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刘伯温兵法

第22章


使者天亮时将此事上报
楚怀王,怀王就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其指挥。因为
杀死了宋义,项羽威振楚国,在诸侯中名望很高。于是他派遣当阳君、蒲将
军率领二万人渡江去援救钜鹿城,但作战失利。赵将陈余又前来向项羽请兵
教授。项羽便命令全军渡江,然后凿沉船只,砸碎锅盆,焚烧草屋,只让士
兵携带三天的粮食,以此向官兵显示必死不回的决心。项羽过江后包围了王
离,切断了他运粮的甬道,并彻底打败了他,杀了苏勇,俘获了王离,当时,
楚国及诸侯国前去援救钜鹿军队的官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喊声惊天动地,使
得秦国的诸侯人人都感到恐惧,终于大败了秦军。
生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阵,法令已行,奇兵已设,要当割弃性
命而战,则胜。若为将临阵畏怯,欲要生,反为所杀。法曰:幸生则死。
春秋时,楚子伐郑①,晋师救之,与战于敖、鄗②之间。晋赵婴齐③使
其徒先具舟于河,欲败而先济,故将士懈,卒不可胜。
【注释】
①楚子伐郑:楚庄王讨伐郑国。此次战争发生在周定王十年,即公元前
597 年。
②敖、鄗:山名,二山均在今河南荥阳县。
③赵婴齐:晋国大夫。
【译文】
凡与敌军作战,如果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士卒已经摆好阵势,法令已
经颁布,执行特殊任务的奇兵已经设置,这时最重要的应当是誓死战斗,这
样才能取胜,如果将领临阵畏敌怯懦,只想侥幸求生,那就反而会被敌人所
杀。兵法说:侥幸求生反而必死。
春秋时,楚庄王讨伐郑国,晋军前去援助,与楚军战于敖、鄗山之间。
晋国大夫赵婴齐派人先在黄河上准备了船只,若失败就先渡河逃跑,因而将
士懈怠,终于失败。
饥战
【原文】
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境,刍粮之阙,必须分兵抄掠。据其仓廪,夺其蓄
积,以继军饷,则胜。法曰: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北史》:北周将贺若敦率兵渡江取陈①,湘州陈将侯琪讨之。秋水汜
溢,江路遂断,粮援即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分兵抄掠,以充资费。恐琪等
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以来覆之。召侧近村人,佯有访问,随即遣之。
琪等闻之,以粮为实。敦又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湘罗之间,遂废
农业,琪等无如之何。初,土人乘轻船、载米粟、笼鸡鸭,以饷其军。敦患
之,乃伪为土人船,伏甲兵于中。琪兵望见,谓饷船至,逆水争取,敦甲士
遂擒之。又敦军数有叛者,乘马投琪,琪辄纳之。敦乃取一马牵以趋船,令
船中人以鞭鞭之,如是者再,马畏船不敢上。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
诈投琪军。琪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马即畏船不上,伏兵发,尽杀之。后
实有馈饷及亡奔琪者,犹恐敦设诈兵,不敢受。相持岁余,琪不能制。
【注释】
①陈:南朝之一。公元557 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是南朝版图
最小的王朝,589 年为隋所灭。
【译文】
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境,如果缺乏粮草时,必须分头掠夺,占据敌人的
粮仓,夺取敌人的储备,以作为自己的军饷,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兵法说:
从敌人那里获得粮食、饲料补充,军队的供给就能充足了。
《北史》记载:北周将领贺若敦率兵渡江攻取陈国,在湘州的陈国将领
侯琪前往讨伐。此时秋雨泛滥成灾,江上的水路便中断了,粮食供应也随之
断绝,周军官兵人人都很害怕。于是贺若敦分兵外出掠取粮食,以充实自己
的供给。贺若敦担心军中无粮的事被侯琪发觉,便在军营中垒起许多土堆,
上面覆盖着一层大米。然后召来邻近村子里的人,做出一付让他们来访问的
样子,随后把他们送走。侯琪得知后,以为贺营粮食充足。贺若敦又增修营
房壁垒,加修草房,显示要长久对待下去。由湘州至罗山(今河南省东南部,
淮河上游,邻接湖北省)一带农业便荒废下来,侯琪等人对此毫无办法。开
始,当地人常驾小船,载上米粟和鸡鸭去犒劳军兵。贺若敦怕泄露军事机密,
便伪装成当地人的船只,在船里埋伏下士兵。侯琪的士兵看到后,以为粮饷
