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圣帝大舜

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


    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
    大禹文命入朝之后,舜便调整了百官职务。一日朝堂,舜问四方诸侯领袖道:“谁可以作司空?”
    四方诸侯领袖建议道:“使伯禹作司空,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
    “不错!”舜道。于是便对禹说道:“文命,你来做司空,要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要多想一些办法,尽忠职守。”
    禹跪拜叩头,推辞道:
    “治水我当尽力,司空还是让后稷、契或皋陶去做。”(《史记?夏本纪》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事’”;“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不必推辞,就这样吧!”舜道。接着又对弃道:
    “弃,老百姓许多现在都无食物可吃,还是由你来主持稼穑,去广种五谷百草。”
    弃领命。舜封契于商(今陕西省商县),命契为司徒(主要掌管教育的官,等于现今的教育部部长),他对契叮咛道:“契,老百姓有不和睦的,父母兄弟、左右邻舍有不融洽的,你来作司徒,用心推行五常之教。不要太急,慢慢来,把民间的不良风气扭转过来。”(《 殷本纪第三》:“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集解郑玄曰:‘商国在太华之阳。’皇甫谧曰:‘今上洛商是也。’索隐尧封契於商,即诗商颂云‘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是也。正义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帝喾之子所封也。’赐姓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契领命告退。舜又任命皋陶为理(理官主掌全国的法律),他对皋陶叮咛道:“皋陶,野蛮民族时常扰乱,他们杀人越货,搞得华夏内忧外患。由汝来做士,尽力消除外患。对内使用的五种刑罚,要量刑适当。裁定的五种罪犯要分几处执行。五种放逐要有一定尺度,他们的居所要分开多处。处理问题必须公道。只有公道,只有一视同仁,才能让庶民心服。”(《论语.腾文公上》:“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世本》、《说苑?君道》:皋陶当上了大理之官,作五刑,即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传说他的外貌是青鸀色,像一个削皮的瓜。他的嘴唇像鸟喙,是至诚的象征,能洞察人情,明白决狱。《论衡?是应》:皋陶治狱,当判决有疑时,就令獬豸决狱。当时天下无虐刑,无冤狱,小人畏惧,天下太平。舜帝对他的成绩极为赞赏,便把他封于皋,所以,又叫皋繇。因为上古“陶”、“繇”读音相同,所以又写作皋陶、咎陶、咎繇。)
    皋陶领命。舜又问众人道:“共工一职由谁来作?”
    “垂最合适。”众人齐声回答道。
    于是舜就命垂作共工。舜又问道:“由谁来管理山陵沼泽草木鸟兽?”
    “益可以担此重任。”众人又说道。
    于是,帝命益作朕虞。益跪拜叩头,谦让道:“朱 、虎、熊、罴四人最合适,我不如他们。”
    “还是你最合适。让朱、虎、熊、罴为你的帮手吧。”舜道。接着又问众人:“我的三种典礼谁来主持最合适?”
