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从未悲观,决不自暴自弃,“无边行程望欲迷”,“徘徊千壁向丹青”,他临摹敦煌壁画,研读佛教经典,钟情放正遭灭绝的文化艺术,倾注着对生活的无限激情和无私的爱意。就在这最为艰难的时世,高尔泰开始了对人的主题的血性之思,探索中国艺术发生与衰微的脉络,沉思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的微妙关联。到八二年出版的《论美》一书中大多数篇章就是他在苦难岁月里酿造的精神之芳醇。可惜“天地不与哲人同忧”,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八零年,人生中本该最奢侈也最绚烂的岁月就被抛在大漠雄风之中,永绝放蓝天丽日。
正如为《论美》一书作序的谢昌余先生所说,苦难的岁月没有在高尔泰的心灵里留下可怕的黑洞。在平反纠错、落实政策后的几年,他前所未有的激情爆发使他的感性生命力亮丽起来,精神创造力也空前高涨。八十年代,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一统天下,他还自信地告诉人们说,主观论美学“己消失了”。果真如此吗?高尔泰从来不作表面的争辩,只是一篇又一篇地写出那些极富个性、灵性与诗情的文字,告诉人们说,美的本质也就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自由,美是自由的象征,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一时间,他很快赢得了青年的格外尊重,不仅因其饱浸苦水却不失其伟岸的形象,敢恨敢爱,一往深情的真诚人格,而且还因为他的美学就是对自由的诉求,对生命感性动力的执着肯定。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不幸而落寞失意的年轻人都自然而然地想起这位饱经苍桑的伟大导师,又把他当作前辈和朋友而汲取奋求的力量。因而他的美学,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关怀与指引,而不是写进教科书的公理或教条。所谓“美是主观的”,到了八十年代就发展为美是主体自由的象征实现:所谓“美感是绝对的”,到了八十年代已发展为“感性动力”对“理性结构”的不断超越,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根本上一致。一切不适合放自由尺度的,一切不利放感性、生命与个性的东西,在他看来都是美的对立面。由放他人格的真诚,由放千年文化帝国的俗成惯例,更由于他的言说充满力量,这注定了文化中心不是他的家园,他不能不边缘化。他几乎是流亡到古老黄河岸边,从西北高原流亡到四川盆地,最后选择气候宜人,鸟语花香的成都东郊狮子山安家落户,开始招收研究生,也开始了他甜密的第三次婚姻。也许,这位主动选择了苦难的大汉毕竟也是人,是人也就需要一个那怕是暂时的风平浪静的港湾。
我们作为学生入高尔泰门下之时,猛浪排空、惊涛裂岸的“美学热”已经退潮,几乎是在英华于刊落、不复绚烂的平淡岁月与这位伟岸的长者相遇的。我们觉得格外幸运,与他同时诲导我们的是诗人、文艺理论家苏恒教授,苏先生深得不与天下争的风度之至,却又灵性盎然,情深韵致。我们因久幕其名,投门求学,但高尔泰在三年之中从来没有正襟危坐地给我们上过一节课。我们总是走在他身边,谈笑风生,边走边喊(信左耳有疾),苦涩但充满力感的词语,“忧患意识”、“感性动力”、“悲剧抗争”、“异化”、“伪语义结构”,等等,都洒落在蓉城狮山的夕照中。他一高兴忘情,便挥拳击掌。我们师生在川师校园正是践行宗白华老人的“散步美学”,因而成为校园内一道有趣的风景。他有时也长时间缄默无言,尤其是他在画桌上挥笔作画时,我们只有一小时一小时地站在他身后,用神地体味无言的苦涩的“美”。他个性卓著,但毫无偏见。他很少重复己诉诸笔墨的观点,而是在同我们的争论、较量中形成新的看法。《美感与快感》一文中的基本观点就是这么形成的,甚至在刊出以后,我们还在和他较劲。川师在八十年代是一块远离文化中心的“林间飞地”,但在我们看来却是远高大都市浮躁喧嚣的学术圣地,这里不但有高尔泰这样充满激情、崇尚自由的知识分子,也有像苏恒先生一样持人纯真、诚恳而宽容的知识分子,尤其还有乾嘉学派的一脉后裔一一以屈守元、汤炳正、杜道生等人为代表的“蜀学”,一大批大师级国学精英,他们学有所宗,使“朴…实”之学不致花果飘零。他们有自己的学术规范和信仰,却又对学派之外的他人及其观点有兼纳的儒雅风度。高尔泰与汤炳正先生是好友,高尔泰还多次对汤先生关于屈原的观点进行引证发挥。高鼓励我们与这些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去选修他们的课,听他们讲经传道,谈文论字。“风景这边独好,”我们真正拥有通变古今、融构中西的精神空间。像杜道生先生,年逾八十而心态若童,在他口中什么怀海德、卡西尔、列维一斯特劳斯洋人名字也时有飞出。狮山岁月,留给我们的永远不只是学问,而是引领人生的精神,感染灵魂的气氛。高尔泰一共带了十几名研究生,其论文竟无一人以美学为其纯粹主题,我们在无任何条条框框拘禁的心境下,从胡塞尔到德里达,从庄子到王国维,从中国古典艺术到民间神密,伊今中外,无不涉猎,这难道还不耐人寻味吗?
