坐、作、进、退④之令,使之遇敌,视旌麾⑤以应变,所金鼓⑥而进退。
如此,则战无不胜。法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⑦。
战国时,魏将吴起⑧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⑨。故用兵之
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
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
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
之,结而解之,每变教习,乃授其兵,是谓将事。”
【注释】
①教:教育、教诲、训练。
②三军:古时军队的统称。春秋时,大国多设中军、上军、下军三军。
以中军之将为三军统帅。
③离、合、聚、散:离:疏开;合:集中;聚:密集;散:分散。
④谙(an 安):熟记,熟悉。
坐:守定,引申为不动,停止;作:振起;进:前进;退:后退。
⑤旌麾:古代用来指挥作战的旗帜。
⑥金鼓:古代作战时发出信号的器具,引申为作战信号。金:金钲;鼓:
战鼓。古代军队训练或作战时,击金钲则退,擂战鼓则进。
⑦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引自《论语·子路》,意思是,用未受过训
练的人去作战,这等于抛弃他们的生命。
⑧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曹县北)人,初任
鲁将,继为魏将,屡建成功,被魏文侯任命为西河守。文侯死后,遭陷害,
逃到楚国,辅佐楚悼王变法,悼王死后,被旧贵族所杀。吴起著有《吴子》
留传后世。
⑨便:熟悉。
【译文】
凡是准备兴兵打仗的,必先训练部队,全军战士平时就要练习离、合、
聚、散的方法,熟悉坐、作、进、退的号令,使他们遇到敌人时,能根据旗
帜的指挥而采取行动,听金鼓的声音或进或退。这样就能战无不胜。兵法说:
用未经训练的人去作战,这就等于抛弃他们的生命。
战国时,魏国将领吴起说:“人往往死于他不能胜任的事情,败于他不
熟悉之事。所以用兵的方法,应以教练和训戒为先。一个人熟悉学习了战法,
教会十人:十个人学习了战法,教会百人;百人学习了战法,教会千人;一
千人学习了战法,教会万人;一万人学习了战法,教会全军。以我之近待敌
之远,以我之逸待敌之劳,以我之饱食待敌之饥饿。圆阵变为方阵,不动变
为振起,行进变为停止,左队变为右队,前队变为后队,分散变为集中,密
集变为疏散,每一种阵法都学习了,才能授以兵器,这就是将领的任务。”
卷二
众战
【原文】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阳宽广之地;闻鼓则进,
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
晋元时,秦苻坚①进屯寿阳,列阵临淝水,与晋将谢玄②相拒。玄使谓
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稍却,令将士得周
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
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无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万,向水
逼而杀之。”融③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
琰、桓伊④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右军拒张耗小退,玄、琰仍进兵,大战
淝水南,坚众大溃。
【注释】
①苻坚:(338~385 年)十六国时期前秦国君。357~385 年在位,建元
十九年(383 年)不顾朝臣及亲贵的反对,倾国而动,发兵八十七万余,企
图消灭东晋,在淝水为东晋所败。北方各少数族首领乘机自立。建元二十一
年为建立后秦的羌族首领姚苌所擒杀。
②谢玄:(343~388 年)字幼度,东晋陈郡阳夏(河南大康)人,初为
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受命扩大及训练北府兵。太元八年(383 年)为晋
军前锋,在洛涧初败秦军,后又于淝水大败秦军。终官散骑常侍、左将军、
会稽内史。
③融:即苻融(?~383 年),前秦皇族(十六国时期),字博休。苻
坚弟,精善赋,苻坚时为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封阳平公。
力阻苻坚发兵西域及南下东晋,未果。383 年率步骑25 万为秦军前锋伐晋。
在肥水为晋军所败,马倒被杀。
④谢琰:(?~400 年)字瑗度。东晋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淝水
之战中与桓伊统兵8000,冲锋陷皱,打败前秦兵。
桓伊:字叔夏,东晋谯国铚县(安徽宿县西)人。以军事才干任淮南太
守,后为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淝水之战中与谢玄、谢琰
等大败前秦军,进右军将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