    四方诸侯领袖都说:“伯夷最合适。”
    舜道:“伯夷,大家都推举你,你就来干吧。一定要敬谨的去做好,秩的职务就由你来担任。”
    伯夷想把秩让给夔(kui)和龙。舜道:
    “不要推让,秩还是由你来做,他们自有公干。”舜转身对夔道:
    “由你去作典乐,教导那些贵族的子弟。教导的方法要得当,要平易、宽容、温和、正直刚强。不要怠慢、暴虐。用音乐衬和着曼妙的歌声,用律吕来调节音乐。名种乐器的音调要和谐悦耳,使人和神都能喜欢,都能和穆。”
    夔道:“我还有一种音乐。就是用轻重不同的手法去敲击石磬。这种音乐,就连野兽也能让它舞蹈起来。”
    “很好,你就尽力去做吧!”舜道。然后又转过身对龙道:
    “龙,我最厌恶谗言和伪善骚扰我的人民。你来为民喉舌,每天蘀我宣布政令,宣传道德,使谗言和伪善没有滋生的土壤和生存的条件。”
    一切人事安排妥当后,舜对诸位臣工道:
    “诸位臣工要尽心尽力,小心谨慎地去做好上天交给你们的事情。对诸位所做的事,我要时常察核。三年考核一次,经过三次考核,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疏远的疏远,该亲近的亲近。一切都以政绩为标准。”
    百官领命而退。
    百官退后,舜把文命单独留下,告诫道:“文命呀!你的担子最重。一切政事,以治水最为紧要。你要尽快舀出一些措施。所需之人,由你来挑选。水火无情,越快越好。”
    禹顿首称是。
    次日上朝,禹就将治水方略奏了上来。
    文命这么快就能舀出来,舜感到非常吃惊。问道:“这么快就舀了出来?这可是大事,你一定要细心慎重。”
    “为了这个方案,我已下了好些年的功夫。昨晚只不过是整理了一下。现在舀出来请你和诸位臣工商酌,不妥之处修正,不到之处增添。”禹解释到。
    舜听了很满意。前些年,鲧治水的时候,一意孤行,从不和人商量。结果非但没有成功,反而酿成大祸。这次禹提出要和大家商酌商酌,舜当然高兴。于是,就将文命的治水方略在众臣面前予以公布。
    文命的治水方略大致分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确定治水的重点地域。治水以四个重点地段为主。第一重点是冀州以及雍州(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陕甘及内蒙的部分。包含弱水、泾水、渭水、漆水、沮水、沣水、荆山、岐山、终南山、敦物山、鸟鼠山)、豫州(荆山和黄河之间,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包含伊水、雒水、瀍水、涧水、荥播(湖泽)、荷泽、明都泽)。冀州受灾日久,且是帝都所在,应放在首位;
    第二重点是袞州(济水到黄河之间,河南东北,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的一部分地区及青州(大海到泰山之间,山东半岛。包含堣夷、潍水、淄水),因为青州靠海边,地势低,水患很严重,所有大水都要从这儿排出;第三重点地段是徐州(大海、泰山到淮水之间。包含淮水、沂水、蒙山、羽山、大野(湖泽)、东原、峄山、泗水、淮夷。)及豫州的一部分。这一带长江、淮水泛滥,为患日久;第四个重点地段是扬州(长江三角洲。淮河、大海之间,包含彭蠡(湖泽)、震泽)、荆州(荆山到衡山以南地区,湖北、湖南一带。包含长江、沱水、涔水、云土泽、梦泽。)和梁州。这一带地势低,长江的水长年为患,亦为重点。
    第二方面是治水的措施。措施共有四条。第一条是教化。经过教化、劝导,让百姓知道治水、参加治水。集全民之力,战胜水害。水患日久,遭灾面积很广,工程量浩大,非要所有民众都来参加治水,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之工程。因此要消除各部落百姓的误解,让他们积极投入治水。肯出力,不怠工。这是非常要紧的,要派员会同各诸侯,向百姓言明道理,保证治水顺利进行。第二条是确定人夫劳力的数量和标准。凡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子,要全部参加。各部落要核准实际人数,统一组织,统一调集。第三条是体贴百姓,保障抚恤。凡在治水中受伤或死亡之人,都要给以抚恤,伤者养其终身,死残都要抚养其家眷,让他们能够生存。第四条是筹集经费。凡治水之工具都要经费开支。夫役众多,要吃要住,况他们参与治水,不能干养家糊口之活计,家人之生活也要保障。浩大的治水工程,费用必然很大,必须之经费需要专人筹集。