高尔泰的美学言说充满诗意和力感,他本质上是艺术家,又自认为是“战士”。他的美学同时义让人感到理论也是绿色的,只有异化的理论才是灰色的。他给人的首先是一种之,拘无束的轻松,其中跃动着一颗诗意的灵魂,有无尽魅力。他的文字给人的是力感受,揭示的是感性与理性、个体与整体、生命与形式、权力与义务之间的紧张。他坚决不同意李泽厚的“历史积淀学说”,认为这种学说是立足静态和指向过去的,而“美是作为未来创造的动力因而动态地存在的”。所以他提出要扬弃积淀、超越成果,追求差异、变化与多样,投入到永恒的时间巨流中,追逐在过程与环节之中,而不是过分注目褪色的传奇和变蜕了的神话。他的美学就是变易的美学,“一切都是正在消失的环节”,审美是对过程的体验而不是对结果的体验。
高尔泰尚动,他总是在积极地遗忘,主动地抹蚀,而且发誓不从俗流,不附公意。当“八五美术新潮”提出中国古典艺术“穷途末路”,随之招来出自保守立场的抨击时,高尔泰珍惜青年艺术家的批判创造精神,肯定民族艺术思变的探求,为李小山、为石虎一辩再辩。当国内许多人都对西方十九世纪以来弥漫人类精神世界的非理性主义趋之若鹜、津津乐道时,他敲起警钟,呼唤理性精神,提倡在美学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当“方法论热”铺天盖地而来,人们几近成为“方法”奴隶时,他又高举人文精神的大旗,强调料学方法要受人文精神的统帅。当人们紧迫现代西方艺术潮流,并对民族艺术产生了虚无主义情绪时,他又凭自己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深切的生命体验,论证中国艺术的精神及其在未来的前景,预示民族文化的希望。当人们一味朝后看,差不多落入文化保守主义的困局时,他又同王元化先生一起掀起了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新启蒙”,提倡反异化,排除传统文化中的伪价值语义,这是对知识界精英的启蒙一一“二度启蒙”。当启蒙的后果始料不及地扬起了“拒绝崇高”“渴望堕落”的浊流,在文学界出现了“帮忙”“帮闲”“玩儿”等病态趋势时,他又为现实主义艺术一辩再辩,强调艺术的批判精神。他呼唤民主,有自由理念,但一旦政治狂热席卷广场几近成为闹剧时,他却缄默无言,深居简出,对广场上的事件保持审慎的距离,令人想起西方“六八年五月风暴”中的德里达,令人琢磨不透个中堂奥。其实,变易的美学与名震世界的“解构论”一样,是思维惯性与公共意志的解毒剂,它的特征是冷峻清醒,不为潮流卷着走而失去自我。它的神髓是自由,“人在选择中层示差异的自由深刻地关联着人的整体生存”,别尔嘉耶夫如是说。
高尔泰是自由的,所以他总是那么自信,他的言行都充满了生命的真诚与情感的赤诚,带着英雄主义的气慨。他爱读《离骚》,爱石涛的画。因为从三间大夫的忧苦与精神裂变中,他读出了英雄主义和奴隶主义的悲剧冲突,觉察到儒家精神与屈骚精神之间的强大张力,这种张力赋予《离骚》以震撼心灵的艺术感染力。他又从苦瓜和尚的“一画”中悟出了美是自由的光辉,读出了生命远游与回归的辩证法。总之,他从中国诗画中印证了感性动力对理性结构的悲剧性抗争,这是他的理论不同于“积淀说”的标志。他对于敦煌佛教艺术有血肉交流的深刻体验,他在石窟壁画的艺术形象上也感受着忧患精神、死亡意识,但他又发现了乐观支配忧患,生命征服死亡的力量,甚至还启示了对苦难世界进行救赎的可能。
高尔泰的人格与言说都是他礼赞的“感性动力”的真实体现。“感性动力”不仅来自他这一个体对于苦雄的征服,也背倚着古典中国文化绵延不朽的生命精神。他的人格力量与言说力量所震荡的是作为异化形态又作为僵化理性结构的伪价值体系一一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剥落了它堂皇的外衣,露出其内在价值的亏空。但有理由认为,在王权意识、王道历史、经典权威真正没落之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草根精神”而不是“庙堂意识”依然会成为他的血性元素。他与李泽厚的对立决不是什么个人恩怨(至少在高尔泰这一方面),而是特定时代不可绕开的“困局”。李泽厚先生过分看重文化心理结构,太多地执着于历史积淀,但现在看来,这恰好表明传统一一作为顽困而可塑的理性结构具有深远的制动力,无时不在无孔不入地向生活世界发出致命的挑战,但无论如何,感性动力超越理性结构是不可逆转的运动。
小说推荐
- 蜘蛛之寻-一直寻找的真爱
- 蜘蛛之寻作者:庄珂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 什么是我们要的 最近这一两年看了很多关于青春文学,关于网络爱情故事,关于性爱快餐的稿件,感触最深的是这一代年轻人是怎么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浮躁。也许是这社会变化的太快,花花世界里他们面对太多的诱惑只能随波逐流,我很是无奈 做为一部网络爱情小说,本来对《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8章
