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刘伯温兵法

第10章


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县华亭
(上海松江)人。与吕蒙合谋袭破关羽,夺得荆州,终官吴国丞相。
【译文】
凡敌人力量强盛,我没有必胜的把握,就应当用谦恭的言词和丰厚的礼
物,使敌人骄傲和松懈。等敌人内部有衅隙可乘时,就一举打败他。兵法说:
对辞卑慎行的敌人要使之骄横。
三国时,蜀将关羽北伐,擒捉了魏国的将领于禁,并将曹仁包围在樊城。
吴国将领吕蒙在陆口(今陆水与长江汇合处)称病并报告建业(今南京)。
陆逊来陆口看望他,对他说:“关羽军已接近我境,如果长驱直入,后果不
堪设想。”吕蒙说:“形势确实像你说的那样,但是我现在生病了啊!”陆
逊说:“关羽自夸其功,盛气凌人。于禁等人是被水淹没的,并不是交战失
败,而且对魏国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又听说您病了,关羽必然更加不防备。
现在如果出其不意,必然可以擒获制服他。如果见了陛下,应该好好商讨计
谋。”吕蒙说:“关羽向来勇猛,很难与他匹敌;况且他已据有荆州,名声、
信义远近驰名;又因为刚刚立功,勇气更加旺盛,是不容易对付的呢!”吕
蒙到了吴国都城,孙权问:“你养病时谁能代你呢?”吕蒙道:“陆逊深谋
远虑,才能足以完成重任。从他的规划和思谋看,这个人是完全可以担当大
任的。而且他没有大的名声,不是关羽所妒忌的人,没有这些方面的问题。
如果用他,就让他对外隐藏才能,对内审察形势方便,然后才能进攻。”孙
权便召陆逊,拜他为偏将军,代吕蒙为都督。陆逊到陆口后,写信给关羽说:
“前次您乘衅隙采取军事行动,以恩泽用兵,小小的举动即获大的胜利,是
多么伟大呀!敌国被打败,我们的同盟也得到功利,很想乘着您席卷之势的
胜利,共同奖励王霸的事业。我陆逊很愚笨,自受命来到西边,非常仰慕您
的威望,常想禀承您的良好规范。”陆逊又说:“于禁等人被您俘获,远近
都欢欣鼓舞,都认为将军您的功绩足以久传后世。即使过去城濮边上晋文公
的军队,淮阴破赵时韩信的谋略,也可以轻蔑而不被崇尚了。又听说徐晃等
人的步骑兵广张施旗,虎视眈眈;曹操是很狡猾的敌人,愤怒时往往不考虑
困难,不顾一切,随心所欲增加部队。虽说曹操有些疲劳,也仍然不缺精锐
骠悍的骑兵。而且在战胜之后,往往苦干轻敌失事。古时候的将军作战胜利
后更加警惕。愿将军您更加广泛地考虑方略计谋,以便取得完全的胜利。我
陆逊是一介书生,才能粗浅,自觉有愧于所担重任。为了嘉奖邻国的威德。
乐于尽我全部的力量。所言虽然不一定合您的心意,但也可以表明我的心
怀。”关羽看了信后,大有轻视陆逊和自我得意之态,从此,便安下心来,
再也不顾虑吴军了。陆逊将此种情形一一写明报告,并讲明关羽可以擒捉的
要害问题。孙权便晤暗派军沿江而上,令陆逊和吕蒙为前锋。陆逊和昌蒙一
到,便攻克了公安(今属湖北)和南郡(今湖北江陵)。【简析】
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方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
机会,立即动手,使它来不及应变。这种策略是兵家常用的。
秦朝末期,楚汉相争,楚强汉弱,张良劝刘邦明做让步,暗屯兵粮,逐
一取得汉中、巴蜀之地,后来又屡败项羽,使刘邦由弱变强,终于以布衣取
得天下。
交战
【原文】
凡与敌战,傍与邻国,当鄙词厚赂以结之,引为己援。若我攻敌人之前,
彼倚其后,则敌人必败。法曰:衢地则合交。
三国,蜀将关羽围魏曹仁于樊。魏遣左将军于禁等救之。会汉水暴起,
羽以舟兵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是时,汉帝都许昌,曹操以为近敌,欲
徙河北以避其锋。司马懿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
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即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俱不安矣。孙权、刘备,
外亲而内疏。羽今得意,权必不愿也。可谕权令犄其后,则樊围自解。”操
从之,遣使结权。遂遣吕蒙西袭公安、南郡,拔之。羽果弃樊而去。
【译文】
凡与敌人作战,对相近的邻国,应当用谦辞和厚礼来结好,使之成为自
己的援助力量。如果我正面攻击敌人,邻国又能从后面夹击,敌人必然失败。
兵法说:对各国交界的地方就要交结诸侯。
三国时,蜀将关羽将魏将曹仁包围在樊城,魏派遣左将军于禁等人前去
教援。恰逢汉水暴涨,关羽用水军俘虏了于禁等人和步骑兵3 万人,将他们
解送到江陵。当时,东汉献帝都城在许昌,曹操认为离敌军太近了,想迁都
河北以避锋芒。司马懿谏阻道:“于禁等是被大水所淹,并不是攻守不当,
对国家的根本利益没有什么损害。如果现在迁都,就是向敌人示弱,淮河流
