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媒·戒

第41章


  王伟对佛教音乐的理解,俨然一个专家,他的表述方式,又象一个抒情诗人,这正是客户所要的。
  王伟继续说,所谓地道,那就一定要遵循佛教的仪轨,娱乐的元素要少用,但又不能不用,这是一个度的问题,我们让娱乐成为一种表现手法、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内涵一定全是佛教的根本性的东西,不能喧宾夺主。
  第三,宗教与艺术不是完全割离的,它有一个桥梁,为了服务于这次节会,我们会自己创作一些东西,因为你不能照搬人家的,你要有所创新。那是什么呢?我们不变它的内核,只做形式上的创新,也就是说,我们得对节目进行重新编排和再创作。比如说,你们邀请了六大名寺的佛乐团,他们很棒很有特点,但特点同时就是缺陷,因为僧人虽然很庄严、很符合佛教的仪轨,但是他们不懂电视、不懂舞台表现,那么,我们就给他调一调,排一排,彰显它的形式感,让它有舞台表现力。
  王伟讲得很生动很实在,他的客户完全被他打动了。
  也就一两轮接触,大的原则很快就定下来了,该签合同该谈钱了。
  他们把底子兜给了王伟,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钱,政府每年给南岳寿文化节的行政拔款是50万,这是一个固定的专款,然后他们是五年一大做,通过市场营销搞点钱,这一年正好是大做,他们有把握再从外面搞个200万,这样,一共是250万元左右。支出方面是这样,全国各地和尚僧人的接待,包括其他公共关系方面的接待,估计要花掉100多万,还有一些不可预知的支出,也得预留几十万,这样,他们能给王伟的钱便不足一百万了。你能大搞得了吗?
  最后他们签的合同金额是90万。南岳区政府也觉得太亏欠王伟了,就把音乐会的门票那一块划拔给了他们,让他们去卖票,卖多少算多少,都是王伟他们的。
  王伟当然不能把它当成是公益活动,他得多少赚点钱。在合同的细节方面,显示了王伟精打细算的一面。对于第一单,他想得最多的其实还不是挣多少钱,而是它的可操作性,必须把策划书上的内容执行到位。王伟取长补短,把节目主持人、名星演唱人员这一块拿下来,把所有和尚僧人的邀请、佛乐团的邀请、公共关系方面的邀请,全部划给当地政府,包括客人衣食住行等全部接待事宜,他既无资源优势,更怕接待不周坏了人家的清规戒律或闹出什么笑话。还有就是舞台的搭建,他只提技术要求,把具体搭建事宜也划给了区政府,因为舞台搭建是个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就是一些钢管呀,脚手架呀之类建筑材料,再加上一些劳动力。区政府有优势,在当地随便找家建筑公司或包工头就能弄好。
  90万,负责节会的开幕式和佛教音乐晚会,其实在王伟当时眼里,已经是一笔大钱了,你想呀,他在生活频道做一个栏目,做一年也就50万。做“大当家”节目,1万块钱一期的制作费嘛,一年也才50万,得做50期节目。
  当然,做开幕式、做晚会,跟做电视台的节目还是不一样的,你得组织一个庞大的执行队伍,你得请演员请节目主持人,你还得把价值几十万上百万的灯光音响弄到现场去,并保证它们正常工作。还有,演出有那么多环节,得衔接好,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纰漏。
  这个时候,王伟也就一光杆司令。
  做方案、起草合同,都是他一个人干的。他还身兼律师、业务员,总经理、司机和公关经理,谈判阶段一条龙的流水作业,他包全了。
  如果南岳区区政府知道这一情况,不知道会不会吓出一身冷汗?
  真等他把合同签了下来,王鹏倒急了:离活动只是两个月了,你行不行呀?
