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戴绿帽子

第23章


  萧太后之死对晚年的韩德让打击挺大——本来可以安享的退休生活,一下子就没了。他从此抑郁寡欢,一年后便重病不起。尽管圣宗和皇后尽心服侍,每天执子媳礼为他端汤送药,无奈天意难违,回天乏术。统和二十九年(公元1011)三月初,韩德让也与世长辞,享年71岁。
  辽圣宗为韩德让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且葬仪跟萧太后一个规格。更难能可贵的是,虽为臣子,但他破天荒地进了皇陵——被安葬在了萧太后的陵旁。
  一生神武如萧燕燕,生前身后,可谓无憾——是为完美。
  (完)
  二十、萧观音——一首“艳词”引发的血案
  (1)
  众所周知,在咱国的古代,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女人读书是可耻的。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所谓读书越多越反动。
  这是赤裸裸的霸权和压迫。
  但,伟人说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李清照。
  其实,同等段位的古代才女,远远不止李清照一人。只是因为李清照性格外向,经常参加文人集会,曝光率比较高,所以占据了大多数人的眼球,所以被后生小子们顶礼膜拜。
  而高手有时是供芸芸众生用来视而不见的,他们像潜伏在暗夜的黑,存在又非存在着。比如,那个大辽国的才女皇后萧观音,有几个人知道她?
  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吗?我来告诉你。
  萧观音,生于1040年,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何所有的萧皇后一样,萧观音也有一个牛逼的家庭背景——用2009年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她“有一个姓‘毕’的姥爷”——老爸是枢密使萧惠,姑姑则是钦哀皇后。想当年,耶律洪基还是燕赵王的时候,她就嫁给了他。这一年,她刚刚四岁。
  由于是青梅竹马,所以二人的婚后生活十分和谐。
  契丹民族是个尚武的民族,不大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但萧观音是个另类。她饱读诗书,写得一手的好诗词。
  (2)
  有一次,爱玩的耶律洪基带她出去打猎,在归后的宴会上,她突发诗兴,随口赋诗一首:“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哪叫猛虎不投降!” 顿时技惊四座。诗中饱藏的豪迈之气,令辽国满朝君臣无不叹服。经过宣传部门的极力渲染,从此,辽国人都知道他们有一个会作诗的皇后。
  其实作诗对于人家萧观音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她还谈得一手好琵琶,那水准,放在今天来说,完全可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另外,萧观音长得也漂亮,身材亦达标。总之,这么说吧,萧观音是个内外兼修的出色的女人。
  更重要的是,她还给耶律洪基生了个儿子,此子没多久就被狂喜不已的耶律洪基立为了太子——即耶律浚。
  拥有如此完美的表现,再加上从小培养起的感情,萧观音在后宫中可说是一枝独秀,最得皇帝的欢心,被时人称为耶律洪基的“红颜知己”。
  做皇后做到这个份上,真是有面子啊。
  但是(不好意思,我又得使用转折了),有一个词叫做物极必反,高峰来了,接下来就只好走下坡路了。
  萧观音和耶律洪基夫妻关系的下坡路是从一次“进谏”开始的。
  前面说过,耶律洪基是个贪玩的皇帝,老大不小了还童心未泯。他最爱玩的一个游戏就是打猎。按说,处理政事处理累了,出去打打猎放松放松身心也无可厚非,劳逸结合嘛。可要命的是,耶律洪基上瘾了。什么叫上瘾呢?就是把打猎当成生活的主旋律了,而原本重要的政事被撂在了一旁,不闻不问。并且他就像迷上网游而不顾学习的中学生一样,深陷其中,任凭臣子们苦口婆心地劝诫,依然我行我素。
  萧观音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还不把国给弄忘了啊?她把心一横,决定越俎代庖,干点大臣们才干的事儿——进谏。为了郑重起见,她甚至放弃了口头进谏,儿采用严肃的书面形式。于是,一封叫做《谏猎疏》的奏折送到了耶律洪基的手中:“妾闻穆王远驾,周德用衰;太康伏豫,夏社几屋。此游佃之往戒,帝王之龟鉴也。”
  刚开始,耶律洪基还以为是皇后新写的诗词呢,谁想打开一看,竟然是这么个玩意。当时,耶律洪基正处在和打猎这项运动的热恋时期,有点谁劝说就灭谁的架步。萧观音这封奏折正好撞在了耶律洪基的兴头上。
  他心里不高兴了。
  碍于皇后的面子和以往浓烈的情意,他表面上表示纳谏,要从善如流,其实心里对萧观音有点烦了,从此对萧观音逐渐疏远起来。
  真是伴君如伴虎啊,原本多么深厚的感情,就这么一封破奏折,就出现罅隙了。看来皇帝真是个神经质的职业,而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惯出来的毛病——你想啊,若是有个可以弹劾他下台的机构,他还敢如此任性、如此肆意胡为吗?
