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之声伴随你

第31章



    「接下来我要问的是,关于我在此的食宿,你准备收我多少钱?」
    这问题相当严肃。「平均食宿费是每星期二十五美元。下过,你将失去清洗碗盘、吸地毯、整理床褥、使用电话,以及入侵冰箱之类的特权。」
她说道:「那可能得另外再付十美元。如此一来,我想得去城裡找份工作。」
「你需要保证人吗?」
她表示:「我的社会保险号码以及高中毕业证书即是我的身分保证。」
     大约有八个月时间,我们完全不知道她在何处工作。她曾前往撒马利亚医院应徵一分在病历室打字的职务。对方向这位体重只有九十八磅的女孩说明:「你必须知道许多医学专有名词、生理学专有名词,以及精神医学专有名词,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她回答:「我明白。这正是为什麽我会去图书馆阅读《多伦医学辞典》、《史德曼医学辞典》及《华伦心理学辞典》的原因
    院方于是答应试用她。
    此刻,她突然在午餐时出现许多青少年的反叛情绪,贸然决定去密西根读大学。她的哥哥问她是否需要经济支援,她回答:「不必。」她的母亲与我也分别问她相同的问题,而我们所获得的答桉一律是「不必。」
    她将凤凰城的冬衣整理打包后,即搭乘一月底开往密西根的火车出发。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气温约在零下十一度左右。她花了三天时间办理注册事宜.以及在系主任的办公室内找到了一份工作。系主任查验她的选课表时.发现她竞选了每星期十九小时的课。半工半读的学生最多只能选读每星期十六小时的课程而已。克莉丝汀却表示:「我既然在你的办公室裡工作,你大有机会同时监督我的课业成绩与工作表现?你会知道该怎麽做的。」系主任不得不同意她的看法:「言之有理,就这麽办。」
    于是她选了十九小时的课,但她并未向系主任透露另一件事。在他的办公室内工作对她而言至关重要,因为那是储存宿舍纪录卡的地方。
    她还找到了一对儿女均已成家立业的老夫妇,并且说服他们有位年轻人住在家裡是件相当有利的事。每星期固定一次,结了婚的儿子会带老夫妻外出用餐,而已婚女儿也会带他们出去用餐。克莉丝汀非但向这家人兜售货品礼券,而且负责家中绝大部分的烹饪与清洗工作,她因此获得了免费食宿的待遇。此外,老夫妇早已成家的儿女,还会不时支付她看显小孩的临时保姆钟点费。
    在储存宿舍纪录卡的系主任办公室工作为何对她如此重要?因为惟有如此,她未按规定留宿的事情才不至于被校方发现。除了我们以及其他几位她信任的朋友外。克莉丝汀不曾告诉任何人她在百货店另有一份工作。
  ※           ※          ※          ※          
    艾瑞克森常会利用有关他子女机智过人的故事,鼓励个桉充分运用内在资源.「权威」应是藉以达成目标的利器而非阻碍——在以上桉例中,克莉丝汀非但能够选读一星朋十九小时的课程,而且擅自住在校外。此处,权威(以及象徵性的「内在权威」)再次被视为同盟而非对手。
故事5:皮尔森的砖块
   一位住在密西根的精神科医师罗勃.皮尔森曾在家中开设私人诊所,他是附近方圆六十哩内唯一的医师。距离最近的医院则远在六十哩外。某回,他安排家人全数外出探访亲戚并藉机商请建筑工人拆掉住处三楼的烟囱。负责拆烟囱的工人并不晓得皮尔森在家工作,因而一面拆卸一面将砖块顺手往下扔。罗勃无意中走出室外,正巧遇上从天而降的砖头,不偏不倚地砸中了他的前额,撞裂了他的头盖骨。
    罗勃双膝一软,几乎就此倒地下起,但他立即撑住了自己:「如果艾瑞克森在这儿就好了。可惜,真该死,他人远在亚利桑纳州,我得自行处理。」他马上利用自我催眠展开局部麻醉,随后开车行经六十哩路到达医院,办妥了挂号手续后,即召来神经外科医师并向他表一下.「我并不需要打麻醉剂。」那位神经外科医师却十分礼貌地坚持他必须注射麻药。罗勃于是告诉麻醉师:「当我身处麻醉状况时,请记录下周遭人士所说的每一句话。」
    手术过后,罗勃立即清醒并且告诉麻醉师:「开刀医师在过程中说了????」他完全记得手术过程中所有的对话。负责开刀的医师发现,罗勃甚至听见他与众人讨论该不该放片银板支撑脑壳一事时,整个人惊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罗勃尚且知会这位操刀的外科医师:「下星期三(事情发生在星期四)我得飞往旧金山,在例行年度大会中发表论文。」
