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清社会:红楼韵事

第2章


宝钗以此表示大家的称赞是鼓励,并不是我的诗作得多么好。
  在对会费的问题上,海棠社的几位常务理诗也是非常积极。史湘云主动提出罚自己一场。怎么罚呢?是由自己做个东,请大家作诗。湘云多么豪爽啊!
  但是,湘云财力有限,难以做东。还是宝钗帮她出主意,才解决了这个难题。结果,诗社活动得又体面,又热闹,又有趣。
  诗社还扮演着活跃红楼社会气氛的作用。
  前面说了,贾府为了活跃封闭小区的文化生活,备有戏班,而且还有栊翠庵这样的寺庙。但是,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戏班不错,看戏是一种文化享受。但看戏时,主要是观众和演员的心理交流,观众之间不便过多地闲谈。你说话多了,别人还怎么听戏?所以,还得有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既能满足人们精神享受,还可以为人们互相交流提供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什么呢?诗社。当时恐怕没有比诗社更好的形式了。
  海棠社的诗词创作成为贾府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主要是藕香榭赏桂花和芦雪亭烤鹿肉。这两次活动都因为安排巧妙,又充满浓浓的诗意备受贾母的重视。两次活动虽然都是作诗,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散发着诗人们的闲情逸致。
  藕香榭的这次诗社活动,是由史湘云发起,宝钗相助策划而举行的。活动的内容是赏桂花,吃螃蟹。参加活动的不仅有常务理诗,更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凤姐等大人物,也有鸳鸯、琥珀、彩霞、平儿这些跟随主子的贴身丫头“副小姐”。活动的地点是藕香榭。这是一个盖在湖中的带回廊的大亭子。由于宝钗的策划,亭子布置得极雅致。贾母一进亭子,只见回廊上两个炉子,一个是茶炉,几个小丫头扇风炉煮茶;另一个是酒炉,几个丫头扇着炉子煮酒。再配上一池碧水,真是人间仙境。
  饭食也很简单,没有什么三盆六碗,就是吃螃蟹,相当于吃自助餐,自取自剥自吃,活动自如。人们赏着藕香榭旁的两株大桂花树上的桂花,吃着螃蟹,开着玩笑。那些“副小姐”们更是打打闹闹,拿着螃蟹互相抹来抹去,逗得贾母开怀大笑。
  赏了桂花,吃足了螃蟹。笑够了,说够了,贾母带着王夫人回去休息去了。常务理诗们开始作诗。这次诗社的主题是咏菊花,共有十二个题目:《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诗作好后,李纨阅卷评论,黛玉作得最好。李纨又指出宝钗、湘云、探春的诗作的优点。宝玉又落榜了,但他一点也不在乎,反而为黛玉拔取头筹而高兴。
  这一次诗社的特点是抓住了秋天的特色。持螯赏桂咏菊,是秋天的乐趣。史湘云利用起诗社的机会,让贾府上下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尽享“秋”的乐趣,对提高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大有益处。诗社的影响范围已不再只限于海棠社了。
具有红楼特色的海棠社(3)
  第二次比较大的活动是芦雪亭烤肉。
  这次活动是在冬日大雪中进行的。活动由李纨发起,在芦雪亭举办。这次活动参加的人很多,除贾母、王夫人、凤姐和常务理诗外,还有新近入住大观园的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几位新来的亲戚的姑娘,还有宝钗的“副小姐”香菱。李纨发起这次活动的目的很明确,一是赏雪景,二是作诗,三是顺便为新来的几个姑娘接风。
  活动的地点选在芦雪亭。屋里有北方的大炕,又有烤炉。常务理诗们大吃烤鹿肉,饮酒,赋诗,赏雪景。贾母也来凑热闹,她一进芦雪亭便被宝玉从栊翠庵要来的那枝红梅所吸引。出了芦雪亭后,又见宝琴披着鲜红的斗篷站在山坡上,旁边一个丫鬟托着一个花瓶,里面插着一枝红梅,大雪之中,显得格外醒目俊俏。贾母高兴地感叹,活脱脱一幅仇十洲画的《双艳图》。
  还有一点不能不强调,诗社的活动进入了大众文化的范畴,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发生了作用。
  贾母参加了好几次诗社活动,在充分享受生活的同时,她又引导诗社的创作向大众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众常务理诗的诗作得好,但究竟怎么个好法,也只有他们自己能说清,其他人实在没有这个水平。一种文化活动只局限在几个人中间,生命力是有限的。如何使诗社的创作能为大众所利用,所欣赏,正是贾母要考虑的问题。贾母建议众常务理诗,作诗的同时,也可以作些灯谜,供全府的人在正月里猜谜。