  扯远了,总不能要求那时候就有个参议院什么的。所以,理解万岁,言归正传。
  话说萧观音被耶律洪基冷落之后,心中十分不解,继而惊诧,继而悲从心起。为了排解这悲伤,她作词十首,题名《回心院》,并令宫中伶官赵惟一谱上曲子,自己整天抱着把琵琶自弹自唱,以其获得耶律洪基的回心转意。
  为了让大家享受一下萧观音的才情,现把十首词抄录于下:
  第一首写她督促宫人打扫宫殿:“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空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第二首写擦拭象牙床:“拂象床,凭梦借高塘;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第三首写更换香枕:“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使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第25节
  第四首写铺陈锦被:“铺绣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魂。铺翠被,待君睡。”
  第五首写张挂绣帐:“装乡帐,金钩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眠。
  第六首写整理床褥:“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被,待君临。”
  第七首写弛张瑶席:“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第八首写剔亮银灯:“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使君王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第九首写点燃香炉:“热薰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热薰炉,待君娱。”
  第十首写弹奏鸣筝:“张鸣筝,恰恰语娇鸯;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多么横竖都溢的才华啊,多么惹人疼惜的浓性蜜意啊。可没办法,不管她怎末弹唱,耶律洪基仍然不给面子——他彻底冷落了她。 
  与之同时,耶律洪基也越来越神经了。
  他不但终日以狩猎宴饮为乐,荒废国事,还别出心裁地发明了以掷骰子的方式来任用大臣的独家秘方,可谓堕落为昏庸之君了。此外,他还放着后宫佳丽不闻不问,专门打野食,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他经常冒用萧观音的名义把大臣李俨的老婆邢氏召进宫里,供其淫乐。而被皇帝戴了绿帽子的李俨,也是人中极品,他不但不恼怒,还嘱咐老婆一定要把皇帝伺候舒服,我靠,真他妈的是忠心不二的好臣子啊——尽管谁都知道,他只是想借此升官而已。
  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萧观音绝望了。回想曾经的美好时光,她大概唯有暗自感叹:我猜到了故事的开头,但没有猜到故事的结局。
  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日子还得过啊。
  好在萧观音是个想得开的人。她不但要把日子过下去,而且还要过得精彩,过得绚烂。可是,要达到这一目标,目前她最缺的是一个男人的滋润——试想,对于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来说,没有男人同床共枕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啊。
  终于,上天看不下去了,它大手一挥,一个迷人的男人向她款款走来。他就是赵惟一——那个为她的《回心院》谱曲的男人。
  (3)
  装逼点说,事物是有普遍联系的,但这个联系却是偶然的。混不吝地说,就是宿命。严谨点说,就是规律——一种超出人类解释能力的规律。
  当时,若不是萧观音做了个《回心院》,而且想找人谱上最合适的曲子,她和赵惟一的人生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有交集。
  事实是他们的确交集了——在我这个宿命论者看来,这就叫天意。
  但萧观音和赵惟一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一腿的。我在前面交代过:萧观音找人谱曲的目的,是为了供人吟唱以便引起耶律洪基的注意,从而回心转意。所以,至少在谱曲后的一段时间内,萧观音还是在幽幽地等待耶律洪基的临幸,并没有红杏出墙的打算。
  她等来的却是耶律洪基的残忍。
  既然如此,那就怪不得萧观音自谋出路了。于是,近水楼台的赵惟一成了最佳选择。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想当初,赵惟一击败辽宫内的其他所有伶人,在《回心院》谱曲海选中发挥出色,所谱之曲被萧观音选用。选用后,他就经常被召进后宫,给皇后当陪练。后来,时日一长,萧观音久久不见耶律洪基的身影,而面前又守着如此一个跟自己志趣相投又英俊秀雅的小白脸,心中难免有了点其他的想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