    这位医师不以为然地说:「如果你只需穿着睡衣、拖鞋住院休养一个月,就算不幸中的大幸了。」
    罗勃坚持道:「且让我们达成一项协议。下星期二时,请你来此替我做全套身体检查。如果你查不出什麽毛病,我就立即飞往旧金山参加年会。如果你查出有什麽不对劲的地方,我保证乖乖待在医院裡。」罗勃描述,那位外科医师在替他进行身体检查过程中,可说是汗水林漓,然而最后却不得不批准罗勃出院。
    旧金山的年会上,我看见罗勃前额上贴着一块胶带。他扯下胶带对我说:「你觉得怎麽样?」
我问他:「你是怎麽擦伤的?」我看见一道沿着髮线伸展的疤痕。
他回答:「我的头盖骨裂了。」随即对我详述事情原委。
     ※           ※          ※          ※          
这个故事(一如有关艾瑞克森父亲心脏病发作的故事)足以显示在克服严重身体创伤方面,精神力量远胜过生理机能的复原力。事情发生时,皮尔森曾说过:「我得自行处理。」如此观念应适用于每一个人。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得在极度危难中「自行处理」——在那恐怖的必要情景中,找们往往会发现自己从不知晓的内在潜力。
皮尔森的故事充分说明了此项事实:我们一向拥有比我们自知更多的内在智慧。皮尔森甚至能证明在他麻醉状况下周遭人士所说的一言一语。有趣的是,他非但具有此番能力,而且能预做准备——先行要求麻醉师「请记录下当我身处麻醉状况时,周遭人士所说的每一句话。」当皮尔森指派他人如此任务时,他显然正在自行掌控所处情境。即使在接受麻醉的特殊状态下(一般人可能立即变得被动又无助),他依旧镇定如常般地指挥大局。
这个故事同时指出,我们平日所承担的角色往往是颠倒的。医师与麻醉师原本只是提供服务的人,病人本身才是执掌大局者。只可惜,绝大多数的病人在患病之际经常退化成无助的孩童心态,将医师视为全知全能又深具权威的父母形象。医师真正的功能其实只是运用本身内专业知识,依照病人的实际需要与渴望进行治疗而已。
故事6:跳脱瘫痪痛苦
    一位建筑工人自四十层楼的高处摔了下来,造成全身永久性瘫痪,只剩下手臂可以运用自如。他一辈子就只能如此了,他想要知道该如何应付此一痛苦的处境,然而我却告诉他:「你所能做的实在不多,顶多可以试着在疼痛神经上发展出厚实的硬茧组织。如此一来,你就不至于感到如此痛苦了。
    此外,生命自此将会变得非常无趣,因而不妨商请朋友替你带来一些卡通画册与漫画书,再请求护士提供你剪刀与浆煳。你可以开始着手製作卡通剪贴簿,再附上一些笑话与有趣的词句。製作剪贴簿的过程将令你深感愉快。每当有朋友到医院来看你时,不妨送他一本你所製作的剪贴簿。」
    自此他开始动手製作了许多的剪贴簿。
  ※           ※          ※          ※          
首先,艾瑞克森将个桉对于疼痛的关注转移至硬茧组织方面——这位建筑工人习以为常的事物。接着,他引导个桉从事一些投入生活的事。他引用老生常谈告诉个桉,生命自此将会变得非常无趣,并转而督促个桉从事社交活动——先请朋友替他带来卡通画册与漫画书,再将所製作的剪贴簿回赠朋友。这位建筑工人依言投入了製作剪贴簿的工程,却浑然不知此举将令他继续保持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他随后变成了一位自给自足的人,而且能够「跳脱」个人的痛苦,积极投入生活。
 
第九章 留住纯真的眼睛
 
  每当我们念及以新的眼光看待周遭世事时,不免联想到一些众所周知的冥想技巧。在《祕密之书》中,比罕格文.瑞杰尼斯曾描写一项佛经中的技巧:「以全新眼光看待美丽的人或平凡的事物。」他指出众人一向习惯对熟悉的事物、朋友或家人视而不见:「人们总说天底下无新鲜事。事实上却正相反,天底下从来没有老旧的人事。惟有当我们的双眼变得老旧,对周遭事物习以为常时,天底下才会毫无新鲜事可言。对孩童来说,生活中每件事情均神奇无比——这正是每件事都会令他们感到兴奋无比的原因????」他在结束此一章节内容时做了以下表示:「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周遭世事,好似生平头一回才接触它们一般????这将会提供你全新的视野。你的双眼将会变得无比纯真,无比纯真的眼睛才能真正看见事情,无比纯真的眼睛也才能引你进入内在的世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