  灯谜,实际上就是谜语。正月里贾府要挂很多灯,供人们赏灯。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灯下,又增加了赏灯的兴趣,同时也便于人们利用灯光看清谜面,谓之灯谜。这是贾府过节年年少不了的,也是很多人家过节时的保留活动,以前就有过元妃在正月赐灯谜的故事。
  灯谜从哪里来?一种是豪门朋友作为礼物送来的。元妃赐过灯谜,官府之间自然会互送灯谜增加感情。一种是从街上买的。灯谜既然可以作为礼物送人,自然也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卖年礼的店请一些穷秀才作许多灯谜,再高价卖出去。贾府以前就曾买过灯谜,不是买的话,正月里的几千个灯谜是从哪里来的。再一种就是自己作。正月里元妃赐灯谜给贾府,如有猜着的可作一个灯谜由太监带给元春。于是贾府里的主子们又猜灯谜,又作灯谜,忙得不亦乐乎。
  贾母非常高兴,命人搬来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来放在正屋,命那些常务理诗和候补理诗都作灯谜贴在灯下,大家互猜,分外有趣。
  自作自猜的灯谜比从外面买来的猜着有趣。但那时海棠社还未成立,还没有一个适当的组织把这个活动推广开来。现在有了海棠社,正好可以发挥作用了。芦雪亭联诗后,大家又都投入了作灯谜的热潮。宝琴跟着父亲经商,跑了很多地方,她把十处古迹的逸闻趣事作成十首诗,题目为《赤壁怀古》《钟山怀古》《淮阴怀古》《广陵怀古》等。诗写得很好,更妙的是这十首诗全部是灯谜,十分难得。
  经贾母这一引导,诗社的创作已是为大家创作,为大家服务了。
  贾母对于诗社的指导很得力。诗社是一个高雅的艺术团体,如果为了提高荣国府的几百人对于高雅文化的欣赏水平,派诗社的常务理诗们去当先生,教贾环、袭人、平儿之类的人去学写诗,那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贾母没有这样做,她找到一种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沟通的渠道——作灯谜。诗很难欣赏,灯谜大家都能猜。
  重要的是,由于诗社创作成绩很大,在获得贾府的财政支持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争取活动经费的尖锐斗争(1)
  海棠社成立后,马上面临着经费危机。
  海棠社的诗既不要出版,也无须发行,在这方面海棠社倒不需要钱。海棠社需要的是会务费。笔会一开,吃喝都来。开一次笔会,需要准备一些酒来助兴。贾府的主子们的饮食很好,常务理诗们也不是为了赶着吃点什么去参加笔会。但既然这么多人凑在一起,总得喝点什么润润嗓子吧。那么喝什么呢?喝茶。但是,光喝茶还不行。要作诗,就要有好兴致,什么东西能使人兴致好呢?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嘛。喝了杜康,精神兴奋起来了,话也多了,舌头也快了,不敢说的话也都敢说了,于是诗兴也大发了。
  酒是辣的,喝了酒还得吃点菜让舌头不要辣麻了,也让胃口舒服一点。于是,就得准备菜。贾府的人吃惯了好的,一个茄子还得用鸡肉鸡汤弄好多遍。如果诗会上都是炒白菜、土豆丝,常务理诗们还会有什么诗兴。所以,笔会上的菜还得精致。这样一来,开一次笔会就得好几两银子。这钱从哪里来?要知道,宝玉、探春一个月的生活费每人才二两银子,一下子拿出五六两银子办笔会,对谁都是很头疼的事。
  海棠社是探春起的头,探春每月也有二两银子。但她是庶出,没有人格外给她挹注。大家在秋爽斋起诗社咏海棠后,只是“略用些酒果”。看那个意思,只是“意思意思”而已。
  史湘云当时回家去了,后来听宝玉派去给她送鲜果的婆子说大观园众姐妹结了诗社在作诗呢,当时就急得不得了,他们结诗社怎么也不告诉我。宝玉听婆子回来说云姑娘急得不得了,马上逼着贾母把湘云接来。湘云来后很高兴,主动提出“罚我一个东”,就是史湘云主动提出由她做东设席请常务理诗来参加笔会。
  当晚,史湘云兴致勃勃地在灯下拟订计划。宝钗好心地提醒她,虽然诗社是大家聚在一起玩玩,但也要认真对待,想得周到,自己花费不多,大家玩得高兴,这才有趣;你有几个钱?都拿出来做东都不够,你怎么办?
  史湘云顿然醒悟,确实如此。但大话已说出去了,怎么办呢?还是宝钗给她出主意才解决了问题。原来宝钗家的田庄上出产味道很好的大螃蟹,宝钗叫薛蟠给庄子上的人说一声,叫他们马上抓些又大又肥的螃蟹来,这是不花钱的。当时正是秋天,桂花开放,持螯赏桂乃是一件极雅的事。贾府从贾母起都爱吃螃蟹,笔会那天,请大家持螯赏桂,吃好了大家再作诗岂不是诗兴大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