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

第96章


    吴三桂道:“没错,我正在想,现在该怎么做?”
    “不能降!”朱国梓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世受大明天恩,如今我主都为国捐躯了,剩下我等,正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如果硬拼,是以卵击石。你得考虑清楚,我们不降,李自成一定会大军发兵来攻,而我们如何应战?这边仗一打起来,辽东满洲兵那边也趁乱过来,我们被夹在中间,除了一败,别无他路。我们败了是小,门户大开后,让清军入了关,中原大地,从此战火纷飞,百姓就再无宁日了。”吴三桂分析说。
    朱国梓想了一想,道:“我倒是有一计,不知可行否。我们可以假意投降,与那唐通等人一起去北京面见李自成,暗中则命人通知左良玉等几路军队埋伏,等到了北京外城,李自成出城迎接时,我们就杀了唐通,擒贼先擒王,将李自成拿下。他们这些贼寇投鼠忌器,一定不敢前来进攻,等左将军几路人到了,我们大军直下,也没准儿能取回北京。”
    听了朱国梓这天真的想法,吴三桂不禁笑了:“国梓,这兵家行事绝非儿戏,那李自成诡计多端,他玩了一辈子假投降,我这招能骗得了他吗?”拍了拍朱国梓的肩膀,“你放心,我自有分寸,你先回去,当务之急,是替先帝行治丧大礼,做臣子的,也算最后尽了一份心吧,降与不降,等这些事情做完了再说。”
    朱国梓点点头,随即告辞,临走时不放心地又叮嘱一句:“不能降啊,三桂兄。咱们世受大明天恩,不能做不忠不义之事。”
    吴三桂要他放心。送走朱国梓,正要睡下,又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山海关总兵高弟。
    高弟进来后第一句也是说:“吴兄,今天唐通等人来了,是不是劝降的?”
    今晚吴三桂宴请唐通等人,纯属私人身份,高弟及朱国梓等有事都未出席,所以高弟也有此一问。吴三桂道:“正是。降与不降,我正考虑,刚才国梓来过,说绝不能降。我也考虑,降了岂不是不忠不义?想和他们抗争到底。”
    高弟忧虑地说:“你先听我说一个事再做决定吧。刚有探子来报,大清国已经倾城出动,发兵进攻辽东,号称二十万兵马,今天早上抵达辽阳,我看用不了几天,就会攻到山海关了。”
    吴三桂惊道:“看来他们已经知道北京城内的事了?这些满洲兵来得好快。”
    高弟说:“是啊,我刚刚算了算,山海关城内,我有守兵一万,你有五万关宁铁骑,加上各镇逃过来的辽兵不到两万人,我们总共只有不到八万人可用,还有几十万百姓。而我们的对手,哪一方都比我们兵多,无论与谁交战,都是死路一条。”
    吴三桂道:“但是我们无论帮了哪一方取天下,又都是强助!”
    高弟道:“没错。山海关处在中原与辽东咽喉之上,只要此关一开,两路军马就都能长驱而直入,所以他们才都对将军如此重视。今天早上,我们的探子刚回来,下午我就接到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信,是写给将军您和我的,一式两份。我已经给你带来了。”
    吴三桂接过高弟递来的信,发现也是劝降信,大意就是你若投降了,封妻荫子既往不咎之类的话。
    吴三桂略一思索道:“多尔衮写此信给我,也是个稳兵之计,我怀疑他有可能避开山海关绕道直取北京,他现在真正想对付的不是我大明,而是李自成,他把李自成当成对手,是有问鼎中原的野心,这个多尔衮和皇太极一样,都是野心极大的人。”将信塞好道,“依高总兵之见,我们又该如何?”
