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刘伯温兵法

第20章


【译文】
与敌人作战,如果敌人的将帅愚蠢而不懂权变,就可以用小利引诱他。
他们贪利而不知其中的危害,就可以设下伏兵袭击他们,敌人就能被打败。
兵法说: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
春秋时,楚国讨代绞国,楚国的莫敖屈瑕建议说:“绞国小而且做事轻
率,轻率就缺少谋略。请派不设保卫的采樵人去引诱他们。”楚王采纳了屈
瑕的这一建议。绞国俘获了30 名采樵人。第二天,绞国人争相出城,满山遍
野追捕楚国采樵役徒。楚军则守住绞的北门,大军又埋伏在山下,大败绞军。
【简析】
在军事上,无不想以最直接的手段、近直的路线、最快的速度、最短的
时间,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有时这种企图最易为敌人察觉,而采取对策,结
果可能欲速则不达,甚至惨遭失败。如果精通“取予之道”,即失予后取,
以予为取,用隐蔽的手段对敌,表面看劳力费时,反而可能收到比明取、直
取更好的效果。“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这不仅是军事斗争的一个
法宝,也是管理成功的法宝。前者的运用目标是敌人,后者是一个团体的内
部;前者是利益的根本对立,给予是手段,夺取是目的;后者是在根本利益
一致的前提下,协调内部关系,合理分配利益。作为一种思维方法,都是以
取、予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现代管理以追求最大效益为最终目标。要人们为
实现组织的目标贡献力量,就应该使他们在做出这些贡献的同时,满足自己
的某些需要。没有给予,就没有获取。
事实上,任何管理要想取得成功,都是以一定的代价为前提的。为了取
而有意舍也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管理艺术和方法。我国有一自行车生产厂家,
有一年,厂质量检验部门发现有个别自行车在矫正时出现前叉断裂的现象。
检验部门把这个情况反映给厂长,厂长决定马上停产,查找原因。结果发现,
刚进厂的60 多吨钢管中混有几根不合格的钢管。可是用这些钢管制造的成
品、半成品,库里有几千箱,已发出的,也都运往各地了。厂长当机立断,
对所有制成品、半成品和库存整车全部封查,给各销售单位急电函告停止出
售。接着,他们对厂内库存进行大翻箱,大清查,同时派出46 人到外地经销
单位追查。花了上万元钱,走了万里路程,查出万辆车,追回了两千多只有
问题的前叉。然后,逐只进行检验,最后查出混钢前叉27 只。对于抱有“货
物出门,概不负责”的人来说,这种做法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不是认为“小
题大作”,就是感到“得不偿失”。如果仅从为了几十只前叉耗费的人力财
力来看,好像是失之过多,得之过少,划不来。然而,舍与得的价值并非是
简单的数学公式所能表达的。事实上,该厂采取的这一措施,使各经销单位
大受感动,不仅声誉没下降半分,反而赢得了信誉。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
同志们说:“这种不打马虎眼,对产品高度负责的精神,给我们全店职工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所作所为,真正体现了‘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
宗旨。”这种评价,不正是该厂的所得吗!
