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最重要的话语录

第32章


 
  陈独秀在1919年的《每周评论》上曾有过《研究室与监狱》的名论。他说:"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最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而这些话,并非他徒逞一时之快的豪言壮语,而是身体力行的自箴之词。 
  民初,革命告成,革命志士多有以"手造共和"自居,要求论功行赏。柳亚子则说陈范:"时南都兴建,昔之亡人逋客,方济济庆弹冠,而先生布袍幅巾,萧然物外,绝口不道前事。"蔡元培等念及陈范功绩,多次要求政府发还清廷没收陈的财产,并对陈有所抚恤。陈说:"谢诸君,勿以我为念,养老之资现犹勉能笔耕砚耨,聊免饥寒……吾辈正谊明道,非以计功利,岂容贪天之功为己为。"他晚境凄凉,孤身一人,贫病交加。章士钊说他,《苏报》案后,"亡命十年,困踬以终,不闻有何怨言。" 
  1926年8月6日,林白水被押赴天桥刑场,以"通敌有证"的罪名枪决。被难时,他身穿夏布长衫,须发斑白。子弹从后脑入,左眼出,陈尸道旁,见者鼻酸。距邵飘萍在同一地点被杀不过百日,人称"萍水相逢百日间"。 
  哈佛大学派赵元任请陈寅恪前往任教,陈婉拒之,说:“我对美国的留恋,只有波士顿中国餐馆醉香楼的对虾。” 
  胡适向来反对暴力,主张以和平解决争端。他因为参加了段祺瑞的善后会议,为共产党所不容。他对陈独秀说:“此次暴徒火烧《晨报》,难道也是争取自由之举吗?”陈独秀说:“《晨报》为新月派把持,这样的阶级立场,如何不能烧?”胡适非常生气:“仲甫,你竟然已不能容忍丝毫异己思想了?如果社会是这样的,那是何等的阴森残酷?”陈独秀说:“正因为社会阴森残酷,我们才无法容忍。他们捕杀共产党的时候,可曾有容忍?五卅惨案,可曾有容忍?我几次入狱,他们又何曾容忍过?”胡适说:“但是你在狱中的时候,马通伯、姚叔节这些旧学究都曾署名营救你,你出狱后,大家还谈笑一座,人情尚在,你难道忘了吗?”陈独秀稍为语塞,但马上又质问道:“但你为何参加善后会议?”胡适说:“以和平方式解决南北纷争而已。”陈独秀说:“段祺瑞是帝国主义之走狗,难道你不知道?”胡适说:“何为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安在?”陈独秀笑着说:“所以你我为不同阶级。” 
  日军制造济南惨案,杀害蔡公时。陈嘉庚聚集华侨演说道:"日本虽是我邻邦,但在我国遭受天灾时,不曾助我一粒米、一文钱。如今反以其侨民为借口,犯我主权,杀我同胞。其险恶凶蛮,世无俦匹。如今我们怎样反日?一是要抵制日货,凡日商所经营,我等誓不虞目;二是要筹款犒军,我们既不能留学牺牲,就该捐资报国。"日本人听说后,十分恨陈,令人烧掉了陈的橡胶厂,损失五十余万。 
  1932年,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出版,南京内学院的欧阳竟无令弟子刘衡如撰《破》进行反驳。熊十力看到后,对北大校方说:“我要写书,不讲课了!”于是辞职,飞快地完成了《破》,这时距《新唯识论》出版才5个月时间。欧阳竟无是熊十力的恩师,但熊坚持说:“吾爱吾师,尤爱真理!”他们师徒交恶,至死未解。 
  陈独秀最后一次被捕时,替他做辩护的律师,是甲寅派首领古文家章士钊。其辩护词随后在上海《申报》发表,标题是"党即国家乎?"章士钊说:陈独秀"非危害国家也,国民党不能代表国家,是为二物。陈氏反国民党,不反国家,何危害民国可言乎?" 