  王伟说行,当然能行。
  有什么不行的?在王伟准备接这活儿之前,他已经把各个环节的工作象过电影似地过了一遍,他不是一个莽夫,他是一个谋定后动的人。
  合同一签,王伟立即招兵买马。
  王伟把眼光盯在过去的老同事老部下身上,他首先就找了李卫。
  李卫当时在龙丹妮的手下工作。仇晓不是和晓雯、贾芳做了一档《闺中密友》的节目吗?李卫就在仇晓那个节目组里当编导。李卫跟王伟是老搭档,也是王伟的老部下,王伟知道他做事踏实。他直截了当地问李卫,你在那边干得怎么样?不行就过来跟我干,大家一起合作。王伟特意提醒他,我那儿是公司呀,比不上正规的电视台呀。李卫二话没说,第二天就把那边的职给辞了,到王伟这儿来了。
  当时天娱传媒条件差呀,什么都没有。办公室电脑都没有一台,但王伟很有信心,他知道,“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过了几天,王伟抽空专程跑了一趟北京,他要去挖王谅。
  王谅也是王伟做《大当家》制片人时的同事,这个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编剧系的河南人,很有才气也很有能力。他当时正在北京做一档节目,好象叫什么“艺人连环炮”。一边当导演,一边打杂、一边学习学习充充电什么的。那个节目本身不温不火,大家都不是很顺心。王谅也很快就答应了。
  李卫和王谅两个人到位以后,王伟心里就有点底了。后来王谅、李卫又找了周镇,负责音乐制作,不过,周镇那时是客串性质,他要到第二年才会正式加入王伟团队。
  第三个到位的是王平波。他曾经在一个保险公司干得非常出色,业绩首屈一指,却因为不想屈服于官场的潜规则而愤然辞职。他本来想拉王伟做某个牌子的酒的代理,却被王伟拉进了天娱传媒。
  王伟对他们进行了分工:王谅任总导演,管节目;李卫任总制片,负责技术、设备、编辑、后勤保障等等;王平波呢,当时区政府不是把演出门票划给了他们吗?就去做“票贩子”吧。
  班子搭起来以后,节目这一块很快就上路了,王谅做事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算是一名虎将。王伟又给他安排了几个副手,事情便顺顺当当地做起来了。李卫就更不用说了,他办事从来不需要王伟操心。唯一不好弄的是王平波管的票务那一块。按王伟最初的设想,一万张票,平均票价500元,他们可以有500万的进账,扣除20%的票务营销成本,还有400万,多么令人鼓舞。但推销起来才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
  演出门票主要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地推广,因为是佛教音乐会,不方便大张旗鼓地宣传,加上定价偏高,推销起来非常困难。但王伟他们做事的诚信和劲头,还是感动了南岳大庙的主持和区政府,一方面通过佛教寺庙网络由和尚僧人们对外“化缘”,另一方面区政府也通过它的影响力,发动大家支持一下,这样下来,最后也才卖了20来万。
  2004年10月18日,中国佛教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气势最为磅礴的佛教盛会“盛世梵呗妙音禅韵”中国南岳衡山大型佛教音乐会,在万寿广场隆重举行。
  那是国内首场大型广场佛乐演出,佛教音乐会涵盖汉传、南传、藏传三大佛教流派音乐精华,圣徒云集,来自北京灵光寺、福建南普陀寺、北京雍和宫、甘肃拉卜楞寺、西双版纳总佛寺、嵩山少林寺等各大寺庙僧众以及包括修行居士曾志伟和黄安在内的两岸三地佛教信徒近千人参加演出,组成豪华佛乐团。《洒净祈福》大型法事表演,《普安咒》曲的生动演奏,对长期浸淫于现代流行音乐的人们来说,无异于智慧之声、天籁之音。
  这场佛教音乐会获得了巨大成功。
  有网友评论说,这台佛教音乐晚会宁静、致远、肃穆、平和,象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在庄严佛法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启迪广大有情趋向觉醒,接应无量众生走向解脱。
  这届节会后,南岳成立了佛乐团,定期向香客游人进行佛乐表演,渐渐地南岳佛乐成了一个品牌、一张名片。
  当时的区长、现在的南岳区委书记刘力华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南岳打造了两个人,一个是走钢丝的阿迪力,一个就是办佛教音乐晚会的王伟。
  这说明,区委区政府给王伟和他的团队打了满分。
  那场晚会扣除花费,王伟他们赚了三四十万。
  相对于一两年以后一次节会活动数百万近千万的入账,这点利润真的算不了什么,但作为天娱传媒在活动运营方面的第一个项目,它的开创性意义,却不容低估。
  首先,它让王伟看到了活动运营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从纯粹的商业意义上来说,活动运营这一块一点也不亚于《超级女声》之于天娱传媒。这种说法乍听有点夸张,其实不然。我们可以做一下简单的类比,当时娱乐频道全年的广告收入为3000多万元,对于广告投放超过100万元的客户,在频道被称为“大单”,频道总监一般会亲自出面洽谈或宴请人家,客户的广告得占用频道时段资源半年乃至一年;
  反过来说,活动运营在媒体上的播出时间是有限的,它甚至可以不归类于广告,而直接成为节目内容,因为如果做得好,是可以为频道赢得收视率甚至插播广告的。其次,它可以说是一种知识、技术加媒体资源的输出,基本上是用可以用客户的预付款来完成运作的。而且,如果把活动的流程科学地归纳总结,活动运营完全可以具有工业产品的主要属性,可以被克隆和移埴,所以它具有良好的扩张能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