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那些事儿

第74章


  三路阻击无一捷报,贵州败局已定,李定国下令烧毁北盘江铁索桥,全军退守云南。多尼没有停顿,下令编竹筏渡江,在松岭击溃断后的冯双礼部,占领贵州全境。
  “战神”李定国在云贵边界上立马扬鞭,与贵州挥泪告别。
  逃亡,唯一的出路
  就在三路清军肆虐黔西时,作为“后方牵制”的重庆再次告急。
  十一月,文安之趁吴三桂大军已开拔进攻云南之机,联络川东抗清武装再攻重庆,配合李定国的正面防御。
  这次进攻,虽然主力还是“三谭”、刘体纯等部,但较第一次的规模要大得多。太监潘应龙率谭文、牟胜等部从水路进攻,文安之则率其他武装从陆路进攻。
  十二月初二,谭文、牟胜部七千人抵达重庆。由于兵力充裕,谭文、牟胜在朝天门、千厮门、临江门、南纪门、储奇门、金子门等处同时发起进攻,清永宁总兵严自明、重夔总兵程廷俊、建昌镇总兵王明德缺乏后援,只能负城顽抗,作困兽之斗。
  十二月初九,陕西四川总督李国英接到重庆的警报,两日后才从保宁启程,但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重庆战役即将完胜之时,令人大跌眼镜的一幕再次出现——南明军主将谭文被杀!谭文不是死在守城清军的炮火之下,而是死在自己兄弟谭诣的手里。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谭诣对抗清的前景不抱希望,早就想投降清军,只是一直受谭文的压制,不能得逞。(久有归顺之心,苦为文所胁制,故行止不得自由。)此次进攻重庆,谭诣故意姗姗来迟,比谭文晚到了十来天,引起了谭文、牟胜的怀疑,对其百般诘问。
  谭诣心里有鬼,决定先下手为强,于十二月十五日晚怂恿谭弘一起刺杀谭文,随后派部将冯景明到临江门向清军喊话,联络投降。
  谭文死后,南明军不战自乱,守城清军趁机杀出城门,会同谭诣将其他南明军队杀得人仰马翻。此时,文安之的陆路刚抵达丰都,接到谭诣、谭弘哗变的消息,文安之明白进攻重庆已无胜算,被迫率部东撤。守城清军会同李国英的援军乘胜追击,相继攻占忠州、万县等地。
  不久后,文安之病死,川东武装已无袭扰后方的可能。
  重庆战役失败后不久,吴三桂大军经乌撒府、沾益、交水进抵罗平,在此次三路进军中博了“头彩”。随后,多尼、赵布泰也相继抵达罗平,与吴三桂合兵一处向昆明挺进。
  仗打成这个样子,朱由榔来不及庆幸当初没被忽悠到贵阳,就必须尽快考虑“搬家”的问题。“搬家”本身没什么问题,“逃跑帝”朱由榔早就搬出经验来了。
  此时需要讨论的还是老问题:往哪儿搬?
  商议这样的问题,永历朝廷的大臣们也是轻车熟路,很快就抛出了三个方案。
  方案一:进入湖南境内,跟湘南土司抢地盘,处境不利时还能经广西撤往交趾,走海路投奔郑成功部,动议者是仍在前线抗敌的李定国。
  不知道什么原因,李定国一直对湖南的那群“软柿子”土司念念不忘,总想找机会捏一捏。
  说实话,这个方案的最终目标还是靠谱的。除了西南以外,全国所有的抗清武装,就剩下郑成功最强悍了。更重要的是,郑成功有的是船,打不赢就做“海漂”,保证清军想追都追不上。就凭这一点,“逃跑帝”朱由榔相当喜欢!
  但是,清军大兵压境,你准备飞过去还是跳过去?
  方案二:进入缅甸境内,建立流亡政府。
  我敢保证,当有人提出这个动议的时候,朝堂上的大臣很想一口唾沫吐过去。——想出国想疯了是不是?咱们还不至于沦落到“坐毙瘴乡”的地步吧?
  如今移民才是硬道理,当时可不是这样,毕竟是故土难离,上坟还得办签证,多麻烦。再说缅甸比咱们天朝还要寒碜,直到今天都没多少人愿意去。
  方案三:北上四川,移跸建昌、嘉定、雅州等川西地区。
  相对而言,这个动议稍微靠谱一点,川西确实有不少有利的条件。
  其一,这里前有军阀杨展经营,后有刘文秀大军屯田,经济基础比较好,至少吃饭不用愁。(连年丰稔,粮草山积。)
  其二,川西地区目前控制在永历政权的手里。刘文秀被李定国召回之后,高承恩镇守于此。
  其三,可通过长江与川东的抗清武装取得联系,虽然重庆、万县等地都在清军手里,希望比较渺茫,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经过投票表决,绝大多数赞成方案三,特别是陈建等刘文秀旧部表现最为积极。朱由榔派人将商议结果通报给李定国,李定国也表示完全赞同。
  十二月十三日,李定国率残部返回昆明,着手准备“搬家”。
  十二月十五日,朱由榔率文武百官离开昆明。
  临行之前,“逃跑帝”偶然一次良心发现,做了一件相当操蛋的事情。
  当时,李定国建议坚壁清野,以免资敌。不知朱由榔哪根筋短路,破天荒地想起“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担心清军饿了肚子,会找老百姓的麻烦。(恐清师至此无粮,徒苦我百姓。)
  其实,昆明大部分百姓都跟着大军跑了,清军能找谁的麻烦?要知道,这些粮食足以补给入滇清军长达半年之久!
