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刘伯温兵法

第13章


③田忌:战国时齐将。又名期或期思。善待孙膑,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以孙子为军师,田忌为相,齐国军势大振,先后两次打败魏国军队。
后因齐相邹忌陷害,逃到楚国。齐宣王时回齐,复其故位。
【译文】
凡是起兵讨伐敌人,必须预先了解交战的地点。军队到达这里时,能使
敌人也如期到达,这样和他们交战就能胜利。知道了作战的地点,知道了作
战的时间,那么所进行的准备就会充分,防守就会坚固。兵法说:预先知道
交战的时间,预先知道交战的地点,就可以不远万里而去会战。
战国时候,魏国和赵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援,齐国派田
忌救韩,齐军直接出兵进攻魏国都城大梁(今开封)。魏将庞涓听说后,便
离开韩国而返回魏国。孙膑对田忌说:“他们魏赵等国的军队向来骠焊勇猛,
轻视我齐军,齐军过去被称为怯懦之军。善于打仗的人应该因势利导。兵法
说:行百里而去争夺利益的,要损失上将;行50 里去争夺利益的,军队只有
一半能够到达。让齐军在刚进入魏国境地时做成10 万灶,第二天便只做5
万灶,再过一天便只做2 万灶。”庞涓迫了三天后大喜道:“我本来就认为
齐军怯懦,进入我境三天,士卒逃亡的就超过了一半。”庞涓便甩掉了他的
步兵,只率领精锐部队,加倍兼程追赶。孙膑计算魏军行军速度,傍晚应当
到达马陵,这里路窄,两旁地势险隘,可以埋伏军队。孙膑便砍剥下树皮,
在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下。”写完,令齐军万名善于射箭的弓弩手埋
伏在道路两旁。庞涓追到这里,见树上有白色的字,便取火照看。还没有读
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队伍大乱。庞涓知道自己已经处于穷途末路,便自
杀了。
卷四
斥战
【原文】
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甲,人持一白
旗,远则军前后左右接续候望。若见贼,以次传近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
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
汉宣帝时,先零诸羌①叛,犯边塞,攻城邑,杀长吏。时后将军赵充国
②年七十余,上老之,使问:“谁可将者?”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
难预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
陛下属之老臣,匆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
欲渡河。恐为羌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会明,遂以次尽渡。
羌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至,困倦,不可驰逐。此皆
骁骑难制,又恐为其诱兵也。击羌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中勿击。
遣骑候望,四望狭中无羌。夜半,兵至洛都,召诸校、司马谓曰:“吾知羌
戎不能为矣。使彼发数千人杜守四望,狭中兵众,岂得入来?”充国常以远
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平
先零。
【注释】
①先零诸羌:为汉时西羌的一支,分布在今甘肃临夏以西和青海东北一
带。汉武帝时移居西海、盐池地区,以畜牧为主,屡次进扰金城、陇西等郡。
东汉初,被陇西太守马援征服,迁徙天水、陇西一带,后逐渐与汉族及其他
民族融合。
②赵充国(公元前137~前52 年):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西汉
名将,汉武帝和汉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袭扰,勇敢善战,屡建战功;
以后长期镇守雁门、渔阳等地,很有威望。汉宣帝时,已经70 岁高龄的赵充
国,仍然率军平定西羌各族叛乱,后又在西部边境实行屯田,对保障西北边
防和促进西北地区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死后被封为壮侯。
【译文】
一般用兵的方法,首先要进行侦察,平坦的地方使用骑兵,崎岖不平的
山路使用步兵。每五人为一甲,每人打一面白旗,由近到远,在部队的前后
左右都要不断地侦察瞭望,一旦发现敌人,便依次把消息传报给主帅,使部
队有所准备。兵法上讲:以自己有准备的去打无准备的敌人,就一定会胜利。
西汉宣帝时,先零羌的几个部落叛乱,进犯边塞,攻破城池,杀死官吏。