船来了,逆水而上争夺物品,结果都被贺若敦的士兵擒获。后来,贺若敦军
中多次有人叛逃,骑马投靠侯琪,侯琪一概收留。贺若敦便牵来一匹马到船
前,让船上的人用鞭子抽打,这样折腾几次,马见船就害怕,便不敢上船了。
然后他将士兵埋伏在江边,派人骑上这匹害怕船的马,去诈降侯琪。侯琪立
刻派兵前去迎接,士兵争先过来牵马,但马不敢上船,这时江边伏兵四起,
杀尽了侯琪的士兵。后来确实有送食品和投奔侯琪的人,侯琪怕其中有诈,
不敢接受。双方相持一年多,侯琪便支持不住了。
【简析】
孙武在《孙子兵法·军争篇》中指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
无委积则亡。”意思是说,军队没有随军辎重就会败亡,没有粮食就会败亡,
没有储备的物资随时补充就会败亡。诸葛亮在《与陆逊书》中说:“粮谷军
之最要。”所以,兵家认为:即使有铜墙铁壁般坚固的城池,有如沸水一样
的护城河,没有粮食也是不可能固守的。像韩信、白起那样勇猛的将领,没
有粮食也不能打胜仗。因此,自古发生战争以来,没有不是在战争发生之前
就开始储备,然后才图谋进行开拓疆土的。深入敌后,万一无粮,就必须先
夺军粮而后求其胜了。
务食于敌,并气积力,是中国古代兵家提出的关于军队深入敌区作战解
决给养难题的一条重要策略。从军事经济学角度看,所谓“务食于敌”,以
战养战,是取之于敌,保证部队供应的一种策略,运用得好,也会起到“并
气积力”的积极效果。就是说必须处理好军队和战区民众的关系,要兼顾战
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军事斗争中的“务食于敌”,一是征集,二是缴获,三是抄掠,用《孙
子》的话来说,就是“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这三者,运用得好,关键是
要兼顾战区民众的利益。“抄掠”,实质上就是抢掠,这种办法显然是不足
取的。古代作战,后勤保障主要是粮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
是这个意思。古代交通运输工具落后,深入异国作战,战线过长,交通不便,
部队的粮秣供应,完全依靠本国运送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采取“务食于敌”,
取之于异国的办法,便成为古代战争中解决军队粮秣供应的一条有效措施。
现代条件下作战,在可能情况下,通过缴获敌人物资来补充自己,也仍然不
失为一种损失少、受益多的有利战策。但是,在运用这一策略时,只有真正
站在战区民众的立场上,兼顾多数民众的利益,才会收到积极的效果。
饱战
【原文】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
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法曰:以饱待饥。
唐武德①初,刘武周②据太原,使其将宋金刚③屯于河东。太宗④往征
之,谓诸将曰:“金刚垂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
专寄金刚以为捍蔽。金刚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
待其机,未宜速战。”于是遣刘洪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
【注释】
①武德:唐高祖的年号。本篇所引战例发生在武德二年(619 年)10 月
至武德三年(620 年)4 月。
②刘武周:唐初割据势力之一。河间景城(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马
邑(今山西省朔县)。隋炀帝时,曾任马邑鹰杨府校尉。惰末617 年杀马邑
太守王仁恭、自称太守,依附突厥被立为定杨可汗,不久称帝。619 年攻战
太原,次年被唐李世民所败,后逃归马邑,以后被杀。
③宋金刚:刘武周部将。原为隋末农民起义力量之一,后归附刘武周,
号称宋王。被唐军所败,与刘武周同逃突厥,被
④太宗:转唐太宗李世民(当时还是秦王)。
【译文】
凡是敌人从远处来,粮食接济下上,敌饥我饱,便应坚守营垒,不与决
战,长久相持以使敌人疲惫,同时要切断敌人的粮食运输道路,敌人退走时,
秘密派出机动部队,截断其归路,并派兵跟踪追击,必然能够歼灭敌人。兵
法说:以我之饱食对待饥饿的敌人。
唐武德初年,刘武周占据了太原,派他的部将宋金刚驻守河东。李世民
前去讨伐,他对部将们说:“宋金刚从千里之外孤军深入我境,精兵猛将都
集中在此。刘武周自己据守太原,完全把宋金刚视为屏障。宋金刚虽然人多,
但却缺乏军需储备,专靠掠夺作为部队生存的凭借,因此他们希望速战速决。
我们应该坚守营垒等待他们陷入饥饿的境地,而不宜速战。”于是。李世民
派遣刘洪等人截断宋金刚的运粮通道,使他的士兵陷于饥饿,宋金刚只得逃
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