  二十日,抵达楚雄的朱由榔一行开始北上。冯双礼、陈建、王会、艾承业(艾能奇长子)等刘文秀旧部将领嫌带着“瓶瓶罐罐”的朱由榔行动太慢,招呼也不打,便自行迅速向建昌转移。
  二十一日,断后的李定国离开昆明,追赶朱由榔。
  就在此时,意外再次光顾——李定国突然“秀逗”,改变了主意,准备向滇西逃窜。
  导致李定国“秀逗”的是他的铁杆心腹金维新,李定国对这个人一向言听计从。
  金维新本人反对移跸四川,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他是云南人,不愿抛离故土。
  其二,他跟驻守四川的建昌总兵王偏头有过节,据说是为了争夺一个女人干过一仗,他担心遭到报复。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外部因素——他的背后,有人怂恿。
  谁呢?
  臭名昭著的马吉翔!
  马吉翔最强烈地反对移跸四川,而是一心向往缅甸。如此“特立独行”,倒不是他想哗众取宠,更谈不上思想超前、崇洋媚外。缅甸比天朝还要寒碜,也没有值得崇媚的理由。
  马吉翔的理由相当单纯:进入四川,死得难看!
  朝廷“搬家”到川西建立根据地,归附的人会越来越多,翻出“安龙血案”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文安之(当时还没死),一直对马吉翔恨之入骨。
  要想提高安全系数,就必须往滇西、缅甸方向跑,让朝廷的人越跑越少,最好就剩下两个,朱由榔和马吉翔。朱由榔“裸”了,马吉翔才能绝对安全!
  当然,马吉翔不敢明目张胆地说往缅甸逃。他很清楚,只要“缅”字蹦出口,李定国会一巴掌把他拍死在墙上。
  于是,马吉翔忽悠金维新去滇西,金维新觉得靠谱,又来忽悠李定国,李定国被忽悠得云里雾里,然后短路了。李定国不仅自己短路,还派人通知朱由榔跟着自己一起短路,大家打起精神闯滇西。
  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初三,清军兵不血刃占领昆明。次日,朱由榔一行抵达永昌,留白文选驻守澜沧江东岸的玉龙关。
  马吉翔算计得没错,自从转向之后,大批官员感到前途渺茫,纷纷脱离队伍,自寻出路。(还是三条路:投降、隐居、做和尚。)
  清军在昆明接到了朱由榔留下的“厚礼”(半年之粮),吃饱肚子继续赶路,挥师杀到玉龙关。缺吃少喝的白文选遭遇惨败,烧毁澜沧江铁索桥向西逃窜。
  闰正月二十六日,朱由榔在靳统武的护送下抵达中缅边境的布岭。为了尽快让朱由榔“裸身”出国,马吉翔怂恿靳统武部将孙崇雅发动兵变,趁着夜色大肆抢掠,导致一批官员落荒而逃。朱由榔也被蒙在鼓里,带着留下的一群人连夜西窜,奔向中缅边关。
  往前跨一步便出国门,能不能回来很难预料,但朱由榔在逃跑的路上一向是勇往直前的。不过,这次想跑也没法跑,人家缅兵不让进。
  穿的跟叫花子似的,也敢说你是皇帝?老子还是上帝呢!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别影响老子站岗!
  朱由榔百口莫辩,随行的沐天波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缅兵不知道永历皇帝何许人也,但久仰云南世袭勋臣黔国公沐家的大名,赶紧列队欢迎。
  沐天波说明来意,缅军边关守将也很爽快:放下武器,便可入关。(必尽释甲仗,始许入关。)
  按理说,缅军的要求不算过分,虽然跟着朱由榔的大臣不多,但靳统武的护卫有两千多人。缅甸国小民弱,谁知道你们是来避难的,还是打着避难的旗号抢地盘的?
  对于朱由榔而言,赤手空拳地出国,风险是非常大的。缅甸虽是明朝的属国,但属国全是一副德行:有奶便认娘,强悍便认爹!没有武器,只有等着挨宰!
  但是,朱由榔只想逃命,懒得考虑这么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缅军的条件。靳统武苦苦相劝,但朱由榔去意已决,不愿缴枪的靳统武只能带着护卫返回滇西,寻找李定国。
  带着沐天波、马吉翔等少数官员,一身泥泞的朱由榔跨出国门。
  希望那里能有一片安宁吧,穷途末路的朱由榔也只能如此自我安慰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