  陈独秀寂寞地死去,王森然说,跟他一起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人,或居党国显要,或受社会崇拜,"以先生之学历,若求高名厚利,与世人争一日长短,将何往而不自得耶?""先生不因个人荣利,而一变为世之所谓新官僚,就此而言,实值吾人矜惜也。""呜呼先生!满腔热血,洒向空林,一生有毅力,无用武之地,吾不反为先生惜,吾惊为民族哭矣。" 
  弘一法师当年执意出家,出家后竟后悔了,因为发现佛门原非净土,故想还俗。马一浮等朋友劝他说:"原先不赞成你出家,既已跨出了此步,就不要回头了。"弘一听劝,打消还俗的念头,终成一代高僧。 
  李叔同做了和尚,学生丰子恺仍跟他有来往。弘一法师曾到丰家,丰子恺请法师就坐。法师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坐下去。多次如此后,丰问何故,法师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动,突然坐下去,要把他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传丰子恺吃素念佛,有友人问及,他答道:"吃素是真的,念佛就未必,大概我有时翻译佛教书籍,以致引起人家的误会吧!我只能算与佛教恋爱,而不能说是结婚。" 
  丰子恺在《儿女》中写到:我以为世间人与人之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昆弟,夫妇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广义的友谊,所以朋友之情,实在是一切人情之基础,并育于大地上之人,都是同类的朋友,共为大自然的儿女。 
  徐树铮收复外蒙后,不仅大力推广蔬菜种植,推行汉化教育,且在库仑开辟网球场,与部将同嬉,自称"绝域蹋踘",大有汉朝霍去病、赵充国之遗风。 
  金岳霖有赤子之心。他曾说:“意义愈清楚,情感的寄托愈贫乏,情感的寄托愈丰富,意义愈不清楚。”有次讲课,题目是《小说和哲学》。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1936年鲁迅去世的时候,从10月20日至21日,有一万余人自发的前往万国殡仪馆瞻仰鲁迅的遗容。葬礼上,在哀乐声中,一面由上海民众献上的白底黑字的长方形旗--"民族魂",由宋庆龄、沈钧儒等轻轻的覆盖在楠木灵柩上。 
  蒙文通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殷海光说梁启超,虽然他已经是历史人物了,"可是在这发霉的社会看来,反而显得他的见解是那么鲜活、刚健、康正、开朗而有力。" 
  卢作孚生活非常简朴,常年穿一套中山装,人长得很瘦小。为了节省梳头的时间,他剃光头。张岳军先生(即张群)有一次跟他开玩笑:"你的跟班都比你穿得漂亮。" 
  蒋介石曾想拉拢王造时,以为己用,通过王的江西同乡、国民党元老李烈钧及中央政治大学教授、青年党领袖左舜生出面邀请,王造时深知"无非是以高官厚禄为饵,要我为他所用。"因此婉言谢绝,既不上庐山,也不去南京。蒋不甘心,又派刘健群到上海,软硬兼施企图逼王造时就范。于是就有了这番对话,刘威胁说:"蚊子嗡嗡叫有什么用呢?只要举手一拍就完蛋了。"王回敬他:"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1948年,梁思成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不久, 
  国民党政府开始筹划把中央研究院迁往台湾。朋友们劝他:“北平保不住了,共产党来了。看来台湾也不保险,还是把全家接到美国去吧。”他拒绝了,说:“共产党也是中国人,也要盖房子。我还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吧。” 
  1951年7月,中共三十年建党大庆,大家都在报上发表一些回忆庆祝的文章。因为张东荪自中共建国后从来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叶笃义劝他在这个机会写一篇。张拒绝了,他说,他要保持他"沉默的自由"。 
  马寅初的倔强是出了名的。马寅初常对人说:"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难。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序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应是通过其作品,有助于世人走向尧舜或回到童年的人。" 
  段锡朋父女游明孝陵,天蓝云白,段锡朋却让女儿看树下泥筑的土屋和半死的老牛。"看着他们穿什么,住什么,"段说,"大多数人就这么活着的。这是我们这辈的过错,也就是你们的责任了。" 
  1957年,徐铸成被打成右派,《文汇报》社长办公室秘书梅焕藻说了一句话:"徐铸成成为右派,我思想有些不通。"他因此遭受大规模的围攻,要他交代。他步出会场即跳楼自杀了。 
  萧乾自称“不带地图的旅人”。最喜欢伏尔泰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拼命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力。   
  二十五、为政(1)   
  丁文江在《少数人的责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政治的混乱,不是因为国民程度幼稚,不是因为政治官僚腐败,不是因为武人军阀专横,——是因为“少数人”没有责任心而且没有负责任的能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