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清社会:红楼韵事

第3章


  这个主意确实很好,又雅又热闹又有趣,解决了湘云的燃眉之急。
  宝钗的为人很好,乐于助人,隐恶扬善。不幸她最后嫁给了贾宝玉这个“无事忙”,真令人惋惜。
  这次持螯赏桂咏菊诗会开得很成功,但也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海棠社的活动经费问题。有红楼里的管家事后算了一笔账,这些螃蟹如果到集市上去买,起码得花十五两银子,再加上酒钱和其他的菜钱,起码得用二十两银子,把海棠社常务理诗和候补理诗的月钱(也就是每月的生活费,小姐每人每月二两)都拿出来也不够。理诗们倒可以凑合,可万一贾母闻讯赶来凑热闹怎么办?总不能给贾母吃炒白菜和土豆丝吧。经费问题怎么解决?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是请官中(也就是贾府大柜)拨款,也就是请凤姐拨款。
  别看凤姐和姑娘们嘻嘻哈哈的,心里面可有主意呢。凤姐拨款,自然是从大柜的预算里拨款。贾府里每个月每个人的月钱是不能任意增减的,有什么人出了事也都按“旧账”办,这是凤姐不能随便增减的。除此之外,贾府还有很多花钱的地方,例如大观园里要补种树木等等。这都是些临时性、一次性的花费,要花多少钱,凤姐决策起来伸缩余地比较大。按凤姐的计算,诗社每年有二百两银子的经费基本可以满足需要。起诗社是正大光明的事,而且有经济效益(例如作灯谜),每年花二百两银子大家应该是不会有意见的,须知贾芸领着人在大观园补种树木一次就花了二百两银子。
争取活动经费的尖锐斗争(2)
  但是,凤姐是个雁过拔毛的人。贾芸领了二百多两银子去补种树木,事先可是送了凤姐十五两银子的冰片麝香。现在诗社一个毛的礼都没有送过来,就每年拨二百两银子给她们,哪有这样便宜的事?
  李纨、探春知道这笔钱不好要,便大家约齐到凤姐这里来。当时去的人除李纨和探春外,其他还有什么人书里没有写。估计黛玉、宝钗、湘云都没有去,她们都是亲戚,不好出面。迎春也没有去,她是二木头,不爱参加这个活动。惜春肯定去了,因为她奉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要从凤姐这里找一些画料,这个活只有惜春亲临挑拣才行,别人不能代替。估计当时去的就是这三个人。
  凤姐很敏感,一见来了这么些人,就知道准有要钱的问题提出来。探春先不提拨款的请求,只是提出请凤姐去做诗社的“监察御史”。凤姐立即揭穿探春的真正企图,什么监察御史,分明是叫我做进钱的铜商罢了;你们起诗社轮流做东,月钱不够花,弄个监察御史给我,好跟我要钱。
  从凤姐的立场来看,她不应该这么说,她应该等探春自己提出拨款的请求。凤姐不等她们自己提出,主动挑开这个话题,岂不是正好使探春她们顺竿子爬上来?看来凤姐一开始就知道她们是要钱来的,而且准备拨钱给她们。这些姑娘片子现在是无钱无势,但她们都是老太太的心头肉,是一个都不能得罪的。再说,她们将来都要出嫁,倘若女婿家有出息,还要靠她们的后援呢,怎能为了区区二百两银子种下仇恨呢?
  凤姐的考虑非常周到。贾府后来被抄家后,贾芸、贾环浑水摸鱼,把凤姐唯一的女儿巧姐儿卖给外藩做婢,幸亏平儿闻讯后把巧姐隐藏在刘姥姥家才躲过一劫。在这个危难时刻,嫁到镇海统制家做媳妇的探春随着调任京城供职的公公和丈夫回到了京城。镇海统制刚刚立了大功,海疆平靖,统带水军班师回京,自然是十分风光。这时的探春也不是过去的三姑娘了,而是重臣的儿媳,她说一句话,贾府的人都得好好地听着。探春的到来,及时地解救了巧姐儿,使巧姐儿得以安全地回到贾府,贾环等人则得到了严厉的惩罚。凤姐当年拨诗社经费时的慷慨得到了探春的丰厚回报。
  凤姐对探春很客气,没有为难她,专门拿李纨开涮。凤姐算了一算账,贾府大柜上每年拨给李纨的钱总共有五百两银子,李大嫂子每年拿出二百两银子作为诗社的活动经费不会有问题,何必捂着钱袋子不放,还专门到我这里来要钱。凤姐特别点出,姑娘们都大了,没几年都要出嫁了,满打满算,诗社的活动经费三年共需六百两,就这点钱你还不愿出。
  凤姐的话看来好似是开玩笑,其实句句都打在李纨的要害处。李纨由于守节,又拉扯着贾兰,贾母特别照顾,给她经济上以充分的支持。但李纨有很大的危机感,除了大柜上给她的这笔钱以外,她没有一分钱的额外收入。贾兰尚小,正在读书,将来能否做官挣钱尚且是一个问题,她敢大把大把地乱花钱吗?