域的老百姓也都不会安心。孙权和刘备表面亲密,骨子里却很疏远,现在关
羽得意,孙权心里一定不愿意。可以告诉孙权,让他从背后行动,那么,樊
城之围就可自解。”曹操听从了他的话,派遣使者联络孙权。吴国便派吕蒙
向西袭击公安、南郡,夺取了这两个地方。关羽果然放弃了樊城而离去。
【简析】
古时作战,很注重对地理条件的运用,不仅注重战场地形的选择,而且
也很注重从地理位置的关系方面处理国与国的关系。邻近的国家态度如何,
对本国有着重要的影响,获得邻国支持,便可将其作为后盾,作为可靠的同
盟者,抵御外来的侵略,这样的邻国越多越好。这种“远攻近交”的策略是
十分必要的。对邻国厚礼相交,建立友好关系,相互尊重,互相支援,共同
预防不测,就可共同发展,保证国家的繁荣。
无论是带有战争背景的外交,还是和平时期的外交,其目的之一都是争
取同盟者。同盟者中也有不同的情况,有坚定的,有不太坚定的。坚定的同
盟者,是比较容易结交的,问题是那不太坚定的那一部分,可谓中间力量。
如果工作做得好,中间力量就会倾向自己一方;如果工作做得不好,中间力
量就有可能被对方拉过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先后形成了同盟国(德、奥、意)和协约国(英、
法、俄),但是在同盟国中,德国与意大利有矛盾。意大利本想德国会支持
它占领北非,扩大殖民地,但德国却担心这样做会引起英、法两国和土耳其
的反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结果它拒绝支持意大利,由此引起了意大利
的极大不满。法国看透了这一点,便主动结束把意大利搞得疲惫不堪的关税
战争,并通过秘密谈判,同意意大利自由处理北非的黎波里塔尼亚等地,同
意意大利从土耳其手中夺走了这两个地方。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法、意缔结
了中立协定。意大利作出保证,在法国遭到侵略时,它一定严守中立。这说
明意大利被从同盟国中分离出来了。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大利果然
保待中立,德皇二世虽勃然大怒,但法国却能从容地抽调南线部队,集中力
量对付德国的进攻,粉碎了德国的速决战略。由此看来,中间力量是举足轻
重的。
形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彼众多,则设虚形以分其势,彼不敢不分兵以备我。敌势
即分,其兵必寡。我专为一,其卒自众。以众击寡,无有不胜。法曰:形人
而我无形①。
汉末,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②
攻曹将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率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曹操北救延。
荀攸③说操曰:“今兵力不可敌,若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河向其
后,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操从之。绍
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操乃率军兼行趋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迎
战。操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之、斩良,遂解白马之围。
【注释】
①形人而我无形:引自《孙子兵法·虚实篇》。
②郭图:袁绍的谋士。淳于琼、颜良:均为袁绍的大将。
③荀攸:字公达,东汉颖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
【译文】
凡同敌人作战,如果敌人众多,就要制造假象以分散它的力量,使敌人
不敢不分散兵力防备我。敌人兵力既然分散,每一局部的兵力必然就少。我
军集中,兵力自然就多。以多数兵力打击少数敌人,就没有不胜利的。兵法
说:要设法诱使敌人暴露形迹,而自己却不露形迹。
东汉末,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地区互相对峙。袁绍派郭图、淳
于琼、颜良到白马攻打曹操的部将东郡太守刘延,袁绍自己则带兵进抵黎阳,
准备渡黄河。四月,曹操北进教授刘延。谋士荀攸建议曹操说:“目前我军
兵少难以抵挡袁军,如果分散他的力量就可以战胜他。您可以带部分人马到
延津去,摆出要渡黄河攻击敌人后方的姿态,袁绍必然西来应战。然后以轻
装部队袭击白马,乘其没有准备,颜良就可以擒获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