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家园

第87章


  别抢,天宝桥说,一个一个来。然后他闭上眼睛。等大家抽过了,他仍闭着眼睛,说,刘飞黑桃三,虾子红方块老开,大宝梅花五,阿焦黑桃、黑桃、黑桃一一家公……大家亮出牌,一张都没说错。
  一阵无声的惊讶骚动之后,他又掏出一枚一分钱的镍币,给每个人看了,走到墙跟前,说,你们注意看着,我要把这个,按到墙壁里面去。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镍币,用它的侧面在水泥墙面上按了一下,缩回来,再按一下,又缩回来,如是者数次,终于将镍币插了进去。手里空了,用拇指在插入处揉了几下,墙面复完好如初。
  又一阵无声的惊讶骚动。大家争著去看那墙面,毫无痕迹。他说,钢蹦儿在墙里头,你们让开,我可以把它再拍出来。然后在墙上拍了几下,镍币就出来了,的嗒一声掉落在铺板上,转了一个小小的半圆。
  大家都很兴奋,要求他再做一遍。他又做了一遍,不肯再做了。
  我因为坐在墙角,从里朝外看,看见他第三次缩手时,将镍币快速贴在耳后。第四次出手已是空手,按下去的是无物。当人们惊讶时,他已从耳后取下镍币夹在手指缝里,拍打墙壁时就掉下来了。
  同时我发现,  自己的脸上,已经有了一个笑容。
  但扑克牌是怎么回事,我不知道,开始琢磨起来。
  同时我发现,不知不觉地,  自己的思想也脱离了原来的轨道,关心起不相干的事情来了。
  为了这个,我感谢“天宝桥”,这个胳膊上有刺青的人。
  在这样的时刻,他给大家的快乐,实在是一宗恩惠。
  他叫李宝祥,因偷窃房管所长家里的云烟二十八条,判了三年半,  已经坐了将近三年。那剃着光头、因多年不见阳光而极其苍白的脸上,洋溢着勃勃生机。眼睛明亮,表情生动,说话时手势快速而优美。六、  消解悖论
  监房的水泥墙上,这里那里,时不时的,可以看见一行用钢笔、铁钉、小刀甚至指甲划下的小字:某年某月某曰。这是这个或者那个人刑满释放的日子。这个或者那个日子的存在,就是这个或者那个人生活的意义。对于他来说,这以前的日子不算日子,只是一个等待。“不算数”是一个悖论。时间作为生命的要素,在这里和生命体断开了,成了生命体的对立面,生命体所承受的一种压力。压力下岁月在流失,精力在耗去:外面的世界在不断变化。刻者不知何处去,悖论犹锁壁间尘。不知他是否等到,那个日子的到来?不知道他出去以后,还认得世上的路不?
  我们中没人刻字,就这么一天天过着。灯光照亮的夜,连接着一个又一个看不到太阳的白天,时间没有刻度,重得像一块石板。睡眠是暂时的失重。外面哨子响,是白天执勤的武警换班的信号。稍后监房里的电铃响,是犯人起身的信号。听到铃响,犯人们并不立即起来,要等到方脸号长在懒了两三分钟之后,用脚跟在铺板上擂那么几下,才一下子全都起来,卷好铺盖,下到水泥地上洗脸刷牙蹲茅坑。一阵子挤挤攘攘,然后又回到铺位坐定。
  一日三餐,顿顿米饭。早上咸菜,外加两头生大蒜,据说是为了防疫。中午和晚上是罗L白菜之类,每周有一次肉。即使在外面,一般平民的生活,也不过如此。三餐之间,翻翻旧报纸,说说无聊话,补补破被服,打打扑克,下下象棋,看看下象棋,或者画个裸体女人,反复传阅修改……一天就过去了。这些活动,大都违禁。《监规》上写着,不许谈什么什么,不许搞文娱活动,不许拥有铁器锐器等等。其中一条,是“不许串通案情”。这使我想起进来的那天,狱方在窥视孔里问我的那些话,等于公开案情。什么意思?不知道。总之犯人们也一样,没把条文放在眼里,只不过是悄悄地违背而已。一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就警惕起来。门上的锁链或者窥视孔上的扣子响时:一切违禁品都消失了。速度之快,像变魔术。
  犯人禁抽烟,禁拥有火柴。有时候,会有某个公安干警,叫几个犯人出去干上一阵子勤杂活。这些人回来时,打开卷着的裤管或袖管,里面总有一些烟头,剥出烟丝,可以用裁成小方块的报纸,卷成两三四支烟。从破棉被上撕下一毳棉花,在上面撒些肥皂粉,卷成棉条,用木板压在水泥墙上快速揉搓,搓到有焦糊味时拉断,中间现出黑色,摆一摆就冒烟、发火,可以点烟了。公安干警从窥视孔往里看,囚室一览无遗。但有一个死角,门那面墙的另一头,茅坑所在的位置,从窥视孔里看不见,是抽烟的好地方。