  现在,凤姐把球踢给自己,李纨怎么办?她要回答不好,钱要不到,姑娘们可就要把气撒到她的头上。
  李纨在书里是一个不爱多说话的妇女,“心如槁灰”。其实呢,李纨是一个头脑清楚,语风很快的妇女。她富有同情心,是贾府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林黛玉临死前,谁都不来,只有李纨不顾一切禁忌,为黛玉送终。凤姐错误地估计了李纨,以为她好欺负,结果遭到了李纨的迎头痛击。
  李纨是王夫人长子贾珠的遗孀,凤姐是贾赦的二儿子贾琏的媳妇,在荣国府里按统一的排行,李纨是大嫂,凤姐是二嫂。凤姐掌握着荣国府的大权,实际地位高于李纨。凤姐敢跟李纨“算账”,凭的就是这份实力。
  李纨向来说话低声下气,但这次是连珠炮般地反击。这个反击的力量相当大,使凤姐难以招架。语言也非常泼辣,没有一句斯文话,句句都是市井泼妇骂架的传统语言。从气势上看,李纨完全压倒了厉害的凤姐。李纨的这番吵骂,为我们研究吵架传播学提供了好案例。
争取活动经费的尖锐斗争(3)
  吵架,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传播方式。表面看起来,吵架传播的主体和受众只有两个人,即吵架的双方,但实际上受众还包括那些旁听的观众。两个人吵架时,立即会有一些人跑过来看吵架,这些人可称之为旁听的受众。一般情况下,旁听的受众并不了解两个人吵架的内情,自然也就无法判断是非。因此,吵架传播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取得旁听受众的同情,而是在有大批旁听受众的情况下给对方以厉声呵斥,从心理上给对方以沉重的打击。市井上不会吵架的人,总是想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对方折服,往往错过战机,被对方厉声呵斥痛骂,从此抬不起头来。反过来,市井上会吵架的人根本不和你说长论短,只是使劲地用简短犀利的语言羞辱你,痛骂你,从而达到从心理上挫败对方的目的。
  别看李纨平时不言不语,关键时刻一点也不含糊。她根本不和凤姐去算账,而是拼命攻击凤姐,凡是能骂出来的难听话李纨都骂出来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开玩笑的表象下进行的。李纨痛骂凤姐,脸上却堆满了笑容。
  李纨为什么会这样?一是正当防卫。别人揭你的短,你不反击,以后难以在姑娘们面前抬头,这个海棠社的社长也当不成了。二是李纨讨厌凤姐的为人。此女尖酸刻薄,溜须拍马,甚至敢打平儿。李纨长期守寡,心头寂寞,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像平儿这样聪明漂亮、能干忠心的终身女伴,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虽然如此,李纨可把平儿想象成自己的忠实女伴,处处护着平儿。藕香榭持螯赏桂,平儿匆匆跑来要十几个螃蟹拿回去给凤姐吃。李纨把平儿留下,让一个婆子把螃蟹给凤姐送去。平儿怕凤姐生气要回去,李纨拉住她,“偏不许你回去”。李纨让平儿坐,平儿不敢坐,李纨拉她坐下,“偏要让你坐”。平儿坐下喝酒吃螃蟹,李纨搂着她,喜爱得不得了,连连怪自己命不好,没个像平儿这样的好丫头伴着自己。
  在这里我们看到,李纨实际上把平儿视为同伴的榜样,心上喜欢,行动上就处处护着平儿。凤姐打了平儿,李纨把平儿带到大观园散心。在今天的冲突中,就直接为平儿打抱不平,骂凤姐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儿才是。怎么换个过儿?凤姐为丫头,平儿为主子。
  李纨对平儿的喜爱已超出了女性对女性喜爱的范畴。说句实在话,这种喜爱已进入了同性友恋的范畴。你看李纨把平儿揽在怀里,轻轻地摸着她,以至于平儿被摸得身上怪痒痒的。这不是同性友恋是什么?
  凤姐是何等厉害的角色,她怎么没有反击李纨呢?这是因为,李纨是大嫂子,是长辈,贾母特别尊敬李纨,凤姐不敢撒野!再则凤姐估计有什么把柄在李纨手中了。什么把柄,就是凤姐把大家的月钱故意推迟发放,把这些银子放出去收几天的利钱。这是很要害的一件事,平儿脑子一热告诉了袭人。这个袭人是贾府第一谍,自然会告诉王夫人。王夫人也很可能告诉了李纨,叫李纨注意。李纨迟不要,早不要,偏偏在平儿告诉袭人这件事后去要活动经费,而且底气这么足,也是凭着抓住了凤姐的把柄。
  凤姐到底给海棠社发放了她许诺的“先给五十两银子”的活动经费了没有,书里没有写,估计是给了。诗社在芦雪亭联句时,大家恭请凤姐起头一句,凤姐起了一句“一夜北风紧”。这一句很俗,但海棠社的常务理诗们都恭维说“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