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演义

第294章


李任仁闻报,赶忙出迎。他见李宗仁头发和衣服上都挂着水珠,不带一个随从,单身冒雨赶来,甚为惊疑,他一边命人取毛巾给李宗仁揩脸,一边亲自给对方拍着衣服上的雨水,问道:
  “德公有事,派人来找我不就行了,何须亲自跑到这里来?”
  “我还想重开和谈,请你替我到北平走一转如何?”李宗仁开门见山地说道。
  “啊!德公已经下决心了吗?”李任仁见李宗仁如此焦急,估计他是专门为那份《建议书》而来的。
  “仗是不能再打的了,非和不可,再打,连广西都要糜烂!”李宗仁摇着头,恳切地说道,“重毅先生,你和中共的人及文化界的人熟识不少,所以想清你走一趟。”
  看来,李宗仁是被《建议书》说服了,决心实现和平,则不但广西,而且西南六省的和平解决,都有希望。李任仁激动地抓着李宗仁的双手,说道:
  “德公,只要你决心和平,我就去!”
  “谢谢你,重毅先生!”李宗仁关切地问道,“旅途劳顿,你身体还行吗?”
  “行行行!”李任仁十分兴奋地答道,“只要为和平奔走,我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正当李任仁准备北上,为李宗仁重新拉和谈关系的时候,白崇禧偕居正、阎锡山等人突然飞抵桂林,李宗仁忙通知李任仁:“看看情况再说。”原来,李宗仁回到桂林后,即电白崇禧飞桂商量往后的行动,白崇禧由汉口起飞,因桂林、柳州都天降大雨,他的专机无法降落,乃改飞广州去了。他在广州盘桓数日,才飞抵桂林,同行的居正、阎锡山乃是肩负国民党中央和行政院来桂劝驾使命的。抵桂后,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出面将居、阎安置在“桂庐”下榻。李宗仁召集白崇禧、黄旭初、李品仙、李任仁及广西省府的厅长、委员,桂林绥署的高级将领和部分立法委员、监察委员,一共数十人开会,研讨对策。李宗仁说道:
  “今天广州方面派居觉生和阎伯川来桂,其目的在劝促我赴广州。现在健生也回来了,请大家就和与战的间题,再行讨论,以便抉择。”
  桂林绥署主任李品仙立即抢着说道:“共党与我们信仰不同,他们提倡阶级斗争,不要中国历史文化,不要老人,他们实行共党共妻,拆散家庭,既无人性,更无人情,我们绝不可与之谈和,只有整军经武,和他们决一死战!”
  “荒谬!荒谬!”李任仁忍不住立即驳斥李品仙,“延安有中国历史研究会,他们研究成果累累,你知道吗?共产党统治区也演京戏,写旧体诗,中共领袖毛泽东的旧体诗就写得很好,这些,你都知道吗?怎能说他们不要中国历史文化?”李任仁越说越生气,随即从座位上站起来,指着李品仙说道,“你说中共不要老人和家庭,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难道不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延安就有许多家庭、夫妇、子女,怎能说拆散家庭?试想,一个既没有人性,又没有人情的政党和军队,何以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短短几年时间便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
  李任仁一席话,把李品仙驳斥得张口结舌,但他却并不认输,蛮横地大叫道:
  “我们与共党不共戴天,宁为玉碎,不作瓦全,仗,一定要打到底!”
  “胡涂至极!胡涂至极!”李任仁狠狠斥责道,“国民党的仗如果还能打下去的话,蒋介石是绝不会下台的!他的几百万军队一败涂地,共军已经乘胜过江,现今国共双方,弱强之势悬殊,倘不争取和平,一味蛮干下去,则恐瓦全而不可得!”
