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间谍

第4章


不管怎么说,约瑟夫好几个月都没来信了;有关他的记忆就像是夹在一本书中已经枯萎的花瓣,而那本书也是几个世纪以前写成的。
    这一段时间,物理系弥漫着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兴奋。虽然系主任康普顿以研究宇宙射线而闻名于世,但让学生们着迷的那些实验却是恩里科·费米21934年在欧洲就开始做的。
    一天晚上,他俩做爱以后,卡尔试图以丽娜能听懂的方式解释一下费米的工作。
    “那是与中子而不是质子有关的轰击性元素。费米使用的元素之一是铀,铀是目前已知最重的元素之一。这个实验太重要了。”
    “为何那么重要?”
    “因为结果将证明比他开始时的元素要轻。”
    她皱起了眉头。“什么意思哦?”
    “费米自己也没有真的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但有人很快就把它与爱因斯坦的E=mc2 3理论联系起来。““为什么呢?”
    卡尔笑得牙齿都露了出来。“因为在轰击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他顿了顿。”如果我们探明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释放出来的究竟是什么,世界就有可能改变面貌。“丽娜很爱听卡尔说话;尽管她不大明白卡尔说的是什么,但卡尔的热情洋溢与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了她重返学校的愿望——至少得完成中学学业吧;甚至,在那以后,兴许还能读大学呢。
    * * *
    1 犹太教主要节日之一,本意为休息、不许工作,时间是每个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
    2 费米(1901—1954),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193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3 E=mc2: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
    