  那儿支烟,不属于个人,大家轮流抽。轮到谁,谁就到茅坑的位置上,或蹲,或站,或一脚踏着水龙头:一手叉腰,仰头看着房顶,深深吸上一口,徐徐向上喷出,现出莫大的享受。接着下一个人就上来了,秩序井然。当然新犯人不得参加。这是暂时的,随着由新变老,他们有能参加的一天。当然有人能够一口气吸掉半支烟,但没人这样。这个不成文法或者伦理规范是怎样形成的,我还弄不清楚。
  刑事罪犯也像警察,有另类的动物凶猛。互相弱肉强食,但几乎没人告密。面对卑贱线以上的人们,特别是警察和狱吏,都能互相保护,似乎自成一族。一个贼趴在地板上,裸露看生满脓疮的屁股,几个抢劫者和流氓犯忍着恶臭,相帮著掰开他的肛门,擦洗脓疮并为之上药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使我感动也使我困惑。外面社会上亲兄弟之间也难得见到的这种温情是怎么来的,我也弄不清楚。
  不管怎样,这温情像一种溶剂,在坚硬冰冷的时间的重压下,溶解出一些可以藏身的洞窟,使得那些刻在墙上的日子以前的日子,比较地容易打发。为此你须进入规范,接受禁忌。对于新犯人的调教,绝不是爱的教育。但进入和接受,却往往由此而来。七、  无形王国
  以前听说,乞丐有乞丐的王国,动物有动物的王国。现在才知道,犯人也有犯人的王国。
  狱方任命的号长,并不就是国王。国王的职称,叫老大。老大是那个粗脖子的小头。号长对他,只有唯命是从。
  老大的产生,凭武力。据说以前是大个儿,小头来了,一场恶斗,取而代之。大个儿、矮疤脸和方脸,即号长,都成了他的左右。这强悍的一群,组成了号子里的特权阶级。共四个。
  最下等的是新犯人,包括我在内。我之后又来了一个农民,一共五个。
  等级在二者之间的是老犯人。七个,包括黄胖和天宝桥。天宝桥会推拿,每天睡觉以前,都要给小头推拿一阵。小头很喜欢他,让他睡在他们一边,但他还是二等。
  三个阶级之间的森严壁垒,吃饭时最明显。三等人在大铺上围成三个圈呈品字形。饭菜来了,先是那四个人分。然后七个人分,最后是我们分。早饭有两头蒜,全是那四个人的。七个人中,有人偶获赐舍。我们就只能闻闻蒜味了。每周一次的肉菜,轮到我们时,菜里就没肉了。早饭因为是咸菜蒜,另外还有一桶开水。但如果小头要洗澡,这水就谁也不能喝了。
  那两拨子人吃完饭,都把搪瓷碗很有气派地往地板上一掷,顺手一推,碗就滑到了我们这一拨子人的旁边,筷子也跟著甩过来了。最后一个进来的犯人一吃完,就得把全体的碗筷洗净,铺板擦净,水泥地面揩净,茅坑刷净。监狱里时间很充分,这些事一点儿也不累人。难受的是,由于无聊,许多人都盯着你看,找岔儿消遣你,甚至打骂你。
  平时的每一件小事,都打著阶级的烙印。比如一个新犯人在水龙头前刷牙,老犯人来了,就得停下让开,等他先刷完才能继续刷。否则,人家就会叫你“让一让。”或者说,“没看见我吗?”诸如此类,已成俗习。但是老犯人,包括三个特权阶级,家属探监时送来的食物用品,都要摊在小头的面前,让他先挑选一些拿去。其他人更是如此,这也已成俗习。
  小头换下的衣服,有人给洗。他丢给谁,就是谁洗。进来的第二天,我就看见他把一件什么随手一丢,落在正在观棋的黄胖背上。黄胖回过头,朝他笑了笑,就去洗了,挂在水龙头上晾着,回来继续观棋。自然而然,毫不勉强。但老犯人只给小头洗衣服,那三个的衣服,只能让新犯人给洗。这里面等级的差别,细微而严格。
  小头从来不参加轮流抽烟的玩意儿,他的烟抽不完。大家没烟头可抽的时候(这是常有的),他也慷慨分赠。有时他把胳膊搭在某个老犯人的肩上,一同观棋,看不出丝毫特殊。如果犯人们之间出了什么纠纷,他就是调解人和仲裁者,公正温和。号子里谁拥有什么,他都一清二楚。有时也下令互通有无,令出必行。类似均富,一种小型的社会主义。主义符合国情,号子里秩序井然。
  号子里的成员,并不固定。但同为“社会渣滓”,面对敌对的世界,  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抗衡性的、族类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和人际关系的模式,使这个基本秩序,不受成员流动的影响。何况流动也并不经常。这个秩序,不是自觉活动的产物,它是一种历史中的自然。如同老式家庭或者专制国家,如同一种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八、  鱼肉之勇
  我接受了这四壁之内的现实,按照它分配给自己的角色行事。洗碗,擦地板,冲洗茅坑,并且努力做到无懈可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