害战
【原文】
凡与敌各守疆界,若敌人寇掠我境,以扰边民,可于要害处设伏兵,或
筑障塞以邀之,敌必不敢轻来。法曰: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唐时,朔方总管①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张仁亶摄御史大夫伐之。即
至,贼已出。率兵蹑出,夜掩其营,破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
岸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祀,然后引兵渡河而南。时,默啜③
悉兵西击突厥,张仁禀请乘虚取河北,筑受降城,绝兵南寇路。唐林景以为
西汉以来,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所用。仁亶固请,中宗许之,表
留岁满。以助力咸叶人二百逃归,仁亶擒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栗。役者尽
力,六旬而三城就。以拂云为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东城南直榆
林。三垒相距,各四百余里,其北皆大碛也。斥地三百里,又于牛头庙那山
北,置烽候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岁,省费亿计,
减镇兵数万。
【注释】
①朔方总管:朔方为唐时方镇。朔方总管为唐开元元年为防御突厥南侵
改朔方行军大总管所置,为边防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式西
南)。
②默啜:东突厥首领(可汗),唐武则天末年,曾率突厥兵攻陷妫州(今
张家口、延庆等地区)、檀州(今密云县一带)、定州(今河北定县地区)、
赵州(今石家庄市东南)等地区。
【译文】
凡是与敌人各守疆界,如果敌人侵占掠夺我边境,骚扰我边民,我可以
在要害的地方设置伏兵,或构筑障碍,以便拦截敌人。这样,敌人必然不敢
轻易来犯。兵法说:能使敌人不敢来犯,这是在要害的地方增设防备措施的
功劳。
唐朝时期,朔方总管沙吒忠义被突厥打败。中宗诏令张仁亶代理御史大
夫前去讨代突厥。张仁直到达朔方时,敌人主力已经出发,张仁亶领兵夜袭
敌营,大败了敌军。原先,塑方军与突厥以黄河为界,河北岸有一座拂云祠,
突厥军每次来进犯,先要去参祠祭祀,然后领兵向南进犯。张仁亶来时,默
啜正率领全部军队向西去进攻西突厥,张仁亶请求乘敌人空虚之时攻取黄河
北岸地区,筑一道受降城,断绝突厥兵南侵的道路。但是唐休景认为,自西
汉以来,都是居住在黄河南岸的人守疆土的,现在将城筑在敌人腹地,恐怕
最后还是要被敌人占领。经张仁亶的一再请求,唐中宗最后表示同意。仁亶
和的请表到时,已经过去一年。咸阳做工的役夫有200 人逃跑,张仁亶将他
们抓回来,全部杀死在城下,军中人人震惊。从此服劳役的人各各尽力,两
个月就将三座城池建成。以拂云祠为中城,南向朔方;西城向灵武(今灵武
西南);东城南向榆林(今准格尔旗东北),三座城池各距四百余里,北面
是大沙漠。另又开拓荒地300 里,在牛期庙那山北麓设置瞭望台1800 座。从
此突厥人再也不敢越山南侵了,朔方几年之内没有遭受侵扰,节省了成亿的
费用,裁减了数万名镇守边疆的士兵。
安战
【原文】
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
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
三国,蜀将诸葛亮帅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
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集,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
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
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
其必败。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
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子孚策问军事,懿复
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坠吾画中,
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懿,出
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旌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
仪结阵而去。经日,懿行其行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食甚重。懿审其
必死。曰:“天下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懿曰:“军家所重,军书、
密计、兵马、粮食,今皆弃之,岂有人损其五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
关中多蒺藜,懿使军士三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履前行,蒺藜着履。然后,马步
俱进,追到赤岸不及。乃知亮已死,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懿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译文】
如果敌军远途而来,气势锐猛,速战必然对敌人有利。这时,我军在深
沟高垒之中,坚固防守,不去应战,以等敌军疲惫。如果敌人故意挑衅,以
求交战,也不要出动。兵法上说安稳就会平静。
三国时,蜀汉将领诸葛亮率领部众十万余人出兵斜谷(今陕西眉县西
南),在渭河南岸筑垒营阵。魏国派大将司马懿前去抵抗。魏军的众将领都
想到渭河北岸待敌,司马懿却说:“老百姓都聚集在渭河南岸,这是必争之
地。”于是率领军队渡河,背水安营。他对众将领说:“如果诸葛亮勇敢的
话,出兵斜谷后就应当前出武功(今武功和眉县之间)、沿山向东。如果他
向西上五丈原(今岐山县南),那么我各军就会平安无事了。”诸葛亮果然
上了五丈原。刚好有一颗大星陨落在诸葛亮的营垒,司马懿知道必败,当时
朝廷因诸葛亮率军远入,定会急于求战,命懿坚守,待机而战。司马懿更加
坚守不出。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女的衣服和首饰,司马懿仍然不出战。
司马懿的侄子孚策问起军情,司马懿回答说:“诸葛亮志向远大,但抓不住
机会,多谋但不能很快地决定问题,好用兵但不会权衡利弊,虽然他拥有十
万军队,但已落入我的谋划之中,打败他是必然的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