    第7章
    
    1937—1938,芝加哥。
    丽娜和卡尔结婚的那一天,是1937年6月里一个微风和煦的日子。
    小小的婚礼在卡姆以赛亚以色列犹太教教堂1举行,教堂位于海德公园。来宾只有几人:厄休拉与赖因哈德,物理系的研究生,丽娜的朋友、数学系秘书邦妮,以及康普顿夫妇。丽娜在马歇尔·菲尔德2买了一件特价的白色连衣裙,邦妮帮助她做了一张面纱。但她最满意的还是那一双白色的凉鞋,因为那上面装饰的人造钻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让她的双脚好像在空中飘浮。
    仪式结束后,厄休拉和赖因哈德邀请客人们到他们家去享用婚礼蛋糕和香槟。厄休拉居然端出了卢茨牌的杏仁蛋白软糖蛋糕——德国糕点中的名牌!这真让丽娜大吃一惊。那是厄休拉一路开车到北边去买回来的。那天晚上,卡尔的朋友们带着他俩去国会酒店看本尼·古德曼3三重奏组合的演出。他们跟着唱啊、跳啊直到凌晨才结束。丽娜满意到了极点——要是爸妈能来参加婚礼就更好了!
    几个月以后的一天,他俩从靠近57号大街与多切斯特大街的公寓里出来,走向学校的四合院时,丽娜——现在的斯特恩太太,举起手来,从不同的角度品尝着结婚戒指在早晨的阳光下闪闪烁烁的滋味——她现在常做这样的动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只是一个不值钱的小圆圈;但于她而言,其价值不下于最近修建的整个诺克斯堡4。
    她转向丈夫:“谢谢你,卡尔。”
    “谢我什么?”
    “一切的一切——是你让我成了健全的人,让我终于有了归属感。”
    卡尔笑了,牵住她的手,默默地走了几步。
    然后,丽娜说:“我得向你坦白。”
    “坦白什么呀,亲爱的?”
    “但愿……”她犹豫了一下。“有时候啊,我真不想关心欧洲的情况。我这样是不是太不像话了?”
    卡尔握紧她的手:“我认为不是。有时候我自己也这样。”
    “那么你会内疚吗?”
    “我不会让自己内疚;而且,我正在研究的领域能够结束那儿的灾难。”
    “那还早在哪里哦……况且能不能成功还说不准;你看看眼前,纳粹是多么地不可一世。”
    卡尔抓住她的手臂。“或许能,或许不能。但不要忘了,我亲爱的丽娜,你也在出力呀。”“除了打字、整理档案和写信,我什么也没做。”
    卡尔竖起食指紧贴嘴唇。“可别那样说。你的工作干得好,就能让我们集中精力搞研究。总有一天,这项研究会给予美国一个极有价值的工具。”他俯身亲吻丽娜。丽娜很想收藏这样的时刻;要是能把它们储存在生活的幸福时光相册里,那该多好啊!
    于是,丽娜竭力忽略那些不断从欧洲传来的坏消息。不过,这种努力只能在短时间里有效;因为坏消息正如有了毛病的水龙头,每时每刻都在滴水,毫不停歇。据报道,匈牙利已经被迫加入了轴心国5,布达佩斯的犹太人当然遭到围捕。丽娜为约瑟夫祈祷平安。她不敢也不愿想象自己父母的处境;她竭力说服自己,无论是他们进了劳改营还是进了人们传说中的集中营,自己也无能为力;因为她自己身在美国,美国人关心的不是欧洲,而是美国本土。
    美国此时集中力量复苏经济,不愿卷入战争。当然也有一些人,如亨利·福特6,甚至诋毁犹太人;而库格林神父7,这个天主教牧师每周一次的电台节目,竟然有几百万听众!只要一听到他的节目,丽娜就会关掉收音机。
    到了1938年3月,纳粹势力蔓延于奥地利,于是德国吞并奥地利;十月侵占苏台德地区8,11月制造了“水晶之夜”9!欧洲已经成了充满暴力与死亡的屠场,要想视而不见,再也办不到了!
    不过,丽娜所在的物理系传出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恩里科·费米因其在中子撞击领域的成就而获得1938年诺贝尔物理奖;因此,对于核武器研究的未来 ,人人都很乐观。
    到了12月份,丽娜发现自己停经了,并且乳房也变得柔软起来;因为常常和邦妮说起,才知道自己有了身孕;也不知卡尔对此态度如何,因为他工作时间太长了,便打算给他一个惊喜。于是,一天晚上,丽娜带着卡尔去了那家菜单上有着百威啤酒商标的餐馆——这儿成了他俩的“窝点”。
    点了啤酒以后,她才说道:“告诉你个好消息。”
    卡尔歪着头:“你爸妈的?”
    她摇摇头。“不是,边都不沾。”
    卡尔皱眉:“那么,是啥?”
    她伸手握住卡尔的手:“我们要有孩子了。”
    卡尔满脸舒展开灿烂的微笑。
    刚好在圣诞节前夕,两位科学家宣布,他们重复了费米的实验。这是分裂了中子和能量的铀原子轰击实验。他们声称,在恰当的条件下,这些沸腾的中子可以撞击其他原子,产生链式反应,释放出更多的中子与能量。他们把这种现象叫作“裂变”。
    这个实验是在柏林做的!10
    * * *
    1 这是芝加哥最古老的犹太教教堂,曾于1874年的芝加哥大火中烧毁,1924年重建于海德公园。
    2 芝加哥老牌百货店,2006年并入梅西百货。
    3 本尼·古德曼(1909—1986)美国单簧管演奏家、爵士乐音乐家。
    4 诺克斯堡位于肯塔基州北部,1936年起为美国联邦政府黄金储藏地。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首结成的法西斯战争同盟。
    6 亨利·福特(1863—1947),美国汽车大王。
    7 查尔斯·库格林(1891—1979),推崇希特勒和当时德国、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号称4500万听众(占当时全美人口三分之一),每天收到捐款无数,专门雇佣150人点钞。
    8 苏台德地区:本书中特指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临近德国的德语居民区。
    9 水晶之夜:又称“碎玻璃之夜”,“十一月大迫害”,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纳粹分子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事件;因打碎大量玻璃,灯光下地面如水晶般闪烁,由此得名。此事标志着大规模迫害犹太人已经开始。
    10 指1938年10月,柏林威廉大学化学研究所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斯特莱斯曼所做的原子核分裂实验。
    
    第8章
    
    1939年,芝加哥。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内维尔·张伯伦1鼓吹绥靖主义;不过许多人都认为,希特勒根本不吃他那一套。
    一个月以后,卡尔回到家时笑得合不拢嘴。丽娜正在煨豆子汤,浓浓的那种,卡尔很爱喝。
    “你今天真像《爱丽丝漫游奇境》2中那只猫儿。”
    “好消息!你绝不会相信的!”卡尔说。
    “啥事儿?到底啥事儿?”
    “刚刚收到家里来信。”
    她一下子睁大了双眼。能接到纳粹铁蹄下亲人寄来的信,太不容易了。“信里怎么说?”
    “爸妈下个月从汉堡3坐船到古巴。”
    她下巴张开:“真的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