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刘伯温兵法

第12章


孙武强调:“善战者,求之于势,
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只要造成有利的战场态势,士卒就会勇猛无
比,部队的战斗力就可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他要求将帅必须把注意力放
在“任势”上。吴起则强调:“用少者务隘”,即在兵力少的情况下,务必
将敌人“邀之于厄”,利用险隘地势战胜它。兵家重势,讲得颇为深刻的要
算是孙膑了。古人有“孙膑贵势”之说。《孙膑兵法·备势》中指出,只要
善于“便势制地”、因势利导,就能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态势,夺取
战场主动权。
夜战
【原文】
凡与敌夜战,须多用火鼓,所以变乱敌之耳目,使其不知所以备我之计,
则胜。法曰:夜战多火鼓。
春秋,越伐吴①。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为左右两军,乘夜,或
左或右,鼓噪而进。吴分兵以御之。越为中军潜涉②,当吴中军而鼓之,吴
师大乱,遂败之。
【注释】
①越伐吴:公元478 年,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后,越王勾践率军在今
太湖东岸一举打败吴王夫差的军队。
②潜涉:偷渡。
【译文】
凡是夜间与敌人作战,必须多利用火光和鼓声,以扰乱敌人的视听,使
他们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防备我,这样就能取得胜利。兵法说:夜间作战要
知道多利用火光和鼓声。
春秋时,越国讨伐吴国,吴国军队在笠泽(今太湖东南岸)防御越军,
双方在笠泽两岸隔水列阵。越军派出左右两支部队,乘着夜色一会儿从左,
一会儿从右,擂着鼓呐喊着前进;吴军分兵抵御。越军主力却潜行渡江,向
吴军中央部位擂鼓冲杀,吴军大乱,于是被越军打败。
备战
【原文】
凡出师征讨,行则备其邀截,止则御其掩袭,营则防其偷盗,风则恐其
权攻。若此设备,有胜而不败。法曰:有备不败。
三国,魏大将吴鳞征南,兵到精湖。魏将满宠帅诸将在前,与敌夹水相
对。宠谓诸将曰:“今夕风甚猛,故必来烧营,宜为之备。”谐军皆警。夜
半,敌果遣十部来烧营,宠掩击,大破之。
【译文】
凡出兵征战讨伐敌人,行军时要防备敌人半路拦截;停止时要防备敌人
突然袭击;驻扎营地时要防备敌人偷营;大风时要防备敌人火攻,如果这样
能处处防备,就会有胜而无败,兵法说:有了防备。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国时,魏国大将吴鳞南征,军队到了精湖(今江苏高邮湖)地方。魂
国将军满宠率领众将领作为前锋与敌军隔水相对峙。满宠对将领说:“今晚
风很大,敌人必然来烧我营寨,我们应该严加防备。”魏各军营都很警觉,
半夜,敌人果然派遣十个小部队来放火烧营,满宠率军突然发动袭击,大败
了敌军。
粮战
【原文】
凡与敌对垒,胜负未决,有粮则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
敌人所抄;若敌人饷道,可分遣锐兵以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
胜。法曰:军无粮食则亡。
汉末,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遣军粮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
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奔归操。因说操曰:“今
袁绍有辎重万余乘,而乏严备。今以轻兵袭之,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
自败矣。”操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
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操抄掠后军,遣
军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即放火,营中惊乱,大败
之。绍弃甲而遁。【译文】
凡是与敌人相持作战,胜负一时难以决定时,谁有粮食,谁就能胜利。
对我方的供粮道路,必须严加防守,防被敌人偷袭和截击;对敌方的粮道,
要派精兵切断它。敌人既然没有了粮食,军队必然就要撤退,这时攻打它就
必然能取胜。兵法说:军队没有粮食就要灭亡。
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以北)。袁绍派淳于琼
等5 人,率领万余人护送粮草,驻扎在袁军营寨以北40 里的地方。袁绍的谋
臣许攸贪财,不被袁绍重用,便投奔了曹操,并且对曹操说:“现在袁绍有
辎重车一万多乘,缺乏严格的守备。我们可以用轻骑兵袭击他,烧毁他的积
蓄。这样不过三天,袁绍就会自行失败。”曹操便留曹洪守营寨,亲自率领
步骑兵5000 人,都打着袁军的旗帜,人衔枚马缚口,乘黑夜从小道进军。曹
军每人背一捆柴,在道上碰到有人查问,便对他们说:“袁公怕曹操抄袭后
军,特派军增防。”听到这话,袁军官兵都信以为真,泰然处之。曹操一到