  李任仁与李品仙在会上激烈交锋,李宗仁坐着一言不发,他只是在不断地抽烟。和平,是他的一个武器,仅供他使用来对付别人和保护自己的,他的代总统地位,是靠和平挣来的,他还要靠“和平”去为他打倒蒋介石,巩固自己的地位,以便把代总统那个讨厌的“代”字去掉。当然,如果蒋介石硬是不相让,李宗仁是不可能去广州的。反正,总统大印在自己手上,逼得没有转圜余地,他也可以与共产党讲和,还能当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但,那是迫不得已的时候。李宗仁要白崇禧回来商量,那是因为他无论要选择哪一条道路,都必须得到白的坚决支持,否则,他就寸步难行。现在,见李任仁与李品仙在激烈争论,李任仁曾几次目示李宗仁,希望他站起来表态。但是,李宗仁却只管默默地抽烟。李品仙是桂林绥署主任,掌握兵权,李任仁只是一个立法委员,无职无权,虽然据理驳斥李品仙的谬论,但李品仙却有恃无恐地大喊大叫,杀气腾腾,穷凶极恶,企图以气势压倒李任仁。李宗仁以目光投向白崇禧,他希望白起来说几句话,以缓和一下会场上的气氛。但白崇禧只皱着眉头,什么话也不肯说。李宗仁又看看坐在身旁的黄旭初,黄则低头默坐,仿佛和战都与他无关,李、白在此,用不着他来操心,横竖共产党已过了江,李、白对广西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抓得紧。白崇禧派李品仙回桂任绥署主任,李品仙便大有取黄而代之的势头。黄旭初对此也从不吭声。桂系直接掌握的另一个省——安徽,已经丢给了共军,此前一年,夏威利用在蚌埠任绥署主任的方便,从李品仙手中拿走了安微省主席,李品仙回广西任桂林绥署主任,也准备从黄旭初手中拿走黄当了十九年的广西省主席。黄旭初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广西象安微那样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因此,他更不愿说话。李宗仁见自、黄都不起来说话,李任仁和李品仙又争得不可开交,其他的人,因得不到李、白、黄一句话,也不敢随便发言。李宗仁觉得这样僵持下去不好,便对白崇禧道:
  “这样的会,已开过儿次了,健生,你刚回来,大家都想听听你的意见。”
  白崇禧见李宗仁非要他起来说话不可,便说道:
  “和战皆取决于德公,散会!”
  白崇嘻这句话,不但使大家摸不着底,也使李宗仁为难。会后,李任仁来问:
  “德公,上北平的事……”
  “莫急,先看看再说。”李宗仁模棱两可地答道。
  李任仁预感到情况可能有变,叹一口气,失望地走了出来。
  “健生,你看是战好还是和好?反正不管是战是和,我都不想下广州去了!”
  待李任仁走了后,李宗仁忙将白崇禧拉到楼上的房间里密谈,他最关心的便是白的态度。白崇禧后来得知,李宗仁在杭州和蒋介石摊牌没有成功,老蒋毫不放权,李宗仁两袖清风逃到桂林,他听了十分生气,直骂李:“一堆烂泥,怎么也扶不上墙!”白崇禧原来估计,李宗仁在杭州至少可以从蒋介石手上拿到一部分钱,因为他的几十万华中部队,自从李上台以来三个月,还没有从中央领到一文军饷,目下在武汉,他还能勉强维持,但南京失守以后,汤恩伯仍只顾死守上海,全然不管浙赣大门,白崇禧已感到在武汉呆不住了,往后的军饷,怎么办?白崇禧是个极重实力的人,那几十万兵便是他的命根子,有钱给他发军饷,便什么都好办,没有钱,那就不好商量了。他在汉口接到李宗仁要他回桂林商量下一步行动,心里很不满意。“你李德公能养活我这几十万人马吗?”他暗地质问道。后来,在部下的苦劝之下,他才勉强乘飞机飞桂林,但天气太坏,无法降落,只得飞到广州去了。他在广州与何应钦、张发奎等磋商数日,他们都要他到桂林劝李宗仁来穗主持政府。张发奎刚由桂林返穗,他是专程代表粤方人士去请李宗仁的,但是,李宗仁表示消极,不愿去广州,便把劝李来穗组府的希望全寄托在白崇禧身上了,他把白崇禧拉到家中密谈。
  “老白,你的责任就是要把李德公请到广州来主持一切!”张发奎是个粗犷之人,话也粗豪坦爽,“只要德公往穗,便一切都好办!”
  “向华兄,还有什么好办的罗!”想不到白崇禧也对此表示消极。
  “你老兄别来这一套,我问你:到底想干不想干?”张发奎说道。
  “想干怎样?不想干又怎样?”白崇禧问道。
  “想干,你去把李德公请来,我们破釜沉舟,由两广发动,宣布反蒋,拥护李德公为领袖,另立一个西南独立政府,与中共继续进行和谈,只要能保留两广地方独立政权与军队建制,其他八条二十四款规定的内容,一切接受下来。”张发奎打开天窗说亮话,痛快极了。
  “不想干呢?”白崇禧不露声色地问道。
  “带着你那几十万大兵回广西的深山老林去啃石头,嚼木头,蹲山头吧!”
  自从共军渡江之后,白崇禧便如道在武汉无法立足,他的目光早盯着广东。广东富庶又有出海口,过去,陆荣廷占据两广,雄视西南,孙中山数度开府广州,力倡北伐,全靠,广东支持,后来国民政府得广西加入,两广联合,乃有北伐军兴,问鼎中原,建都南京之举,目今如能在粤另立政府,尚可望历史重演。
  “向华兄,你是与我们共过患难的,但伯陵、幄奇究竟怎么想呢?”白崇禧问道。因为他知道了张发奎在广东不能完全作主。
  “伯陵、幄奇在广东面临大军压境之际,亦皆认为非此不足以挽救千钧一发之危机。伯陵曾向我反复表示:‘两广联合则存,分离则亡,这是历史的结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