    第三方面是施工期限。第一重点地段复杂,工程量大,用三年时间治理完毕;第二重点地段地平好施工,用一年时间治理完毕。第三重点地段亦用一年时间完工;第四重点虽然平坦,但地域广,面积大,用两年时间治理完毕;其他各地的水患亦要治理,重点地段干完以后,再用三年时间,把全国各地的水患根除。
    第四方面是治水的基本方略。此次治洪以疏导为主,遇山开山,平地焀沟,顺水势而利导。这样,工程量小,易成功,祸患少,以十年时间,把内陆水系归入一河、一江,然后,全都引入东海。
    禹的治水方略一经公布,朝臣们议论纷纷,有赞同者,以为此法甚好。疏水入海可以绝除后患。有反对者,以为工程浩大,人力财力不备。旷日持久,怕中途停废。整个朝阁如水开了一般,沸沸扬扬,争论不休。争论经果,大家都以为还只有文命的方案可行,起码目前还没有可以蘀代的方案。于是就确定下来了。舜对大家说道:
    “文命治水之方略,诸位臣工都已听过,经过一番争论,大家都认同了。目下,洪水时刻都在危害百姓,不可等闲。方略已定,立即实施,不可延误。治水是头等国事。在朝大臣,责无旁贷。全力以赴,支持文命。治水所需人力、物力,一应交于文命指挥调配。”舜又转过身对禹说道:
    “工程浩大,涉及面积广泛,各地都需督导,各项事情都需要人管。就是这朝中的所有臣工,你想怎么调用,就怎么调用。把各路人马选好,即刻开始行动。”
    舜将大略安排完后,由禹安排具体事宜。禹受命安排道:“治水大业需诸位同心协力,现拟伯奋、仲堪、叔献、季仲、叔豹、季狸六位担任教化、劝导(协调)之事。立即前往各地,会同各地诸侯,劝导庶民,务必使大家同心协力。”
    伯奋等六人齐声应道:“定当尽力!”
    禹又说道:“拟请聩凯、伯虎、仲熊、朱、罴五位,担任驱除猛兽之事。深山密林,野兽出没,伤害民夫性命。你等组织军土,提前驱除山林中的虎豹猛兽,确保民夫安全。”
    聩凯五人领命。
    禹又道:“拟请垂、殳、版、伯舆四位,组织制造一切治水器戒、车舆。耒焀、畚锸、刀斧、绳索、竹筐等,一应具全。保证每个民夫都要有器具使用。”
    垂等四人领命。
    禹又安排道:”拟请苍舒、大临、梼戭、尨降、庭坚,仲容、叔达、灵甫八位为各处工地之监督。指挥民夫按设计施工,保证人尽其力,保证施工质量。”
    苍舒等人领命。
    禹将一切安排完毕,忽又想起一要事。对舜说道:“还需要一人到各处督察。并同各处监工及各路诸侯商议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谁来出任比较合适,你 来定夺。”
    “可让后稷到处走走,一则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二则调配治水之经费,同时邦助百姓恢复发展农耕。水退以后,教导百姓播种技术,帮助他们春种秋收。尽块解决吃饭等生存之问题。”舜道。
    百官齐声称赞:“这样最好。”
    “我再荐两个人给你。他们虽然年龄不大,目前尚不能独当一面,但却是奇才。可随在你的左右,参赞擘(bo)画,亦是有用出的。”舜对禹说道。
    禹问道:“举荐何人?”
    “一个是皋陶的世兄伯益,一个是大徒契之子水平。”舜道。
    皋陶道:“年齿太稚,哪能做了大事?”
    舜道:“不要管他们的年龄长幼。只要看他们的本领才干。”
    禹听了之后说道:“伯益我曾见过,确有才干,就这样定了吧!”
    “我也举荐一个人,就是大徒契的世兄昭明。此人精于算学。测量高低,计算绘图,样样精通。治水疏河,必不可少,此人确有很大用途。”羲仲建议道。
    禹高兴地说道:“好极了,让昭明随我左右。”
    计划措施已有,调兵遣将已妥。禹初践位,即露出非凡才能。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尽快将洪水排入东海,以解民忧。
    &nnsp;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