    高弟道:“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明室已亡,想要东山再起,难上加难。先帝生前刻薄寡恩,导致勤王之兵寥寥无几。我们现在就是有复国之念,也没有这个实力。倒不如先保存实力,再相机而动,否则我们只要一个选择不慎,不但性命难保,辽东的仅有的这点资源也会丧尽。硬拼不行,我们只能选一方先降,这样才能保证辽东将来还是我们的势力,只要拥有辽东,拥兵自重,我们就没输掉一切。若要先降一方,当然是降汉不降满。”
    吴三桂点头道:“高总兵的见识很有道理。容我想一想,当务之急,还是给先帝治丧为大事。”
    高弟也告辞了。等高弟走了,吴三桂将门窗关好,拿起父亲的信仔细读了几遍,又拿起多尔衮的信仔细读了几遍,揣摩一番,心里有了主意,于是取来火石,擦着了火将两封信全烧了。
    三月二十八日一早,吴三桂为殉难的崇祯帝及其后妃治丧,全军缟素举哀,并设灵位亲自跪拜,所有的山海关守军及将领、乡绅、民团悉数到齐,连唐通、张若麒等降将也来了,整个治丧仪式进行了半天,吴三桂跪倒在崇祯灵位前,泣不成声。这个臣子对先皇的最后一个仪式,就在他痛哭之中结束。
    仪式完毕,吴三桂马上召集所有人员召开紧急会议,除唐通等人外,高弟、朱国梓等众将及吕鸣章、佘一元、刘克熙等士绅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面对降还是不降,两派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主降派以高弟为代表,不降派则以朱国梓代表,双方唇枪舌剑,谈到傍晚饭时仍没个结果。吴三桂始终没有发表意见,只听着他们不停地争论。
    说到差不多的时候,吴三桂注意到佘一元一直没有说话,于是站起来道:“大家少安毋躁,听佘先生说几句。”
    佘一元长得白白胖胖,文才甚好,在当地颇有名望,见吴三桂点他,于是站起来拱手道:“刚才听各位说话,说得都有道理,但兄弟却要问大家一句,这降与不降,到底是谁说了算,是我们说了算,还是老天说了算?”
    他这一句话,把大家说得都是一愣。吴三桂道:“愿听佘先生详解。”
    佘一元道:“兄弟认为现在的情况不是大家说了算,而是老天说了算。不降者有他们的道理,如国梓兄所言,身死报社稷,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那是为一个忠字;降者也有道理,如高总兵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那是为一个义字。兄弟倒认为,既然这个决定并不在我们手里,那我们不如猜字来做个决断,老天让我们降,就降;老天不让我们降,就不降。”
    大家听了都乐了,朱国梓道:“佘兄说笑,如此大事怎能随意一赌?”
    佘一元道:“既然不能赌,那我们就按不赌的方法来分析此事。先说不降,我们若不降,李自成大军过来,清军也杀过来了,两边交战,我们要死在李自成手里,那叫身死报社稷,我们要是死在清军手里,那也是身死报社稷。但是我们可以不死吗?可以,只要降了任何一方,我们都可以不死。我们不死,辽东就还在,但是辽东是在汉人手里,还是在满人手里,那就难说了,完全取决于我们降了哪一方。我还是把话住回说,我们要是不降,这辽东多半是落在满人手里,李自成他不要这块地方,李自成的军队虽然悍勇,但毕竟是流寇,与满人交战,他没把握胜。他胜不了,以他流寇本性,他就得走。他一走,好,辽东连山海关都归于满人之手,从此我中原百姓,北望山河,只能望洋嗟叹,而满人势力越来越大,有一天会跨过长城,直取北京,到时我们汉人王朝,就姓爱新觉罗,而不是我们汉姓了。”
    大家听得他说的这话有道理,都不再争吵,全听着他说下去。
    佘一元道:“我大明天子自太祖起,最重视的莫过于辽东,最怕的事就是我汉室天下再归于蛮夷之手,我们常说皇恩浩荡,可知皇恩中还有一条:不可丢弃土地。为保这块我大明皇上最珍惜的土地,我的意见是可降李自成。理由有二:一、他是汉人,降汉不降满,这是原则所在。二、降了他,可以提条件,我占辽东,与他北京分治,就请我们吴三桂领帅,借他之兵与关宁铁骑一道驱除满人,恢复我辽东土地,在此处休养生息,待兵强马壮之时,伺机复国。此乃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
    “好!”吴三桂听得一拍桌子,高声道,“佘先生说得有理,降汉不降满,休养生息,伺机复国,正说到我心里了,大家还有何异议?”
    众人面面相觑,没法再提反对意见,当此之时,佘一元说的权宜之计也确实可以一用。只朱国梓提了一句:“不管怎样,这都是权宜之计,请三桂兄谨记,一切是为了复国,大明天下之国本,不可动摇。”
    这次会议开完,吴三桂命佘一元以自己的名义修书一封给李自成,提出愿降,但道义上仍奉朱家天子为先帝。辽东一带,仍由自己统管。
    此信一天之内火速传往北京,李自成见信大喜,于是回复,请吴三桂入京接受封赏,封为平西侯,山海关至辽东一带,仍由他统管,请他迅速入京晋见,并与家人团聚。李自成马上又命牛金星给另外几个军阀左良玉、高杰、刘泽清写去劝降信。这个时候,只要招降了吴三桂,其他几人应该也不在话下,天下形势,对大顺王朝极为有利。
    吴三桂接回信后,立刻安顿山海关士卒,委派唐通总理山海关,高弟、朱国梓等人襄理,然后亲率大军,离开山海关向北京进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