袁军粮屯,即放火烧粮,袁军营中惊慌失措,大败,袁绍丢盔弃甲而逃。
导战
【原文】
凡与敌战,山川之平险,道路之迂直,必用乡人引而导之,乃知其利而
战则胜。法曰: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汉武帝时,匈奴比岁入寇,所杀掠甚众。元朔五年春,令卫青将三万骑
出塞①。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遂醉卧帐中。汉兵夜至,围,右贤
王遂大惊,独与其爱妾一人,骑兵数百,突围夜逃北去。汉遣轻骑校尉郭成
等追四百里弗及,得裨将数百人,男女五千余口,畜马数百万。于是,青率
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
属,立号而归。皆用校尉。张骞②以尝使大夏,留匈奴人导军,善知水草处,
大军得以无饥渴之患。
【注释】
①卫青(?~前106 年):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本是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卫青继元朔二年控制河套地区后,又
于元狩四年和霍去病共同打败匈奴。他前后7 次出击,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
的威胁。
塞:即塞北,指外长城以北,包括今内蒙、甘肃和宁夏的北部及河北省
外长城以北等地。
②张骞:汉武帝初年,张骞出使西域到大夏的大月氏,中途为匈奴俘虏,
被拘留了十多年,后逃出,到了大月氏。公元前119 年,张骞再次出使伊犁
河流域的乌孙。张骞的两次出使增加了西汉对西域地区的了解。
【译文】
凡与敌作战时,山川有险有平,道路有曲有直,必须用乡民作向导,才
能懂得地理条件的利和害。这样作战就可以胜利,兵法说:不使用向导的人,
不能得到地利。
西汉武帝时,匈奴每年入侵,烧杀抢夺,元朔五年(公元前124 年)春,
汉武帝令卫青率3 万骑兵出塞外进攻匈奴。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军不能到达这
个地方,便醉卧在帐篷中?汉军夜间到来,包围了匈奴兵。右贤王大吃一惊,
仅带他的爱妾,率骑兵几百人突围,连夜向北逃去。汉军派轻骑校尉郭成等
追赶了四百多里,没有追上。这一仗汉军俘获匈奴偏将副将以下几百人,男
女兵丁五千多,牲畜战马几百万匹,于是卫青率领军队返回,到达塞内后,
汉武帝派使者拿着大将军的大印,就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各将领均委派
军权,评定各个级别后返回,都被任命为校尉。在这以前,张骞曾出使大夏
(今阿富汗),并带回一些匈奴人作向导,这些向导很了解塞外的地理条件、
水和草的分布情况,所以卫青大军没有受到饥渴之苦。
知战
【原文】
凡兴兵伐敌,所战之地必预知之。师至之日,能使敌人如期而来,与战
则胜。知战地,知战日,则所备者专,所守者固。法曰:知战之地,知战之
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战国,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用田忌将兵往救,走大梁。魏将庞
涓①闻之,去韩而归魏。孙膑②谓田忌③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弃,
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
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
灶。”涓追三日,大喜曰:“我国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兵,与精锐奇兵,倍道兼行逐之。孙膑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道狭
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木,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
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涓追至,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
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刎。
【注释】
①庞涓:战国时魏将,曾与孙膑俱学兵法。妒孙膑贤于己,秘召孙入魏,
借故施以膑刑,并加软禁。孙膑在齐国使臣帮助下,逃归齐国。后来设计伏
兵马陵,全歼魏军,庞涓自杀。
②孙膑:战国时军事家。齐人,孙武的后裔。约与商鞅、孟轲同时。与
庞涓同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妒其贤,借故施以膑刑。故称孙膑。曾以
“退兵减灶”的方法,伏兵马陵杀庞涓,虏魏太子申,全歼魏军。名显天下。
世传其兵法?1972 年山东银雀山汉墓竹简中出土《孙膑兵法》残简,计30
篇,一万一千多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