- 网游之没事找找虐
- PS:1,繁体已出版,地址:http/www.kadokawa.com.tw/details.asp?ID=7769 大家有兴趣看看哈 PS:2,不管写文还是看文,大家都是想找跟自己思路相同的朋友,但一样米养百样人,所以不可能 每个人的看法都一致,所以看到您不认同的地方,请果断点X 清汤挂面文案 有
- 网游小说青衫风流完本
- 最新章:65 新坑地址
- 寻找人类
- 根据自然的法则,越高等复杂的生命越是不堪一击。根据自然的法则,越自以为是的智慧种族越是容易被毁灭 灾难终于发生了。到底大灾难是怎么产生的?萨尔摩尔人是敌是友?人类是否能找到自我 敬请关注《寻找人类 作者:RAYSTORM所写的《寻找人类》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科幻小说RAYSTORM完本
- 最新章:第四十九章 结局
- 寻找前世之旅
- 人说今生的劫难往往都是前世种下的因,有因必有果,这是不能改变的,但世上偏偏就有这么一种交易,能穿越时空寻找你的宿世根源,化解你的今生之劫,而你所要付出的仅仅是—你的一滴眼泪 作者:vivibear所写的《寻找前世之旅》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玄幻小说vivibear连载中
- 最新章:谢谢支持!
- 寻找前世之旅续集
- 映日荷花别样红 正是城里的仲夏时分,湖内荷花竞相绽放。舒爽的夏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味;浅金色的阳光洒过,湖面上闪出粼粼波光,飞金耀银。湖中荷叶田田,似罗裙飘展;荷花朵朵,如星珠闪烁;荷亭亭,像少女玉立,好似一幅幽雅美丽的水粉画 作者:所写的《寻找前世之旅续集》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
- 玄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94章
- 找寻初恋的中学女同学又名:浪漫长沙
- 主人公来到长沙,为了找寻多年未联系的女同学,他先后遇到了三个美女,其中两人还是姐妹,他们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我缓缓漫步地走在繁华的长沙街头,织女默默地陪在我身边。迷人的都市,人群来来往往,车流永远不会停息,一个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多少年之后,或许是一千年两千年,又或许是一万年,这里会变成一片废墟,一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8章
- 寻找火冰花
- 火冰花是一种稀世之花,生长在寒冷的西域雪地.主角伍龙在寻找火冰花的过程中展开的江湖争斗,命运,爱情等 作者:所写的《寻找火冰花》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武侠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章
- 我用一生去寻找
- 潘石屹的人生哲学《我用一生去寻找》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在本书中,潘石屹并未以成功者自居,毫无说教之态。他从自己的现实经验说起,如何获得人际关系,如何保持工作激情,如何通过磋商达成合作,如何办好企业,处处充满真知灼见。在全部坦诚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之后,潘石屹延续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思考逻辑,放眼未来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8章
- 寻找32号
- 寻找32号作者:金韵蓉“爱和宽恕”才是心灵自由最终的解药,也才是心灵富足最终的滋养元素。唯有爱自己、爱别人;宽恕自己、宽恕别人,人才能从自我捆绑中解脱出来,才能从空间的距离中找到心灵和谐的共鸣。因此,她确实失去了爱情,好友也确实离散,但知道,幸运终将降临,好友也未曾远去。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1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