当时西汉名将赵充国年已70 多岁。宣帝看他老了,便召他来询问:“谁可以
领兵出征?”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如何用兵打仗是难以预料的,
我愿意立即赶至金城(今兰州),以后再好商量对策。然而羌军不过是小小
的外族,他们违犯天意反叛朝廷,灭亡的时间不会长久,请陛下就将此事交
给我吧!不必担扰。”宣帝笑着说:“可以。”赵充国到了金城,等到来够
了万余骑兵,便准备渡河。又担心羌人半路阻击,便在夜晚派三名小将率领
一部分人衔枚先渡河,过河后立即列好阵势,等到天亮,大队人马依次过了
河。羌军数百骑兵奔来,在汉军左右奔驰徘徊,赵充国说:“我军刚到,人
困马乏,不能出营交战。这些羌人的骑手骁勇善战,很难对付,更何况还要
提防他们的诱兵之计。打击羌人要以消灭为目的,不能贪小便宜。”于是命
令众将不得出击。赵充国派出骑兵进行侦察,四下瞭望,证实狭谷中并无羌
军。半夜,部队来到洛都,赵充国召集各校尉和司马,对他们说:“我估计
羌人兵穷智尽了,即使他们有几千人在四处伺机而动,在狭谷中我人多势众,
他们也不能攻过来。”赵充国经常外出侦察,行军时一定做好战斗准备,宿
营时必定加固防守营寨,尤其是遇事慎重,体恤士兵,先计算、准备,然后
才进攻。终于讨平了先零羌的叛乱。
泽战
【原文】
凡出军行师,或遇沮泽之地,宜倍道兼行速过,不可稽留也。若不得已
与不能出其地,道远日暮,宿师于中,必就地形之环龟,形者中高四下为圆
营,四面受制。一则防水潦之厄,一则备四围之寇。法曰:历沛泽,坚守环
龟。
唐,调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诏吏部尚书右卫大将裴行俭,为定
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之。军次单于界,比暮,已立营,堑壕即周。行俭更命徙
营高冈。吏曰:“吏士安堵不可扰。”不听,徙之。比夜,风雨雷霆暴至,
前设营所,水深丈余;众莫不骇叹。因问何以知其有风雨也,行俭笑曰:“自
今但依我节制,毋须问我所由知也。”
【译文】
凡行军打仗,可能会遇到低洼的沼泽地,这时应加速兼程通过,不能在
这里久留。如果实在没办法,或路远天黑走不出去,要在这里驻扎.就必须按
照地形呈龟壳状驻扎军队,形成中间高,四面环绕的圆形营,四周向外。这
样,一方面可以防水淹没,另一方面可以防备四周的敌人。兵法说:处沼泽
之地,要坚守成环龟形状的营垒。
唐朝调露元年(公元679 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叛乱,朝廷命吏部尚
书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前往征讨。军队开到单于的边境,
到黄昏时营帐已立好,四周挖好了堑壕。裴行俭却命令将营帐迁往高岗上。
有部下说:“将士刚安睡,不宜再打搅他们。”裴行俭不听,仍然迁移了营
帐。当夜,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突起,迁移前扎营的地方,水深有一丈多,
部众无不称赞迁营这一举动。大家请教裴行俭如何料到今夜有大雨的,裴行
俭笑着说:“从今以后只管听我的调遣,不必问我为什么这样做。”
争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以战则胜。若敌人先至,
我不可攻,候其自变,则击之乃利。法曰:争地勿攻。
三国,魏,青龙二年,蜀将诸葛亮出斜谷。这时,魏将司马懿屯渭水。
郭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不谓然。淮曰:“若亮跨登渭原,连
兵山北,隔绝陇道。摇荡民心,此非国之利也。”懿善之。淮遂屯北原,堑
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遂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淮将皆以为欲西图,
淮独以亮见形于西,欲使兵众应之,必北攻耳。其夜,果攻阳隧,有备不败。
【译文】
凡与敌人作战,如果有地势便利的地方,应该抢先占据,依靠这种地形
作战,战就能胜;如果敌人抢先一步,我军就不能进攻,应等候敌人内部发
生变化,然后发动进攻才能胜利。兵法说:对互相争夺的地方不能冒然进攻。
三国,魏青龙二年(234 年),蜀将诸葛亮率军出斜谷(今陕西眉县西
南)。当时,魏将司马懿驻扎在渭水,部将郭淮推断诸葛亮必然争夺北原,
主张抢先占据,议论的人全部不以为然,郭淮说:“如果让诸葛亮登上渭河
高原,连接上山北,切断陇南道路,那就会动摇民心,这对国家是不利的。”
司马懿认为他的话很对,于是就命郭淮率军驻守渭北高原。果然,防守的堑
沟壁垒尚未筑成,蜀军便蜂涌而至。郭淮便率兵迎击。后来,又过了几天,
诸葛亮忽然率主力向西进攻,郭淮手下将领都认为诸葛亮要向西进攻。惟有
郭淮认为诸葛亮是故意西行,其目的是将魏军也引向西,然后一定会向北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